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2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01/2399

  贺若寒重重叹了口气,道:“我真不知道那人老儒为啥反对,又没有让他们去,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佛逝国又不是他们亲戚,干他们什么事啊。”
  宇文修弥眼眸突然滴溜溜一转,道:“要不这样,咱们回家跟长辈他们说说,让他们在朝中支持皇后,咱们中原虽大,但是谁又会嫌土地少,况且我听说那边的土地可是好了,土地就不说,那边还有很多树木,如今木材可是值钱,干啥都要木头。”
  贺若寒道:“我怕被我爹骂。”
  宇文修弥道:“怕啥,你爹要是不答应,也就是被骂一顿,不痛不痒,万一答应的话,那咱们到时占领那些岛屿,可就发财了。”
  “修弥说得是,咱们怎么也得去试试。”
  ……
  兵部。
  “司空,关于元家的事,你听说么?”
  阿史那弥射瞟了眼李绩,问道。
  李绩面无表情道:“你问这事作甚?”
  阿史那弥射道:“我倒是觉得可以出兵打打,这总是不打仗,咱们这些将军都成摆设了。”
  李绩叹了口气,道:“若是在陆地上,老夫倒是无所谓,就当是练练兵,可问题是那佛逝国是在海外,就你这旱鸭子过去,不到一日就会晕倒在船上的。”
  阿史那弥射顿时一脸尴尬,想想也对,他是草原上的英雄,跑到海里去,那就是人家的果腹之食。
  契苾何力道:“那咱们可以让其他人去啊!打个佛逝国,也不需要咱们这些人亲自出手。”
  李绩看着他们,道:“你们对这事怎么如此上心,莫不是元家派人游说你们呢?”
  阿史那弥射嗨了一声,道:“司空你还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元家听到他家的事,都引起皇后与张文灌他们的争吵,吓都吓坏了,赶紧放出消息,希望能够息事宁人。”
  “那你们……”
  李绩话说到一半,哦了一声,道:“老夫明白了,你们是冲着那边的昆仑奴去的吧。”
  阿史那弥射嘿嘿笑了笑,道:“咱们倒是无所谓,但是下面的人都想去打一打,上回打高句丽他们是尝到了甜头,如今那昆仑奴在江南可是值钱。”
  李绩叹道:“不是老夫不赞成,只不过……这师出无名呀,朝廷没有道理去帮助元家打仗,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契苾何力没好气道:“司空,你咋变得跟那些文臣一样,畏首畏尾的,这需要什么道理,咱们就说明的,就是冲着钱去的,打仗不是为了保家卫国,那就是功名利禄,这有啥不好意思说的。”
  ……
  ……
  元家堡。
  “孙儿见过大爷爷。”
  元禧问道:“跟那些叔伯们都谈过呢?”
  元哲点点头。
  元禧道:“他们怎么说?”
  元哲苦笑道:“如今他们可比咱们还像商人,他们一致认为不应该息事宁人,应该尽最大努力请求朝廷出兵,占领那些岛屿。”
  “哦?”
  元禧显得有些诧异。
  元哲道:“大爷爷,如果占领那些岛屿,那么就需要大量的船队来运送物资,这可是能够给关中集团带来巨大的利润,乐浪州那边,因为要经过山东地区,咱们关中集团在那边的影响力可是远不如山东集团,那边的运输,几乎是被山东集团给垄断,他们对此一直都耿耿于怀,所以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元禧沉吟片刻,道:“那你又是怎么说的?”
  元哲道:“孙儿当然谨遵大爷爷的吩咐,表示我们元家希望能够息事宁人,不愿给朝廷制造麻烦。”
  元禧点点头道:“如此便行了。”
  ……
  张文灌他们是万万没有想到,他们认为的无理取闹,无稽之谈,竟然在朝中和民间都引起极大的反响,哪怕是在朝中,都有不少人是站在元家那边的,当然,他们也不会说为了钱去,他们都是说,关中集团那是朝廷支持的,等于是咱们大唐的货船,大唐的货船被人打劫了,这可是奇耻大辱呀,咱们不能不管。
  而山东士族,都不评论此事,他们不评论那就是支持,这要是以往,山东士族肯定会站出来反对的,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啊!
  这都是因为高句丽一战,令山东士族深受其益,整个山东地区都因此变得更加富裕和繁荣。在打仗的过程中,他们就狠狠赚了一笔,如今乐浪州的谋、铁不断的运往中原,都需要经过山东地区,这人来人往的,是能够产生许多商机,再加上船队多半都是出自他们山东集团,这道德跟利益纠葛在一起,令山东士族也是举棋不定,他们心里是很想打,但是又不好意思说得太露骨,索性就不做声,用沉默去支持皇后的主张,也让崔戢刃他们尽量不掺合。
  他们不掺合,那不就是支持么。
  这就是资本主义所带来的思想——贪婪。
  贪婪虽然是贬义的,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贪婪才会使人进步,中原是地大物博,不需要出门,为什么就不能更富于一些呢?
  小农思想当然是吃饱穿暖就行了,但是商人不会这么想,他们都渴望更多的财富,追求更大的市场,商人这个职业就有着扩张基因在里面。
  这舆论是愈演愈烈,甚至于江南那边都派人传信来给朝廷,说江南百姓对于此事都感到非常愤怒,希望朝廷能够为百姓做主。
  当然,这都是韩艺派人去那边宣传此事,不然的话,消息是不可能这么快就传到那边去,这又不是什么政令。
  但是韩艺并没有下什么功夫去忽悠他们,只是将皇后的话给传了过去,立刻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如今睦州、扬州的商业可是非常发达,资本思想也已经深入人心,他们可不是为了元家出头,元家作为关中贵族,与江左贵族向来就不怎么好,他们都是为了自己,如果朝廷要出兵渡海,那么所有的物资都必须要从江南调配,如今江南的货物是非常充足,水力纺纱机和织布机都已经过去了,因为那边水力资源多,产量是非常大的,朝廷要打的话,江南商人就肯定发财,而且一旦打下来,江南边上就多了那么大的市场,这来往贸易,将会为江南带来大量的财富。
  当初打高句丽,是富了山东,要不是那场危机,江南可是什么好处都占不到,所以他们都想这回也该轮到咱们发财了。
  这南北一直都有矛盾,所以江南百姓觉得朝廷不能偏心。
  在以前这不过是一件小事,但是在如今却引起轩然大波,各个阶级都对此事议论纷纷,而武媚娘的那一番话,那真是赢得商人的心,声望是坐着火箭往上升。
  张文灌他们都傻了,他们原本都不打算再讨论此事,但是现在没有办法,不讨论不行呀。
  武媚娘那边也跟李治在说,这事可不是小事,百姓都非常愤怒,你赶紧出来做主。
  李治也懵了,这点小事都能引起民怨,我的子民怎么变得这么浮躁呢?
  他刚开始都还不相信,还派人去宫外打探,结果还真是如此,于是李治也没有办法,只能出面在两仪殿召开会议,而这一次会议最为特别的一点,就是武媚娘与李治同时出现在两仪殿,并且就坐在李治的身边,虽然以前也有过,但这可是非常正式的会议,这种场合,他们还是没有同时出现过。
  正是:日月当空。
第1916章
自私的女人
  虽然此番召开会议,就是为了元家货船被劫一事,但是表面上,李治当然不能这么说,毕竟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皇帝跟枢要大臣开这么正式的会议,专门讨论这件事,这太没有逼格了,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李治都是在跟大臣们谈论教育局和工商局的事。
  除了崔戢刃他们说得津津有味,其余人都有一些心不在焉,因为他们都知道今日不是来讨论这事的,而且这事大家也都赞成。
  所以也没有讨论多久,这两个提议就都正式通过,并且如武媚娘所愿,那杨思止成功当上了工商局第一任局长。
  李治又将褒奖了一番枢要大臣,你们考虑面面俱到,朕非常欣慰,但旋即又是一脸纳闷道:“朕最近还听闻一件怪事,说是元家的一艘货船在海外被佛逝国的人劫走,从引起国内很大的反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张文灌立刻道:“回禀陛下,具体情况朝廷还未派人去调查,这只是元家一方所言。”
  李治皱眉道:“不管是不是这样,怎么这点事也引起这么大的议论?”
  张文灌瞟了眼皇后,道:“老臣怀疑是有人从中作梗。”
  不少大臣们开始抹汗了,张文灌也忒刚猛了一点,一上来就给皇后来了一个下马威。
  武媚娘是正愁没有机会发作,没想到张文灌一上来,就跟她待会发飙的借口,当即冷笑一声道:“张侍中又何须遮遮掩掩的,你何不就直接说是我在从中作梗。”
  张文灌乃是一直臣,道:“老臣没有证据,所以不敢乱言,但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韩艺这个罪魁祸首,那是一脸淡定,总算是度过了那个背锅的年代。
  李治看向武媚娘,好奇道:“皇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武媚娘道:“陛下,臣妾不是与你已经说过,臣妾是支持朝廷出兵为元家讨回公道的,但是臣妾绝没有暗中派人去制造舆论,若是陛下不相信,可派人去民间打探一番,就知道这绝非是臣妾所为。”
  狄仁杰突然道:“陛下,据臣观察,这应该不是皇后故意安排的。”
  张文灌问道:“狄少卿有何凭证?”
  狄仁杰道:“之所以此事在民间引起争论,主要是因为这事已经引发了商人的担忧,因为最近我朝海运渐渐增多,这一船货物可比一车货物要多得多,损失一船货物,可不是每个人商人都能够承受得起,商人对此是很担忧。而商人的担忧,又引发了工人的担忧,因为这商家要是关门,那工人就都会面临失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大家知道元家从那些岛上获得大量的财富,他们也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但是首先这需要朝廷的支持。”
  李治稍稍点头,他其实是派人打探过的,心里是有数的,他只不过是在明知故问,道:“朕也觉得皇后没有必要在这事上面制造舆论,但是此事已经引起了百姓们的关注,朝廷也不能置若罔闻,其它的暂时先不论,你们觉得这事朝廷应该怎么处理?”
  刘祥道起身道:“回禀陛下,臣以为既然此事引起了百姓的关注,朝廷的确该有所动作,朝廷可先派人去佛逝国调查此事,若是属实的话,就督促佛逝国向元家道歉,并且赔偿损失,还可以借此让佛逝国向我朝进贡,这也是我中原一贯的政策。”
  李治点了点头。
  中原地大物博,那些穷地方,中原王朝一般都看不上,统治者觉得这只会带来麻烦。
  武媚娘立刻道:“我认为这么做的话,只不过是白忙一场,只怕到时还会让佛逝国倒打一耙,得不偿失。”
  李治问道:“此话怎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01/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