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3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6/1090

  吕武刚刚扎好营寨,得到召唤也就来到国君所处的大帐。
  他站在外面,听到里面有谁正在大声念着什么。
  仔细听,念的是“若逞吾愿,诸侯皆叛,晋可以逞。若唯郑叛,晋国之忧,可立俟也。”,下一句“不可以当吾世而失诸侯,必伐郑。”。
  吕武反应了过来。
  这是在进行“复盘”啊!
  也就是之前士燮一再的表态,栾书给予了正式的回应。
  这种“复盘”在晋国十分常见。
  主要目的是将各位“卿”的态度再重申一次,留作战后的赏罚依据。
  通报之后,吕武走进进去。
  他发现众“卿”已经全在,坐主位的国君正双眼游离。
  里面当然还有其余的贵族。
  来的都是要参与历史,并见证历史的人。
  没错!
  无论是晋国贵族还是楚国那边,一致认为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必然在史书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现在的人对历史的尊重超乎想象,没人愿意被钉上历史耻辱柱,必然会严正对待。
  所以,晋国和楚国上下,知道开战已经无法避免,都准备拼命了。
  “君上。”栾书等祁奚念完,站起来说道:“楚军已至‘桐丘’,距‘鄢陵’不足二十里。我军应夺先机,早驻‘鄢陵’以逸待劳!”
  发现对方在哪,突袭是不可能突袭的。
  两个霸主国的争霸,也是两个文明之间争取主导权,不能堂堂正正地击败对方,迫使对方屈服,又无法将对方的人杀干净,只会让后续的战争变得更残酷。
  国君先“啊?”了一声,回过神来赶紧摆出一脸的严肃,说道:“元帅所言,甚合寡人之意。便如此做罢!”
  这货绝对是在计算众贵族上交了多少战利品,里面又是一些什么。
第243章
晋国人的使命感
  晋国贵族一般会有一种使命感。
  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保卫文明得以延续,有着其余列国所没有的心气与骄傲。
  这么说其实也没有错。
  不止晋国有这样的使命感,先前称霸的各国也是相同的心思。
  不知道多少年前,周王室分封天下。
  周王室的分封可不是打下一块地盘,任命谁去享福。
  他们需要带上自己的人手,去到一个地方首先遭遇的是当地土著的反抗。
  有人要来宣布某块地属于谁,当地人能答应吗?
  那肯定是不答应的!
  这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赢的通吃,死了拉倒。
  成批成批的土著被消灭和吞并,又或者走马上任的某个诸侯身死业消。
  时间过去了那么久,曾经的村长,一再跟异族斗争,又要与天地争命,成为镇长、市长、高官。
  其过程中灭掉的异族不知道有多少。
  更不知道有多少人牺牲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之中。
  格局逐渐走到了当下。
  晋国并不是列国中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有着几位前任。
  曾经的霸主不说了。
  晋国的历史使命就是跟楚国争霸。
  一旦晋国输了,代表的是以周王室为首的文明,输给了野蛮。
  野蛮当然是指楚国。
  关键是人家楚国其实并没野蛮到哪里去,制度方面不好说谁好谁坏,甚至某些技术方面还胜过中原列国。
  人在军帐的吕武一再听到“文明”二字。
  他的理解中,文明当然是极其高大上的层次。
  只是在奇怪,目前才是什么时候,怎么就出现文明争霸了呢?
  后世的人,不去做了解的话,会以为东亚开局就是一家子,只是随着分封的时间太久,各家老大互相之间的血缘关系淡了,才进入到你死我活的阶段。
  吕武一开始也是那么认为的。
  然而,事实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认真地絮叨起来,荒淫无道的帝辛能考究的只有三个儿子,伟大、光明、正义的西伯侯姬昌却有二十多个儿子。(谣传是一百多。)
  老周家其实是得位不正。
  各个诸侯国并不是全部出自老姬家。
  人老殷家正在开疆拓土,谈什么为民族奋斗,是后人去说的。
  帝辛要的是增加商族人的生存空间,才拳打东夷,脚踹南蛮。
  跟西岐、北苏、南楚、庸、卢……等等诸侯,还真没关系。
  他们只是奉殷商为共主而已。
  为什么要说西岐得位不正?
  老姬家几代人干的就是运营人设,一边偷偷摸摸地抹黑殷商。
  而老姬家可是殷商的臣子哦!
  以臣伐主,不管是在什么时代,都属于以下犯上。
  老姬家不惜重金贿赂和收买,看到帝辛与内部大臣不合,甚至还头铁地去挑战宗教,甭提有多开心了。
  在那个时代,什么都能挑战,独独要对宗教谨慎。
  老姬家依靠什么起家?就是捧一些神明代言人的脚,搞什么凤鸣岐山,依靠祥瑞来增加自己的光环。
  他们趁着殷商主力在外去搞偷家,偏偏还成功了。
  不是依靠实打实的方式获得扛把子的地位,朝歌陷落,人王帝辛也自焚而亡。
  老姬家为什么没完全灭掉殷商,甚至要将殷商原有的地盘分封给帝辛的儿子?
  需要牵扯到“商人不食周粟”这件事情上。
  事实证明商人是爱戴帝辛的。
  老姬家依靠运营人设才上的位,好些诸侯未必服气,本身的实力并不能吊打一切,再来是商人的主力还在,只能选择安抚商人咯。
  商人内部的二五仔太多,尤其是帝辛的两个儿子也跳反,要不西岐未必能成为扛把子。
  而就这样,后来还有诸侯愿意帮殷商后裔拨乱反正,只是没成功而已。
  说到二五仔,吕武发现自己被安排的那位祖先,也就是比干,好像就是一个二五仔?
  他很庆幸的是,殷商内部的二五仔简直不要太多。
  比如吕尚,也就是那个钓鱼的姜太公,他其实也是一名商族人。
  名气大的姜太公是一位。
  后来封圣的孔子,也就是孔丘,祖上其实也是商族人。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值得吕武感到庆幸。
  有些时候,他都在考虑要不要时不时地黑殷商一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6/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