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10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4/1090

  关于这方面吕武其实在犹豫。
  在“家国天下”的时代中,完全不让宗室掌权根本就是在自掘坟墓,哪天出了不忍言的事情,没有宗室力挽狂澜的可能性,江山肯定要落到了外姓手里。
  吕武又害怕在立国的第一代人出现太多的纷争,搞得内部不净难以向外扩张,打算将目光放在第三代人身上。
  他们这个新鲜出炉的汉氏没有人员众多的宗族,无法依靠隔至少两代的族人作为中坚力量。
  不让第二代人过分掌权,当然是害怕出现相争,问题是吕阳没有感到足够的威胁,会自律且自强吗?
  所以,吕武只能拿外敌来培养吕阳的锐气了。
  认真而言,汉国不像那些老牌诸侯国,甚至跟范国和荀国都没得比,大量使用族人来掌权,防止异姓贵族的权力太大。
  出了晋国这边的事,诸侯们对异姓的戒心上升到了最大的高度,有消息陆陆续续传过来,显示各个诸侯不是在清洗异姓贵族就是进行最大的压制。
  他们是怕了,怕出现像晋国的结果,以前就仰仗公族,以后公族在各个诸侯必然会更加得势。
  吕武看到吕阳在思考,说道:“为父讲一则故事,你且细听。”
  吕阳先是一愣,随后心中出现了舔犊之情。
  尤记得还很小的时候,父子俩尽管相处的时间无法太多,只要能够相处吕武就很喜欢给吕阳讲故事。
  吕武并不是单纯讲故事,其实是在进行教导。
  这样的“故事”已经有几年没有发生在父子俩身上,今天复又重演怎么不会让吕阳被触动心中的柔软呢?
  吕武这一次讲的是原版历史上秦国真正发生过的事情,只是会在一些名称上换个名字。
  有那么一个国家的公室依靠“外来人”作为臂膀,然后让本国权贵的血都冷了。
  几代君王一再重用外来者而打压本土权贵,为日后的分崩离析埋下了伏笔。
  一名伟大的君王完成了前所未有的伟业,那个帝国却是闹了个二世而亡的下场。
  “兵锋之盛,因何如此?”吕阳看上去有太多的不解。
  有始皇帝在的秦帝国,谁敢说兵锋不盛啊?
  吕武喜欢吕阳能够有疑问,不是只光听故事,说道:“事则多矣。”
  大体来说就是没有册立太子致使“国本”未定,权臣和佞臣扶上大位的傀儡大肆戕害宗室,本该有的赏赐变成了嘴唇一张一合的口头承诺,相对要命的是一帮“国人”觉得国家兴衰与自己无关。
  人心一旦离析,对国家的打击肯定是最要命的。表现在不愿意继续为了国家奋战,冷眼看着敌军杀进帝国腹心之地。
  那个时候,应该作为帝国矛和盾的国人,他们估计是在想:“马勒戈壁!用的上的时候各种哄骗,该给的赏赐一毛不拔,甚至还多加剥削。老皇帝牛逼是吧?额不敢不听,轮到新皇帝是个败家子,额才不鸟你!”
  然后,一位亭长带着少数军队轻易占领关隘,又轻轻松松逼近“帝都”玩了手兵临城下,依靠仅存血性干挺佞臣一党的第三代皇帝环顾之下发现了国人的冷漠,清楚难以抵抗的第三代皇帝被那位亭长派去的使者一阵忽悠就投降了。
  第三代皇帝先把自己的地位降了,不再作为皇帝,降格成了“王”,再口中含玉,大庭广众之下肉坦,裹上白布条又背着荆棘,双手捧着放好各种印玺的盘子,率领仅存百官跪迎刘邦的时候,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轰然倒塌了。
  吕武问道:“复国之恨必大,如复仇得成,其主残暴当将如何?”
  吕阳知道答案,一旦宗法和礼法崩溃,肯定是上演各种人间真实。
  随后就是项羽率领大军前来报复,各种欺凌和奸淫掳掠不说,临走前还大肆放火,以往的雄城和宫阙被烧成了白地。
  吕武又问:“国人冷漠之下遭此境遇,再遇有仁慈名声且能言善辩许下利益之新主,当如何?”
  吕武还是知道答案。
  旧主完犊子了?
  楚军太特么不是人了啊!
  哎呦?汉王来啦?要带着额们对项羽发起复仇?
  那没得说,肯定先干“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事,再看看新王朝的成色,大不了就是再一次面对外敌入侵继续冷眼旁观王朝的崩塌咯。
  吕阳在深思,辨别吕武讲这个故事的用意。
  这个也是父子俩的老套路了,讲故事不光是听故事,后面还有考校的。
  “父上。”吕阳说道:“需有班底,不可使班底骄横,亦不可使之心生背离?”
  吕武点头,却是依然一脸的鼓励表情。
  进入战国时代之后,肯定是到了一个讲“民心”的时代了。
  问题是“民心”这种玩意说变就变,很考验一国之君对各方各面的掌控。
  吕武见吕阳憋了很久没有讲新看法,心里固然失望,却是知道有些知识不是靠硬塞能成,只能暂时按耐下来。
  “我家行前人未有之道,需谨慎,需大胆。”吕武为今天的谈话做了一个结尾。
  没关系,慢慢来。
  吕武觉得自己怎么都还有二三十年能活,有自己在就能压下一切不服。
  有二三十年的时间足够吕武来教导吕阳,至不济就到了要入土之前,该剪除的全硬下心弄了,为新主扫清障碍!
  “好像有什么不对?”吕武心里自己都觉得诧异,活得越来越有‘孤家寡人’的那个味了。
  这不算是某种程度被“同化”掉,只能说是智慧生物就会有私心。
  吕武肯定希望自己这一代是一国之君,子孙后代也会是。
  他又很清楚不可能,王朝终有飞灰湮灭的那一天。
  明白归于明白,忍不住为子孙铺路则是一种必然。而这其实就是活生生的人了。
  “你且去罢。”吕武看向了远处的宫阙,心情一下子有些沉闷。
  一家一姓的“天下”被证明会被扫进历史垃圾堆?要是现在吕武搞皿煮才是有病,还是病得不轻的那种。
  另外,其实一家一姓也不一定会被扫进历史垃圾堆,到了现代还有很多“王国”的,只是大多数“王国”的国王成“祥瑞”了,失去实权而已。
  吕武没有待在宫城。
  实际上,新上漆的宫城味不轻,再来就是一些林苑还需要装点,怎么都要再过上八年左右宫城才能迎来主人的入住。
  “君上。”葛存来到了大帐。
  吕武正在观看各地送来的情报,抬头看向葛存,示意有话说话。
  葛存说道:“谋求变法之诸侯渐多,我行新制度亦被视为变法。”
  是啊,送过来的情报里面,提到试图的变法的国家好几个呢。
  老牌诸侯国中的宋国和鲁国就是喊着要变法的两个,宋国已经有实际的动作,鲁国则是光动嘴皮子。
  吕武最为关注的是楚国有没有起了变法的心思,一旦楚国也跟着变法还取得成效,一定会让“东方世界”的格局出现大变化。
  不论各国的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等待有诸侯想试一试变法的成果,各国之间肯定会爆发战争。
  汉国这边的新制度被认为是变法?这种看法没有错。
  吕武对“东方世界”进入谋求图强的时代,看得比谁都更加清楚。
  “最长五年,最短三年,消停期最多就这样。以后诸侯的兼并肯定会非常激烈,我要不要趁这几年的时间谋求巴蜀之地?”吕武心想。
第773章
礼崩乐坏了呀
  后世有一句话叫“得关中者得天下”,而这一句话并不全,还要再上“得陇望蜀”,三地竭尽在手才可以定位为“王霸之地”。
  也就是说,光是获得秦川也就那样,作为一个割据势力能将小日子过得挺舒服,没有陇西和巴蜀也只能是作为割据势力,并不具备横扫天下的实力。
  陇西所指的就是秦川西边的那一片广袤平原,一般是用来牧养和培育战马,同时不能忽略牛和羊这两种动物。
  这个陇西在诸夏争雄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提供马、牛、羊,骑士也是“特产”之一,到了向西开拓时期则是作为进军河西走廊的门户之一了。
  巴地和蜀地就要复杂的多,一来是资源供应地,再来就是能够作为威胁南方的一个通道。
  当然了,从巴蜀威胁南方的前提是有足够成熟的造船技术,再来就是将水道清理出来,不然根本不足以提供大军乘船通行,后勤补给就更不用说了。
  吕武抄了不少次作业,很清楚怎么去建设巴蜀,其它区域可能会陌生,兴建水利利用蜀地平原的这一点,不是学历史专业也该看过小说,不止一人提过蜀地平原也能够成为产粮地。
  蜀地平原重要,作为一个现代人,只要不是没有读书,或是对历史完全没有兴趣,要不然怎么都该听说过都江堰的呀。
  汉氏对水利工程早就不陌生,修建关中灌溉体系的难度不大,怎么修都江堰还要专业人才前去实地勘探才会有答案。
  吕武喊来了大臣,先过问汉国近期在进行的军事行动,听取汇报再问道:“可曾听闻巴国、蜀国?”
  一帮大臣先是面面相觑,有点不理解吕武怎么突然间问起蜀国和巴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4/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