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1090

  庄园与目前这个年代的建筑没有太大的区别,还是夯土墙与茅草屋顶,只是在格局布置方面按吕武的要求来。
  他也不是不想弄到最好,只是材料限制,再来只是暂住也没这个必要。
  住了二十多天帐篷的几位夫人,搬进庄园后很开心。
  只是庄园的规格比她们没嫁人之前的生活环境依然无法比,却没有发出抱怨。
  这是她们接受教育决定了的事情。
  吕武自然知道是亏待她们了,用一个现代人的心态,解释当前的庄园只是暂住。
  老吕家不是开始在收集材料要建城了吗?
  以后会有好房子住的。
  这一点吕武深信不疑!
  他所料不及的是,几位夫人反过来安慰,搞得既是感动又是尴尬。
  只是他却不知道一点。
  这年代的丈夫,尤其是贵族,再是宠爱妻子,干什么也从不会去进行解释。
  他想要做什么,又或是有些事情,多少会跟几位夫人沟通。
  几位夫人受到的教育,听到的传言,压根就没有那么一回事。
  是他先感动了几位夫人,才有了夫妻间的琴瑟之好。
  第二十一天。
  一支队伍从新田来到“阴”地。
  他们进入“阴”地之前,吕武已经事先得到通知,用领主的身份允许他们入内。
  这是贵族的规则。
  也就是说,不带恶意的外来者,往来需要获得当地领主的首肯,尤其是军队更需要提前告知并取得同意,免得发生交战。
  新队伍的领导者是韩起,带来了韩氏的八百武士。
  他按耐住那颗急切的心,与吕武见面并交流。
  吕武知道韩起在着急什么,贵族礼仪的流程走完,自是不再多留。
  拖了二十一天才来不是韩氏不重视。
  这边派人去新田,急赶也需要十二天以上。
  韩氏得到通知肯定要做准备,来时也要花时间赶路,只用了二十天已经算很快。
  出了这么件事,多少是打乱了老吕家的建设计划。
  吕武在韩起来后,可算是能够重新进山。
  他承诺给几位夫人建造一座舒适的府宅。
  想要舒适,以目前的建筑工程观念,夯土房子压根舒适不起来,动用大量的木材,建一座以木头为主材料的房子,会是唯一的选择。
  老吕家的领地大多是山区,里面不缺石头。
  只是吕武可没要收集石头建房子的想法,他亲自考察时发现了烧砖的材料压根不缺,缺的是烧砖用的工坊。
  砖需要的材料与制造陶器一样,要是更讲究一些,选择页岩、煤矸石材料最佳。
  想要烧砖并不复杂,尤其是吕武年纪小时,家附近就有一座砖窑厂。
  他会经常去玩,大体上知道制作流程是怎么回事,剩下的那些慢慢来摸索也就是了。
  而霍太山缺什么就是不缺燃烧物,等于烧砖的障碍压根就不存在。
  魏相来‘阴’地既是躲避麻烦,也是来学习。只要吕武做事,他能跟就绝对跟着,看到吕武好像是在选址,问道:“此举为何?”
  一直都有人跟着,吕武也是相当的无奈,道:“制陶。”
  烧砖跟制陶的工艺有差距,原理却是一样的。
  魏相表情变得有些奇怪,相互间关系上的转变,讲话也就直接了一些,劝道:“莫恶了范氏。”
  老吕家小打小闹也就罢了,没抢范氏多少市场份额,人家不想理是好事。
  魏相看吕武有大干一场的样子,不得不感到担心。
  吕武笑着说道:“自用。”
  砖窑怎么造难不倒他。
  他在思索的是,该将烧砖窑放在哪里。
第71章
麦子收割的季节
  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是永远不会停滞的话,无疑是时间的流逝。
  魏相等魏氏子弟,包括跟着一块来的贵族,他们在老吕家这边待了一个半月,新田那边因为国君的病情趋于稳定,似乎局势也变得稳定下来。
  他们也就离开老吕家,各自回自己该去的地方了。
  得益于有韩氏和魏氏在的关系,吕武的消息渠道并不闭塞,听到了国君要吃今年新麦的话,可算是想起来之前忘了什么的事情。
  关键词是“新麦”,并且国君一定要吃到今年的麦子。
  而之前,一个叫桑田巫的神巫却断定晋景公吃不上今年的新麦。
  吕武听完这件事情,知道国君真活不过今年了。
  毕竟,掉进茅厕被溺死这种事情,华夏历史上的国君也就这么一位。
  吕武没穿越前对历史可是非常有兴趣,尽管没特地看过春秋的历史,找小说看也只看了几本春秋文。
  可是有些作者就很喜欢拿这位掉进茅坑溺死的晋国国君来玩梗。
  他看的时候,印象真的足够深刻。
  季节还没有进入夏季,离麦子收获还有那么一段时间。
  应该是国君病情转好了的关系,不但紧张的气氛得到缓解,停滞下来的很多事情也得以继续展开。
  魏相等人走之前,有来自新田的消息传来。
  今年初,郑国册立了新君。
  而老的郑国国君(郑成公)其实是被扣留在晋国,一直都没有回去。
  郑国的新君上位,他立刻派遣使者来到晋国,向晋国上下表示绝不屈服。
  晋景公长时间病情反复,已经有好些日子没有管理国家。
  而晋国军事方面向来是由众卿商议和做主,国君每次只是当个人形印章。
  说白了,国君就是个礼仪必要流程的工具人,无法在军事上拿什么主意。
  元帅栾书按照惯例请示了国君。
  国君也按照惯例同意了栾书与众卿商议的结果。
  还有一个惯例,那就是晋国每次要出兵肯定会拉上一帮小弟。
  新田广出使者,奔赴于列国,只是齐、宋、卫、曹响应,决定跟着老大一块出兵去欺负郑国。
  晋国的另一个忠实小弟,也就是鲁国,他们这一次没有出兵的原因很真实。
  齐国一边派出军队响应晋国的邀请,另一边还出兵在痛打鲁国。
  自管仲在齐国变法成功之后,鲁国已经是齐国的老沙包了,有事没事就过去殴打一顿。
  所以了,其实能理解以后在鲁地发展并崛起的儒家,大教门徒为什么会那么痛恨商人。
  齐国以商业强盛,动不动就去殴打俺们祖师爷的国家。
  就如同儒家与墨家长期竞争结成了死仇那般,反正祖先弄不过的,俺们来对干那行当的子孙后辈进行反攻倒算!
  (当然,以上是玩梗,其实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述求,可怜之人也必然有可恨之处。)
  跟韩无忌讲的一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