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7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5/1090

  吕武听到士匄的称呼有些恍惚,回过神来问道:“元戎如何?”
  士匄的称呼里面没那个“阿”字。
  他们这种身份地位,以小年轻时候的称呼,其实就是在刻意表示亲密。
  士匄没有说话,只是摇了摇头。
  “如此……”吕武停顿下来,能看出士匄很期盼导致有一种强烈的患得患失心理。他过了一小会才说道:“伊洛之戎如何处置,你我再议。”
  交情归于交情,利益归于利益。
  愿意因为交情出手,应该获得的利益却是一点都不能缺少。这个是贵族相处的正确模式。
  士匄见吕武愿意一块去揍伊洛之戎露出大喜的表情,听到吕武下面的那句话,转为很明显的错愕。
  吕武说的是:“魏氏在其边,若是邀请魏氏,必可事半功倍。”
  战车和步兵的传统部队方面,范氏打伊洛之戎跟玩似得。他们难受的是伊洛之戎依靠马匹代步的机动性太强。
  范氏之所以找阴氏一块玩耍,需要的是阴氏的骑兵部队。
  将魏氏拉进来?魏氏特色兵种的重甲部队在那种战场,有什么用处嘛!
  士匄转念一想:“中行偃太特么不地道,没有属于元戎该有的担当。阴武愿意跟我走近,不愿意放弃魏氏,是一个很看重交情的人?荀氏、范氏和阴氏的联盟搞不成,搞一个范氏、阴氏和魏氏的联盟好像也不错?”
  一阵思考之后,士匄同意了吕武的提议,提到自己会亲自去找魏琦交流。
  吕武现在根本不可能跟魏氏分道扬镳。
  阴氏能够稳住魏氏,西边搞什么事情都会存在“过滤器”效应。
  讲通透一些就是,只要魏氏站在阴氏这一边,阴氏在秦国那边搞什么就能盖得住。
  原因在于魏氏和秦国直接接壤,他们配合阴氏进行消息封锁,晋国的其余家族很难知道秦国发生了什么,其余列国就更难获知秦国的变化。
  南下的大军花了一个多月回到“新田”,由于是正儿八经的国战模式,必要的解散仪式肯定要进行。
  解散仪式其实就是一个排排站分果果的过程,出征有收获的贵族上缴应该交的那一份,愿意对出征将士进行赏赐就做,好让得到赏赐的将士进城爽一爽。
  每一次大军出征归来,一定是“新田”各商家最翘首以盼的事情,他们总能赚得盆满钵溢。
  而实际上能在“新田”开店的群体也就那几类,国君的直属产业,公族开设的一些商店,卿位家族设立的店面。
  里面属于国君的产业最多,含括任何的方方面面,数量最多的则是做皮肉生意的勾栏院。
  阴氏在“新田”的店面不算多,一般是贩卖皮革、皮草以及甲胄、武器,其它就没有涉及了。
  其余家族,他们最大的生意则是粮食和奴隶交易,又以范氏将这两种生意做得最大。
  吕武之前已经让吕阳和吕伟来到“新田”,得到了两兄弟在大门前的迎接。
  吕阳和吕伟今年已经十四岁,以当前年代属于“总角之年”的年岁,又有专门的“舞勺之年”这个称呼。
  那个“总角”其实就是一定岁数会弄的发型,比如头发扎成一个或两个羊角,一般是两个羊角。
  “舞勺”可不是学厨艺,说白了就是应该锻炼搏杀技巧,例如剑术、射艺、车战等等之类,贵族子弟则是还要学习怎么管理家族。说白了就是文武并进!
  “明岁阿大往西而去,掌‘侯丽’、‘甘泉’、‘郿’、‘吴阳’军政事务。”吕武说的阿大当然是吕阳。
  “侯丽”是属于晋国的军事控管区,也就是晋国从秦国那边夺取的城池,目前阴氏得到管控权。
  “甘泉”则是阴氏吞并白翟之后的开拓地,建城已经进行了四年之久,进入到收尾阶段。
  “郿”和“吴阳”是吕武成为秦国执政的封地,另外还有一个“陈仓”也归于阴氏。
  必须要再次说明的是,目前有“城”、“邑”、“邦”才算是拥有附近土地的归属权,没有则是属于无主之地。
  作为臣想要开拓和建设哪里,需要向本国的国君进行报备,得到允许才能进行开发。
  私下开发和建设当然行,一旦遭遇入侵则国家不会出头。
  进行报备之后,等于那些地方在多久之后上了需要纳税的名单,贵族的纳赋额度不足以抵消纳税所需,交的就不是血税,要交纳财帛或其余物资。
  拿晋国为例,不是封地越多越好,封地太多却没有足够的纳赋额度,要交的税能让贵族吐血。这样也就显示出掌握征召权利“卿”的特别了。
  吕阳稍微愣了愣,得知自己要被丢出去,有些紧张,更多的是期待。
  谁不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尤其是身为家族继承人,能及早锻炼是一件好事而不是什么坏事。
  “为父难以长久离国,我家未来在于秦,你及早接手秦之事务甚为重要。”吕武必须点明这个。
  吕阳知道的事情远比其他人多得多,包括阴氏要取代赵氏嬴姓成为秦国之主这件事情,赶紧严肃地应下来。
  目前吕武还年轻,也就三十岁整。
  儿子早点做事,出现纰漏老子来擦屁股没难度。
  不管是出于试探秦国的某些人,或是阴氏内部的谁谁谁,吕阳去西边做事再合适不过了。
  吕武没再说话,进行了必要的梳洗之后,再将吕阳和吕伟唤过来,对吕伟说道:“我家新得‘随’地,老二便去‘随’地总掌。”
  这是要分家,也就是像其他家族那样,分出主宗和小宗了吗?
  并不是的。
  吕伟的生母是赵幸,外公是赵旃。
  “随”地按照吕武公开持有的封领来算,属于最北边的一块。
  说的是“公开”,没提阴氏私下开拓的那些。
  赵旃是邯郸赵之主,他们有复出的意愿,一再没有找到机会。
  吕武对于这个在自己崛起之初帮了自己不少的老丈人感情不错,有心拉邯郸赵一把,派吕伟去接手“随”地算是一个信号。
  阴氏的族人就那么多,孩子们已经渐渐长大,吕武需要他们承担更多的责任。
  当然了,教育方面很好,男孩子也大多继承了老子在武力方面的强悍,不出去真正做事则看不出什么。
  正事聊完,吕阳作为嫡长子比较放得开,问了吕武很多问题。
  “起源之地秦人与‘雍’疏离?此乃为父刻意为之。”吕武的手暂时伸不了那么长。
  这个也是吕武亲自把控“陈仓”没有交给吕阳去管的原因之一。
  吕阳瞬间就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说道:“孩儿驻于‘吴阳’,每岁领兵征讨义渠?”
  作为老子的吕武只是在笑,不给什么提示。
  秦国需要有外部威胁是一回事,自家的崽子逮住谁来锻炼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吕阳认为自己要更专注于军事,近几年吕武不会刻意去干涉,一些事情只有发生了才会令人吃教训。
  而实际上,年轻的时候多犯错误不是什么坏事……,自然也不能是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吕武现在家大业大,有足够的资本让吕阳去寻找自己的路。他自己在旁边看着就行了。
  一直没吭声的吕伟,得知自己要去接管“随”地就是一副陷入思考的模样,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第544章
盘点一下家当
  阴氏的重心会一直放在西边,也就是秦国的身上。这个是无论怎么样都不会改变的家族策略,直至最终完成阴氏取代赵氏嬴姓成为秦国之主。
  在这么一件事情上,做事的手法不能太粗糙,也就是干得太过于明显,吕武应该表现的是权臣的一面,并且还要能够带着秦国奋发向上。
  作为一个权臣不能只光飞扬跋扈,没有给予其他家族好处。仅是单纯依靠威压,必然要面对物极必反的局面。
  把控朝政是一方面,能给大多数人带来好处则会受到爱戴,能带领国家积极向上就不是单纯的权臣。史书上将这种人称呼为“中兴之臣”或“名臣”。
  吕武当然不是要当秦国的好臣子,要的是当秦国的主人。
  他还需要小心翼翼地处理好晋国与秦国的交流,明摆着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尽可能的满足晋国的需要,又不能让秦国只吃亏。
  这一点很难,非常难!
  话说回来,阴氏为什么不干脆搬到秦国?这里面只有一个理由,晋国为当世霸主,秦国只是强国之一。
  直白一点就是,吕武是晋国的“常务卿大夫”之一,才能没有太大的难度控制住秦国。
  换作吕武的出身和实力都在秦国,没可能控制住晋国,甚至能不能在晋国有所作为都不好说。
  强国的强权人物操弄小国属于理所当然;小国再强又能强到哪去?想朝霸主国伸手的最大可能性是被一巴掌拍死。
  这个逻辑关系绝对不能乱,乱了就是反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5/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