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2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2/1090

  老吕家的武士和随从各有安置,该是什么待遇就是什么待遇。
  由于不是什么活水,小池塘的水看着并不清澈,有着比较明显的泛绿。
  里面没有什么莲藕或是荷花之类的植物,只有池塘畔非常常见的杂草或野花。
  现在还没有诞生什么园林艺术体系。
  再是位高权重,府宅里面即便有树木或花草,一般都是天生地养。
  两个人就盘膝坐着,长久没有说话。
  智罃一直盯着浮标,看浮标一再下沉上浮都没被提竿,就知道他的心思并不在钓鱼上面。
  吕武则是很放松,偶尔扫一眼浮标,更多的时候是手撑着下巴,半眯着眼睛,看似在享受难得的闲暇。
  智罃可算开口说话,一问就问在点子上,道:“你未曾拜访伯游?”
  伯游是中行偃的表字。
  没错,现在就已经有表字。
  只不过,平时没什么人会称呼谁表字,一般就是亲族之间喊喊。
  “我来新田为温季所邀。”吕武对谁都没有隐瞒这个,又说:“不想时值卿位变动。如今此状,未面见温季,实不宜拜访上军佐。”
  智罃的表现很平淡,先“唔……”着拉了一个长音,才说道:“温季有大才,谋楚尤甚。”
  这是在夸奖吗?
  亦或是在为郤至鸣不平?
  要知道一点,上一次弭兵会盟的晋国阵营出力最多的有三人,士燮和元华(宋国右师)得了名声和实惠,该是郤至的功劳却被抹掉了。
  “温季曾言,与楚争霸久时,非一两代人可分胜负。”智罃看上去更加懒洋洋了,甚至还直接丢开鱼竿,来了个四肢伸张的平躺,说道:“你可知老夫谋楚之策?”
  讲真话,吕武并不知道。
  他看到自己那个浮标在上下浮动,没有提竿收线,只是很稳地继续手持鱼竿。
  “楚在南,疆域何其大,屡次相争我等已尽全力,楚却未必。”智罃拿起旁边的酒爵一饮而尽,继续说道:“与楚争霸非一朝一夕之功,应先疲之,寻机一战灭其胆气,使之屈服。”
  他认为只能在精神层面让楚国屈服,压根就无法将楚国灭掉。
  想要办到的话,前提是要先将楚国折腾得疲劳不堪。
  这样一来的话,会是你来我往的长久征战,晋国需要早做准备。
  吕武并不愚笨。
  他好像记得楚国是春秋初期灭国最多的国家,才能拥有幅员那么辽阔的疆域。
  而似乎,楚国还羁糜了大量的蛮族?
  这些蛮族早被楚人给打怕了,未必会有多么听话,却不敢轻易给楚人捣乱。
  吕武认同智罃的一个说法,对上楚国压根不是一场战争就能彻底分出胜负,绝绝对对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这一点其实早被证实了。
  晋国成为中原的霸主国之后,带着众多小弟跟楚国已经打了半个世纪,还是看不出什么时候谁会让谁先受不了,进而认怂表示屈服。
  因为楚国的疆域面积太大,交通不便,再加上不是所有贵族都对楚君(他们自己称王)都能听话,从而也就导致很难将力量全部集中起来。
  楚国每每跟以晋国为首的中原集团开战,动用的力量只是国家的十之三四,更多的时候甚至还要低下。
  要是楚君能集中所有力量北上,晋国会怎么样先不提,南方以及东南的诸侯国还能剩下几个就不好说了。
  吕武还从智罃的话中听出了一点。
  晋国与楚国的交锋才是主要舞台。
  与其他国家交锋,功劳再大也只是“次等”,得到的奖赏,与在楚国身上立功是不一样的。
  所以,能不能在与楚国的交锋中,有出彩的表现才是关键。
  智罃从头到尾都没看吕武,也就看不到吕武一脸“悟道”了的表情。
  他问:“你可有勤练射术?”
  干么!
  练射术,再去与养由基正面刚吗?
  吕武早就发现自己在远程攻击技能上没有任何的天赋,属于怎么练都是随缘的命中率,早早就放弃挣扎了。
  “宋君病逝了。”智罃现在的思维好像比较散发?他慢悠悠地说:“右师元华如愿以偿,执掌宋国国政;左师鱼石为首的桓氏宗族久有谋政之心,无奈共公在位,不得其手。今见共公去世,欲乘机起事。由于谋事不密,走漏风声,被以华元为首的戴氏宗族逐出宋国。”
  吕武发现自己只知道元华,压根不知道鱼石是哪根葱。
  听到什么右师和左师,他必须承认自己搞不懂是个什么官职。
  其实,宋国执行的是殷商的制度。
  这个也是周王室分封列国一直不待见宋国的原因之一。
  右师就是右丞相。(相当于元帅+执政)
  左师则是左丞相。(副的)
  殷商以右为尊,掌权的就是右师,左师就是个空有名份却没实权的备胎。
  智罃讲宋国的事情就一个意思,南方这个小老弟乱起来,还有贵族逃亡去了楚国,说不定楚国今年会攻打宋国。
  要是楚国真的攻打宋国?
  晋国绝对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宋国因为不敌,而倒向楚国的局面发生,必然是要出兵南下帮助宋国。
  这么一搞,弭兵会盟就等于白干了。
  吕武听出弦外之音,说道:“楚亦需修生养息。若非如此,攻卫之时,为何色厉内敛?”
  两人在这边坐了那么久,又交谈了有一会,智罃还是第一次转头看向吕武,脸上带着惊奇,说道:“楚国色厉内敛?”
  “楚若有余力,晋国攻打秦国便该出兵。”吕武就事论事,说道:“惩戒之战耗时日久,足以使楚有所动作,然却无所作为。”
  上一次楚国出兵攻打郑国,完全是郑国先去攻打楚国的忠实小弟许国。
  楚国出兵之后,郑君跑路跑到一半就先让人回去投降了。
  后面,楚国侵入卫国境内,看似声势浩大却没有大肆侵略,城池都没有打下一座。
  明眼人都能看出楚国是不想将卫国逼得太狠,侧面也证明不想与晋国爆发大战。
  智罃以前还真不知道吕武有这种正治眼光,诧异道:“老夫眼拙,不想你武勇过人,尚有此智慧。”
  吕武:“……”
  这好像也不太需要什么正治眼光,懂点逻辑去“以偏概全”就能推断出来的吧?
第200章
迈出冲击卿位的第一步
  在世人的眼里,武勇过人的猛士,一定要是脑子只长肌肉吗?
  其实并不是。
  尤其是在春秋时期,但凡能在战场表现武勇的人,哪一个不是贵族呢?
  是一个贵族,多多少少会学一些知识。
  没有知识的贵族,无法去建设自己的领地,没有足够的产出,一次两次就纳不起赋了。
  这个是取决于现在纳赋的特殊性质。
  也就是说,贵族上战场要带自己的士兵,后勤辎重也是由自家负责,真不是由国家来出兵和承担后勤。
  所以了,只有勇力而不懂建设的人,注定没有未来。
  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谁还敢脑子只长肌肉啊!
  智罃并没有瞧不起吕武的意思,里面也不存在什么误会,只能说是主观推测。
  老吕家在五年前还是个“士”级别的家族。
  以当前社会的构造来讲,“士”的家族不可能有藏书,哪怕是一些“大夫”级别的家族都不一定有藏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2/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