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3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6/2399

  韩艺低眉沉吟片刻,道:“小人倒是有一个主意,不知可否?”
  李治笑道:“你说?”
  韩艺道:“陛下勤政爱民,屡屡提倡以仁政治天下,要不这样,我们就赌织布机,输一级,便捐十架廉价晶晶织布机给当地的百姓,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这话说的多动听啊!
  李治哈哈一笑,道:“好好好!这赌注真是有趣。”
  武媚娘笑吟吟道:“既能提升趣味,又能惠泽于民,真是一举两得啊!”
  “既然媚娘你也没意见了,那就这样了。”
  李治拍板决定。
  一场赌局立刻开始了。
  韩艺开始洗牌,真是华而又实,一副扑克在韩艺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般。
  看得李治都是大为惊讶,道:“你这洗牌的手法还真是厉害的紧呀!”
  韩艺笑道:“多谢陛下夸奖,小人不过也是闲着无事,就玩玩这牌,故此练得这一手洗牌的功夫。”
  说话间,牌已经洗完了,韩艺将牌一切,伸手道:“陛下请。”
  李治带着期待的抓上一张牌,见是一个小鬼,不由得暗自欣喜,顺口道:“对了,听说这晶晶织布机也是出自你手?”
  韩艺羞射的点点头。
  李治笑道:“朕可是听说了,你当初似乎还不愿将这晶晶织布机献给朝廷。”
  这倒是一个机会呀!韩艺心念一动,却是讪讪一笑,没有做声。
  李治道:“难道朕听到的不是真的。”
  “回陛下的话,这——这事属实。”韩艺略显怕怕道。
  李治笑道:“你为何要这么做?”
  韩艺没有做声,默默的放下刚刚抓到手的梅花小五。
  李治一愣,略显郁闷,道:“你为何不说话?”
  韩艺欲言又止道:“小人不——不太会说话,怕说错话。”
  李治笑道:“无妨,无妨,这只不过是玩扑克时的闲聊,你有什么话就直说了。”
  武媚娘默默的抓着牌,嘴角微微上扬,双目透着一丝期待的目光。
  “是!”
  韩艺道:“不瞒陛下,哪怕是现在,韩艺心中兀自怀有不愿之情,若是可以的话,我真的不愿交出这晶晶织布机。”
  李治哦了一声,“这是为何?”
  韩艺道:“回陛下的话,我创造出这织布机来,无非就是为了赚钱,然而,如今朝廷得了去,不管人力,还是物力,我凤飞楼怎能与朝廷相比,还有那些贵族,他们其中不乏做木具的生意的,我同样也不能与他们相比,等到朝廷和贵族开始制造这晶晶织布机,我凤飞楼没有任何势力竞争,也就是说,我创造这晶晶织布机,几乎可以说是无利可图。”
  “你这话不妥。”
  武媚娘突然笑道:“这晶晶织布机,我也看过,的确能大大的提高织布的速度,当尽早普及,若你在你一个人手上,想要普及全国,恐怕得需要好几年,甚至于十几年。”
  韩艺道:“昭仪说得是。但是我做这一切,无非也就是为了一口饭,但是我并未因此得到这一口饭,而且还为了他人做嫁衣,照此下去,我实在是很难再有动力去创造更好的织布机,韩艺毕竟只是凡夫俗子,并非圣人。”
  李治点点头,道:“你说的虽也有道理,但是朝廷必须以国家为重,而非私人小利。”
  韩艺道:“陛下说的是,但是小人有句不得当的话,不知当不当说?”
  李治道:“说。”
  韩艺道:“如今我大唐国力强盛,幅员辽阔,但也似乎到了瓶颈,若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怕也是很难。”
  梦儿听得手上一抖,掉落几张牌下来,又慌慌张张的捡了起来。
  都把梦儿这个不暗政事的人,吓成这德行,可见这句话的威力啊。
  天下间,谁敢当着皇帝的面,说咱们国家已经到了瓶颈了,很难在进步了,这不是找死么。
  李治微微皱眉,停了下来,不爽之色,跃然于纸。
  这小子果真与众不同。武媚娘突然吩咐道:“环儿,你带着梦儿去花园看看。”
  “是!”
  一个女婢走入亭中,伸手道:“梦儿娘子,请。”
  梦儿瞧了眼韩艺。
  韩艺点点头。
  等到梦儿出去之后,李治道:“你一个买卖人,凭何说此等话?”
  “回陛下的话,就凭韩艺是一个百姓,因为韩艺认为百姓生活的好与坏,可直接反应一个国家强盛与否。”韩艺微微颔首。
  武媚娘点头,若有所思道:“记得马宾王(马周)曾也说过同样的话,‘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由积蓄多少,在百姓苦乐也。’。”。
  李治稍稍点头,道:“那你就说说,朕的大唐怎么就到了这瓶颈处。”
  “遵命!”
  韩艺当然不是来打牌的,这牌打的再好,李治也不会给他大官做,他是来毛遂自荐的,道:“陛下文治武功,四方臣服,西南虽有吐蕃,但那不过只是一群莽夫,不管是从哪方面看,都无法与我们大唐相提并论,不足为虑,西北有突厥,但经贞观年间那一战,如今只是一盘散沙,更加不足为虑,外患不足为虑,国内又是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敢问陛下,如此盛况之下,我大唐还当如何提升国力?又是否还应当继续提升国力?”
  李治听得一愣,不免陷入了深思当中,如今的政策几乎还是延续贞观政策,就是做到了极致罢了,总的来说,还是休养生息,但是现在已经做到极致了,地多人少,怎么玩,绝大部分百姓都不缺地,这是先天优势。但是下一步该怎样呢?继续维持下去?又或者,反正我已经是最强了,还那么激进干什么?
  作为一个守成皇帝,本应该如此,按部就班,萧规曹随就行了。
  但是作为一个人,自然不愿永远活在别人的阴影下面,小鸟翅膀硬了,都得想自己飞飞看,这是万灵之性呀。
  李治当然也是如此,他肯定想要做出一点成绩来,不要总是待在李世民的庇护下,他更加不希望“永徽之治”,被后世的人们称之为“贞观遗风”。
  但是该怎么办呢?
  他也不知道。
  韩艺这一问,正好言中李治的心思。
  最清楚李治心思的,就莫过于武媚娘,她也知道李治作为皇帝,怎好意思与一个开青楼的谈过这国家大事,于是半开玩笑道:“听你这话,莫不是你还有主意能够让我大唐更上一层楼?”
第295章
必先其利器
  武媚娘这话,虽然是带着暗讽之意,但是却也是一种询问的方式,实则并无鄙视之意。
  韩艺十分自信道:“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本,但是依靠人口的增加,去提升国力,未免就太慢了,若要更加强盛,唯有一策可行。”
  李治听他这话,似乎还真的有办法,不管那么多了,道:“那你倒是说说看。”
  韩艺不卑不亢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武器,能够令我大唐军队所向无敌,先进的工具能够天下百姓衣食无忧,国库充盈,这就是冲破瓶颈最快,也是唯一的方式。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阻碍了我大唐现在前进的步伐。”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我还当你会说什么,这一点谁人不知,但是这利器岂非说有就有的。”
  韩艺道:“我以为这是朝廷的政策导致的结果。在朝廷当今的政策中,几乎都是保证农夫有土地可耕,保证土地不被兼并,但是从未有一条政策,是鼓励百姓去发明更加先进的农具,以至于我大唐农具没有太大的突破。我大唐人口远远落后前朝,这是事实,想要利用有限的人口,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唯有依靠工具。”
  “难道朝廷鼓励,就能造出更为先进的工具来?”武媚娘似乎不太相信。
  韩艺点点头,道:“有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发明可以赚钱,可以养活自己,就跟种地一样,为什么百姓不会去尝试,虽然这东西需要天赋的,但是我大唐数百万人口,他们的智慧是无穷,这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只要其中有一千个人发明出各种先进的工具,带来的利益,或许要比多一倍人口还要多的多。”
  李治道:“若你照这么所言,那应该怎么做呢?”
  韩艺道:“我觉阻碍这一切的,有两个原因,其一,发明创造者,无法因此获利,人人都可以免费拿去用,甚至连朝廷的一句赞誉都没有;其二,就是许多贵族对于一些技术的垄断。”
  武媚娘听得眸中闪过一抹诡异的光芒,其实以她的心理素质,不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但是她真的没有想到,韩艺一开始,就直接将矛头对准贵族阶级。
  这一句话若传出去,可能就会惊起惊涛骇浪啊!
  李治心中也是猛地一惊,他可还没有武媚娘坚强,肯定被吓到了,只觉这人比自己还要生猛一些,道:“你这两点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韩艺笑道:“表面上是如此,其实不然,只不过这两种情况都过于极端了,百姓无法保护自己的发明,他们的发明,也无法获得任何利益,故此,只有极少数百姓愿意去动脑筋想办法提高工具,亦或者巧合之下发生,百姓完全没有发明创造的概念,整天都是想着种田,因为种田能够让他们富裕,而发明无法让他们活下去。
  而贵族刚刚相反,贵族的秘方,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无非也是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更别说惠泽于民。这种传继方式,继承的对象稳定可靠,家庭世代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集中到一人身上,从而形成一种祖传秘方。然而,家族工艺技术的单子继承模式都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格局。技术的神秘性使得丧失了外来的刺激和竞争。因而,也就越来越因循守旧,不求革新和提高。同时,与世隔绝的传授,也使其得不到外来的信息,无法吸收别人的技术,自汉朝一来,已经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都因为一些家族的陨落,而相继失传,这是非常巨大的损失。
  故此,小人认为,朝廷应当要重视这种现象。”
  李治叹道:“保护百姓的发明,这如何能够做得到?更别提让那些贵族交出家中的秘方。”
  韩艺笑道:“小人倒是有一计,可做到这一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6/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