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22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78/2399

  ……
  当韩艺来到两仪殿时,李绩已经坐在里面了。
  “微臣参见陛下。”
  “免礼。”
  等到韩艺坐下之后,李治道:“朕急召二位爱卿来,是因为吐蕃那边刚刚传来消息,他们已经派禄东赞的次子钦陵出使我们大唐,而且已经在路上,不日便到达长安,目的是想要再度与我大唐和亲。”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道:“据消息称,那禄东赞死后,是由他的长子赞悉若继承了相位,大权应该还是在禄东赞家族手里,他们派钦陵来出使,可见他们对于此次出使是非常重视,我们也应该慎重以待。”
  韩艺道:“陛下认为他们是想要跟我们化干戈为玉帛?”
  李治点点头,道:“朕认为很有这个可能,那禄东赞虽是一代枭雄,但是他的这几个儿子,可不见得有禄东赞的雄心壮志,如今禄东赞已死,他也带走了吐蕃与我大唐的一些恩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韩艺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陛下的意思是?”
  李治显得有些犹豫不决,过得一会儿,他才道:“如果他们是真心实意来与我大唐和解的,朕倒是认为是可以答应的,但前提是他们必须解除对于吐谷浑的威胁。”
  在过去一年中,他是倾向于对吐蕃动武的,但那主要还是因为吐蕃狼子野心,老是跟大唐作对,完全是处于安全考虑,但是就利益而言,吐蕃其实没有什么占领的价值,吐蕃人口又多,地势又高,土地贫瘠,且不说想要完全消灭吐蕃,需要非常巨大的国力,而且难以管控,可能还会极大的增加大唐的负担,但是吐谷浑不能有失,吐谷浑一旦有失,吐蕃进可危机到关中,退可阻断中原与西北的联系,战略价值太重要了。
  李绩道:“老臣认为吐蕃可能不会答应的,毕竟他们已经统一了高原的绝大部分地区,可以说就剩下吐谷浑了,吐谷浑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对于吐蕃也是非常重要的。”
  韩艺摇摇头道:“我看不一定,这些年我们与吐蕃的争斗,多半都是因为吐谷浑而起,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重归于好也就无从谈起。”
  李绩凝眉思索半晌,道:“如果真如尚书令所言,并且他们能够给出我们能够接受的条件,那当然是最好的,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撤出吐谷浑的军队。”
  李治皱眉道:“这个问题,朕也想与你们商量一下,如果吐蕃愿意撤兵,吐谷浑会不会要求我们撤兵?”
  韩艺道:“这一点还请陛下放心,据臣所知,吐谷浑上下非常满意现在的情况,有我们的保护,他们能够腾出更多的人手发展经济。而且吐蕃撤兵,也不可能会全部都撤,因为那边还有一个白兰部,吐蕃是不可能放弃白兰部的,而白兰部又本是吐谷浑的地盘,故此吐蕃一定会留些兵力保护白兰部的。不过臣绝不赞成和亲,因为和亲除了给我大唐带来屈辱之外,什么好处都没有,和亲是决不能再出现在我大唐帝国,两国谈判,针对的主要还是利益,只要利益令双方都满意,才会出现和解的可能,任何国家都不会因为一个女人,而放弃本国的利益。”
  李治点点头,心里也觉得,大唐如今这么强盛,还谈和亲的话,真是有些屈辱,道:“爱卿之言,甚和朕意,到时朕会以身体不适,先让尚书令去跟他谈,谈得拢,则见他一面,谈不拢就算了。”
  是底气十足啊。
  韩艺道:“微臣遵命。”
第1981章
外交内政
  李治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态度其实是非常明确的,也就是说,如果吐蕃真是带有诚意来的,是认真的想与大唐讲和,那就跟他们认真的谈,但如果又跟禄东赞一样,玩得都是一些外交策略,那就没有什么可谈的。
  毕竟国力的上涨,而且也就剩下吐蕃这么一个主要对手,要真打起来,李治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瞻前顾后。
  “你怎么看?”
  出得两仪殿,李绩便向韩艺问道。
  韩艺叹了口气,道:“我也不清楚,如果是禄东赞来的话,那我们只需要准备一场丰富的晚宴招待他便可,没有什么可谈的,毕竟大家都是知根知底。但是如今禄东赞已死,我也不敢完全否定吐蕃的政策就不会发生任何改变,正如陛下所言,这可能是一个转机,但是没有谈过之前,也只是可能而已。但如果吐蕃真是怀着诚意来的,司空以为我们是否该他们讲和呢?”
  李绩稍稍皱眉,道:“老夫当然还是倾向于一劳永逸,但是如果吐蕃方面非常有诚意,那咱们也没有理由对吐蕃动兵,不但朝中那些大臣不会答应,就连百姓也不会答应,如今国内安定,四海升平,发展的非常好,贸然对吐蕃发动战争,陛下跟我们都得承担非常大的风险。”
  那吐蕃的国力可是远远要胜过高句丽,而且战争成本低,关键是它还拥有着极其特殊的地理优势,使得吐蕃始终占据着主动的地位,大唐也没有哪位统帅敢说一定能够取胜,要这么容易解决问题的话,李世民当初就直接开干了,而不是选择和亲,那时候的吐蕃还没有如今的吐蕃强,而当时大唐军方可是人才济济。所以,如果不是吐蕃那边主动挑衅,大唐就贸然出兵,那不管是陷入消耗战,或者干脆打输了,那真是没有办法想天下百姓交代,这要是承担极大的政治风险。
  韩艺点点头,道:“司空请放心,我会慎重对待的,尽量摸清楚吐蕃的用意。”
  李绩稍稍点下头,眉宇间透着一丝忧虑。
  狡诈的禄东赞,给大唐留下了一个不太好的印象。
  二人一边聊着,一边向皇城走去,刚来到皇城,正好碰到杨思讷。
  “下官见过司空。”杨思讷向李绩抱拳一礼。
  韩艺也赶紧向杨思讷行得一礼。
  李绩笑着点点头,又道:“老夫还有事,就先走一步了。”
  “司空慢走。”
  等到李绩离开之后,杨思讷又向韩艺道:“正好,我有些事要与你谈谈。”
  韩艺心如明镜,但却故作不知道:“什么事?”
  杨思讷叹了口气,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关于我堂弟的。”
  韩艺道:“你堂弟?”
  “杨思止。”
  韩艺一脸关心道:“堂叔他怎么呢?”
  杨思讷听他很自然的叫声堂叔,不禁面露笑容,道:“其实也没有什么事,只是他对于工商局局长一职,不是很了解,据他所言,他如今成天都无所事事,也不知道该干什么,你知道他以前可是一州刺史,这突然闲下来就有一些不适应。”
  韩艺点点头,道:“目前工商局的确没有什么事做。”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道:“可是丈人,这工商局局长可是具有极强的潜力,你看看民安局局长,几年前,民安局根本没有什么权力,但是如今的话,谁还敢小瞧民安局?最近民安局不是又再加强交通措施么,这事事可都关系着民生问题。”
  杨思讷点点头,危机之后,民安局的确不可同日而语,从报考皇家训练营的人数来看,就可见一斑,又问道:“可是这上有户部,又有税务局,工商局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韩艺道:“那真是数之不尽,因为长安的城内建设,两市得以开放,那么市署肯定是要归入工商局的,以后的商标登记,店铺登记,等等,可都需要工商局。”
  杨思讷道:“但这只是一些琐碎之事啊!”
  韩艺笑道:“丈人,这些虽是琐碎之事,可是每件都与百姓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今工商阶级正在蓬勃发展,到时一定会遇到许多问题的,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又会有新得工商法出来,工商局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而且如今许多贵族、大臣都开始做买卖,就连杨家不也做上买卖了么,只要他们做买卖,就绕不开工商局,这工商局局长一职,对于杨家是一个极大的补充,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巩固整个杨家在朝中的地位。”
  说到这里,他低声道:“不瞒丈人,若非当初提名的是堂叔,我都不见得会答应的。”
  杨思讷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韩艺又道:“如今只是一个权力过度的时期,等到过度之后,工商局的作用将会渐渐体现出来,因此,需要堂叔有足够的耐心,将每件事都处理好,如果一下子就过度过去,他就不是无所事事,而是根本忙不过来,慢慢过度,不至于会出错。”
  杨思讷笑道:“到时我会转告他的,让他安心做好这工商局局长的。”
  韩艺笑着点点头。
  与杨思讷刚刚别过,政事堂那边就来人,请韩艺去一趟政事堂。
  来到政事堂,只见武媚娘一个人坐在里面。
  “微臣见过皇后。”
  “坐吧。”
  等到韩艺坐下之后,武媚娘先是往门外看了下,旋即低声道:“方才陛下召见你跟司空,是因为吐蕃出使一事吧?”
  韩艺点点头。
  武媚娘问道:“你认为吐蕃这回是真想向我大唐示好的么?”
  韩艺摇摇头道:“目前谁也说不定,毕竟吐蕃换了一个新主人,是有可能改变以往的政策的。”
  武媚娘道:“若是吐蕃真的有心跟我大唐和解,这岂不是影响到你的计划么?”
  根据韩艺的计划,与吐蕃一战,是非常关键,武媚娘必须领导大唐消灭吐蕃,才有可能登上王位。
  韩艺笑道:“皇后无须担心,掀起一场战争远比阻止一场战争要容易的多,如今与吐蕃和谈未必就是坏事,这样我们能够先腾出手来,对付契丹、靺鞨,以及铁勒。而且,这对于皇后而言,这可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武媚娘道:“什么机会?”
  韩艺道:“皇后你虽然不会直接参与此次谈判,但是你要积极表达自己对于此事的态度,非但如此,你一定要展现出对于吐蕃的强硬态度,哪怕吐蕃是真心来跟我们讲和的,你也得反对,你要坚持吐蕃不可信的,要求对吐蕃进行最大限度的压制,甚至不惜发动战争。”
  武媚娘听得一脸困惑,道:“如果吐蕃真想跟我们讲和,那朝中大臣肯定都会赞成的。”
  韩艺点点头道:“要不是这样,我也不敢让你这么说呀,正是因为如此,那不管你嚷得再凶,也没有人会听你的,那就没事的。但是万一之后吐蕃有变,那大家就会想起来,当初你是极力反对此事的,证明你有先见之明,如果再爆发战争,你就可以站出来,一呼百应。别看就是嚷嚷几句,但是这对于你的将来,可是有着极高的政治利益。”
  武媚娘神色一呆,这她还真没有想过,其实她也有着非常明显的短板,就是擅于内政,而不擅于外交,但是她不傻,韩艺这么一说,她顿时就反应过来,又问道:“到时你真有把握击败吐蕃?”
  韩艺道:“只要不打断国内的发展,击败吐蕃不是什么难事,打仗打的就是财富,当我们的粮食足够维持一场十年的战争,那么吐蕃就必败无疑,因为他们肯定是支持不了这么久的。”
  武媚娘道:“这可不能确保必胜。”
  韩艺却是笑道:“这足以确保必胜。”
  武媚娘稍稍一愣,斜目凝视韩艺片刻,旋即点点头,也不再多问。
  ……
  ……
  而在接下来的几日,韩艺就一直都在处理新药一事,这对于他而言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是抗生素的话,对于大唐而言,将会是一个非常大的补充。
  只不过韩艺真不知道徐长命这药到底是不是抗生素,抗生素占得比例又有多大,毒性又有多大,这化学药品,必须是要经过试验的。
  所以韩艺还为谭洞他们定制出一整套试验计划来,这个其实是比较复杂的,毕竟人命关天,首先得确保让对方试了药,出事他们还不担责任,并且,还能记录下药效反应,但对于韩艺而言,这真不是很难,因为后世很多国家都这么玩,将新药放到别的国家试验。
  处理完这事后,朝廷就开始着手发行货币,如今唐朝的主要重心在国内发展,不会说吐蕃一来,什么都得停下来。不过发行货币,韩艺是不能参与的,因为他既是尚书令,又是金行的东主,他就给自己放了个长假,拉着三位娇妻去到温泉庄园度假。
  直到货币印刷完之后,他才回到城内扫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78/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