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22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80/2399

  李治嗯了一声,道:“这一点不能不防啊!但是如今吐蕃已经展现出诚意来,如果我们不答应的话,那就可能会要开战。二位爱卿,我们该如何应对?”
  李绩沉吟半晌,道:“老臣吐蕃这么做,也是非常有道理的,毕竟从国力来看,吐蕃与大唐决战,只会两败俱伤,而且,他们不可能消灭我们,而我们却有可能消灭他们,而局部战争的话,也占不到什么便宜,稳定住与我们的关系,集中兵力往南边发展,进攻更为弱小的天竺,其实是非常明知的。”
  李治道:“司空认为他们是真的怀有诚意而来的?”
  李绩点点头,道:“但是这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可以要求吐蕃减少驻兵至两万,而我们保持在吐谷浑的驻兵。因为吐蕃的奴隶就是士兵,就算他将主力撤走,留在当地的百姓也是随时可以武装起来的,减少同等规模的兵力,对于我们而言,本来就是不利的。另外,我们要援助吐谷浑也比他们的主力抵达与吐谷浑的边界要困难的多,这么安排,一来可以试探他们,二来也可以保持在吐谷浑的势力平衡。”
  韩艺也道:“臣也赞成司空的建议。”
  李治眯了眯眼,道:“明日朕再召开一场枢要会议,到时具体商议一下。”
  ……
  而此时,钦陵则是与几名属下来到新市场游览。
  “少主,这大唐真是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繁华啊!”
  “咱们吐蕃什么时候能有这么繁华。”
  钦陵闻言,冷冷一笑,道:“就凭那群鼠目寸光的奴隶主们,我们吐蕃永远不可能有这么繁华。”
  他身边的几名下属都很诧异的看着他。
  钦陵站在广场的中间,游目四顾,目光中充满着饥饿感,缓缓道:“因此我们若想要生活在这繁花似锦的大城市中,唯有占领整个中原,成为中原的主人。”
  左边那人问道:“少主认为他们一定会答应么?”
  钦陵指着前面那来往客人络绎不绝的旅店,道:“你们看的,长安的寻常百姓都生活得如此富足,他们岂会轻易放弃这种生活,跑到战场上面去拼命,这是我们的劣势,但恰恰也是我们的优势,所以,他们是不可能拒绝我的。”
第1983章
新的篇章?
  第二日,李治正式召开主要枢要会议,这与吐蕃的外交,可不是小事,一直以来都是唐朝对外最为重要的关系,而如今这可是大方针的改变,不能说就李治、李绩、韩艺三人拍板决定,因此这一次会议,不仅仅是枢要大臣参与,包括契苾何力他们这些统帅,六部官员,弘文馆几位大学士,以及皇后武媚娘。
  此番外交涉及到方方面面,而如今武媚娘主持政务,不可能不让她参与。
  而大家也都习惯于武媚娘坐在李治身边。
  张文灌他们这些文臣的语气虽然非常强硬,表示一定要防止吐蕃表面一套,背面一套,必须得谨慎小心,但他们的意思,还是跟韩艺预料中的一样,就是如果吐蕃真的有诚意,就还是跟他们讲和,不要动刀动枪的。
  契苾何力他们这些武将虽然想打,但是好像现在不是开战的时机,因为太原计划刚刚展开,那边又在开辟南海,国内发展也都很好,吐蕃那边已经是满怀诚意而来,要是拒绝人家,好像也真没有什么理由。
  关键吐蕃这一次给出的条件,确实是非常太有诚意了。
  “我反对与吐蕃讲和。”
  一直沉默的武媚娘突然开口道。
  殿中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非常诧异的看着她。
  李治好奇道:“皇后此话是何意?”
  武媚娘道:“陛下,过去几年吐蕃的所作所为,已经告诉我们,这吐蕃人不可信也,他们三番五次在我们背后捅刀子,这是可忍,孰不可忍。而且,这一山也不容二虎,就算不是现在,将来他们也一定会与我们为敌的,臣妾认为,不能与他们讲和,非但如此,还应该保持对吐蕃的压制,尽可能的限制与他们的往来,尤其是在贸易方面,当初他们一穷二白时,是我们大唐提供各方面的技术帮助他们发展起来的,可是他们强大之后,却屡屡与我们作对,我们不能再上当了,我们将他们困于高原之上。”
  张文灌道:“松赞干布在位时,我们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好,这几年的争斗都是因为禄东赞为人狡猾,且狼子野心,如今禄东赞已经去世,吐蕃要改变禄东赞的政策,也是极有可能,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怎能贸然拒绝呢。”
  武媚娘道:“但还是禄东赞家族控制着吐蕃,另外,吐蕃人都是一群野蛮人,他们没有读过书,不知何为诚信,我们怎能尽信。”
  郑善行突然道:“如果我们不答应的话,吐蕃方面肯定会认为我们要对他们用兵,那他们可能会会先发制人,向我们发起战争的。”
  武媚娘道:“那就与他们一战,对付野兽,唯有将它杀死,方能换得永久平安,想以谈判促使和平,我看这是不可能的。”
  李治听得眼中闪过一抹不快。
  契苾何力一看有人带头,于是道:“臣认为皇后所言,也不无道理。”
  武媚娘心中一紧,不是说没有人支持我的么?余光稍稍瞥了眼韩艺,见那厮很淡定,莫名得放宽心来。
  郝处俊见契苾何力跳了出来,顿时急了,立刻道:“皇后,契苾将军,你们可不要忘记,如今太原计划才刚刚展开,南海那边还不知成败,这边贸然又与吐蕃开战,而且是在吐蕃如此有诚意和解的情况下,到时我们如何跟西北地区和吐谷浑交代?如今吐蕃愿意退去西北,这可一直都是西北百姓愿意见到的。”
  李治点点头,道:“是呀!如果我不答应的话,那势必就会引发战争,而西北和吐谷浑一定会成为主要战场,他们心里一定不会支持这一场战争的,也无法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如今西北百姓已经彻底融入我中原,稍有不慎,这十几年来的努力,可能就会付诸东流。朕看此事就这么决定,尚书令,此事还是由你去与钦陵谈判,你们谈完之后,朕再与他见上一面。”
  韩艺抱拳道:“微臣遵命。”
  张文灌他们是长出一口气。
  武媚娘嗫嚅几回,最终还是忍住没有做声。
  散会之后,李治刚出两仪殿,就冲着身边的武媚娘道:“你知道你方才在说什么吗?”
  他真是气得不轻,因为他是再三考虑过的,权衡利弊,还是认为此时和解对于大唐是非常有利的,另外,他的身体情况,也让他的锐气减少不少,要倾尽全力去消灭吐蕃,始终不符合大唐的利益,防止吐蕃往这边扩张,这才符合大唐的最终利益,吐蕃要去天竺,想拦也拦不住,天竺又不是属于大唐的势力范围,那就由他们去吧。这原本谈得也好好的,一切都如李治预想中的在进行,就是武媚娘方才插了那么一句嘴,差点就将武将给动乱起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可能又会有很多变数。
  武媚娘道:“陛下,臣妾当然知道臣妾在说什么,臣妾始终认为吐蕃人是决计不能相信的,陛下只能将此事作为缓兵之计,而不能当做是长久之计,我们还是要想办法,如何消灭吐蕃。”
  “真是妇人之见,这事不用你操心。”
  李治说完就快步离开了,他本来就不希望武媚娘干预军国大事,他让武媚娘坐在这里,只是让她知道是怎么回事,你就当个哑巴,没想到武媚娘不但出声,而且意见还跟他相左,事先又没有跟他商量过,这可是令他很不爽,夫妻不能共事,这是很有道理的。
  当然,以前他可不敢这么说武媚娘,他还是有些惧内的,但是因为红尘,因为那场危机,什么难听的话,他都已经说过了,有了第一回,就肯定会有第二回,另外,武媚娘在朝中的势力已经被粉碎,所以他也不是那么害怕武媚娘。
  武媚娘看着李治气冲冲离开的背影,不但没有丝毫的不快,眼中还藏着一抹笑意。
  ……
  “唉……”契苾何力一声长叹,朝着阿史那弥射、薛仁贵等一干将军道:“各位,其实我是赞成皇后的建议,这吐蕃不能相信啊!”
  薛仁贵道:“话虽如此,但是中书令他们说得也有道理,如今国内发展的这么好,现阶段与吐蕃和解,对于我大唐是更加有利的,贸然开战,只要不能速战速决,我们也难以向天下百姓交代,陛下这般考虑,也是能够理解的。”
  阿史那弥射道:“其实中原百姓对于吐蕃没有什么好感,关中将士也想打仗,只不过如果出兵的话,吐谷浑和西北地区就成为第一战线,那两边都在全力发展,他们肯定不想发起战争的,要得不到他们全力支持,我们还真不一定打得赢。”
  契苾何力道:“这我当然明白,不然的话,一开始我就会反对。”
  种种的一切迹象也反应出大唐对于吐蕃复杂的心情,别说平原,哪怕是山地,大唐也早就动手,偏偏是高原,而且这么高,要打上去,成本太大,获利太少,偏偏此时吐蕃还是一个统一的政权,将所有风险摊开来看,和要远胜于打,就是这么简单。
  在李治做出决定之后,韩艺开始与钦陵展开更为深入的谈判。
  经过三日的谈判,最终达成了一系列的互信友好协定。
  首先一点,吐蕃还是属于大唐的藩国,维持原有的进贡与册封体系,吐蕃要换赞普,必须李治册封。
  其次,吐蕃减少在吐谷浑边境的驻军,不能超过两万,而大唐方面不能增加在吐谷浑的驻军,维持原有的四万驻军。
  这也是双方争论的焦点。
  吐蕃方面当然希望同等规模的兵力,但是韩艺也拿出许多非常有力说法来,我们这四万驻军,那是防守吐谷浑的整个境内,吐谷浑只有少量的部队,而且是专门保护女王的,吐蕃在这边的驻军,就是冲着吐谷浑这一点来的,而吐蕃的奴隶就是士兵,百姓也是士兵,随时可以调集起来,我们那是职业兵,除非吐蕃方面将当地的年轻男子减少到两万,那大唐就愿意,况且,那边还有白兰部的军事势力。
  你们必须减少到两万才能平衡。
  最终还是钦陵妥协了,这是非常有诚意的妥协,怎么能够证明,吐蕃不再觊觎吐谷浑的领地,很简单,将兵撤走。
  另外,处月、弓月二部,彻底推出西北,直接给迁到高原上去,以昆仑山脉为界限,划分各自势力范围,作为交换,大唐承认辛头河南北流向,归吐蕃所有,但是钦陵也接受了韩艺的建议,在当地设立贸易市场,因为那里也算是一个交通要冲,虽然唐朝军事力量还没法渗透到那边去,但是西北贸易还是可以过去的。
  还有就是在吐谷浑设立贸易市场,促进两边百姓的交流。但是在这个互市方面,韩艺设下了许多规矩,就是双方的一些关键原料,是要经过重重审查的,不能随意买卖,但也不是说不能买卖,只是要增加买卖成本,看上去是在维护双方利益,但其实是为了维护韩艺走私团队的利益,这要是都开放了,那走私就没有什么意义,必须还是要给予限制的。
  这一点,大家都不知道,只有韩艺心里明白,但这只是很次要的东西,很快就谈妥了。
  经过此次谈判,双方划定了非常清楚的边界线,将所有的争议地区都给抹去。
  而在最开始的时候,没有谁想到此次吐蕃出使,会收获如此重大的成果。
  如果全部落实,绝对可以说是吐蕃与大唐翻开了新一页。
  长安百姓虽然对于吐蕃的印象已经差到不能再差,但是他们还是非常支持这份协定的,毕竟百姓都不想打仗,打仗又不是皇帝和贵族去冲锋陷阵,现在生活很好,大家都不想有任何的改变。
  不过大唐还得派人去吐谷浑,与白兰部、吐蕃再签订一份四方契约。
  李治决定让他的十九皇叔去吐谷浑与吐蕃签订契约。
  皇叔就是干这事的,跑跑腿,其实都已经商量好了。
  至于和亲的事么,李治在接见钦陵的时候,还是表示今后再说,如果双方的关系变得友好,那必须要亲上加亲,如果这时候就和亲,弄得好像是以女人换和平,这不符合大唐如今的地位,也会显得这份契约很脆弱。
  吐蕃方面也没有过多的争取,只是要求将礼物送给大唐,大唐也收下了,并且在钦陵走的时候,给予更多的回赠,本来以韩艺的个性,是不可能给予更多的回赠,但是因为吐蕃这一次来确实让大唐感受到满满的诚意,就多给一点也无妨。
  要说起来,整个谈判,韩艺都没有怎么上心,一直都是非常轻松的,不跟当初跟禄东赞谈判一样,是绞尽脑汁,跟禄东赞在那里斗智斗勇。因为情况不同了,韩艺的计划已经走到这一步,那么不管吐蕃是不是带着诚意来的,他都是一定要打吐蕃的,在他看来,这不是新的篇章,只是一个暂停而已。
  韩艺还是将注意力放在内部发展,因此在送走钦陵之后,他就来到了金行。
  “这是新染坊的设计图纸。”
  韩艺将一份图纸交给桑木,这图纸就是在谈判期间画的,叮嘱道:“记住,要挑选那些比较年轻、忠诚,且素质比较高的工匠进入新染坊。”
  桑木点点头,道:“恩公请放心,经过这些年的培养,我们如今已经不缺人才。”
  “那就好!”韩艺笑着点点头,又道:“还有,等到今年冬季贸易结束之后,我们可能就会将代金券投放到我们在北庭金行,你现在得赶紧着手准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80/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