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3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0/1090

  晋人做了初一,别怪俺们做十五。
  周边的树林必须也伐个光秃秃啊!!!
  两天之后,晋军到来了。
  栾书得知楚军将周边的树林砍伐干净,只是笑而不语。
  晋军过来时,带上了充足的木材,不但扎营没困难,平时的用度也能支撑一阵子。
  他们这是早知道楚人顽劣,压根不给予欺负的机会。
  晋军很理智地在距离楚军营地的五里之外扎营,安顿下来就开始进行交战准备。
  魏相出去逛了一圈,回到说道:“营前乃是泥泽之地,为何在此扎营。”
  他们待的地方就在洧水边上。
  任何的河流,河滩边上肯定不会是什么好地方。
  要是河流不乖一些,时不时地变动河床位置,真的会让周边的环境更糟糕。
  魏琦说道:“此为楚军难题。”
  要不怎么说栾书是个老阴逼。
  晋军就这么驻营了,咋地?
  楚军想打,要么等烈日将泥沼晒硬,不然就自己去人工搞定。
  当然,楚军也能拔营,换到晋军的西面或西北边驻扎。
  总而言之,楚国那边不爽,栾书就爽了。
  双方在面对面的半个月内,谁都没有派人叫阵。
  两边忙着互派使者,能用嘴巴先搞得对方恼火,算哪边先赢了一仗。
  因为没有军队拼杀,多少算是相安无事。
  背后则是两国不断摇人。
  晋国当然是派人催促盟友,还给制定了什么时候必须抵达的期限。
  楚国一看晋军四个军团都旗号都打出来,琢磨着二十万人着实不太够,还是赶紧继续在国内调人吧。
  两国还在做一件相同的事情。
  一场两个阵营合起来几十万人的大战,不可能短时间内分出胜负,肯定是要多准备一些粮秣的。
  在后勤上面,晋军明显是要吃亏太多。
  他们的老巢距离“鄢陵”太远,补给难以及时不提,运输途中的消耗也会比较多。
  而“鄢陵”虽然离楚国本土也有点距离,关键是比晋国要近得多。
  另外,楚国什么时候在粮秣上有过困难?
  要是楚共王熊审发起狠,信不信能直接用粮食把南下的四个晋国军团全埋啦!
  大概是将近半个月后,楚共王熊审的旗号出现了。
  过来的队伍非常庞大,就是看上去有点乱糟糟。
  手头上没事的晋国贵族,要么是在军营的箭塔上观看,胆子大一些则是找个地势高的山头,注视着浩浩荡荡开来的楚军。
  小兵兵则是被约束,反正就是不能乱跑。
  来到地头的楚国贵族,他们派人出去砍伐木材,接下来得到的回报却是令他们傻眼。
  什么!?
  周边的树林全秃了???
  草!(一种植物)
  没有木头,营帐拿什么来支撑。
  另外,做饭和烧水光拿草来当材料???
  他们得知是子革先派人砍伐,后面晋军也出动大量辅兵去搞,有些没搞清楚是个什么状况。
  “晋人先为,我深觉有趣,效之游戏罢了。”子革像是讲一件笑话那般,得意洋洋地告知楚国众贵族。
  他看着傻了眼的贵族,脸上更乐。
  滴酒未沾的楚国贵族,一听觉得自己简直醉了。
  打仗这么严肃的事情,搞得好像是在恶作剧,给史官记录之后,情何以堪啊!
  子革却不那么想,他是真心觉得有意思。
  也许,还能成为传颂千古的雅事?
  楚共王熊审知道后,表情很是奇怪。
  他觉得晋国的栾书好像不怎么好对付。
  这一点从之前将周边树林砍伐干净,到后来选择在泥沼后面扎营,都能品味得出来。
  楚共王熊审想了想,说道:“唤大宰前来。”
  这个大宰的官位一点都不低。
  《周礼》:天子六卿,天官为大宰。诸侯则并六为三而兼职焉。
  时任楚国大宰的是伯宗之子伯州犁,他的儿子就是跟吕武有过交往的郤宛(现在叫伯郤宛)。
  “栾书?”伯州犁回忆了一下,说道:“臣与之并未深交,听闻其人善计多谋。”
  伯氏是郤氏的小宗,还被郤氏迫害。
  而作为郤氏的小宗,伯氏是没资格直接与栾氏交往的。
  伯氏逃亡到楚国之后,受到了楚共王熊审的善待。
  楚共王熊审为什么看重伯氏?
  不就是想从伯氏这边,了解晋国更多的事情嘛。
  伯氏当然感谢楚共王熊审的善待,只是他们怨恨的是郤氏,不是整个晋国,暂时倒是没干出什么太掉节操的事情。
  而晋军这一边。
  晋君姬寿曼一样是找来了解楚国的苗贲皇。
  这位叫苗贲皇的人,名字听着很是高大上,出身也的确很高大上。
  他是芈姓,斗氏,名贲皇,后来在晋国得到一块叫“苗”的封地,就改称苗贲皇。
  他的父亲斗越椒原是楚国令尹,只不过参与了叛乱,在斗氏因斗越椒叛乱而被灭族时出奔晋国,受到晋景公重用。
  现在这年头可不兴什么二五仔。
  讲的是良禽择木而栖。
  只是相较于晋国这边同情伯氏,楚国那边对苗氏的感官就不一样了。
  而不一样的态度,导致苗贲皇在面对楚国时,一点情面都没有留。
  他如实地对晋君姬寿曼和几位“卿”讲出了自己所知道的楚国虚实,复道:“今次楚君倾巢而来,国内必然空虚。如若让吴君率军伐之,必有所获。”
  这一点栾书早就做了。
  只不过,吴国那边暂时还没有什么回馈。
  人在晋军这边的子远,告知晋君姬寿曼,上一次吴君来参加会盟,动用了不少的国库,吴国贵族也需要缓一缓,短期内恐怕很难有什么大动作。
  考虑到吴国跟晋国的国情不一样,晋国高层尽管感到失望,难听话却是讲不出口的。
  苗贲皇得知吴国那边难以有什么行动,没有感到失望,说道:“楚君既已倾巢而来,必遣人攻伐吴国。吴人心性狭隘,岂有不战之理?”
  尽管已经投靠晋国,他却还是一名楚人。
  作为楚人,怎么可能会喜欢吴国。
  逮住机会抹黑一把,是必须的!
  可能……,也不是抹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0/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