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10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7/1090

  之前并不知道太多信息的向戎有点发懵,估计是在想:“汉军怎么跟韩军打上了?”
  事实上,向戎会答应背刺楚军,很大程度上是觉得“四晋”同心协力能够压制楚国,根本不知道范国和韩国已经对汉国进行了实际的悖盟举动。
  向戎还在奇怪怎么看不到范军或韩军在战场上的身影,一听汉军跟韩军爆发交战,瞬间脑子里就开始各种猜测和分析了。
  信息差嘛?没有什么好值得奇怪的。
  向戎还没有回过神来,又有人前来汇报,讲的是追击熊招的汉军已经追上,他们在“长葛”的西北面附近进行交战。
  那么就是说,熊招花大约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跑了将近三十多里路?
  逃命呀,跑得快一些,很是能够理解的。
  吕武不再理会向戎,自顾自出了大帐来到摆放沙盘的另一个帐篷,有了沙盘可以目视,对战况进展也就更为明晰。
  没有将来意讲出来的向戎求见,入内请求很纳闷地遭到了拒绝。
  沙盘这玩意现在是汉国的独有物,看一眼就能知道沙盘的作用,模仿起来也就是费劲探勘地形的事,怎么可能任由外人观看?
  “追上了?”吕武看着沙盘上的‘长葛’,目光移动到黄水下游的位置,做出了昂头看帐顶的动作。
  他实际上是要昂头看天来着,看帐顶也不是无法接受,心里在想:“昨天夜里遭到夜袭,熊招带上多少楚军逃跑呢?‘左右广’还剩两千多,绝对会全部带走,其余就不好判断了……”
  逃跑状态下的“左右广”,他们出现丢盔卸甲是一种必然,不可能穿戴重甲跑路的。
  没有了重甲的“左右广”,他们还一路逃窜,再能打也经不住体力的消耗,导致战斗力出现下降。
  负责追击的汉军,要看是在什么地形追上熊招,山地或林区的话,很难一眼就看出熊招身边带着多少护卫力量,需要交战之后才能慢慢窥探出来。
  吕武布置在“阴坂”的两万骑兵之中,有一万五千骑兵在昨天夜里就开始向“新郑”移动,没有来得及从左翼攻击楚军营寨,得到新命令前往追击逃跑的熊招。
  沙盘上有山川地势的显示,“长葛”的西北面也就是黄水中游东岸,意味着熊招可能是要渡过黄水,后来估计是发现追兵才作罢,选择沿着黄水东岸继续逃。
  吕武目光在移动,看到了代表“鄢陵”的模型,心想:“遭到追击无法渡河,他们‘赖泽’河系一直往东南退却向‘鄢陵’了。”
  说起来,当地的水系真的有点多,除了一些有名字的河系之外,还有更多没有名字的小河或小溪,交错纵横着让山川地貌显得比较复杂。
  水系多,意味着草甸植被和森林植被会更茂密。这是明摆着的事情,有充足水源为前提,植物想不多都难。
  “长葛”跟“鄢陵”可是有一段距离,要死不死的是黄水阻拦了熊招的撤退路线。
  如果没有遭到追击,熊招当然能够优先地做渡河的相关准备,再进行渡河做业。问题是熊招正在被汉军追击。
  “熊招完了。”吕武无比肯定这一点,哪怕会有后续的楚军开到,最多就是加大汉军干掉熊招的难度。
  现实就是,熊招要是大军环绕,走上几百里路回国当然有安全保障,目前他们却是战败之下的逃亡,又遭到追击并且还给追上了。
  可能会有后续的楚国援军?难道吕武就不会调动军队前往支援呀!
  得出熊招完蛋定了结论的吕武,注意力转到了“密”那边。
  根据吕武的安排,用来攻打韩军的汉军也就是一个“师”和三千骑兵,而得到国内三个“师”援军的韩起手里则是有一个“军”的兵力。
  考虑到韩起之前跟楚国和郑军都有过交战,他手里的那个“军”肯定是没有满员的状态。
  吕武的心没有那么大,想要重创楚军的同时,还要歼灭约一个“军”兵力的韩军。
  他的目光转向了“虎牢”的位置,脑子里过一遍当前得到的汇报,嘴角渐渐勾了起来:“控制住‘虎牢’也就等于控制住了门户。不用歼灭韩军,甚至不用重创,他们想回国首先要将‘虎牢’夺回去。”
  向戎等了大约一个时辰,重新看到吕武时,讶异地发现吕武心情很好的样子。
  已经多耽搁一个时辰的向戎没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浪费,问候之后直接对吕武提出带着宋军撤回国的请求。
  吕武问道:“昨夜宋军收获多寡?”
  啊?
  大家不是同一国,盟友虽然是盟友,直接问不好吧。
  向戎倒是想回答,要命的是宋人可没有汉人的效率,再来是双方在数学的认知上有着明显差距。
  直白说就是,向戎根本不知道有多少收获,时间也不允许宋人去进行点算。
  吕武其实不在乎宋军有多少收获,见向戎没有领会,选择将话讲得明白一些,说道:“如宋军不急于归国,楚军已然大败,足下可率军转道陈、蔡、沈尽情收获。”
  玛德!
  也就是汉军在时间上不允许,要不然才不会放过楚军囤积的那些物资。
  另一方面,现在的人力资源非常宝贵,换作人口过剩的年代,吕武才不会明知道抓那么多俘虏有风险,还想着将战俘全数押送回国,不是选择原地释放俘虏,或是选择将俘虏全杀了。
  这么说吧,前往攻击韩军的那些汉军,他们就是吕武用来争取时间,好转移战俘和其余战利品的。
  向戎一点都不想带着宋军继续转战,只想安全地将宋军带回去,为了能让宋军安然归国,甚至愿意在必要时刻丢掉到手的战利品以及战俘。
  没办法的事情,几年前宋国遭到天灾,一下子葬送了两万大军。后来的几年时间里,宋国不是被楚国打,就是被范国打,不光资源方面的消耗很大,兵力的折损也挺惨重的。
  向戎没有回应吕武的建议,反而问道:“汉王将择何处与寡君会盟?”
  宋国要当汉国的小弟,总该举行正式的会盟,再昭告天下的呀。
  吕武心想:“会盟?接下来就是对韩国进行全面战争,我哪来的时间去跟宋君佐玩会盟游戏啊。”
  是的,宋国的国君又换人了,变成了子佐。
  吕武正要措词来拖延几年,大帐外面传来禀告。
  “楚王招战死,‘左右广’覆灭?”向戎怀疑自己听错了。
  吕武要用放声大笑来展示自己的喜悦之情,想到向戎在场给硬生生忍住,改为一脸的悲戚,道:“历代楚君皆勇,楚王招尤甚也!”
  人都死了,给个美名又咋地啦?
  而这一刻,向戎感觉到了大恐怖,无法进行表情管理,满脸的扭曲,心中想道:“汉国竟然杀死楚王招?这下出大事了!结盟?还结个鬼!楚国不会放过汉国,宋国千万不能成为楚国怒火下的牺牲品!”
第820章
都是无耻小人
  向戎真心是被吓得不轻!
  春秋数百年的交战历史中,死在战场上一国之君的数量并不多,大多数还是死于流矢之下,并不是被刻意杀死。
  按照惯例,哪怕是一国的国君之间,战场碰上了也就是各自致意再分别退却,不会去玩什么不死不休。不太好说他们为什么不针对对方,可能是要保持一国之君的“特殊性”吧?
  在春秋的守则之中,不是贵族不能杀死贵族,贵族对上贵族不能俘虏也会放走,贵族对上一国之君需要行外臣之礼再识相地走人。
  曾经的郤氏对上楚君熊审来来回回五次致意再退走,到底是为了什么?
  他们实际上就是受限于规则,或是维护规则,好达到维持“王侯将相有种”永远不变的目标。
  没什么好说的,大家都是利益受益者,破坏规则也就等于是在掘自己的后路,何必呢?
  楚王招死在了战场上,到底是汉军刻意杀死,还是死于流矢?不管到底是怎么死的,楚国并不是吴国,只要熊招的子嗣继位绝对会进行复仇的。
  向戎太了解楚人的性格了,非常明白楚国一时半会奈何不了汉国,必然会将气出在汉国的盟友身上,很想开口对吕武讲一讲宋国还是不跟汉国结盟了。
  而吕武在大喜之后,情绪稳定下来多少是感到了一丝丝的感伤。
  其实,对于吕武来说熊招不是非死不可,只是熊招死了能让汉国在短期内得到更多的好处,从长期来看则是一项坏处。
  事情的进展都已经是那样,吕武多想完全没用,稍微感伤了一下下,注意力转到向戎身上,说道:“楚王阵亡,汉与宋互盟之事……或该延期?”
  向戎呆住了。
  有这种好事?
  “汉王仁厚,宋举国上下必将铭记!”向戎只能这样表态。
  吕武已经知道宋国陷入衰弱期,哪怕楚军这波北上的大军损失惨重,宋国还是扛不住楚国的怒火。
  再则说了,向戎虽然事先找楚王招解除盟约,宋军当夜加入交战,尽管打的是楚国的盟友,遭到楚国痛恨还是一种必然。
  所以,宋国跟不跟汉国结盟,一样会遭到楚国的报复,只是宋国没有跟汉国结盟,遭到楚国的报复会轻一些。
  向戎现在归国的心情很迫切,不再过多耽搁,多次感谢之后告辞了。
  当天,宋军拔营向东,他们要是没有被其它事情耽误的话,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回到“商丘”了。
  也是在当天,进行追击的汉军在申时左右放弃了对楚军的追杀,他们押解战俘回撤,或是玩了掉头干脆走人。
  在“新郑”之外的各战区,除了针对韩军的汉军之外,其它几个局部战场的汉军并不是往“新郑”赶,他们目的地非常明确,直奔“虎牢”而去。
  从昨天夜里到天亮“新郑”没有闹出什么动静,一直到下午时分才打开一面城门,刘明单乘出城直奔汉军营寨而去。
  刘明来到汉军这边,得到吕武的接见时发现彘裘也在,并且彘裘看上去无比的狼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7/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