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5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8/2399

  韩艺道:“何止是累坏了,我现在连一口饭都没有吃。”
  郑善行问道:“一共来到了多少人?”
  韩艺道:“多半也有七八十人,光韦氏一门就来五家人,那名单具体我也没有看,但是估计也有一百二三的样子,有些人当民安局是自个家似得,报好几个名字,关键是只送一份礼,太可恶了。”
  郑善行笑道:“我看是韩小哥将民安局当成自个家了吧,可就算你要借此收受贿赂,那也得根据实际情况来收,你倒好,来者不拒,有礼便收,连人都记不清是谁,你可不要忘记,陛下只给了你四五十个名额,你一日就收了两倍有余的礼物,你收了他们的礼,若是不帮他们办成,那他们决计饶不了你的,他们可都不是好惹的。”
  卢师卦皱眉道:“贪污受贿终归不是光明磊落之事,像你这般受贿的,那也算是我大唐第一人了,这可不是小罪啊。”
  韩艺又看向王玄道。
  王玄道略微一笑,道:“你看我作甚,我自己都是来送礼了。”
  够上道,我喜欢。韩艺轻咳一声,道:“三位公子说得都对,但是三位公子可有想过,如果我不收这礼,那会出现什么情况?不收这礼,就代表着我没有答应他们的事,这会让他们有失颜面,既愤怒,又不安。有些人肯定会因为面子上过不去,来找我麻烦,这样可能会多生出许多事端来,民安局更是难以建成,这礼收比不收要好。退一万步说,我本生就是要招这些人入民安局,若是激怒了他们,他们不让自己的儿子、孙子来了,那情况也会更加糟糕,所以这礼我必须要收。”
  卢师卦道:“但你这毕竟是受贿,是违法的,哪怕你再有道理,若是人人都如你一样,那这个国家怕也是到头了。”
  郑善行也是担忧道:“而且,万一有人告发你这事,证据确凿,陛下也包庇不了你。”
  韩艺笑道:“多谢二位公子关心,但这事我暂时还不能说,到时你们就知道了。反正这人越多,礼物越多,我就越开心,不怕有人送礼,就怕没人送礼,说真的,我来长安这么久,被你们这些贵族欺负的够呛,也该是我报仇的时候了。”
  三人同时一愣。
  王玄道微微皱眉道:“我能否将那些礼物收回,郑兄他只是帮族弟代劳,我可是帮堂弟代劳。”
  韩艺嘿嘿道:“送出去的礼物,岂有收回的道理。”
第436章
礼物有毒
  翌日清晨。
  韩艺由于昨日实在是累得要命,今日也没有去晨跑了,只想多睡一会,可是世上之事,往往是难以如愿的,睡得正香时,这送礼的就又来了。
  还有完没完!
  韩艺窝在暖和的被子里,死活不愿出来,还是刘娥以闯进去作为威胁,他才逼于无奈的从被子里面爬了出来,洗漱一番,出门见客。
  见客?
  听上去倒是还真像似青楼的姑娘。
  迷迷糊糊的将礼物收下,又是打着哈欠的将送礼之人送走。
  “对了,刘姐,刚才来的是啥人?”
  韩艺揉着眼睛,向刘娥问道。
  他这礼都收下了,却还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真是忒也不专业了。
  刘娥一阵无语,道:“是张家的人。”
  韩艺打着哈欠道:“张家?何许人也?”
  “就是郯国公的后人,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好像是十六卫府的人。”
  “十六卫府?”
  韩艺微微皱眉,笑呵呵道:“看来这些都是带有剧毒的礼物啊!”
  刘娥诧异的望着韩艺。
  “哦。”
  韩艺道:“对了,我记得前些日子让你命人去填那臭地,弄的怎么样?”
  刘娥道:“前两日就已经在填了,现在估计填了一半了。”
  韩艺道:“那好,你立刻命他们停工,这我另外会安排人去做。”
  刘娥不解道:“这事为何还要另外安排人去做。”
  韩艺邪恶一笑,道:“你叫人,那还得给钱,我叫人,那是不用钱的,这就是区别所在。”
  ……
  随着太阳的升起,北巷的人流也渐渐多了起来。
  通常来说,在商业气息浓烈的地方,一般都会让人感受到一股狡诈的味道,这就是商人自带的。
  但是淘宝大市场不一样,里面没有什么狡诈之气息,有得只是希望,因为在这里做买卖的人,他们以前都是非常淳朴的农夫,他们不会去骗人,也不会弄虚作假,每一件货那都是货真价实,价钱也非常公道,不跟后世的商人一样,什么都弄假的,导致人民不管身处何地,都没有一点安全感。
  如今淘宝大市场已经是名声在外,很多百姓都喜欢来这里购物,因为都是平民百姓,地位相等,买的快乐,卖的也开心。
  上午时分,两个中年男人来到了淘宝大市场,一个身着青衫,文质彬彬,一看就是一个读书人,另一个身着蓝袍,气宇轩昂,绝非池中之物。
  这二人来头可不小,身着青衫正是韩瑗,而身着蓝袍的则是来济,这二人最近可是平步青云呀,韩瑗加封侍中,而来济也已经晋升为中书令,替代了柳奭,故此柳奭辞去中书令,对于长孙无忌的意义并不在于这官职,反正补上的肯定是他的人。
  长孙无忌他们可不是纸老虎,你皇帝三番五次向他们索取,不可能连一点回报都不给吧,长孙无忌、褚遂良都已经到达了巅峰,提不上去了,故此李治就加封了韩瑗和来济,作为回报。对于这一点,李治倒是不介意,反正我不封的话,三省也是由你们掌控,这不过就是一个表面上的仪式罢了。
  “想不到这里人还真是多呀!”
  韩瑗举目四顾,笑着说道。
  来济点点头,突然看到了什么,走到一个摊位前。
  那摊主笑呵呵道:“二位尊客,要买些陶罐回去么?”
  这摊主正是陶老伯。
  来济拿起一个陶制的笔筒看了看,赞道:“你这里的陶器还真是不错。”
  陶老伯呵呵道:“尊客若是喜欢的话,不妨买一个回去。不贵的,就二十文钱。”
  来济点点头,道:“这价格非常公道。”
  韩瑗道:“给我也来一个吧。”
  “哎哎哎!”
  陶老伯立刻又拿出一个人来。
  韩瑗拿着一看,又看了眼来济的,道:“我的怎么与他不一样。”
  陶老伯呵呵道:“尊客有所不知,我这里的陶器就没有一样的,但都是真材实料。”
  韩瑗稍稍点头,笑道:“看来你是一个老买卖人了。”
  陶老伯摇摇头道:“不是,我以前是个农夫,最近才来这里做买卖的。”
  来济道:“既然有田种,为何还要来此做买卖呢?”
  陶老伯道:“我一家五口人,可家中就只有三四十亩地,哪里养得活,平时只能去帮别人耕地,自从来到这里之后,总算可以养活一家人了,这——这凤飞楼的韩小哥可真是一个好人哦,他不但允许我们先欠着租金,还帮我们出主意,大好人一个人,要是没有他,我一家人都不知如何活下去。”
  韩瑗微微皱眉,道:“朝廷分地可都是按人口分的,你一家五口人怎么也不可能只有三十亩地。”
  陶老伯道:“话是这么说没错,我家以前分得不少田地,但是贞观年间,长安不是发生旱灾么,我一家人都活不下去了,只能将土地给卖了,换得一些粮食活命,唉……对于咱们这些百姓,一旦收成不好,就没啥办法,只能卖土地,这地越卖越少,等到风调雨顺,咱们又无地可种了,要不是韩小哥,我都打算今年冬天迁往宽乡去,不然真得活活饿死了。”
  韩瑗点点头,付了钱,就与来济离开了。
  一边走着,韩瑗一边说道:“像方才那老伯那样的人,在这狭乡之地,怕是不在少数啊!”
  来济点点头道:“均田制虽然保证了百姓有地可耕,但终也敌不过老天,这老天一发怒,百姓就再无生计可言,而那些地主家中存粮甚多,故此每当天灾之时,他们就开始大量购买土地,导致他们的土地越来越多,百姓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近几年风调雨顺,倒也看不出来,一旦出现贞观年间那样的大旱,怕是会出大事。”
  韩瑗若有所思道:“也许借用行商来帮助百姓寻得新的生计,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来济点点头道:“但是如今风调雨顺,年年丰收,还看不出什么,只有等到危难降临时,方能看得出成效来。”
  说话间,二人来到外面,忽见一小簇人快步往凤飞楼那边行去。
  “好像是周家的人。”
  韩瑗道。
  这是又听到旁边有人道:“这韩小哥可算是飞黄腾达了,这送礼的人从昨日到今日就没有停过。”
  “但是这未免也太大胆了,竟然光明正大的受贿。”
  又听一人道:“如今韩小哥深得陛下宠爱,这又算得了什么。”
  韩瑗、来济听得不禁面面相觑。
  ……
  这国公、大家族的人过后,军部和一些稍微次一等的贵族开始陆陆续续派人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8/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