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9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6/1090

  绝对不能说吕武阴险,事关权力层次的这种游戏,比拼的是脑子,谁的智商不足就会输!
  进城之后,他俩在范氏府宅跟一众贵族会合,再一起前往宫城。
  吕武看到的晋君姬彪并没有多么憔悴,甚至看不出有担惊受怕的地方,看上去还是一个充满了童真的孩子。
  “元戎。”国君生母就不一样了,看着瘦到能被一阵风吹倒,很用心打扮了还是有着一个大眼袋。
  吕武也没顾忌都有谁在场,回礼之后说道:“我在,君上必安。”
  没错,哪怕是我抽烟、喝酒、嗑药、有纹身、逛夜店、喜欢换人睡、流过好几次,但我依然是个好女孩!
  阴氏奔着“化家为国”而去,不代表就会杀上一个或几个晋国的国君。
  所以,不管今后会出现什么状况,吕武保护姬彪的人生安全是绝对保定了!
  不出现什么意外,吕武甚至会让姬彪有个“安乐公”的尊享,除了事关权力之外,要什么给什么。
  中等贵族在交换眼神。
  范氏、荀氏、解氏等等一群人脸色如常。
  作为元戎保证国君的安全怎么啦?应有之义啊!
  国君生母大大松了一口气的模样,甚至还抽泣了起来。
  说到底,晋国公族的那些封主又蠢又不可靠,杞国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国,他们这对孤儿寡母真心很害怕的。
  “君上,封主、魏氏、赵氏祸乱都城,引战火燃烧宫城,其罪当伐。”士匄说道。
  这是倒打一耙吗?好像也不全然是呀???
  吕武说道:“范氏冒犯君威,亦有罪。”
  这一下让士匄脸色变了一下,用眼神询问:小老弟,你想整个啥?
  吕武没理会士匄,接着说道:“有罪当罚,我罚范氏万金。”说着看向士匄,问道:“你可服气?”
  呃!?
  用一万斤铜来揭过在都城和宫城交战的事实,一下子免了犯上的罪名,哪怕无法堵住悠悠之口,还是真心划算的呀!
  士匄低头行礼:“认罚。”
  其余人怎么想的?
  他们看到的是士匄被吕武死死压制住,并且吕武处理起来虽然拉了偏架,考虑到失败一方没话语权,也算是给全国上下一个交代了。
  吕武环顾众人一圈,视线停在晋君姬彪身上,说道:“涉事封主免其邑,食邑归君上享用。魏氏、赵氏除名,君上可觉妥当?”
  士匄没什么反应。这事本来就是他跟吕武之前说好的处置。
  晋君姬彪有点迷糊地看着吕武,被自己的生母拉了拉衣摆,才背台词,说道:“诸事元戎处置,寡人甚决心安。”
  呐?你才是大佬,想咋玩,就咋玩呗。
  反正,俺又无法反抗。
第729章
阴氏正式加入内战
  吕武并没有要在“新田”长待的打算。
  阴氏的大军甚至没有在“新田”郊外驻营,短暂地休整之后开拔向西。
  “我此去,攻伐魏氏方归。”吕武看着凋零的与会者,心里谈不上有什么太特别的情绪。
  同样的房间,赵盾、栾书、郤氏三兄弟、智瑩、韩厥、中行偃,乃至于最近的魏琦、魏绛和赵武、祁奚、羊舌肸等等人都待过。
  他们在这里商议国家大事,有些人还能肆意地挥斥方遒,每每下达一个命令就能决定数万人的命运。
  房间的装修也就那样,取的却是一个政治上的意义。
  一个场所也不特别不在于它到底怎么样,取决的是谁在当地干过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后继影响。
  士匄颔首,说道:“我将南下迎战郑军。”
  所以了,吕武既然到“新田”这边来,需要干的事情就包括派出使节前往“新郑”痛斥郑国君臣。
  而士匄率军南下迎战北上的郑军,是打一场就算完事,还是逮着郑国继续打,要看郑国君臣的态度。
  他们还有一件必须做的事情,也就是接应先前南下的晋军北上。
  这样一来,至少在郑国没有服软认错认罚之前,晋国对宋国的军事行动只能暂时停止了。
  说起来宋国还真的是有点小幸运,以前有楚国这个威胁,中原霸主晋国在紧要关头总能出现,卫国也出了死力气保住宋国;轮到楚国衰败下去,晋国要敲打宋国的时候,晋国内部却是自己爆发了大乱,还有头铁的郑国跳得太高。
  按照当前的局势走向,晋国哪怕是再一次打服郑国,不将齐国和卫国再收拾一遍,大概率是不会立刻南下再次攻打宋国了。
  局势的发展是那样,代表宋国起码有两年左右的时间来进行斡旋。即便宋国君臣对晋国的斡旋不出现效果,他们也能倾力进行备战,或是争取来自楚国的支持?
  走吧,该走的人全走,使得“新田”能够有片刻的安宁。
  吕武没有询问士匄会怎么处置羊舌肸等公族的封主,没有去问的必要,问了极可能还会惹上一身腥。
  魏氏、赵氏的族人、家臣和士兵?不出现意外的话,族人会被放回去,家臣和士兵要么收编,不然就是变成奴隶。
  晋国的内战一直都挺现实,一般情况下会是赢家通吃。
  战败一方的家族,家主以及重要族人自杀或被杀,留下一个无关紧要的族人继续伺候祖先血食,其余的家臣、“士”、“徒”和属民、奴隶肯定是变成胜利一方的财产了呗。
  吕武先是到“荀”那边等待在“耿”的那一部分阴氏私军过来,停驻约半个月来了解前线的战事发展。
  由中行吴的指挥之下,荀氏、中行氏、智氏和韩氏的联军付出重大伤亡的代价,夺取了魏绛亲自固守的“令狐”一城。
  那一战双方都带着很强的胜负欲在较量,野外排兵布阵打了将近半个月,直至荀氏和中行氏的援军抵达,魏绛才率军入城进行固守。
  仅是看伤亡的话,双方在进行野战时,中行吴这边的死伤明显比魏氏那边多出了一倍。而这还是中行吴这边本来有三万,魏氏的魏绛只有一万兵力。
  打到魏绛入城防御阶段,魏氏这边还有个五六千的兵力,中行吴不算新到的援军只剩下两万人出头了。
  这样的战损比并不是中行吴的指挥能力不行,主要是荀氏、中行氏、智氏和韩氏的士兵在打阵战方面,表现真的没有魏氏士兵那么出彩。
  “魏氏三千甲士走脱几人?”吕武在问的是荀会。
  中行吴等人攻下“令狐”就率军追击突围而去的魏绛残部,目前是在辟耳山那边的新战场。
  认为事不可为的魏绛逃得并不狼狈,他们留下一千人守城,余下的士兵再次出城列阵,邀请中行吴再来一次堂堂正正的较量,打赢了才有序地朝东南方向撤退。
  中行吴看士兵的士气低迷,只有选择先攻克“令狐”来挽救士气,攻陷城池提振士气之后才率军进行追击。
  吕武得知魏氏在“令狐”这边就用了三千甲士,理解是重步兵部队,听到数量足有三千还是感到了吃惊。
  “当下辟耳山魏氏甲士数量足有五千。”荀会一脸的晦气。
  怎么越打,魏氏的甲士越多?补充的呗。
  里面其实有阴氏的锅,谁让吕武给予魏氏经销商的身份,魏氏能够用更便宜的价格从阴氏买到更多的甲胄。
  魏氏本来就有自己训练重步兵的“独家秘笈”,紧急关头不再严守质量,暴出足够数量的重步兵,还真的是一点都不稀奇。
  注意,就是重步兵,不是阴氏核心部队的那种精锐甲士。
  魏氏的重步兵也不是全部身穿来自阴氏的甲胄,超过六成以上的重步兵是穿一种厚重的皮甲。
  他们现在还不是“魏武卒”级别的重步兵,武器标配就是一柄战戈,极少数重步兵才能同时携带盾牌以及强弓。
  这么看,是不是能明白魏氏重步兵跟阴氏核心精锐甲士的差距了?
  当然,阴氏这边也有自己的重步兵部队,甲胄肯定是阴氏自产,无法每一名重步兵都配上一套鱼鳞甲,胸甲什么的则是保管够用。武器则是选择标配以戈矛和盾牌,没有携带远程武器。
  并不是吕武不想尽善尽美,纯粹是人和人真的不一样,有些人负重跑了十来里还能扛得动盾又射得了箭,有人则是没有负重跑个一两里都能气喘吁吁站都站不稳。
  “魏氏具装重步不会低于一万……”吕武需要埋怨荀氏、中行氏、智氏和韩氏太没用吗?竟然只是消耗了魏氏一千左右的重步兵。
  还有另外一件事情!
  魏绛在“令狐”动用了三千重步兵,打了将近一个月,后面又阵战了一场,还能带上两千重步兵和近两千普通兵种长途跋涉去辟耳山,足以说明魏氏士兵的质量真心不差了。
  事实是什么?魏氏很早之前就痴迷研究人的体力锻炼,后来又加入了负重训练来进一步更加耐力,少不得人在生死攸关时刻能爆发出更强的求生欲。有良好的底子,再加上现实逼迫他们必须远离,事实也证明他们办到了。
  吕武说道:“魏绛选在辟耳山交战,实为明智。”
  这个就要唠嗑唠嗑当地的地形了。
  那边在大河边上,也就是现代的三门峡附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6/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