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4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9/2399

  朝廷颜面有失?李治听得一愣,这是什么情况?一脸茫然道:“此话又从何说起啊?”
  韩艺一脸委屈,道:“皇上,这我不能说啊,我若将这事说穿了,朝廷会没面子的。”
  戴计也没有看清楚状况,以为李治是站在他这一边的,瞬间底气十足,指着韩艺道:“你擅开市集,已经严重触犯了我大唐律法,朝廷按罪论处,再正常不过了,若是朝廷姑息养奸,那才是有失颜面了。”
  韩艺哎呦一声,惶恐不安道:“戴侍郎,我这可是为你着想呀,你可别拆自己的台啊!此话不可再议,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呀,你到时可别又来怨我。”
  戴计哪里肯听他忽悠,道:“我堂堂户部侍郎,用得着你为我着想,真是笑话。”
  李治见韩艺泰然自若,不禁放下心来,道:“韩艺,朝廷的面子,岂非你一言可失,你最好是说清楚。”
  “微臣遵命。”韩艺瞧了眼李治,突然叹了口气,又向戴计道:“戴侍郎前面说我扰乱市坊,两市商人怨声载道,不知此言当真?”
  “这当然是真的,昨日进出两市的百姓减少过半,他们能不怨声载道吗。”
  “哦。”
  韩艺点点头,又问道:“敢问两市又是属何人的?”
  戴计怒喝道:“混账,世人皆知,两市乃属朝廷,你分明就是在这顾左而言他。”
  “抱歉,抱歉。”
  韩艺连连拱手,不情不愿地说道:“那我是不是可以说,偌大的朝廷,开了两个集市,而且还有数十年之久,然而,一个卑贱的商人就弄了一条小巷,结果第一日间,就致使两市人流减损过半。”说着他立刻向萧钧道:“谏议大夫,如果我前面没有听错的话,你方才是不是说我大唐国力强盛,无事可谈?”
  群臣皆是一愣。
  萧钧顿时冒了一头大汗出来,一个劲的擦着汗,他万万没有想到韩艺枪口一转,冲着他来了。
  国力好强盛啊,强盛到一个商人就可以打败了。
  李治眼中一亮,心中暗爽,没事可谈是吧,这下把柄拿到手里了,等你们说完,就轮到朕开口了。
  戴计脸都青了,指着韩艺道:“你这是强词夺理,此乃讨论你擅开集市,私下交易,你扯国力去作甚。”
  韩艺笑呵呵道:“关于我擅开市集,前面我已经解释过了,我现在是本着监察御史的职责,弹劾你们户部无所作为,让朝廷有失颜面,偌大的两市,在你们的管理下,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击,你还好意思弹劾我,论这脸皮,我还真是不如你呀。”
  说到这里,他深深一叹,道:“真不知道我大唐财政究竟糟糕到什么程度了。”
  “你你——”
  戴计被韩艺堵得差点没有将舌头咬成三截。
  诛我?你韩爷爷电都劈不死,是你能诛的吗,真是不知所谓。韩艺心中暗自冷笑,若非看到对方年纪大了,怕气死他,故此才没有乘胜追击,但这事绝不会就这么算了,韩艺是打算等他缓过来再算总账,反正都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想不继续下去可就难了哦。
第352章
治国之策
  唐初时,这市坊制可是非常严格的,只有两市可允许百姓交易,在居民区是严禁任何商业活动的,唯独平康里是一个例外,朝廷对于平康里的态度,一直都是默许,因为面子的关系,朝廷不便在两市开青楼,但是这是不能少的,故此,平康里的出现,就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
  韩艺就是抓了这个漏洞,当然,其中跟长孙无忌他们不闻不问,也有莫大的关系。
  李治现在反倒不说话了,他希望见到这一切,任何皇帝都希望朝堂上有争斗,其实任何朝代的党争就是皇帝挑起的,如果朝堂上没有争斗,那就只能说明一点,皇帝失去了权势,因为只有一家独大的情况下,朝堂上才会出现沉默的情况。
  “哈哈!”
  忽听得一个粗狂的笑声,只见左边为首一老者抚须大笑起来,“老夫看韩艺这话说的还真是不错,人家北巷还不到西市的一个角大,一日间把两市的客人给抢光了,亏你们户部还真有脸说呀,我要是你们的话,恐怕连这早朝都没有脸来了,真不嫌丢人,要是不服气,你们就去把客人抢回来呀,在这里告状,算什么英雄好汉。”
  说话的正是程咬金。
  他身后站着的一干无良的武将纷纷无良的大笑起来。
  嘲笑之意,尽显无疑。
  这就是大唐的朝堂,文武相互拆台,那是常有的事。
  长孙无忌很是隐蔽的瞪了程咬金一眼,心中暗骂,这个老匹夫还真是唯恐天下不乱。
  这时候一个老者站了出来,微微笑道:“韩御史此言差矣,戴计身为户部侍郎,如果两市人流减损过半,他还不闻不问,那才是有负圣恩,玩忽职守。”
  韩艺都不认识,只能拱手道:“不知您是?”
  老者微微颔首,笑道:“我乃户部尚书,高履行。”
  户部尚书?哦——原来是小弟被欺负了,老大想出面找回场子。韩艺暗自冷笑。
  殊不知这高履行可是大有来头呀,他可是开国功勋高士廉的长子,也是长孙无忌的表兄弟,因为高士廉就是长孙无忌的舅舅,同时还是李治的姐夫,这就是联姻的妙处,盘根错杂。
  “原来是高尚书,失敬,失敬。”韩艺拱拱手,又道:“戴侍郎心里着急,这我能够理解,但是他也不能一口就咬定我犯法啊!”
  高履行笑道:“你这话倒也不错。平康里乃是朝廷默许的,这烟花之地,自古有之,非我朝才兴起的。朝廷以前也都商量过,将平康里纳入东市,只是朝廷害怕会引起风气不正,官员流连于烟花之地,故此一直并没有这么做,但是平康里除了青楼之外,从未有过别的买卖,基于我朝制度,平康里是绝不能开市集。不过这里面确有难言之隐,毕竟朝廷也没有明言说过,因此而治你的罪,恐怕也是不妥。”
  说着他向李治拱手道:“陛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韩艺虽无罪,但是若开这口,恐怕百姓会争相效仿,市坊制恐遭破坏,微臣建议此事不宜闹大,当大事化小,韩艺将北巷市集关闭就行了。”
  李治显得有些犹豫,他当然是支持韩艺的,但是高履行已经将那一层窗户纸给捅破了,这就不好去狡辩了。
  要我关闭市集,你做梦吧。韩艺见李治十分为难,心想,看来只有来一剂猛药了,呵呵笑道:“难怪我大唐最近几年一直停滞不前,原来原因就在这里,要是如此的话,那还上什么早朝,真是浪费大家的时间,一切萧规曹随不就行了么。”
  这话可是非常大胆了,不少大臣听着就冒出一身冷汗来。
  但是李治却是非常认同,丝毫不觉得韩艺大逆不道,你们都不说话,那还上什么早朝啊!
  “放肆。”
  褚遂良喝道:“好你个韩艺,胆敢在此口出狂言,若不严惩你,这朝堂之上岂有威严可言。来人啊,将这大逆不道之人,给我拿下去。”
  你这老家伙年纪一大把了,还这么好胜,但是你丫找错对象了。韩艺瞧了眼褚遂良,笑呵呵道:“右仆射真是好大的官威呀,若非我这双目还亮着的,非得以为你才是皇帝了,真不知道是谁大逆不道了。”
  这话可就更不得了呀。
  群臣皆是大惊失色。
  “你——!”
  褚遂良也是心头一震,一时竟吓得不敢出声。
  韩艺立刻道:“右仆射,这可是陛下的大殿,陛下都没有说话,你凭什么拿人,这门口的禁军是你家养的,我就纳闷,究竟这里是谁说了算。”
  长孙无忌听得第一反应,就是望向李治。
  然而,李治却是好像什么都没有听见似得,面如止水。
  褚遂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句看似普通的话,却被韩艺给咬住了,其实这种情况也常常出现,李世民的时期,侯君集、房玄龄等重臣也经常嚷嚷着要拿人治罪,但是韩艺都说出这种话来,褚遂良心中有些慌乱,立刻向李治行礼道:“陛下,你可都瞧见了,韩艺在这朝堂之上大放厥词,诬陷忠良,口出大逆不道之言,还请陛下治韩艺死罪。”
  这若是李世民坐在上面,也不会因此怪罪褚遂良,肯定是要治韩艺的罪,这话实在是太大逆不道了,但是现在坐在上面的是李治,韩艺说的全都是实话呀,他当然不会帮褚遂良,但是话可不能这么说,笑道:“右仆射一直以来都对朕无比忠心,处处为朕着想,而且还是父皇亲自任命的顾命大臣,岂容他人挑拨,右仆射大可放心。”
  褚遂良听得心中一喜,哪知李治又朝着韩艺道:“韩艺,朕念在你第一次上朝,就给你一次机会,倘若你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朕绝不轻饶你。”
  如此一说,褚遂良倒也不好再过纠缠,毕竟韩艺前面那一番话,让他还是心有余悸,不敢再去顶撞皇帝,但是如果韩艺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他当然不会放过韩艺。
  “遵命。”
  韩艺一抱拳,朗声道:“微臣认为户部尚书让微臣关闭市集,乃是为了掩盖自己手下的无能。偌大的两市,后面还有朝廷支持,却被一条小巷弄得人流减损过半,这可不是小问题,户部此时却还不自我审视,反而将过失怪罪在微臣头上,这实在是令微臣难以服气。是,如果微臣关闭市集,一切又会如常,但是我大唐就很难再进步了。前面谏议大夫说的没有问题,恰恰就是最大的问题。
  去年陈硕真叛乱,究其根本,不过就是一场洪水,一场洪水就能江南烽烟四起,这就是问题,如果非得等到问题暴露出来,才去解决,恐怕就为时已晚了。
  这治国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哪怕就是没有问题,我们也应该想方设法变得更加强盛,决不能骄傲自满,况且我大唐还没有到没有问题的地步,还有很多百姓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维持。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忧患意识,只会一味的吹捧盛世,活在自己的梦中,那这个国家都非常危险了,因为我们的敌人正在发愤图强,当初汉朝文景之治,武帝驱逐匈奴时,试问谁又会想到后面的三国争霸。”
  他滔滔不绝,李治听得频频点头,这确实可以说是警世之言,应当虚心接受,瞧了眼褚遂良,虚心问道:“右仆射,你以为韩艺此话可对?”
  褚遂良面泛难色,行礼道:“韩艺此话虽不无道理,但是他触犯律法,也是不容辩解的事实。”
  韩艺笑道:“右仆射,我们北巷养活数百人,又给上百人提供了生计,还令平康里也因此变得更加安定,如果这也是犯法的话,那我无话可说。现在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北巷,而是在于两市已经不能满足于现在百姓的需求,需要改变了,右仆射却试图将揭露这个问题的人给杀了,从而掩盖问题所在,这难道是右仆射的治国之论?”
  沉默许久的高履行突然道:“韩御史口口声声说两市存在严重的问题,那我倒想请问一下韩御史,究竟两市有何问题所在?”
  韩艺笑道:“我前面已经说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愿闻其详。”
  说到做买卖,韩艺那是相当能忽悠的,口若悬河地说道:“两市是朝廷规定唯一可以做买卖的地方,除此之外,再无市集,故此两市才会显得非常繁荣,但也因此让人失去了进取之心,两市的繁荣,只是虚有其表罢了。如果没有强大匈奴,汉武帝还能否打造出一支强大的王者之师,致使漠北无王庭吗?要是当初没有颉利那么强大的对手,我大唐军队现在还能无敌于天下吗?我看也未必,如果失去了竞争,那么就会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两市现在缺的就是竞争。一旦有了竞争,才会取得进步。
  你看我们说了这么多,都只是一味的在弹劾我擅开市集,却从未有人思考过,为何两市会因为北巷的出现,而导致人流减损过半?而且对方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商人,朝廷难道不应该为此感到羞愧吗?这是一个大国该有的气度和胸襟吗?太宗圣上能将魏公视作一面镜子,这是何等的胸怀,为何两市不能将北巷也视作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那些不足的地方。”
  韩瑗突然站出来道:“两市虽属朝廷,但是朝廷很少介入两市的买卖,若是因此将过失归咎在户部头上,这未免有失公正。”
  韩艺笑道:“话可不能这么说,统帅也没有介入士兵的日常训练,打仗的又是士兵,凭的也就是日常的训练杀敌,为何仗打输了,又要怪统帅?哦,现在倒是可以这么说了,不是我军无能,只怪敌军太强,可惜各位不能一句话,就让敌军飞灰湮灭,也就能欺负一下自己的百姓。”
  “你——!”
  韩瑗被韩艺驳的满脸通红。
  李治见也差不多了,朗声道:“韩艺在北巷开市集,虽有违朝廷法度,但是鉴于平康里的特殊性,若将此定罪,也有失公允。另外,韩艺说得非常对,两市因缺乏竞争,以至于停滞不前,而且,长安人口近来年增加不少,两市恐怕已经容不下这么多百姓,为求两市能够更好的发展,朕今日在此,特许韩艺在北巷开市集,但是,仅限于平康里,倘若出得平康里,朕必将严惩不贷。”
  那些还准备上前找韩艺理论的大臣,见皇帝铁了心站在韩艺这边,倒也不敢冒头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9/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