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6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4/1090

  当然了,魏氏作为受害者肯定不觉得阴氏没做错什么。这个是所有被超越者共同的心态。
  “程郑为下军佐当与阴武友善……”智罃心里出现了一些阴霾,多少担心程氏占了坑就不走,又想道:“亦使盈多与阳亲近。”
  经历的太多事情让智罃着实不那么看好中行偃,尤其是他知道国君对中行偃干过弑君的事情始终耿耿于怀。
  在智罃看来,自己那个同宗有太多的弱点,不单单是目光不够长远的问题,里面最为致命的是来自国君的敌意,一旦让国君找到机会必然会更换元戎的人选。
  一度无比尴尬的赵武发现魏琦眼神不再那么锐利,不由很是松了口气。
  实际上,赵氏不敢也不想现在跟魏氏的关系搞得僵化,只是有太多的事情并不以赵武的意愿为主。
  这一次赵武先透露鲁国的给中行偃知情,又没有找机会跟魏琦通报,主意就是那个老母亲出的。
  一个卿位家族想出头没那么简单,对于曾经覆灭又复立的赵氏尤其如此。
  别看很多家族好像挂念赵氏的恩情,时不时地帮忙出出力什么的,事情足够大为前提,信不信一家家都靠不住?
  以上那点早在赵氏覆灭过程中得到验证。
  赵庄姬给赵武制定的发展策略并不复杂,前期当国君的棋子,过程中一再获得好处,再慢慢地独立起来。
  千万不要以为想当一枚有想法的棋子挺简单,很是考验演技与舞技的。一个不好在反复横跳中失足,恐怕就要摔个粉身碎骨。
  赵武必然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当前情况需要极力地隐藏起来。
  众人复杂的心情之下,没谈成什么事,散伙了。
  实际上,他们身处的地方真不适合谈事,一些消息也该先行消化一下。
  吕武离开“荀”地赶往“新田”,短暂的面见国君之后,没有进行逗留又离开“新田”。
  西征获取的收获,属于国君的那一份会在后续运过来。
  国君得知吕武没想待在“新田”的心情很复杂,挽留了一下下就不再强求。
  等其余家族的主事人知道吕武回去封地,很多人都是直接愣在当场。
  他们着实不能理解吕武是怎么个想法,好好的正治中心不待,为什么要把自己边缘化呢?
  这人搞不明白什么事就会不免多想,进而变得疑神疑鬼,怀疑“新田”是不是还要发生什么大事。
  中行偃听到吕武没多做停留就回去封地,先是一阵愕然,随后陷入了思考,想道:“赵氏与魏氏相争,阴氏不愿参与其中?”
  不怪他那么想,赵武玩了一手插足鲁国邦交,打从事实上就是侵犯了魏氏的权益。
  如果魏氏无动于衷,他们的尊严怎么得到保证?
  所以,赵氏不给魏氏一个交代,接下来就会默认赵氏要跟魏氏过不去。
  考虑到阴氏和魏氏是盟友,又与赵氏是姻亲关系,人们理所当然会认为吕武陷入两难之中,采取两不相帮的态度。
  基于这一点猜测,明明接下来的国事不少,国君还是延续了吕武的假期。
  吕武有一部分当然是那样的用意,更多则是坚持阴氏的规划,保证自身足够完全为前提,坚定地继续执行弱秦策略,导致连中行偃暗示要将北方主导权交出来,暂时没有给个确切的答复。
  话说,内斗什么的,有比为取代秦国香吗?
第477章
俺是大大的好人啊
  “秦都‘雍’方圆五百里残垣处处,口众锐减四成,多聚于‘城’之内。今岁前往观之,遍野耕作之土少也,它处若无运粮援之,来岁恐有饥荒。”
  “我闻秦庭广肆召集族众,遍处放牧人得知召唤往‘雍’而聚,为敌我呼?”
  吕武回到封地歇息了两天才召集家臣。
  算上今年,阴氏已经连续三年西征攻打秦国,第一年打得最凶最狠,击垮了秦国正规军,并且俘获了大量的青壮;往后的两次西征,有一次打到秦国都城“雍”城下,另外那一次则是扫荡“雍”的周围。
  最后的一次西征收获并不多,堪堪维持了一个支出和收获的平衡,结果是让魏氏觉得可以暂时不再攻打秦国,阴氏内部也出现了类似的声音。
  春秋时期的战争讲的是没有收获即为亏损。
  在吕武的价值观里面,为了达到某个战略目标,哪怕是大亏特亏也无所谓。有点尴尬的是这样的想法,独独他有。
  幸亏阴氏针对秦国并不止是为了获得利益,还有“仇恨值”在支撑着。
  所以要感谢秦公子后子针的刺杀,不然哪怕吕武是阴氏的家主,干亏本买卖这种事情还是会遭到诟病,甚至因为执意要西征在后面跟家臣起冲突。
  家臣驳回家主决议在春秋中叶并不是一件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只要家臣说得有道理,得到决策层更多的人认可,家主再不爽也只能忍了。
  也能不忍,却要被视为昏庸,失去家臣与族人的爱戴,被掀翻下马不至于,家族则会陷入内部不稳,散了人心也不用再想持续发展进步。
  要这么看,对于一个国家其实也能通用,君王得不到爱戴,镇不住场子,低下一个人是一种心思,国家不衰弱就算幸运,发展什么的则要遭到遏止。
  吕武只是表达了不会停止对秦国的复仇,没有明确提过要取代赵氏赢姓成为秦国之主的设想。
  取而代之的战略目标太惊人,讲出去极可能吓住一大帮人,乃至于发生更严重的后果。
  这种事情但凡被透露出一丝一毫,阴氏林姓能不能达成对赵氏赢姓取代的目标尚未可知,晋国的国君和其余贵族就该跳出来主持正义了。
  “明岁我家出动三‘师’,骑士与随扈不得低于一万。”吕武环视了家臣一圈才继续往下说道:“今次西征,我观秦人善骑者众,战法亦有别以往,仿我家痕迹重也。”
  臭不要脸的秦人,他们对骑兵的使用压根就是在学阴氏,甚至模仿阴氏弄了马鞍和马镫,倒是没发现战马弄了马蹄铁。
  要说发现这一点的吕武没感觉到压力会很假,一切只因为半游牧半农耕的秦国不缺善骑者,要是让秦人学会用骑兵打游击,后果绝对是会变得非常严重,介时就等着晋国西边各家时不时被秦人骑兵打草谷吧!
  这个绝对不是在危言耸听,前面三十来年的时间段里面,秦国玩“传统战术”都能时不时入侵晋国。
  那可是战车与步兵的结合,隔三差五就要入侵一次晋国。
  真的让秦国发现骑兵正确的用法,还不入侵得更欢快?
  对于吕武来说时间很紧迫,晋国随时随地会再一次陷入跟楚国的大肆交锋状态,阴氏到时候肯定要加入集体行动,很难再抽调出大批的军力去针对秦国。
  吕武会议开到一半,有人来禀告说智罃已经进入“杨”地,再有十来天就会抵达“阴”城。
  这个就是将封地扩展到“新田”边上的好处了。
  谁出“新田”向北或向东,会在阴氏的“注视”之下。
  别看只是掌握信息而已,很多时候掌握了信息就等于掌握先机,任何方面都将站在有利的位置。
  “智伯可有通报我家,言及来‘阴’何事?”吕武问道。
  来禀告的人答道:“并无。”
  吕武挥手让他退下。
  目前晋国各个阶层普遍对智罃比较不待见,埋怨智罃担任元戎时期的所作所为,后面智罃更是某种程度让众“卿”开始感到厌恶。
  一个小插曲过去,吕武继续部署明年西征的事情,又提到对“甘泉”的建设必须加快。
  秦人开始大规模使用骑兵,要是阴氏无法在能够抽身的时候将秦国逼得迁都,未来双方纠缠的区域超大概率就是在泾水和洛水沿线。
  跟阴氏的骑兵部队相比,秦国骑兵部队当然从装备到战术上各种不如。
  问题是秦人太善于学习了,一年学不会再过个三五年必然学会,甚至在未来可能超过阴氏对骑兵的运用。
  吕武会这么觉得主要是有过“先例”。
  比如,弩明明是韩国发明,落到秦国手里却更上一层楼;开创胡服骑射的是赵国,将骑兵玩出花的却是秦国;魏国用五万魏武卒击溃了数十万秦军,后面变成秦国锐士甲天下。
  最为关键的一点,阴氏既要对付秦国,更要提防晋国内部的倾轧,等于无法将所有力量用在秦国身上。
  事情的发展有可能是晋国爆发内乱,阴氏将所有力量集中起来跟晋国的某些谁较量,导致秦国能缓过气来并对阴氏进行超越。这个是绝对要有心理准备的事情!
  阴氏家臣不理解吕武对秦国的忌惮,有家臣提醒收支平衡,觉得一次动用三个“师”和拢共两万五千骑兵,用兵的规模太过于庞大了。
  明明是三年只发展两万骑兵,怎么一下子有了两万五千骑兵?
  阴氏不是收服了白翟吗?怎么可能让白翟在旁边看戏。两万五千骑兵里面,超过一万三千的骑兵是抽调自白翟,剩下的一万两千才是阴氏自家的。
  另外,白翟的那些骑兵依然保持“原汁原味”,他们单独跟秦军交锋会被教训得满头包,只能帮阴氏负责处理一些边角料之类的角色。
  吕武无比坚决地说道:“三岁之内必将迫使秦庭迁都。若不成,我欲攻克‘雍’城,送归后子针为秦君!”
  这一刻,请叫吕武为大好人。
  被刺杀了不计较,还让后子针成为一国之君,简直太以德报怨啦!
  这么选择有一个前置条件,比如秦国上下恨死了后子针。
  那么,秦人恨后子针吗?
  因为后子针刺杀吕武,导致阴氏接二连三地入侵秦国,秦国要是处在优势的一方会觉得无所谓,偏偏占据优势的是阴氏,秦人正在各种各样的难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4/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