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9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1/2399

  韩艺不止一次表达过一个意思,就是我的责任是让你们赚钱,他也是说到做到,为什么这些商贾如此拥护他,被他打败是一个原因,但仅是如此的话,最多也就是敢怒不敢言,因此事实并非如此,事实就是这些商人打心里佩服韩艺,觉得跟他混,自己的买卖能够越做越大,尤其是北巷的商人,对于韩艺那是心悦诚服。
  因此韩艺说要将制衣坊的成功告诉他们,这也是符合韩艺的一贯作风。
  韩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就是一个全国市场的问题。
  从商业角度来看,如今的唐朝是一个个独立封闭式商业体系,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大家彼此间没有联系,江南商队跑到长安、洛阳来,就那么点货,货品种类也都是一些土特产,今年还算是多的。这虽然可以盈利但是缺乏竞争,商品没有全国化,长安百姓都穿上亮丽的服饰,但是很多州郡的百姓都还是灰布麻衣,而且价钱还都差不多,这都因为当地商品不发达。
  而且这样一来,缺乏竞争力,大家都在原地踏步。
  经过这一次的贸易交流大会,长安已经满足不了韩艺的胃口了,他必须打通全国市场,唯一的办法,就是商品输送,利用自己的商品去冲击各地的商业,这样才会促使全国市场的交流,带来的是全国性的大进步。
  那么首先一点,就是你得有足够的商品,这样才能去冲击其它地方的市场,势必就要开始手工工场化,目前的作坊还是家庭化,师父带着几个徒弟在那里瞎捣鼓,耗时耗力耗钱,生产力之底下,实在是不提也罢。
  一个国家的富裕和发达,不在于百姓的存款多少,那都是假象,关键在于存款的购买力,国家的发达,还是在于百姓可以享受怎样的物质生活,廉价的商品才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标准,这同样也需要大量的生产商品。
  这些商人来到制衣坊,那真是大开眼界呀,上百名妇女坐在里面工作,什么师父、徒弟,一概都没有,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这些妇女只是针线活熟手,她们要做的也只是缝纫,每天就是坐着重复的事情,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
  制衣坊真正的大脑在于设计部,设计部将款式设计好,然后交给下面的人,下面的人再根据设计图,制定流水线模式,这些妇女就只管做。
  如今制衣坊的设计部已经达到了五十人,而这五十人都是从底层妇女上来的,但是现在她们的工资最低每月都有一贯钱,因此设计部是制衣坊所有妇女的奋斗目标,因为制衣坊是采取晋升制度的,她们在工作的同时,也都在学习,谁不想拿更多的钱。
  还有五名总设计师,这五人主要是会绘制图,是郑善行亲手培养出来的,月薪达到了五贯钱,唐朝最低官员的俸禄是1.5贯钱,这是首次工匠的工资超过官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也比这从九品小官要好得多,逢年过节送肘子,那没的话说,现在人家穿的那都是绫罗绸缎,七日休一日,她们的丈夫都不太想种田了,打算过来跟她们混,我辛辛苦苦一年,还比不上你一个月的工资,这真是太坑了。
  这些商人得知后,那真是掩面而泣,这一个人的工资就高于他们手下所有人工资的总和,这还怎么玩啊?
  魏青他们也渐渐明白,为什么他们挖不走北巷和制衣坊的商人了。
  其实这还算不得什么,韩艺是没有带他们去辛家村,造纸工匠总头头,月薪八贯,香水作坊的头头,月薪更是达到了十贯,当然,这些人都是韩艺的亲信,是千挑万选出来的,而且经过一定的思想教化,保证他们绝对的忠心,他们都掌握着韩艺一部分的秘方。
  自从自由之美出来之后,京城内所有的买成衣的商人全部关门,无一例外,这完全拼不过,人家物美价廉,韩艺又将他们给吸纳过来,只是因为买成衣的少,因此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其实自由之美已经是绝对的垄断了。
  韩艺在跟他们介绍时,也讲述了这些道理,又拿些酒坊等作坊来做范例,告诉他们如何转型为手工工场。
  这一趟逛下来,对于他们这些商人,获得的财富,简直都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道理很简单,我的作坊生产量大,物美价廉,一旦冲过去,你就等着关门吧,等你一关门,我就把给你吃了,那么我就垄断了整个市场。
  很多商人都动心了。
  参观完后,这些商人就回去了,但是韩艺并未离开,而是去到了制衣坊的“老总办公室”,其实就是一间简朴到不行的小阁楼,这都是因为郑善行忒抠门了,原本还准备弄间丈许宽的小屋,放几个小马扎进去了事,是韩艺强烈要求弄个小阁楼什么的。
  “他们都走了?”
  郑善行见韩艺上来,随即问道。其实他一早就来到这里查看账目。
  韩艺点点头。
  “那你说他们会照你们说的去做吗?”
  “聪明、自信、大胆的人会,反之不会。”韩艺风轻云淡道:“这东西讲究是魄力,有句话说的好,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郑善行自嘲道:“要不是遇到你,我可能就是后者。”
  韩艺摇摇头。
  郑善行道:“你可别想恭维我,我自问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韩艺呵呵道:“你误会了,我不是想恭维你,我指的不是可能,而是一定。因为你自身对于钱财没有渴望,而是出于你的善心,因此钱对你而言,不是那么的重要,你以前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这不过是你的副业而言。”
  郑善行苦笑道:“我算是被你看透了。”
  韩艺摇头道:“君子坦荡荡,看透你,并非什么难事,不过,这世上可没有几个人能如郑公子一般,能够被人轻易看透,这并非是坏事,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活的会非常轻松、快乐。”
  “你这就是恭维了。”
  郑善行哈哈一笑,道:“我们还是谈正事吧。”
  韩艺道:“你考虑的怎么样?”
  郑善行苦笑道:“说真的,我倒不是不愿意,只是一下子出拿出这么多钱来,有些舍不得,直到昨日我都还有些犹豫不决,但是我今日来这视察了一番,这才下定决心。”
  韩艺好奇道:“这是为何?”
  郑善行道:“因为这些妇女。”
  韩艺惊讶道:“你什么时候对妇女感兴趣了。”
  郑善行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抱歉,抱歉!这妇女跟如此重大的决策有什么关系?”韩艺困惑道。
  郑善行道:“原本这些妇女每日都在为一日三餐劳神,但是如今她们已经不需要再担心这些,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制衣坊去哪里开,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看来想用利益去打动他,还真是不可行的。韩艺心中一阵苦笑,嘴上却道:“你总算想明白了。”
  郑善行道:“那我们该如何做?”
  韩艺道:“狭乡,原料,交通要道。”
  郑善行道:“此话怎讲?”
  韩艺道:“狭乡代表着人力,原料代表着生产原料,交通要道代表着商品运输,拥有这三样的地方,就是我们首选的地方。东都洛阳和太原是必须的,这就不用多说了。除此之外,我还打算在北边的幽州,西南边的蜀郡,东边的登州,南边苏州,广州、泉州这几个地方建办制衣坊。登州、广州、泉州乃是我国重要的港口所在地,必须要有驻点。蜀郡可是丝绸发祥地,有着‘蚕丛之国’的美誉,那里的丝绸自然不用多说,不但如此,蜀郡的印染也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我们必须吸收当地的技术。
  苏州的丝绸和刺绣那也是世上数一数二的,太原临近北边的草原,拥有丰富羊毛,幽州的皮革,同样也是制衣的原料,我们可以根据制衣坊的所在地制造出各种新式的服饰,然后推广到全国,西边可以销往西域,东边可以销往扶桑等小国。只要不发生战乱,在未来十年内,我大唐将会有七成百姓穿着我们自由之美的衣服。”
  郑善行听得沉默了许久,他真的没有想到韩艺的胃口这么大,竟然想垄断全国市场,道:“但是这说着容易,做起来可是非常难得,我们在很多地方都有没有任何势力,想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开店,可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韩艺笑道:“我们只是制作服饰,但是制作服饰需要原料,而原料在谁人的手中?”
  郑善行听得眼中一亮,道:“当然是在当地的豪绅贵族手中。”
  韩艺道:“如今的制衣坊几乎没有,一般都是自己做,他们都是生产丝绸等原料,我们可以与他们合作,大量采购的他们的原料,我相信他们不会把财神爷往外面推的,等我们在那里发展起来,到时就不知道是谁说了算。”
  郑善行沉吟片刻,道:“真的需要四千贯?”
  “坦白说,四千贯只是启动资金。”
  “呃……!”
第737章
契约风潮
  人家郑善行好端端一个勤俭节约的君子,偏偏让韩艺给带向了资本家的道路,真是罪大恶极呀。
  但其实也就是四千贯而已。
  韩艺光一个上午,就签署了好几份合同,价值一千八百贯。
  凤飞楼后院。
  “各位大管家,希望我们能够合作愉快!”
  韩艺朝着面前三位身着华丽的中年男人拱手笑道。
  这几人可是来头不小呀,其中有洛阳薛家、赵郡李家,还有一位管家身份比较神秘,即便是韩艺也是刚知道不久,就是房陵大公主的管家,这个房陵大公主是高祖的小女儿,等于就是李治的小姑姑。但同时也是一个有名的荡、妇,大家也都知道,她的前夫窦奉节是高祖李渊发妻窦皇后的侄儿,这窦奉节还手刃了她的情夫,一时名震天下,绿帽也天下闻名,很快就窝囊去世了。
  后来这房陵大公主又改嫁贺兰家,但是身边情人就没有断过。但是房陵大公主,暗中一直在洛阳经商,而且据说还挺厉害的,在洛阳搞房地产发了家,又开始经营绸缎庄和陶器庄,不然的话,哪有那么多钱去养情夫,她现任的丈夫也不做声,自己养情人。
  为什么山东士族都不与皇室联姻,这也是一个原因,唐朝的公主太开放了一点,山东士族这种礼法世家可是决计受不了的,要是给带了绿帽,那真是要么你死,要么我死。
  他们三家都在经营陶、瓷器,而且非常有名。
  因为韩艺的香水需要瓶子,第一批香水的瓶子就是从房龄大公主那里买的,只不过那时候韩艺还不清楚幕后的老板是谁,当时韩艺只是担心被人察觉,于是偷偷洛阳订购瓶子,至于赵郡李氏、洛阳薛家都是这一批加入进来的。
  实在是因为韩艺的需求量太大了,香水一出就是一大锅,就那小瓶子,怕得好上百瓶,房陵大公主这一家的话根本完成不了任务,只能多找几家,分别制作各种价位香水的瓶子,起先就已经与西市的几名瓷器商人签订了契约,等于是七家瓷器作坊满足韩艺一家的需求。
  “早知韩小哥是在等这神圣的君子契约,我就当初就不三番五次的来打扰了。”
  李家的大管家笑呵呵道。
  韩艺笑道:“不是我不信任几位,毕竟我们以前从未打过交道,神圣的君子契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
  “呵呵……这我等明白。”
  其实在香水出来后,好几家瓷器、陶器的作坊都来找过韩艺,他们这点商业目光还是有的,但是韩艺只是洽谈,看他们的产品,但就是不签约,直到神圣的君子契约出来后。韩艺才见他们,因为前面谈过很多了,很快就签订了契约。没有神圣的君子契约作为保障,韩艺也担心,这些人可都来头不小。
  几人闲谈了几句,三位管家就去到了扬州第一楼,韩艺已经让那边将宴席准备好了。
  他们走后,韩艺突然发现房里还坐着一人,拿着一张契约,一个劲的在那里掉眼泪。韩艺无奈一笑,走了过去问道:“陶老伯,你看得懂么?”
  这人正是淘宝大市场的陶土,但是这老头运气好,遇到了韩艺,当初韩艺捐给朝廷的那一批碗其中有五分之一是交给了陶土,后来的酒坛,韩艺也交了一部分给他,一下子就发了起来,新市场建成之后,他也弄了一个小店面,而且还请了好些陶匠来帮忙,买卖是越做越大。
  今日韩艺跟他签订了一份价值三百贯的酒坛、酒瓶的合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1/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