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22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52/2399

  他是一个军人,他解决问题,就只有一招,就是打仗,外交是政治家的事,在看他看来,大陆区要比海岛更加值得占领,那些地方在唐朝看来,都是无人区,既然要扩张,就将整个大陆都给占了再说。
  李治道:“但是那边瘴疟太重,咱们的士兵去到那边,会水土不服。”
  李绩道:“既然朝廷有意要增强水师,那么我们可以沿着海边一路打过去,如此便可避过瘴疟之地。”
  李治略显担忧道:“可是这需要多少人马?”
  李绩道:“那边都是一些土著,如果有水师配合的话,老臣认为两三千精兵就足够了,而且老臣认为商人肯定会愿意给予朝廷支持的。”
  说着,他看向韩艺。
  韩艺点点头道:“商人肯定愿意出这钱。”
  李治很满意的点点头道:“如果只是动用几千兵马,朕觉得值得去试试看。”
  打西北、吐蕃这些危及到中原的地方,出再多兵也是合理的,因为你不打他,他就会来打你,但是对付那些毫无威胁的化外之地,李治就不愿意兴师动众,几千兵马,就还差不多。
  但如果是几个月之前,李治可能不会答应的。
  但这一次的蝗灾,令李治是心有余悸,这天灾对于农业那是毁灭性的,而天灾又是不可阻止的,唯一抵抗天灾的办法,就是拥有足够的粮食,而且,李治现在也不能不考虑西北地区,如今西北地区早已经不是羁縻制度,朝廷对他们的责任要更重一些,西北要发生灾难,粮食就更成问题,因为西北粮食产量一直都不高,这得未雨绸缪。
  李治开始认识到那些化外之地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能够生产出大量的粮食,要有足够的粮食,对抗天灾的底气就足了,实在不行,就将百姓迁到那边去吃粮,他觉得有必要认真对待海外的扩张。
  李绩和韩艺本来就是非常支持的,如今见李治也动心了,当然非常开心。
  李绩突然道:“陛下,有件事虽然只是小事,但是老臣认为还是应该跟陛下汇报。”
  李治问道:“什么事?”
  李绩道:“关于工匠掀起的那一阵剪发运动,在禁军中也引起不小的争论,有那么一些禁军将士认为军人都应该效仿军事学院的学员,削发明志。当然,老臣也明白他们只不过是在借题发挥,其实他们就是希望剪短发,其实军中也经常发生虱子传染的问题。”
  李治听得眉头一皱,道:“尚书令可知此事?”
  韩艺道:“臣略有耳闻,但是臣也不知道这事该怎么办。”
  李绩道:“尚书令向来足智多谋,为何对于此事毫无对策?”其实军中就是那么一小撮人在议论,他这时候提出来,就是想让韩艺来想办法,因为这事还没有得到解决。
  韩艺道:“因为这事两边都有道理,一方面发髻乃是传统,大家维护自身的传统,这无可厚非,但是另一方面,工人剪发,也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他们是没有办法。”
  其实一旦工商崛起,剪发就是必然的趋势,只是早晚的问题,因为生活节奏变快了,没有时间给你慢悠悠的去打理自己,迟到是要罚钱的,更为关键的是,如今的工人是在一个集体中干活,大家还得估计别人的感受,他们一天出这么多汗,本来就很累,结果回家还得洗头,还能弄干,这一套流程下来,谁也没法坚持,可你要不洗的话,那臭得谁受得了,在生活中,同样也会被人嫌弃的。
  一提到工匠,印象中就是臭气熏天,工匠心里也难受啊,如今又是市场经济,天天都得跟人打交道,而且工匠的地位又在提高,如今长安盛行发明创造,邱陌一个钟表就轻轻松松融资几千贯,曹氏兄弟就更加不用多说。
  所以工匠们在这一次运动中,是非常坚持,他们认为反正我不管怎么做,你们都会嫌弃我们的,那我就还不如图一个爽快,图一个干净。
  另外,长安有着很多其它民族,社会风气比较开明,包容性非常强,寻常人看待整件事,不会那么的钻牛角尖。也有一些有识之士,是非常体谅工人的,读书人当然可以优哉游哉的打理自己,但是工人们干活本就很苦,天天出汗,确实情有可原。
  “你说得很有道理啊!”李治叹了口气,又道:“关于这事,朝中现在都争论不休,朕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样吧,让皇后来主持此事。”
第1958章
出人意料
  自武媚娘重返朝堂之后,唐朝的制度已经在悄无声息中,渐渐的发生了改变。
  在封建社会中,一般帝王追求改变制度,通常都只有一个原因,就是集中皇权,但是因为一个人而导致整个制度发生变化,这确实也非常少见,关键还是在于武媚娘的特殊身份。
  这军国大事,是由李治直接掌控,李绩、契苾何力他们这些统帅都不跟武媚娘照面,但是他们跟李治还是经常见面开会。国家的重大决策,也得由李治来拍板,但是具体讨论,以及执行,就是政事堂的职责。
  太原计划,李治表示支持,但是具体事务,他不会直接参与讨论,扩张计划也是如此。
  但是武媚娘面对的也只是枢要大臣,她没法面对四五品官员,这一部分权力又在枢要大臣手里。
  整个模式就是因为武媚娘的出现才形成的,但是这种模式比以前要更加稳定一些,不太可能出现太大的党争,在枢要大臣中,没有谁可以权倾朝野,因为主持政务的是武媚娘,但是武媚娘又受到枢要大臣的限制。
  李治非常满意现在这个局面,虽然他力不从心,但也没有谁可以危机他的皇权,既然是满意的,那么他当然不会去破坏这个平衡的局面,一些事务他还是选择放到政事堂去解决。
  李治他们这边开过会之后,武媚娘那边立刻召开枢要会议。
  由武媚娘来主持政务,效率其实要比宰相高很多,因为她永远是第一个知道李治的想法和决定。
  韩艺一早就来到了政事堂,突然发现就武媚娘一个人坐在里面,不禁诧异道:“他们又闹脾气呢?”
  武媚娘听得好气又好笑,白了他一眼,道:“我是故意约你早点来。”
  “原来如此。”韩艺坐了下来,先是稍稍打量了下武媚娘,休息几日的武媚娘又是精神奕奕,脸上绽放着光彩,问道:“不知皇后有何事要与我商谈?”
  武媚娘道:“相信你已经知道,陛下希望朝廷更加重视交趾、元州那边的扩张。”
  韩艺点点头。
  武媚娘道:“陛下之所以发生这种转变,主要就是因为此次蝗灾险些令河南陷入饥荒,我是在想,是否应该也借此次蝗灾宣传对外扩张?”
  韩艺沉吟片刻,道:“我想还是应该等消灭佛逝国再说,毕竟去开荒那边,亦非是容易的事,在没有成功之前,还是尽量不要过度宣传,万一有个什么不慎,今后想要再宣传这些,恐怕就很难了,我们还是应该以谨慎的态度去面对。”
  武媚娘听得若有所思,这也是她跟韩艺最大不同的地方,她虽是一个女人,但是做事都是雷厉风行,韩艺反而比较磨磨蹭蹭,不急不躁的,过得半晌,她才道:“言之有理,那就再等些时日吧。另外,关于剪发一事,你有何看法?”
  韩艺道:“我对于这事没什么看法。”
  “当真?”
  武媚娘道。
  韩艺愣了下,道:“难道皇后对此事有何想法?”
  武媚娘道:“虽然这事与我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我认为,一些传统上的变化,并且能够令人接受,这对于我也并非是坏处。”
  韩艺皱眉沉吟一会儿,道:“倒也是的,这对于皇后你而言,还真是有些潜在利益。”
  武媚娘轻轻一叹,道:“不过待会张文灌他们肯定会反对的。”
  韩艺稍稍皱眉,道:“皇后的意思是……想我说服他们。”
  武媚娘稍稍点头,道:“你也有理由站在工商那边。”
  韩艺原本是不打算参与此事的,但是如今想想,这个确实有值得深究的价值,束发是传统,男人当皇帝也是传统,如果大家都能够接受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且是改变传统的变化,那么对于他的整个计划,还真是有着很大的帮助,至少能够打下一些基础。
  “且看他们怎么说,我看他们当时没能阻止,现在想要阻止,可也比较难。”
  “嗯。”
  武媚娘道:“不过我希望你明白,此事虽然对我有些好处,但我如果卷入此事,那么对于我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韩艺点头笑道:“这我明白,皇后的意思是,反正我跟士林的关系一直以来都不太好。”
  武媚娘抿唇一笑,道:“你明白就再好不过了。”
  因为她刚刚才在大臣面前上演了比较温暖的一幕,令大臣对于她改观不少,她不想因为这点小事,又跟大臣争执起来。
  过得一会儿,张文灌、郝处俊、刘祥道便来了。
  “臣等来晚了,还请皇后恕罪。”
  他们见到皇后和韩艺已经到了,赶紧行礼。
  言行举止间,不难看出,他们对于武媚娘多了一份尊敬,其实此番天灾,武媚娘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只不过她在这事上面比较低调,所以表面看不出什么来,但是实际上,她在朝中,在民间的威望都提升了不少,并且等到河南那边的百姓彻底走出蝗灾的阴影,她的影响力还会进一步发酵的。
  武媚娘笑道:“你们没有迟到,是我跟尚书令早到了。请坐吧。”
  因为崔戢刃他们还没有回来,因此这一场会议只有张文灌、刘祥道、郝处俊,以及韩艺参与。
  武媚娘知道,现在她还得继续保持低调,尽量将事给做好,赢得大家的进一步信任,所以她还是保持以前的风格,一上来就谈政务,没有表现出一丁点的不同。
  而当务之急,首先就是太原计划。
  张文灌他们对于太原计划倒也不反对,待韩艺阐述完整个太原计划后,他们也都表示赞成。
  武媚娘道:“这政策虽好,但是执行政策还是在于人,朝廷以往许多好的政策,就是坏在这人为之上,因此朝廷应该吸取教训,不能在草率行事,太原那边的官员对于太原计划不是非常了解,因此朝廷必须得派官员前去解释清楚,并且协助当地官员,执行好太原计划。”
  她这话暗指的,当然就是李义府他们胡作非为,搞乱她的政策,导致那一场大危机。
  张文灌道:“皇后所言极是,老臣认为可派王侍郎前去,他本事出身于太原王氏,由他前去,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武媚娘点点头道:“王侍郎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他不禁是出身太原王氏,而且他还参与了此次赈灾,但是他一个人恐怕还有些力不从心,我建议让任知古与他一块前去,协助太原刺史,执行太原计划。”
  张文灌他们都表示赞成。
  在商谈完此事之后,武媚娘便问道:“我不在的期间,朝中可有发生事情?”
  刘祥道道:“倒是发生了一件事,令朝廷有些始料未及,就是在今年夏天之时,长安的工匠掀起了一阵剪发运动。”
  武媚娘点点头道:“此事我也听陛下提及过,陛下也希望我们能够尽早解决这个问题,不知你们对此事有何看法?”
  三人先是相互看了看,那刘祥道又向韩艺问道:“不知尚书令对此有何看法?”
  以他们的性格,若是反对的话,那就直接会说,犯不着问我,难道是我估计错呢?韩艺稍一沉吟,随即道:“三位也都知道,我是田舍儿出身,对于这穿着,打扮这些历来就不是很讲究,我在梅村经常赤裸上身下田耕地,我对于这些都没有什么讲究。而且,当时我并不在长安,不是很清楚状况,我倒是更加想听听三位的看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52/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