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6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1/1090

  这个“梗”就像是现代的“汉斯”、“乔治”、“山姆”、“瓦里西”、“狗蛋”、“菜菜子”一样,一听人名就能分辨属于哪个国家。
  只有作为“当代人”才会被这样的“梗”给get到笑点。
  吴刚通名又讲自己来历,问道:“敢问,晋国何人为尊?”
  张朔没迟疑,答道:“阴武子是也!”
  结果是,吴刚先一愣,招呼都没跟张朔再打一声,带着队伍里的人调头就跑。
  张朔:“……”
  他觉得秦人野蛮没礼貌遭到了实锤!
  面对秦人那样的举动,吕武只是轻笑,再下令部队进行展开。
  两个来自阴氏的“师”最先抵达战场,他们像是无视了秦军、义渠和白翟,众目睽睽之下不慌不忙地干自己的事情。
  登上巢车观看的后子针,远远地看着晋军到来再展开,说道:“乃是阴氏无疑!”
  主要是太好认啦。
  阴氏大量装备铁甲,阳光照射之下一片银光闪闪。
  目前整个世界独独阴氏拥有超过一个“师”以上的铁甲战士,想认不出来着实太难。
  两个阴氏的“师”看似缓慢,速度却极快地摆出了一“彻”的阵型。
  解氏、赵氏、张氏……等超过二十个家族的部队列阵在阴氏部队后方,齐军则是负责随同晋人民伕开始去伐木准备搭建营寨。
  这样干相当的晋国,也就是没拿小弟的部队当成真正的战斗序列对待。
  后子针还是第一次亲自观看进入战场的晋军,表情严峻地说道:“此便是好整以暇罢?”
  严整而又从容,还有那种怎么都隐藏不了的不可一世。
  这特么太气人啦!
  可是,额好羡慕啊!!!
第419章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晋人看上去真的太骄傲了!
  来了就来了,跟谁都不打一声招呼,展开队形的同时,摆出“你们全部上,俺接着”的架势,一点没将秦国、义渠和白翟的任何一家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秦人这边无话可说。
  他们又能讲点什么?
  秦国不管是宣而战之,又或不宣而战的偷袭,少有能从晋国身上占到便宜的时候。
  个人对个人还能逞点口舌之利,诡辩技巧功力深厚,也许还能蒙混过关,乃至于将对手怼到哑口无言。
  国家对国家则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就是“多言以逞口舌之利”。
  啥意思呢?
  就是,凭实力占话语权的现实条件下,打不过就是打不过,越是说得天花乱坠,侃到对方恼羞成怒,口越花挨的毒打就越狠越重。
  当前的秦国极少有能言善辩之人,他们玩的是干最没规矩的事,再挨最狠的打,干了什么,挨打也认。
  义渠人则是有无数的MMP要讲。
  义渠跟晋国之前相隔一个白翟,双方连接触都没有,哪来的什么恩怨纠葛或深仇大恨啊?
  源于根本不知道晋人为什么要打自己,他们产生了两个觉得比较靠谱的猜测。
  晋人可能是追击白翟才跑到这边?
  又或者,是秦人喊来了晋人,要将义渠和白翟一块吞掉。
  不得不说,义渠人那么联想很有道理,并且有着合情合理的基础,唯一忘记的是自己曾经对阴氏做了一些什么事情。
  只是话又说回来,对阴氏做了那些事情的是义渠单一的一个部落,并不是全体义渠人。
  实际上,义渠并不是一个整体,就像各诸侯国虽然统称为诸夏,却有那么多的列国一样。
  诸夏至少还有一个周天子能够作为招牌,义渠则是散装部落,没有一个人物能够代表全部的义渠人。
  现在的情况是,阴氏对少部分的义渠人有仇恨,将全部的义渠人都列上了清算名单。
  这样在吕武看来并没什么错。
  哪怕是到了现代社会,某个国家的一个个体发表的言论传播广又影响大了,甭管这个人出不出名,在自己国家又是个什么身份,他就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自己的国家。
  受到针对的国家不喜欢那个人,乃至于厌恶那个人所在的国家,有毛病吗?一点毛病都没有啊!
  白翟则表示不想说话,只想暗自偷着乐。
  “义渠使用何种语言,可听得懂晋语?”吕武问了这么一句。
  谁又特么知道啊!
  一众贵族被问得满脸懵逼。
  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还是在决定参加西征才知道有义渠这么一各部族。
  解朔说道:“阴子有何话说,以晋语公布于众便是。”
  管谁听得懂或听不懂。
  不管懂不懂,不一样还是要揍嘛。
  义渠是一个由羌戎与北狄混成的民族,最早可追溯到商代,早期的死敌是鬼方,后来又同住豳(bīn)地由先周姬姓部落建立的豳国经常发生冲突,不断蚕食其领土。
  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的商康丁年间,由于北方狄人南侵,周祖古公亶父率众离开豳地南迁岐山。戎狄两族乘机占领陇东大部分地区。
  文王(姬昌)末年,姜太公曾派使臣南宫适出使义渠。
  义渠某大部落首领送马、鸡和犀牛给文王,文王又将这些东西献给纣王(帝辛)。
  由于义渠同周人相处关系比较和谐亲密,而鬼方(猃狁)同商周对立,所以每次战争后,鬼方失败逃走,远奔河套,而义渠趁机内迁。这样,义渠就逐渐占据了陇东大原地区(庆城、宁县、镇原等地)。
  那里土地肥沃,水草丰茂,畜牧业得到空前发展,义渠人口也大量增加,由游牧状态定居下来。
  他们在同当地周国后裔的杂居中,学会了农耕技术,学习了周族文化,并效仿周人建立城堡和村落,从而发展成为区别于其他羌戎的义渠族。
  所以了,义渠人可能听不懂晋语,部落的历史足够久远,传承又没有断绝,超大概率是有人能听懂“雅言”的。
  而那个所谓的“雅言”则是诸夏的官官。
  说白了就是周王室发迹那地方的方言。
  吕武肯定是要公布为什么要打义渠人,先搞个师出有名,再下狠手往死里打,却又不真的打死。
  义渠人栖息的区域跟晋国不接壤,阴氏控制洛水以东的区域都显得有些勉强,瞄着这边干什么?
  阴氏或魏氏,乃至于晋国的其余各个家族,占了这块土地难以有效利用,甚至根本无法长时间占领,义渠被打死对秦国的好处最大。
  解朔问道:“阴子欲重创义渠,收归己用以治秦国?”
  吕武直接笑而不语。
  那个问题有些归于高端,涉及到战略层面,说明解朔开始拿自己当成一名“卿”了。
  已经有阴氏的家臣出去,他乘坐战车靠近义渠人的营寨,大声用晋语阐述阴氏为什么而来。
  总之,言之有物,绝不口胡,再宣告让义渠人等死吧。
  义渠人听不听得懂另外说。
  耳朵好使的秦人听懂了。
  后子针满脸的奇怪,说道:“阴氏何时西进,为何国中无人知晓?”
  湿你北!(草泥马)
  阴武这个球家伙,祸害额们还不够惨吗?
  竟然派出队伍向西进行探索。
  就问,阴武到底想弄撒?
  拧次怂呢?(胡折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1/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