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10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4/1090

  汉军营寨之中则是有大批的器械在紧急拉出来,它们是车弩、床弩、投石机,本来只是带着等兵临城下还会大肆使用,得知荀军结硬寨也有能用得上的心理准备,没想到还真没白事先忙活。
  中行吴上了营中的箭塔,看到推进中的汉军停下,后方有汉军拉出众多器械,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心情?
  重新恢复推进的汉军,队形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他们变换阵型之下,队列拉成了更长的横线,军阵却也是变得更薄了。
  在汉军变阵的同时,营寨中再次奔出一万左右的骑兵,战场上的汉军骑兵总数一下子变成了两万四千。
  这是吕武防着己方变阵时,荀军有突然出营的举动。
  既然中行吴想玩固守营盘,有着很强远程投放能力的汉军为什么不奉陪?
  吕武现在要做的是将荀军困在营寨里面,享受被箭雨一再洗礼的乐趣,少不得会有各种石块往死里砸,准备妥当后还会有大量的火油罐被投掷进去。
  因为要大量投射远程攻击,汉军这边还有其余更多需要忙碌的地方。
  先有弓弩手调动前往荀军营寨辕门位置,专门用来被针对想要从辕门出来的荀军,一次次将想出营的荀军重新逼了回去。
  后面大批的弓弩、箭矢、弩箭、石块、火油罐被运到前方,在此之前已经有床弩、车弩和投石车在开始投放。
  等待弓和弩被临时下方,一朵朵“乌云”开始从汉军的军阵升起,飞向了荀军营寨之内,引发了各种的声音。
  “如果荀军出来野战,还会是一场互拼意志的苦战。这种攻打营寨的交战模式,比的是后勤资源。”吕武一点都不带对打资源战发怵的。
  汉军开始了自己的各种覆盖,只是暂时没有看到投掷火油罐的情况。
  看到战局演变成这种的列国代表,他们对于汉军远程投掷量能达到那种恐怖的程度,一个个看看小心肝发颤。
  这时候他们就该扪心自问,自家国家的远程攻击部队怎么样,遭受这种远程武器覆盖又会是什么下场。
  芈远想起了楚军跟汉军交战的往事,对于这一次变成荀军挨汉军的射,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想发笑。
  田盘找到了韩无忌,问道:“公子以为荀军可坚持日久?”
  韩氏善射的名声还在,就是有那么点昨日黄花的意思了。
  作为时代变革受害者之一的韩无忌,该有的眼光怎么都要有,,答道:“若是荀军出营决一死战,或许可扭转战局。如荀军无法出营,不出两日必……”
  一声声的惊呼打断了韩无忌继续往下说。
  原来是汉军用投石机投掷了火油罐,本来就在燃烧的火油罐在没落地之前就各种撒着燃烧的液体,沿路点燃了不少荀军士兵,落在帐篷或木材上立刻就冒出大火。
  成了火炬的荀军士兵跑动让局势出现混乱,大片区域起火则是让更多的荀军乱跑起来。
  汉军并不止在一个方位攻打中行吴困守的营寨,攻势是从四个方向在同一时间展开。
  这样一来,汉军开始投掷火油罐之后,看到的就是偌大的荀军营寨四个方向同时大片起火。
  可以想象的是,荀军没有及时灭火或突围,顺着风势的那个方位会先让火势大作,随后整个营盘陷入火海。
  韩无忌声音干涩地说道:“汉王何其狠绝……”
  要是让吕武听到了,他会反驳:不不不,这是寡人给中行吴最大的体面。
第857章
来到关键的历史时刻
  大火烧了整整一个黑夜和一个白天才有变小的趋势,产生的烟雾则是让周边区域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下,连带灰烬也是各种飘。
  中间当然有荀军从营寨里出来,前期大部分被汉军射死,后来汉军开慢慢进行纳降。
  吕武一点都不担心中行吴会不会乔装打扮逃命。
  事实上,这一战分出胜负之后,中行吴死或没死都那个样,不会再对汉国兼并荀国有颠覆性的阻碍。
  如果中行吴还有一丝自尊,又或者知道怎么做对荀氏有好处,他都不会继续苟活下去。
  对于一名君王来说,明知不可扭转被火烧得尸体谁都认不出来,其实是一种最大的体面。
  这个也是王朝末期的人主,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自焚的原因之一了。
  历经劫难的荀军将士,他们的精气神全没了,任凭汉军做出安排,压根就没有一丝的抵抗表现。
  在这一战之中,汉军的损失可以说微乎其微,出动十来万,战事出现结果进行伤亡统计,战死不到千人,轻重伤不足三千人。
  以战果论,汉军招纳和俘虏的降军则是多达近三十万,杀死的荀军估计不会超过两万,后面接纳的伤患约有一万一千余人。
  “荀王吴已薨。”吕武定下了这个基调。
  中行吴死了是对家族的负责。
  吕武再次强调中行吴死于焚营则是对荀国剩下公族与贵族的震慑,再来就是警告想做点什么的列国了。
  事实上,汉国与荀国的会猎用一种列国事先没有猜到的速度结束,并且还是战况出现了一边倒的战况,一定会让列国惊讶的同时想做点什么。
  联合起来出动大军立刻跟汉军交战的可能性不大,齐国或鲁国很有可能出兵荀国夺取城邑,楚国也有可能出兵攻打范国。
  他们当然知道从汉国嘴边抢食会惹得吕武震怒,但是吕武会不会怒是一回事,他们要不要赶紧增强自己也创造出一片缓冲区又是另一回事了。
  再则,汉国兼并了荀国之后,怎么都会有一段时间的消化期,届时的格局会是怎么样还很不好说。
  得胜的汉军在“阳”逗留三天不到,随后开始向东出发。
  吕武并没有随军前往,汉军前往荀国是进行接收,只要荀氏够聪明就不会做无谓挣扎,倒是一些看不清楚局势的贵族可能会抵抗一下下。
  总之,于大局来说,汉国兼并荀国已经不可逆转了。
  在这种情况下,吕武想要的是前往“虎牢”那边,用自己出现在“虎牢”提醒范国做出抉择。
  另一个失国了的韩氏,他们得知中行吴战败,怎么也该做出最后的选择。
  韩无忌事先有得到韩起的交代,讲的是一旦汉军得胜,韩氏需要马上跟吕武进行接触。
  不知道是吕武在拿捏又或是真的没空,反正抵达“虎牢”之前根本没有接见韩无忌,使得韩无忌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来到“虎牢”之后,吕武收到了范国贵族的热烈欢迎。
  这些范国贵族是听说“阳”那边的战事结果,谁都不傻能猜到接下来将发生什么事,他们不会立刻改换门庭,要是范鞅想垂死挣扎则是不会奉陪。
  总的来说,范国的贵族还是希望在范氏举国投降之后顺理成章变成汉国一员,能不做背主的行为是真心一点都不想做。
  说到底,时代是改变了没错,贵族则还是很要脸面的。
  “郑军势大,范国沦陷多处城邑?”吕武听了有点诧异,一想却也觉得不是那么令人意外。
  子产是一个挺厉害的人。
  在原历史上,接近春秋末期的阶段,各个二流或不入流的国家公族面对国家一再衰败毫无办法,仅有子产用变法来使得郑国得以中兴。
  在这个历史版本中,子产的确也进行了变法,只是刚取得一些成效就被晋国用绝对的武力打断,乃至于将郑国一度覆灭了。
  以目前的情况来说,子产极度需要扩张,只有不断的扩张才能获得更多的土地去实现画下的大饼。
  在那种现实需求下,子产不敢也不会去动其它国家,逮着侵占家园的范国玩命怼是一种必然。
  比较要命的是范国跟楚国耗了很久,耗到精疲力尽又在最后大败亏输了一次。
  另外,汉国允许范国从“虎牢”以北调动军队,但是有那么一件非常现实的事情,汉国允许范国调动军队,不代表会让数量极多的范军一次性经过“虎牢”南下。
  所以了,范鞅一次次调动一个或两个“旅”从“虎牢”南下,每次不会超过两个“旅”的总数量,并且时间方面还需要一段间隔,花了一年多才从“虎牢”以北掉了一个“师”又三个“旅”南下。
  那些兵力也是范鞅所能调动的极限了,好些范国的贵族看出范氏即将失国,哪里愿意将家族有限的实力去投入到跟郑军的交战之中。
  讲一句大实话,哪怕是跟郑军交战,他们也要等汉国兼并掉范国之后,不然立下再多的功劳又有什么用,死了人白死,汉国没理由去认可范国贵族立下的那些军功嘛!
  “你可归去,邀韩王往‘新郑’为说服范侯,达成四晋归一便有韩氏功劳。”吕武对韩无忌说道。
  这等于是白送韩氏一个功劳,也算是吕武还记得曾经跟韩氏的交情了。
  韩无忌满脸的感激,说道:“必不负汉王所托。”
  吕武又说道:“郑君桥逞凶?若阿起仍有余勇,可往而战之。”
  改称呼了呀。
  要是韩无忌足够聪明需要能听出改变称呼的用意。
  韩无忌这一次的感激更加真心诚意,行礼说道:“代兄长谢汉王美意!”
  汉国要首先完成对荀国的兼并,也需要一段时间用来消化,起码将原本属于荀国的城邑纳入统治并有产出,还需要能够抽调兵源。
  那么在短时间内,汉国不会立刻兼并掉范国,也不会出动大军去跟郑军交战。
  在吕武想来,天下诸侯必然会有一次针对汉国的动作,能不能扛住又或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扛住,会对将来的世界局势起到关键性的影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4/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