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5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4/1090

  不管是嘲笑,还是耻笑,智罃肯定有自己的盘算。
  人在戏中被围观。
  围观者同样也成了戏的一部分。
  吕武就发现魏琦和中行偃在分别盯着自己的目标。
  魏琦看的是韩厥。
  中行偃看的是智罃。
  然后,魏琦先看向吕武,再来是解朔、中行偃、士匄加入到围观吕武的队形中。
  吕武:“……”
  尼玛。
  瞅啥瞅?
  打算搞我?
  魏琦:别介,咱俩啥关系?有机会合作搞韩氏一波呀!
  解朔:哥……,不,爸爸……,爷爷,救命啊!!!(关系有点乱)
  中行偃:小老弟,有没有兴趣搞一下智氏?
  士匄:俺一个没注意,阴氏变得很强啊?Friendorenemy?Youtoldme。
  唯一只能当看客的国君将一切尽收眼底:你们是打起来好,还是不打好呢?
  国君琢磨了一下,卿位家族真不能再乱,要不晋国没灭在楚国或哪一国手里,要亡于内乱了!
  他开口说道:“元戎若允,开春便出征罢。”
  操!(一种运动)
  绝对不能让这帮家伙有清闲的时间。
  要一再安排任务!
  今年揍秦国和卫国。
  明年再找攻击目标。
  也许能揍鲁国?
  国君再仔细想了想,对揍鲁国感到很迟疑。
  那个动不动就发出历史耻辱柱的国家,打起来贼轻松,就是要被骂得很惨的啊!
  在国君和八卿各有心思的情况下,大殿内又出现冷场了。
  正想事情的人,没一个注意到出现冷场的情况。
  倒是将那些在旁负责伺候的侍者被整得开始飙汗。
  他们怕啊!
  只要位高权重的人进行思考,绝壁会有人倒霉。
  谁又能猜到倒霉的会是哪个?
  说不准自己呼吸重一些,惹得那些家伙不高兴,要被拖下去当花肥。
  “我闻宋复求援?”国君率先打破诡异的寂静。
  智罃颔首,说道:“楚、郑攻宋,宋不敌。”
  国君低叹了一声,说道:“宋不可不救,郑不可不攻。”
  现在是春秋中叶,选择了什么用词,代表着“力度”的不一样。
  比如晋国要“攻”秦国,要“伐”卫国。
  “攻”就是不设定攻打的底线,打到满意为止。
  “伐”则是进行有限度的教训就够了。
  近期郑国给自己增加太多的存在感了。
  国君是打算无视郑君姬睔发丧的事实,要进行“非礼,伐丧”的军事行动了。
  包括吕武在内的七位“卿”看向了身为元戎的智罃。
  那可是要“伐丧”啊。
  打输打赢都要被骂,还会是“全世界”侧目,并且一块痛骂的那种。
  尤其是,打赢了都不知道要向谁讨要战争赔款。
  “这……”智罃郁闷地拉了个长音,心里埋怨国君给出了老大难题,一咬牙问道:“攻郑?”
  他说着,目光瞄向了吕武。
  而吕武发现智罃看过来,直接像是得了颈椎病那样扭了扭脖子,发出一连串“噼里啪啦”响声,再看着天花板。
  看尼玛看。
  俺不去!
第396章
一个个都不安份
  并不是一种错觉。
  吕武能感觉到来自智罃那种明显的恶意。
  这种恶意像是一种警告,暂时没有演变成了实质上的对抗。
  话说,智罃为什么要警告吕武?
  难道是因为吕武不再慷慨,致使智罃感到不满了?
  或者说,是因为吕武跟国君走得有点近,导致智罃必须进行警告?
  可能也是阴氏的发展过于迅猛。
  总之,吕武就是感受到来自智罃的恶意。
  晋国的卿位家族互相提防和针对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又离不开各项的合作。
  用现代化来讲,晋国卿位家族既是对手也是合作伙伴,不是纯粹的敌我关系。
  “我或许是需要帮解朔一把的?”吕武并不觉得魏氏靠谱,想着要不要拉扯一下小老弟。
  这是建立在阴氏和魏氏有难以调解的矛盾基础之上。
  光是军火市场的竞争,就够阴氏和魏氏找不到和谐相处的基础,别提阴氏想向西开拓,魏氏却处在西面。
  矛盾之所以没有爆发,单纯是阴氏干不挺魏氏,魏氏亦无法覆灭阴氏。
  真的与吕武有个魏氏的枕边人无关,更不是因为其它的什么交情。
  同样的道理发生在魏氏和韩氏身上。
  韩氏在晋国西部有几块封地,算是仅次于魏氏在西面的第二大“封主”,导致两家天然上存在竞争。
  吕武知道韩厥一直想培养赵武,阴氏的出现却是取代赵氏成为北疆“霸主”的地位。
  这么一搞,阴氏与韩氏又存在矛盾。
  魏琦没死之前,魏氏跟阴氏的矛盾很大概率会一直引而不发,双方会是那种不可调解又亲密合作的共生关系。
  魏氏与韩氏的矛盾不大,不出现什么突发事件的话,应该会一直相安无事?
  吕武想拉解朔一把的根本原因比较简单。
  解朔再怎么都是“卿”之一,代表拥有话语权。
  解氏之所以无法发声,只是因为他们太过于弱小。
  吕武拉扯解朔一把,会不会破坏国君和韩厥的什么计划?
  自身需要为前提,得到的收益足够,谁管什么国君,韩氏不爽又怎么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4/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