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8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0/1090

  能看见的好处,晋国要了。
  长久的利益,晋国一样不放过!
  崔杼的表情有些呆萌,好像是没想到还能这么折中。
  吕武又说道:“我愿助你不失执政之权。”
  齐国当然不能亡了,变成一个三流诸侯国会符合包括晋国在内所有中原列国的利益。
  崔杼迟疑地点了点头。
  经过晏婴那么一搅和,使得崔杼只能当木偶。
  所以,齐国的锅有晏婴的一份。
  吕武问道:“齐国可有田氏?”
  这问得颇为突兀,并且有些没头没尾,一下子把崔杼问得莫名其妙。
  崔杼说道:“元戎所问乃是厉公苗裔?”
  这个“厉公”是陈厉公妫跃。
  吕武对田氏只有大概的印象,模糊得很呐。
  崔杼回忆了一小会,继续说道:“陈完逃奔,入齐谒见桓公得信重,乃赐女,得邑为‘田’,有田氏在齐。”
  那是一段很传奇的故事,里面也显露出是妫姓这一支后裔的牛逼之处。
  陈完,也就是来自陈国的完,他是因为内乱怕遭到清算才逃离陈国,一跑直接跑到齐国。
  当时正值齐桓公称霸的阶段,作为老大庇护前来请求保命的一国之君后代,算是一种“义务”性质的规则吧?
  陈完为什么能娶到小白(齐桓公)的女儿?这就是妫姓这一支后裔的牛逼之处了!
  在这么一个年头,有血统又有文化的人走到哪都不会缺了一官半职,尤其是小白正处在意气风发的时刻,琢磨着中原没啥事,能不能将眼光转向南方。
  有那个年头又恰好一个陈国公子投奔过来?
  啊哈!
  老天都在帮助寡人呀!
  听过“天予弗取,必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这句话没有?
  小白本就是一个迷信的人,再看陈完长得俊美,要委以重任来着。
  陈完很谦逊的推辞。
  小白一瞧,矮油,多么有逼数的一个才俊,一开心喊来“巫”给陈完卜了一卦。
  陈完看到那个“巫”露出了蜜汁微笑,心想:“稳了!”
  为什么?
  贿赂懂不懂?
  怕是不知道“巫”的贪婪了呀!
  听说过暗箱操作没有?
  是个什么卦象,还不是“巫”来解读。
  一句“是谓凤凰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从那个‘巫’的嘴巴里飙出来。
  小白一听,再仔细琢磨,没看出陈完给了“田氏代齐”的预言,以为陈完这一家子会成为齐国的栋梁,没得说,必须送女啊!
  然后?陈完一家子变成了田氏,从此在齐国扎根了。
  现在,崔杼没搞懂吕武为什么会问起田氏,更迷糊怎么自己一讲那段故事之后,吕武脸上的笑容会那么诡异。
  吕武跟崔杼把该讲的话讲完,进行了一些交代,送走崔杼,考虑要不要接见晏婴了。
  “一个个强国不是控制就是肢解,对晋国有利,对我更有利!”吕武在帮晋国干活的同时,为阴氏提前进行布局,没毛病的。
第622章
赫赫凶名
  今年是吕武担任元戎的第几个年头来着?好像是第三年。
  在三年间,晋国从低迷外加有些颓丧的氛围中走出来。
  也仅仅是三年的时间而已,一再发生内乱的晋国爆发出了列国侧目和颤栗的力量。
  拿去年(公元前562年)爆发的“沫之战”来说,无疑是晋国再一次的华丽亮相,尤其是挨了痛打的楚国在今年竟然没有北上报复,有眼睛和脑子都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晋国从来没有不行过,只是缺了一个好元戎而已。
  事实上也是那样,一再内乱的晋国有损失掉一些实力,然而总体实力方面却还是霸主级别。
  这里其实是晋国多了一个阴氏,要不在原有历史上晋国到当前阶段就是实力受损的局面,堪堪用“拖”的战术来与楚国继续争霸。
  吕武的出现改变了太多的东西,包括让晋国多了一个强力无比的卿位家族,帮助晋国在兵甲器械上面进行了更新换代。
  现在不流行玩“上交国家”那一套,阴氏卖盔甲和武器,就是一种极大的贡献。
  上交之后到底属于国家还是被某个人黑了,谁知道呢。
  价值好几个亿的东西,奖励五百元这种事情,有点那啥呀。
  在原历史上,要看晋国的元戎是谁,是智瑩。
  这位扒拉小能手愿意拿智氏顶在最前面吗?
  不愿意?哦,那没事了。
  在智瑩的带动下,智氏有多怂,晋国的其余家族就有多能隐藏实力。
  一旦智瑩被逼急?他同样不会拿智氏的力量出来死扛,玩的会是一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套路。
  所以了,在智瑩的领导下,晋国就那么半死不活的跟楚国“拖”着,拉晋国的那些小弟去顶雷,再美其名曰“疲楚”。最终玩到各个诸侯国跟晋国离心离德,偏偏各个诸侯国的实力还没被削弱多少。
  真实情况是,楚国在那一段时间里的境况很不好,甚至可以说糟糕异常,轮到赵武接任智瑩成为元戎算是捡到一个大便宜。
  赵武成为晋国的元戎之后,延续了智瑩的政策。再看楚国的境况,也就是为什么有赵武“捡便宜”的说法了。
  楚国之所以对晋国服软是因为楚国被内乱和吴国搞得很伤。
  楚国服软成为诸夏的一员,没多少年再次强盛起来,相反晋国在达到“守护诸夏文明”的成就之后迅速衰弱下去,并且一再内斗,斗到给分了家。
  在这个历史版本中,尽管吕武有自己的想法,什么都不是之前,成为“卿”之后,乃至于坐到了元戎的位置,他没有干出“化家为国”的操作之前,不敢说所有的作为都对晋国有利,却能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事都有益于晋国。
  当然了,哪怕仅是有百分之一,干了就能推翻那百分之九十九。只不过,不是还没干嘛!
  最终,吕武还没有再接见晏婴。
  齐国再次面临大变,不但局势坏到难以收拾的程度,国内人心也必然要散了。
  换作是其它国家,经过一连串的重创和动荡,很难再从泥沼里面爬起来。
  曾经称过霸的齐国则属于还有救,看的是有没有能臣,或者能出现明君。
  这个就是历史底蕴的重要性了。
  有过辉煌,后人记得那些辉煌,心里想要恢复祖先的荣光,理想明确之下就会有清晰的奋斗目标。
  当然也不是有历史底蕴的民族在跌倒之后都能再次爬起来,并且再次创造辉煌,看就看子孙后代争不争气啦。
  被这件事情一搅和,吕武都有点忘记自己为什么要留在鲁国不动弹,后续的精力也是放在齐国身上,没闲工夫关注鲁国到底怎么样。
  直至国君传来指令,也就是继续对鲁国进行惩罚,吕武才动身前往“曲阜”。
  吕武肯定不是孤身前往的咯。
  尤记得一二十年前,魏相每次到吕武封邑都是数百、数千人的队伍。
  那个时候吕武看到了贵族的牛逼之处,日思夜想也要有那样的排场。
  时至今日,吕武哪次出行不是有成群的甲士和武士随行保护,出国更是大军同行。
  晋国的中军正在逼向“曲阜”吗?
  鲁国人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觉得简直是晴天霹雳啊!
  吕武靠近“曲阜”二十里范围,惊恐万分的叔孙宣伯赶紧带人出城。
  叔孙宣伯在距离“曲阜”十里外迎接的吕武,或者说是迎接晋国的中军,求见吕武得到接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0/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