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6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7/1090

  中行偃看到迎接队伍里面都有谁,讶异道:“诸位皆在?”
  冬季了嘛。
  属于除非是有紧急事件,要不没什么公务的季节,往常的各“卿”会趁这个难得的机会回到封地。
  士匄、魏琦就是向国君请求能回去封地,中行偃得知的也是这样的消息。
  这一下,中行偃看到那么多人在“阴”地,同时还看到了跟吕武共乘一车的智盈,不免心里就会多想。
  没人会在这种场合向中行偃解释为什么会在“阴”地,甚至后面连提都不会提一句。
  毕竟,他们又不是中行偃的儿子,凭什么事无巨细都要进行汇报?
  众人来到“阴”城。
  吕武每来一位客人,怎么都要接风洗尘一番,少不了举行宴会。
  当然了,来什么样的客人,宴会的规模和礼节都要合适,不能谁来都一个样。
  中行偃尽最大的努力忍耐,找到合适的机会问吕武,道:“发生何事?”
  吕武比较明显地愣了一下,像是有点反应过来,笑着说道:“多为兵甲器械而来。”
  中行偃立刻就信了。
  现在谁还不知道阴氏出产的铁质兵器和护甲好用?大多数家族都开始摸索冶铁技术,只是有一家算一家都小心翼翼地来,怕的就是阴氏觉得受到了侵犯。
  在技术变革方面并不存在什么“专利权”这种玩意,只要谁能自己研究得出来,算是谁有本事。
  然而,前提是阴氏能够眼睁睁那么看着,没干那种知道哪一家成功了,找个理由给那么灭了。
  主要原因是铁制品早就出现,阴氏只是探索到了更好的冶炼和配方,真要追究“专利权”的话,阴氏同样是属于“侵权”的一员。
  那些家族怕阴氏,怕的是阴氏足够强大,担忧阴氏过于蛮横。
  中行偃说道:“阴氏与魏氏可战秦国,天下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话说的。
  阴氏和魏氏联合起来能胖揍秦国,是全部仰仗兵甲器械上的优势吗?
  晋国兵源素质优秀和吕武的指挥也有很大贡献的呀!
  吕武听出了一种酸溜溜的味道。
  中行偃又要讲话,发现有阴氏的家臣走过来。
  家臣汇报道:“主,君上遣人来告,六日后便抵‘阴’城。”
  随后,程郑到来之前,先派来知会的人也过来。
  这一下好了,晋国的顶级人物全特么都会出现在阴氏这边,外人还不知道会怎么想。
第480章
难当的东道主
  不用说晋国了,即便是在各个诸侯国,很少会发生顶级的上层人物齐聚到某个家族的事情,每每出现这样的事情一般都会有个前提,那就是有大事发生了,或即将发生什么大事。
  晋国有发生什么大事吗?智朔的死已经是好几个月前的事情,葬礼举办完毕后,空缺的卿位已经确定由荀氏小宗程氏的程郑补上。
  程郑怎么补了卿位,其中智罃与国君有什么交易,国君又与中行偃经过了什么样子的斗法?讲句实在话就是,没有动了其余家族的利益,谁都不想掺和进去。
  众卿位家族冷眼旁观对荀氏大宗和小宗其实就是一种恩赐了,他们必须记住这个情份,以后几个卿位家族需要时给予回报,不然……呵呵!
  要说有什么大事,晋国贵族不用谁来刻意通知,很清楚少则两年多则三年,过了这一段时间他们将不会有喘息的时间,需要跟楚国分出一个胜负了!
  这么一来,规划家族的发展,增强家族军队战斗力,不趁这个难得的机会做,到时候超大概率是面临淘汰。
  “主,我家聚集外族武士过万……”宋彬有着足够的警醒。
  那么多位高权重的大人物过来,一个带上两三千守卫力量,合起来的数量真的有点多。
  各个家族的大多数部队在“阴”城郊外驻扎,看上去东一片、西一片,也幸亏他们懂得“让”出南边和北边没有扎营,要不就是从实际上将“阴”城给包围了起来。
  他们在驻营之后还懂得拿捏分寸,没有在营寨之外架上鹿角、拒马,更没有挖掘沟渠设上外哨,否则干的是警戒的事,表达的却是对阴氏的提防。
  来到阴氏却是摆出提防的一面,弄啥咧?
  缺乏信任基础,你们特么别来啊!
  各家当然要自己携带足够的粮草过来,军事用途的器械则不能带得太多。
  阴氏在他们过来之后也会送一批粮草,数量不会有多少,纯粹就是尽一下地主之谊罢了。
  现实的情况是,各家的军队本来就该由各家来负责供养,谁插手进去相反将遭到怀疑和忌惮。
  嘛呢!
  昂?
  俺家的军队凭什么让你来插手?
  说!
  是不是有什么不良企图!?!
  阴氏对自家的主城周边有太多驻军感到敏感没什么不对劲,哪怕有信心觉得那些家伙不敢轻举妄动,凡事不是还需要担忧个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偏偏阴氏不能集结自家的军队过来预防,免得造成什么误会。
  这么一搞,阴氏不但要负责进城的客人安全,又要提防客人带着歹意而来,同时需要不留痕迹地加强戒备。
  东道主当到这份上,不光心累,对待客之道的弹性也是一种挑战。
  “山路封锁需得严密,不可留痕迹。”吕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接到抓住细作的报告,该防还是要防的。
  山外有多个工坊,不过却是摆在明面让各家知道阴氏有那么些东西的。
  阴氏真正的主要工业基地在霍太山里面,并且因为山里有适合放牧和居住的地方,位于山内建了一些“邑”级别的据点。
  在霍太山之内长期有阴氏的两个“旅”保持备战状态,他们担负着警戒和守卫的任务,也要监视和限制里面的人私自外出。
  阴氏当然不止在“阴”地有工业作坊,吕武名下的“吕”地和“霍”地也分别安置了一些用来制造兵甲器械的作坊,两地合起来的规模大概是“阴”地这边的三分之一。
  这个没什么好奇怪的地方,不将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是一种常规操作,再来就是要考虑运输成本以及道路被切断的风险。
  就说道路被切断的风险吧?真的爆发战争,有点脑子都该知道切断敌方的道路,不但是能够防止对方聚集兵力,还能最大程度进行分割歼灭。
  一名贵族真的只顾一处封地,其余名下封地要啥没啥,平时的运输消耗就够喝一壶,遇到事了也极易首尾难顾。
  当然了,注重一个主基地是正确的事情,只是不要犯下“矫枉过正”的错误,多少有些预备方案,跌倒了还能有机会爬起来。
  “存,你寻各家友人,商谈购置粮秣、皮草、奴隶事宜。”吕武没攒钱不花的习惯。
  说到底,阴氏垄断了铁质兵甲的贸易,大量的财帛汇聚过来,堆在仓库里就只是一些死玩意,购置能用得上的东西才是发挥财帛本身的价值。
  吕武其实有些怕了。
  独家垄断的生意太好做,大批大批的财帛流向阴氏,有一家算一家绝对眼红到不行。
  这种状况并不会因为吕武将到手的财帛花出去多少,减少各家恰柠檬的心理反应。
  毕竟,阴氏拿赚到的财帛再购进物资,实际上还是增加了阴氏的实力。
  将制铁制钢配方和各种工艺技术交出去?吕武当然不可能这么干!
  他能做的就是不要停止发展的脚步,做到强者恒强,为人则是低调又圆滑一些。
  最为重要的是,他不能让各家有联合起来对付阴氏的机会,一边拉拢靠得住的盟友,一边还要有机会或没机会让各家产生矛盾。
  如果吕武有兄弟姐妹,他需要干的事情是自我进行分家,减少各家对阴氏的忌惮。
  这个也是明明不分家能保持强大,为什么一些家族却会主动干分出小宗这种事的原因。
  说白了,就是为了减少来自各个家族的忌惮。
  当然,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周王朝秉承执行的是“宗族”的制度,人们习惯了强大到一定份上,干那种开枝散叶的操作。
  并没有一种制度能够适应所有年代,历来就是观察社会背景的需要,再来评价某个制度的好坏。
  什么皿煮、兹油,又是什么专治不服之类,各自有各自的需要,哪有什么一定正确这种事情。
  所以,吕武秉承不分家这种理念,对于当代的社会背景来说,极可能会令子嗣产生不满,导致阴氏发生内乱。
  关于这点,吕武暂时没有多想,需要等几个儿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看到时候能不能发现端倪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7/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