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4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6/2399

  褚遂良笑道:“你说的倒是轻巧,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怎能做到两边兼顾。”
  韩艺笑道:“但是他们手中的田地少,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另外,如果每夜都能赚取足够多的钱,我相信每个人百姓都会有精力的,而且一家人这么多人,全家老小一块分担的话,也不是很多。那些参加科举的士子们,求得无非就是仕途,还不一定考得上,他们都愿意十年寒窗苦读,百姓求得就是温饱,如果能够给他们带来温饱,那他们为什么不去做。”
  褚遂良道:“此言不妥,如果百姓晚上就能够赚钱养家,那白日谁还会去务农?农才是国之根本所在,若开这口,国家必有大乱。”
  “右仆射此言差矣。”
  韩艺道:“做买卖做买卖,有买才有卖,你得先拿出东西来,你才能去卖给别人,赚取钱财,如果什么都没有,那就不是做买卖了,而是骗了。百姓是先要种地,织布,将米和布变成商品,才有资格去做买卖。如果一亩地只能种出一斗米,就算你拿鞭子抽他,百姓也不会跑去种地,倘若你告诉他一斗米可以卖一贯钱,你就算用十头牛拉住他,他也会拼了命去种地。劝农桑的根本,不在于你手中拿着是刀,还是剑,而是让这农桑是否能够满足百姓的日常生活,这才是劝。至于什么宵禁制,充其量也就是一个逼农桑,而非是劝农桑。何谓仁政,这就是仁政。”
  褚遂良可是出了名的能言善辩,但是三番五次败在韩艺手里,如今又被韩艺占得上风,如何肯答应,挥手道:“你这只是根本不是劝农桑,而是劝商和劝工,两市共有一百零八行,岂非行行与粮食、布匹有关,百姓不一定会去种田,说不定去捣鼓什么木具、炊具去了,哦,还有话剧。”
  说到后面,又带有几分讽刺之意。
  韩艺笑道:“这也是劝农桑啊。”
  “这跟劝农桑有什么关系?”褚遂良都有些蒙了。
  韩艺道:“如今大家都在务农,而且风调雨顺,年年丰收,故此米价便宜,但是如果大家都不务农的话,那么粮食自然少,那么粮价昂贵。”
  褚遂良道:“莫不是你认为粮价昂贵才好?”
  “当然不是。”韩艺道:“如今一斗米卖五六文钱,如果一斗米能够卖五六十文钱,而那时候木具、工具繁多,价格自然便宜,那谁还务工,直接种田就可以发财呀,这不就是劝农桑吗。粮食乃是人之根本,只要朝廷鼓励农桑,根本不需要任何手段,百姓自然会去种田。开放夜市,只是为了帮助田地少的百姓也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什么地方的百姓田地少?那当然是狭乡,而狭乡的意义不在于地少,而是在于人多,人多的话,就可以供应夜市,故此,开放夜市,只是满足百姓、地主的各有所需,将两者的矛盾弱化。”
  褚遂良一怔,被韩艺说得哑口无言。
  不少大臣听得都是频频点头。
  地主有钱,可以花钱买快乐,百姓缺钱,可以做买卖赚钱,就好比河道被堵住了,需要疏通,而夜市就是疏通的工具。
  这小子还真是一个人才呀,其实他们也不喜欢宵禁,太不自由了,但是已经习惯了,有与无,不是那么的看重,但是却没有想到,韩艺能够从放宽宵禁中,开通这么一条大道来,这是他们从未想过的,因为宵禁历来有之。
  一直观望的长孙无忌突然站出来道:“陛下,韩艺言之虽不无道理,但是宵禁自古有之,百姓也都习惯了,如果放宽宵禁,究竟会变得怎样,谁也说不准,而且还有许多问题要值得商榷,比如防火防盗,还有晚上黑漆漆的,这照明也是一个问题,老臣以为,此事还得慎重考虑考虑。”
  这要拖下去,肯定又没有下文了。
  李治只是点头,但没有做声。
  韩艺很清楚,他们之所以被自己说的哑口无言,多半是因为没有准备,而且心思都花在后位之争上去了,千万不能给他们喘息的机会,否则这事还不一定成得了,道:“下官以为太尉言重了,防火的话,在宵禁时,坊内还是灯火通明,同样也要面临这个问题,宵禁与否,这个都要防的。至于防盗么,如果一开宵禁,歹徒遍地,那咱们这个国家就非常危险,我相信我们大唐百姓个个都是好子民,只有极个别歹徒,陛下难道连自己的子民都不相信呢。”
  李治嗯了一声,故作困惑道:“难道这天子脚下还藏着这么多的歹徒?”
  长孙无忌说话,他只是点头,韩艺说话,他就出声,摆明就是偏袒韩艺。
  韩艺目光一扫,心想,该是做结束语的时候了。拱手道:“陛下,宵禁制若用在贞观时期,微臣觉得没有任何不妥,毕竟贞观时期内忧外患,民心不稳,常常天灾人祸,宵禁制的确有存在的必要,在那种时候,必须要采取非常手段。但此时已经是永徽年间,我大唐早已经今非昔比,国泰民安,四海升平,万邦来朝,此乃亘古开始从未有过的盛世,既然是亘古以来未有的盛世,那我泱泱大唐的子民当然也要活出亘古未有的生活,想象一下,他日长安城灯火通明,夜如白昼,光照万里,那是多么的气派,汉隋谁可比拟,这才能体现我们大唐的盛世。”
  说到后面,他是铿锵有力,激动澎湃。
  说得李治是开心的不得了,龙爪一扬,激动道:“好!好一个活出亘古未有的生活。”
  贞观年间,那是李世民的时期,永辉年间,才是属于他的,韩艺这话不就是暗示贞观岂能跟永徽比,那不就是说他比李世民强么。
  关键是还没有人反驳的了,永徽年间的大唐的确强于贞观年间,这是事实啊,只不过是因为有了贞观之治,才有了永徽盛世,李治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
  大臣们看了,这结果如何,倒不重要,关键是你这个皇帝做的也太假了,韩艺说个什么你都说好,别人说的你就直接忽略,但也不好出声的,毕竟韩艺说的也在理,这事韩艺做了许久的准备,他们都想着武昭仪去了,兵法有云,不打无准备之战啊。
  哪怕是长孙无忌,都是用拖的。
  可这激动过后,李治突然瞥了眼长孙无忌,心里又嘀咕了起来,这事呀,还得通过三省批示,还得有人去执行,如果长孙无忌不答应,这事也麻烦,再说那边立后还得有求于长孙无忌,可不能一点也不照顾他的面子。轻咳一声,道:“但是太尉的担忧也不可不顾呀。”
  话是面向长孙无忌说的,但是目光去瞧着韩艺。
  韩艺就道:“陛下所言甚是,故此微臣只是建议放宽宵禁制,而非解除宵禁制,微臣建议每五日开一次夜市,开夜市时,延时到三更至五更宵禁,逢过年过节比开夜市,可通宵达旦,但是农活繁忙时,就直接关闭夜市,让百姓专心务农,等农务日过后,再开夜市。”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李治点点头,又微笑的向长孙无忌,道:“太尉以为如何?”
  所有大臣的目光都集中在长孙无忌身上。
  长孙无忌心想,你都说是一个好办法了,那还要我说什么。
  皇帝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他要还是拒绝的话,那就是要跟皇帝正面对抗了,再加上他前面收了李治好几份大礼,结果事又没有帮李治办,那李治真是会疯了去,干脆皇帝给你当得了,为了一个宵禁制闹到这种地步,傻子才干得出这种事来。而且,如今李治也算是低着头询问他,这就是极力在补给他面子,长孙无忌当了三十年的宰相,没道理连见好就收的道理都不明白,微微一笑,道:“若是如此的话,臣认为倒是可以试一试。”
  李治又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这长孙无忌都点头了,其他人哪里还能说什么,况且这也不会伤害他们的利益,纷纷点头赞成。
  “既然如此,那好。就从下月开始放宽宵禁制。”
  李治继续道:“不过自古以来,还从未放宽过宵禁制,朝廷当慎重对待。”顿了顿,他突然道:“朕就将此事交付给秘书监长孙冲,另外,左中卫郎将程处亮从旁辅助。”
  长孙无忌听得不禁眉头一皱,正欲开口,就听得李治一句,“退朝吧!”再一回头,李治直接往侧门走掉了。
  哇!溜得真快啊!不对,你溜了,那我怎么办啊!我只是一个八品小官呀。
  韩艺一眼望去满是紫袍、红袍,就他一个青袍,这尼玛不被群殴,会有伤天理的,趁着大家都未反应过来,赶紧往侧门也溜了。
  方才还听笑着的君臣二人,在这一刻都变得跟兔子似得,比起跑步来了。
  毕竟这见好就收的道理谁都明白。
第400章
韩鬼才
  李治这最后一句话,让众大臣们宛如雾里看花。
  安排程处亮协助,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放宽宵禁最大的隐患,就是治安问题,必须得让武将参与其中,可是安排秘书监长孙冲去主管这事,这根本就说不通呀,秘书监是干什么的,简单来说,那就是图书管理员,专掌国家藏书与编校工作的。
  这两者之间那是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去,肯定不合适呀。
  前面大臣还以为李治肯定会让韩艺负责此事,毕竟这事是韩艺提出来的,理应由他来管。
  但是如果抛开秘书监这个职位来解释的话,那么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长孙冲何许人也,那是长孙无忌的嫡长子呀。
  李治让长孙冲处理此事,无非就是想借助长孙无忌的威望。
  长孙无忌虽然点头赞成了,但是李治清楚,长孙无忌心里不太愿意,因为保留贞观政策,是长孙无忌一直以来推崇的,也是他们最擅长的,毕竟这一套规则,他们都玩了几十年了,谁人玩得过他们,长孙无忌是不希望改变当前状况,所以,李治如果指名让长孙无忌来管这事的话,长孙无忌肯定会推辞的,他也奈不何。
  如果叫韩艺来管的话,韩艺凭什么管,要什么没什么,他一个农夫出身,谁又会搭理他,说不定还会有人捣乱,借机整韩艺。
  毕竟放宽宵禁制,可不是小事,再怎么说,这个制度存在了几百年之久,没有人可以预计结果会怎么样的,而且这是李治拍板决定的,万一出了什么错,那李治将会面对巨大的压力,群臣肯定会说李治,你毛都没有长起,就在这里瞎来,得听国舅公他们的。
  故此,这对于李治而言,是不容有失的。
  长孙冲的父亲是长孙无忌,程处亮的父亲是程咬金,那都是开国元勋,到时要是出了什么事,你们也别光针对我,长孙家和程家都有份。
  由此可见,长孙无忌现在的势力大到什么地步,不管你愿不愿意,你总得过他的手,不然就算你皇帝执意如此,这事还不见得办得成。
  “陛下真是越来越像太宗圣上了。”
  褚遂良来到长孙无忌身边,呵呵笑道。
  长孙无忌苦笑道:“登善,你这是在落井下石啊!”说着,他叹了口气,道:“真是头疼呀。走吧,走吧。”
  果然,经韩艺这么一闹,没有人去关注后宫了,都把心思放到宵禁制上面去了,原本他们都以为,宵禁制放宽与否,跟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经过韩艺的一番论调,这事跟他们好像还有莫大的关系,但是他们确实没有任何准备,这复杂的利益一时半会还理不清楚,相互询问着出了大殿。
  “哼!”
  忽见一人,气冲冲的就大步出得大殿。
  众人定眼一看,不是张铭是谁。
  “呵呵!这下御史台可要热闹了。”
  “是啊,老朽当了几十年的官,还是第一回见到监察御史和御史中丞在这大殿上争吵。”
  ……
  ……
  御史台。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他韩艺小儿欺人太甚,真是气死我也。”
  张铭憋着一股怨气,来到了御史台,刚入门,哪里还忍得住,恼羞成怒,破口大骂,这是他的地盘,他再也不需要强忍着了。
  “中丞,中丞,你怎么发这么大脾气?”
  霍元德等人听得老大在院中咆哮,吓得不轻呀,赶紧走了出来。
  “还不就是那韩——”
  话说到一半,张铭突然看到门前站着一人,顿时停了下来,双目喷着火光,咬牙切齿道:“韩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6/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