大唐(校对)第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138

  “寡人对待降臣,寡恩刻薄否?”
  “王上素来宽厚,降臣都一一授予官位,虽有调换,不失其俸禄,又赐田地住宅,古来主公,难有此恩也!”
  “寡人名分薄否?”
  “王上祖父是楚王杨素公之后,父也壮烈,家世更是世家,岂有不贵之理?再说今上失德,王上崛起南方,复我华夏衣冠,正是应天授命,名分正是天赐,那有薄之理。”
  “寡人起兵以来,可曾掠夺伤民否?”
  “王上自起兵来,严束部众,从不纵兵掠夺,取一地,必设郡授官,招抚流亡,整修农桑,治学劝化,民多悦之,此是王道。”
  “既然如此,寡人势重,寡人有恩,寡人有名,寡人有道,为何此人还要死阻我军。”说到这里时,口气越发激烈,又快又急:“欲得天下者,必得行王霸二道,寡人如取一郡一地,都必须大军攻伐,再三厮杀,这还得了?”
  “虽有百万兵,也不可如此消耗,想当年胡人入侵,凡胜者大军所向,虽有几战,郡县即望风而降。何也?凡遇抵抗,即行屠灭,寡人虽绝不效此等暴虐,然也可效法一二,以免这些郡县官员,觉得寡人可欺。”
  “当真以为,先抵抗寡人,胜当然喜,败也可得官免罪吗?寡人就要屠尽此城,告戒得天下人,我大军所向,若是敢抗,立时毁灭!”说到这里,已经声色皆厉,目视于丁兴邦,露出杀机:“而且,我军受阻于此,伤亡近万,士兵士气已经低落,如不行此策,以后如何可战?”
  丁兴邦默然,然后才应着:“是,臣遵旨。”
  杨宣凝见他答应,心中一松,虽然此将难得,但是如果再敢违抗,也只有立刻拉下去,将他斩首了。
  君旨已决,无论对错,都由不得置疑。
  既已经下令屠城,顾忌自然用不着,没有多少时间,投石机已经全部运到,并且大批附近百姓,都被驱赶而来,民间油火,全部收集而来。
  “投石!”
  一声令下,对着城墙,数十油弹飞出,顿时,城内城外,冒起数十股浓烟,没有多少时间,隐见烈焰腾奔而起,直上数十里内的高空。
  油烟所到,敌方纷纷惨叫,巨石落到城上,轰然之声不绝,不过,敌人的确顽强,就在这时,还是拼死顽抗,阻挡潮水一样涌入的唐军。
  曹应龙这时却是大喜,眼前气氛,如此的熟悉,他身披大将盔甲,手持长刀,眼光迅速掠过左右十多名亲兵,双目血芒闪动,大喝说着:“听着,王上下令屠城,你等快随我先入城中,取女子财富所用。”
  周围众将众兵,都是习惯这个,轰然应诺,士气高昂。
  就在这时,“轰隆!”一声巨响,一颗巨石带着火焰,正落到城门之上,城门虽然牢固,也受不得这个,当下炸开一个大洞来。
  唐军大喜,开始潮水一样的向里面移动,向着城门推进。
  没有多少时间,城中已经一片混乱,喊杀声,伤者惨呼声,还有火烧尸体的气息,整个场面犹若地狱一样,不少新军哪见过这样的场面,纷纷呕吐,但是又在老兵的带领下,扑入每个房间之中,杀得男子,掠得女子,等奸淫之后,又多半砍杀取乐。
  顿时,战斗声渐渐而无,妇女老幼的惨叫声大起。
  这是自古以来,无论哪方,都毫不稀罕的情况,就算是所谓的古代王师,也自是很多,并不罕见。
  不过,唐军到底是严格训练的精兵,就算作这等屠城之事,也有大批人等,巡查城中,将其财物,特别是太守府的一些户籍资料,等等,全部封存起来,几乎同时,灭火队也自努力扑灭火中。
  踏足城头之上,杨宣凝卓然而立,这等人等,半点无需怜惜,今日如果怜惜,明日还要多死数倍数十倍的人。
  只是立在墙上,见得下面惨叫,也不由生起几丝怜悯。
  安定心神,他见得城下千里旷野,五月春深,当下就微笑的说着:“这些土地,肥沃千里,可惜没有开发,寡人已派人,南下求得稻种,别看这不起眼,这种稻种,特别适宜南方,如开水田,当可大丰收,这就是寡人日后之王政了。”
  诸将对这个自然一窍不通,个个面面相觑。
  等第二天清晨,大火终于全部熄灭,而一夜下来,洗城的士兵也疲惫不堪,杀了数百还兴奋的士兵,各队归营。
  邓南阳等人,却连同其家族,以及一些亲将亲兵,一起拉到场上。这人本想自杀,但是却被唐军擒拿,经过俘虏的辩认,的确是此人。
  这数百人坐在那里,都知道自己下场肯定死路一条,原因很简单,因为既然连城都屠了,根本不可能由得他们活命,当然,却没有被绑起来,邓南阳起身,在虎视耽耽中,在周围走了几步,遥望远处,众人见得他起身,也跟着起身,许多人哭了起来,邓南阳说着:“汝等勿怖,为国家故,为圣上故,死,命也!”
  这话,也立刻传达到了杨宣凝耳朵中,众将都动容,这种视死如归的人,没有人不敬佩的,就算在敌对阵营上,也是一样。
  杨宣凝却毫不动容,手一挥。
  顿时,数万百姓,不得不而上前,将城中杀死的人,归拢在一处,慢慢垒高,其间每层以黄土覆盖,终于堆成一个数十米高的大型尸堆。
  这就是京观了,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打败敌军后,要留下纪念物给子孙,使他们不忘武功,这话,杨宣凝深深为之然,他一向认为,不但要为己方战死者,建立英灵殿,更要在全国各地建立京观,以表示征服的伟大成绩。
  数万人一起动手,直到下午才建成,顿时,唐兵上前,拉出了邓南阳的家属,数百人哭着喊着,被拉上高五十米的尸堆,到了上面,黄土直向他们泼去,开始时,他们还在哭喊,等了片刻,再无人声,只有黄土上,还可以看见里面在挣扎。
  邓南阳更是直接拉上去,就在黄土上,身体埋入其中,等杨宣凝而上,只有人头露在外面,要知道,虽然头露在外面,但是人在土中,呼吸根本不可能,慢慢闭气而死,端是无比痛苦。
  这时还没有死,话已经说不了,竟然怒目而看,眼眶撕裂,血都流下来了。
  众将无不颤栗,就算是曹应龙,他向来暴虐,杀人无数,却从未有过如此之事。
  杨宣凝将手中马鞭一扬,向人头一指,笑的说:“你们在想,太过残忍了,是么?”
  众将都吓了一跳,连忙说着:“我等不敢,只有如此行事,才能让天下人知道,违抗王上大军者,必受诛戮。”
  杨宣凝噗嗤一笑,心中想起历代如此行事,无不大胜。
  这个想法一起来,倒是值得思考,历史上,是不是,凡是屠城者,都可大胜呢?这虽然未必,但是的确得胜的比例很高。
  胡人入侵,至日后的唐、金、蒙古、元、清,似乎都是如此,必须仔细考量才是。
  只是这时,当然不容细想,他只是笑着对邓南阳人头说着:“你求仁得仁,又复何怨,早下决心破家来抵抗于我,这时受此结果,应该满是欢喜才是!”
  又说着:“将此京观植树,以延后世。”
  又转身命令着说:“史官给我记下今日之事,并且记此言——我华夏,自炎黄而起,斩荆破棘,讨伐四方,才得了如今的天下,一尺一寸,都是血战而得,并非文化之功,今日寡人受天命,自当继古大道,告戒后世子孙,此是内战之京观,不足为胜,以后开疆万里,若能够多建此京观,说明我军大胜,我族大兴,寡人当大喜之。”
  虽说如此,但是五万军,几乎折了一万,必须在城中修整,不到五天,就有消息传来,原来附近郡县听见这个屠城的消息,纷纷震怖,附近的庐陵郡和南康郡,都派人前来投降,果然,不战而得二郡。
  庐陵郡平陈,置吉州。统县四,户二万八千。
  庐陵旧置庐陵郡。平陈废,大业初复置。泰和平陈置,曰西昌。十一年省东昌入,更名焉。安复旧置安成郡。平陈,郡废,县改曰安成。十八年又曰安复。有更生山、长岭。新淦有玉笥山。
  南康郡开皇九年置虔州。统县四,户一万二千。
  赣旧曰南康,置南康郡。平陈,郡废。大业初县改名焉,寻置郡。有储山。有赣水。虔化旧曰宁都,开皇十八年改名焉。有石鼓山。雩都旧废,平陈置。有金鸡山、君山。南康旧曰赣,大业初改名焉。有廪山、上洛山、赣山。
  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杨宣凝专门上得城墙,这时,虽然已经过几日,但是城中还是死气沉沉,眼望如此,心中涌起难以形容的滋味。
  突然之间,往事占据他全部的思绪,他就像变回了前世那个病人,又变回了昔日扬州街头的那个小混混,那时起点微薄,但是却对将来充满渴望和期待。
  也许这是心魔,但是他根本不在意,只是仔细品位着这种茫然和失落。
  如果说,半点悔意也没有,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时怒火之中,下得此令,事后冷静下来,也觉得自己冲动,不过,如果再来一次,他仍旧会这样选择。
  无此屠城灭族之威名,如何能够得天下?
  争夺天下,本应该失去很多珍贵的东西,真的行事,自然必须无悔,他不由低声说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一阵马蹄声把他的思想紧急召回现实去,他低下头,俯视整个大地,露出了笑意,以前曾经读过,那些历史上大将之诗,感于他们流露出的苍黄凛然之意,绝非简单的经历可以成就的,当时叹之赞之,现在才亲身所得,亲身感悟。
  得了,才知道,不过如此。
第八十六章
南海派
  十六艘五牙巨舰,横渡海洋,靠上珠崖郡一处码头。陈长林和卜天志,各侍卫杨宣凝身边,遥望着整个郡城。
  此二人,此时,都精满气足,神光隐然,威严自生,可见二人都是武功大进。
  杨宣凝欣然说着:“难怪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又说耳闻不如目见,无论先前你们怎样去形容岭南的风光景色,都及不上现在的一目了然,哦,这是椰树吧?”
  卜天志恭谨的回答说着:“正是,王上,椰树是珠崖特产,果实肉丰汁多,果壳更可供制作各种器皿,抗御海风,臣就取下让王上品尝一下。”
  说着,他亲自下去,就摘得数个椰子下来,切开,奉上。
  杨宣凝喝着一口,果觉得晶莹的甜水,清凉解渴,不由连喝几口,大赞的说:“好!”
  “王上,在珠崖郡,椰壳可织网、编绳、结毯。椰叶可盖屋顶,纤维能织布,椰干可制弓箭、工具、厨具,还能造屋、做家具,是以遍种椰树,门前是椰,屋后是椰,以为宝。”陈长林也笑的说着。
  远眺过去,只见椰树夹在码头附近,树影婆娑,一片浓绿,迎风沙沙作响,与海涛拍岸的音韵互相应和,在黄昏的光线下几疑是人间仙景,世外桃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1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