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8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6/1090

  “诸位且退后,使君上不至气闷。”吕武不懂医术,基本常识还是有的。
  说着,他自己率先退开。
  其余几位“卿”搞不懂吕武是个什么意思,见到吕武带头就照做了。
  “君上!!!”夫人的声音很悲切,也挺着急,拉着公子彪扑上去了。
  国君在大口大口地喘气,就是呼气依然没什么力气,看上去虚弱极了。
  人的脑袋要是懵的时候,听什么声音都会感觉刺耳。
  那到女人尖锐的呼声,差点没让国君像是脑子遭到重锤,给翻白眼再昏厥过去。
  国君很努力地定了定神,看了一眼在哭的夫人,用满是担忧的目光盯着公子彪看了一小会,视线开始进行寻觅,看到吕武以及其余“卿”眼睛一亮,抬手小声说了一句什么。
  看口型是让众“卿”上去?
  那些中等贵族已经知道国君醒来,无法亲眼观看里面是个什么情况,低声问那些能看到的人,脱不开国君看上去很不妙的结论。
  看样子国君应该是得了肺痨?
  吕武怎么可能凑上去被传染?无法蒙住口鼻,肯定要保持安全距离的呀!
  国君不是完全不能说话,只是说话的声音不大,拜托八位“卿”以国事为重,再招呼吕武和士匄离得更近一些。
  士匄一下子就凑上去。
  吕武心里觉得士匄是个无知的勇士,屏住呼吸也凑了上去,就是离近了第一时间劝国君躺下,还是别脸朝脸了。
  “中行偃为寡人派人刺杀而死。他弑君在前,死有余辜,”国君的声音不大,言语却是犹如炸雷。
  破案了啊?
  原来派人刺杀中行偃的是国君!
  只是吧,国君绝对不是为了出一口恶气那么简单。
  吕武露出惊骇的表情,下意识与一脸骇然士匄对视了一眼。
  两人稍微一阵错愕,明白国君是在进行某种摊牌,也是在警告阴氏和范氏,公族还是有底牌的。
  国君现在看什么都模糊,不去关注吕武和士匄是个什么表情,又说道:“智瑩遇害非寡人所为,寡人却知何人所为。”
  咦?
  怎么不继续往下说?
  玛德!
  写网络的断章狗会被寄刀片。
  知道面对面话讲一半会遭遇什么吗?
  再则看国君随时都会晕过去的样子,可别搞出没给个准信,再次昏厥就一睡不醒啊!
第638章
国君到底想搞什么?
  原来中行偃是国君派出刺客杀死的?难怪吕武总觉得国君看自己的眼神有些不对劲。
  所谓的眼神不对劲,不是吕武感觉到了来自国君的杀意,像是一种国君觉得吕武亏欠了什么的愤懑。
  这样就能解释得通了。
  那一段时间国君不止一次跟吕武谈心,大意就是能不能相辅相成共创霸业什么的。
  吕武跟国君的“野望”并不冲突,一样希望晋国能在这一场争霸战中将楚国打趴下,给予国君的答案肯定很美好。
  国君还想要来自吕武的配合。
  当然了,国君不奢望吕武能够无条件配合,没那种道理,再则春秋也不是大一统之下的中央集权,破家为国什么的相反会被社会所不接受。
  国君想要的配合是吕武能以他为主,起码国君想要复兴公族,希望吕武不要阻拦。
  后续的很多事情中,吕武的表现其实让国君以为是在配合,像是祁奚担任卿位的通过,能够使公族有足够的军团编制进行参战。
  一直到国君被困“沫”那个地方,一些事情才有那么点真相大白。
  楚军北上肯定不是吕武招来。
  吕武能够在得知国君和下军、新军被困立刻展开救援,无论是从道德还是职权带来的责任,没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
  甚至可以说,祁奚被迫自裁谢罪都跟吕武没有任何关系。
  发生那样的事情,任何一位元戎都有追究祁奚的权利,差别是国君的权威能不能压不住元戎的追责,有没有办法保住来自公族的一位“卿”而已。
  吕武有了一种案情破解之后的恍然大悟,说白了就是得到答案再一想,好多事情都明白过来的马后炮。
  在之前,几乎所有卿位家族都在互相猜忌,认为对在任的元戎中行偃下手,以谁能得到好处谁动手的几率最大推论,接任元戎职位的吕武其实担了最大的怀疑,再来就是范氏了。
  “中行偃虽然弑君,可是对国君还是挺忍让的。这么一个‘听话’的元戎,国君到底为什么要杀掉?不可能只是因为中行偃有过弑君的事迹呀!”吕武心里非常不解。
  下一秒,他转念想道:“按照当时的情况,无论从顺位制还是明面的家族实力,士匄才是接任元戎的第一人选。”
  所以,国君干掉中行偃想保住君权不可冒犯的铁律,又在给范氏设局?
  士匄错愕之后再次露出了骇然的表情,心想:“还好我退位让贤了啊!”
  天气很冷,士匄却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变得浑身汗,额头都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汗珠了。
  知道答案之后再进行思索,之前很多看似莫名其妙的事情,关联起来都变成有迹可循。
  很明显的事情,国君就是要将水搅浑,用元戎的宝座进行设局,不管是阴氏和范氏对上,还是荀氏(中行氏)和范氏对上,又或是哪家跟这家矛盾严峻到不可调解,以当时晋国面临的外部态势来判定,他们都要忍着。
  那么一搞,国君就能得到跟刚回国一样的局面,成为一名仲裁者来压制各个卿位家族,甚至能顺势得到卿位家族的投靠和更深层次的效忠。
  令人怎么想都猜不到的是,范氏面对元戎宝座的诱惑竟是选择了拒绝上位,致使吕武只是用了很小的政治代价一跃成为元戎。
  这个当然跟当时范氏面对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有关,看士匄现在的神态,不像是察觉到了国君设下的局。
  在国君的设想下,应该是阴氏联合魏氏、荀氏、智氏对范氏发难,自此以后卿位家族变成了三个阵营。
  后来卿位家族的确也是产生了分明的阵营,以阴氏为首,包含阴氏、魏氏、解氏、荀氏(中行氏)和赵氏的一个团体,里面的赵氏又独立为一个中立派,甚至可能随时当二五仔。
  范氏自成一个阵营,然而范氏却是占了两个卿位。
  刚刚获得卿位的祁氏肯定算是公族这边的阵营。
  要是新军能在“沫之战”不拉垮,三足鼎立的局面怎么都能维持下去,能够给国君的操作空间就太大了。
  谁能想到公族那么没用,坑到祁氏也就不提了,迫使国君不得不让祁奚当替罪羊。
  再之后,局势明显被吕武所掌控。
  国君没有破罐子破摔的原因有点多,包括国家终究还是“曲沃一系”的晋国,成为元戎之后的吕武没有太过于嚣张跋扈,阴氏为首的团体跟范氏保持泾渭分明的态势,公族依然获得了一个卿位。
  上面其中一点没形成,国君没事也会再搞点事,怎么都要让各个“常务卿大夫”乱起来,免得国将不国的局面真正形成。
  有那么点想清楚前因后果的吕武和士匄在面面相觑,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明明比较警惕国君,还是给小觑了啊!
  现在的问题是,国君为什么要承认是自己杀了中行偃,后面所谓的掌握“大料”又是个什么意思?
  国君在喘息,吸气和呼气的动作有点大。
  自己辞职后的智瑩再次活跃起来是个错误,他的重新活跃威胁到的家族太多太多,再来是谁都不乐意智氏再登上卿位的舞台。
  问题在于智瑩的所作所为有威胁并不刻意针对单独一个家族,采取刺杀这种被发现就是孤注一掷的行动,怎么都要有点深仇大恨吧?
  没有深仇大恨?那一定是有更大的图谋,可以一下子颠覆晋国的既有局面。
  站在后面的其余几位“卿”刚才其实有听到一点声音,只是离得有些远听不太着很切,依稀听到谁是杀死中行偃的凶手?
  中行吴瞪大了眼睛来回注视吕武和士匄,用极大的努力忍住才没凑上去,已经要有点控制不住了。
  那可是杀父之仇啊!不报不当人子。
  荀氏(中行氏)身上的耻辱也将永远无法洗刷,必然会在长久的时间里限制荀氏(中行氏)的发展。
  事实上,家主被刺杀找不到凶手,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都是在述说这个家族的无能。
  剩下的那些“卿”则是脸色都很严峻,明白接下来晋国或许会迎来一个多事之秋。
  所有的“卿”之中,魏琦的脸色除了严峻之外还有点怪怪的。这种“怪”是担忧什么秘密被揭发。
  一直在等国君继续讲下去的吕武和士匄等了个寂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6/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