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7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4/1090

  这个是他们早就商议好的结果。
  韩起跟韩厥不一样,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那个老子玩砸,哪敢重蹈覆辙?
  国君对韩氏早就失望,韩起知道无法挽回国君的信任,双方即便有合作也不可能那么真心诚意。
  魏琦觉得韩起领导下韩氏重新获得卿位是一件挺不错的事情,心想:“如此一来,相与武、起皆为友朋,魏、阴、韩皆处西境,三家若能为友,外部难再插手。”
  今年已经五十三岁的魏琦,他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先后去世,不免会开始为魏相铺路了。
  吕武、魏相和韩起很早结识,一开始玩得挺好的。
  后面韩无忌和韩起会疏离吕武和魏相,完全是韩厥的锅啊!
  以魏琦的认知,魏氏、阴氏和韩氏都是邻居,一旦三家能够守望相助,他们在西边就不会出什么事。
  这么一来,魏氏起码能够安稳一两代人,不用担心某天跟阴氏翻脸了。
  魏琦现在就想到跟阴氏翻脸的那一天了吗?
  现在没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不代表人们没有这种认知。
  晋国的卿位家族是个什么尿性,谁还不知道谁呢!
  魏琦的期盼很简单,他去世之后,有魏相能跟吕武继续一块玩,数十年内魏氏和阴氏哪怕反目成仇,闹不到非得搞到一家灭亡的地步。
  不是魏琦思想单纯,他将人情世故给考虑了进去。
  栾书针对郤氏,为什么栾氏和郤氏一块完蛋?不就是栾书受到郤克的恩惠太大,栾书却想要将郤氏一家子整整齐齐地搞没了,表现得太无情无义使世人害怕嘛!
  什么情份都不顾,谁都要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哪怕与那样的人做朋友?
  吕武已经跟魏琦谈了几次,听到魏琦最终拍板下来,扭头无声地叹息了一声,心想:“果然,再好的盟友,暗地里还是会互相提防。”
  魏氏不敢完全信任阴氏,阴氏又何尝不是?
  魏琦要拉韩起一把,摆明了就是开始忌惮阴氏了。
  不过,没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他们不是单独一人,后面有着一家子,还有无数的家庭指望,感情用事不但会害死自己,是会造成跟随自己的那些人面临灭顶之灾。
  吕武并不感到难过,甚至心情感到无比放松。
  如果魏氏只看感情,才会让吕武难办。
  吕武有着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将异常坚定地向着那个目标努力,过程中的朋友和敌人会一直在变。
  现在阴氏跟魏氏是盟友,与其余几个卿位家族的关系比较复杂,没有太大的矛盾或仇恨,要说想要让关系变得多么亲密也是未必。
  当然了,吕武想要采取的策略会很现实,取决于阴氏在西边的需要,不出意外阴氏需要保持与魏氏的盟友关系,时局需要时将与某个卿位家族玩哥两好。
  在吕武制定的阴氏外交政策中,哪天阴氏成为秦国之主,那天就是跟魏氏翻脸的日子。
  不要怪吕武现实,要怪就怪成为秦国之主的阴氏需要把控山川地利的优势,不将“桃林塞(现代灵宝)”和“魏”地掌控在手,该怎么去建立关中的门户?
  那个“桃林塞”在哪又是谁的地盘?位于华山之东、大河之南、㟓山以西、陆浑戎之北。它现在被一切两半,一半归于范氏,另一半掌握在伊洛之戎手里。
  吕武事先已经知道函谷关的位置,后面一再从那片区域往来,发现还有一处同样适合建立关隘。
  如果说函谷关一卡就是挡住东面来犯之敌,吕武发现的那个地方建立关隘则是能挡住南面。
  吕武猛然间一愣,想道:“我是不是变得保守了?怎么只想着守成,不是……”
第551章
谁是鬼,谁是人。
  吕武一想不对,再想更不对。
  想要锐意进取,有那个资本不?连最基础的基本盘都没有,拿什么来进取!
  所以,一旦阴氏真的成为秦国之主,函谷关必须给建起来,甚至是在取代赵氏嬴姓成为秦国之前,函谷关的那块地皮就要先弄到手,建立关隘再干取而代之的事情。
  那么,吕武从今天开始就应该谋划怎么将“魏”地拿到手,能以和平的置换方式当然最好,不能必然需要使用武力。
  “我记得原历史上三家分晋时,三方进行了超大规模的领土置换?”吕武没记错,确实有这么一回事。
  他又想道:“我家在晋国还有那么多封地,不可能放弃的。”
  到时候,阴氏既是秦国之主,又有关外的大片疆域,不出意外开局的国土含括原版历史上的秦国和赵国?
  真的是那个样子,其实算是有好有坏,取决的是到时候阴氏的家底有多厚,能不能抗住第一波压力。
  那些事情需要一步步地筹谋,吕武将心念收起来,将精力转为应对当前的局势变动。
  遭到范氏和阴氏、魏氏冷遇的智瑩并没有消停下来,利用程郑为“卿”的身份接连召见了很多中等家族。
  程郑是“卿”,请客吃饭的话,哪个中等家族会不给面子。
  当然,给面子去聚会是一回事,遭到提出什么要求或提议,愿不愿意执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闻智伯为君上代言,对众家多有抚慰?”士鲂看向了吕武和魏琦,对韩起也在场感到意外。
  一再蓄势的国君和退休老干部智瑩搅和到了一起,肯定要让几个卿位家族感到忌惮,相聚的次数也就多了。
  士鲂又说道:“听闻上军将近日来接连入宫?”
  吕武很大方地承认,说道:“南方有异动,元戎无法出征,中军佐往东而去,我为上军将必被询问。”
  南方那边,郑国真的去侵袭蔡国了,子驷一战打崩了蔡国,战场俘获与缴获众多,郑军又在蔡国大肆地搜刮,动静闹得很大。
  楚国还在内乱当中,楚君熊审对郑国入侵蔡国暂时没有做出反应。
  郑国或许会因为楚国没有吭声感到沾沾自喜?估计也有郑国人对楚国那样感到不妙。
  不过,整体上来讲,郑国从蔡国那里补了一波血,举国陷入了欢腾。
  吕武进宫确实被问到了南方的事情。
  国君笃定楚国不会坐视郑国入侵蔡国,一旦楚国的内乱得到平息就是郑国倒霉的时刻。
  晋国有心插手楚国内乱,想要真正地操作却很难。
  国君将观点表达得很明确,无法直接插手楚国内乱,要将申公巫臣派去吴国当客卿,帮助吴国强大起来。
  另外,国君认为不能坐视郑国壮大,无法直接出兵去干郑国,就等着楚国对郑国下手时去掺和。
  介时,是讨伐郑国,还是帮郑国一把,取决于晋国的需要。
  “君上此举……无出其后。”士鲂的脸色不好看,那么讲也就不是赞美。
  那是根本没将周礼当一回事啊!
  固然因为郑国活该,但姬周是一国之君,怎么能那么红果果地无视规则?
  这怕不是周平王第二!
  那个周平王是谁?就是引来异族干周幽王的那位。
  都说周幽王玩烽火戏诸侯才导致西周的灭亡。
  关于烽火台到底是什么时候才有,有的说殷商就有了,有的则说要到战国时代。且不管是究竟怎么一回事,有多少人知道那时候周室自身的矛盾有多大,朝中又有哪个乱臣贼子处心积虑想搞事?
  周平王搞了那么一出,东迁之后建立东周,成为一位“始作俑者”,周国的衰弱就是由他而始。
  各个诸侯国不是傻子,他们会想:“老姬家争权夺利那么搞,完全无视了自己制定的礼法,俺们用得着在乎吗?”
  吕武今天可不是专门讲那个,说道:“君上决议恢复八卿,我私以为确实应当如此。”
  这点魏琦已经事先沟通,没觉得意外。
  士鲂还沉溺在国君坏规矩上面,愣了愣神才吃惊地说道:“若真如此,何人为‘卿’?”
  按照国君的意思,公族那边应该有一个人为“卿”,态度还很强硬。
  国君在上次与吕武进行“交心”之后,以为吕武会站在自己这边,认定阴氏能够说服魏氏,一旦吕武和魏琦支持,软弱的中行偃无法阻止,再有智瑩表态,公族获得一个卿位是有把握的。
  吕武将国君的意思讲完,又说道:“君上以为赵武任‘卿’无所功业,当退。”
  那是赵武的一系列表现让国君失望,再来就是赵庄姬去世之后,害怕捏不住赵武。
  并且,谁还看不出国君之前想培养赵武?
  既然赵武没用,国君的思维就很直接,早先就有一名卿是他的人,换一个人选而已,这样的交易应该不会得到几个“卿”的拒绝,甚至会因为公族上台使局势更明朗。
  士鲂懵了!
  国君摊牌,直接承认赵武就是他的人。这是什么玩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4/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