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21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8/2399

  “可是小小一个岛,能干啥?”
  “那岛当然没有中原大,那岛上的人也没有我中原多呀,而且你们不妨想想,若是那些岛都是属于一个人的话,那可就了不得了啊!”
  “你们兴许还不知道,当初危机解除之时,就是元家用粮食将我们的货物都给买走了,而那粮食都是来自那些岛屿。”
  “还有一点,最近你们难道没有发现咱们中原的昆仑奴增加了不少,据我所知,可都是元家卖到咱们中原的,那岛上可是有不少人的,元家占领了那些岛,还将岛上的人都当做是自己的奴隶,世上还有比这更赚钱的买卖么?”
  “不行,不行。”
  宇文修弥越想越气,道:“这好事可不能让元家一家独吞了,要不然的话,咱们永远都超不过元家,据说那边不是有很多岛么,咱们也去占几个。”
  “哥哥,你难道没有听说么,去年元家跟海外的佛逝国发生冲突,结果大败而归,可见那些岛可也不是那么好占的。”
  “元家都没有办法,咱们就更加吃不消了。”
  “是呀!想要占领那些岛,首先得征服那些岛上的野猴子,这可是需要兵马的,咱们上哪去弄兵马。”
  ……
  关于元家在海外占领岛屿的事,一下子就传开了,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元家在那场危机中,不但没有赔什么,反而还赚了不少,因为当时中原粮食非常值钱,元家刚好从海外运来大量的粮食,不但没有亏损,反而从中狠狠了赚了一大笔,关键那粮食没啥成本,只需要跑去占领那些岛,人力和土地都是现成,说不羡慕元家那肯定都是假的。
  再加上不少商人从高句丽狠赚了一笔,尝过这甜头,这世上最赚钱的买卖,还是打家劫舍啊!
  目前大家还不知道那些岛上有没有煤和铁,如果有煤和铁的话,那就更加不得了,因为随着商业的发展,煤与铁的使用量是越来越大,而在中原的话,朝廷对矿产管控还是非常严的,而且中原地区,始终还是讲究地头蛇的,商人很难去人家乡村边上开发矿产,当地的士绅肯定不会答应的。
  得亏还传出元家被佛逝国教训的消息,不然的话,可能会刮起一阵出海高潮。
  但是正如韩艺预计的一样,自始至终,朝廷都并未怎么关注此事,虽然官员都已经听说过。
  ……
  今日,武媚娘在政事堂召开了新年来第一次枢要会议,主要就是商议今年的工作安排。
  这个就不是武媚娘做主的,而是尚书省,或者更直接的说,就是韩艺主导,因为整个新政都是出自韩艺之手。
  来到政事堂之后,身为尚书令的韩艺,先是将一份资料发给各个枢要大臣。
  “如今大家手中拿着便是我对于工作安排的一些提议。”韩艺坐了下来,双手放在桌上,十指交叉向握,道:“在过去几年的努力下,我们大唐终于是彻底从危机走出来了,恢复了往日的生气勃勃,印花税也彻底实行开来,虽然具体税收还未完全统计上来,但是户部预估至少是往年的三倍左右。”
  “三倍?”
  张文灌等人惊讶的看着韩艺。
  韩艺点点头,道:“因为这还是第一年,许多州县还未普及印花税,如果都普及的话,应该可以达到十倍。”
  大家闻言,皆是面露震惊之色。
  “这怎么可能?”张文灌舌头都有一些打结。
  韩艺笑道:“如果你仔细看看资料上的数据,就可以发现一些原因,在实行印花税之前,光长安就有十万人左右隐藏户籍,逃税漏税,不是他们本性不好,而是他们都没有什么土地,他们没法交税,唯有隐藏户籍,甚至于甘愿给地主做奴隶,以此来避免交税。得亏我们改变的早,否则的话,这种情况只会愈演愈烈。”
  大家纷纷拿起资料认真看了看这一段,皆是哑口无言,因为这种现象他们都知道,只不过不知道这么严重。
  韩艺笑道:“就凭借这税收足以证明我们当初的变法是非常正确的,一切都在欣欣向荣。”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道:“但是当时我们是受危机所迫,才临时决定变法的,情况是如此的紧急,因此是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如今国家已经走上正道,而且正在发生一些结构性的变化,工商阶级在新政变得越发的壮大,如果朝廷不能有效的管理,那么肯定会出很多问题,因此朝廷应该未雨绸缪。
  在去年的时候,长孙延侍郎和狄少卿就已经开始针对长安工商的情况,修订了一些法案。但是目前为止,这些事都是户部在负责,而户部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印花税的出现,导致税收变得更加复杂,财政调控也变得比较频繁,因此我建议朝廷成立一个工商局,来专门管理工商阶级的事务,从而分担户部的压力。”
  大家皆是一愣,正如韩艺所言,本来这一切都是归户部管,这就是权力呀,韩艺这么做,等于户部分权力出来。
  郑善行点头道:“我赞成尚书令的这个提议,如今朝廷确实需要一个专门的官署,来与工商阶级沟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便于朝廷的管理。”
  张文灌道:“我倒是不反对,但是户部一直以来都管理的非常,在这种情况下求变,是不是会适得其反呀?”
  刘祥道也道:“要不将工商局归于户部。”
  刘祥道、任知古他们也都纷纷点头。
  武媚娘都看在眼里,心想,看来这就是韩艺与李义府的差距。
  其实这些枢要大臣都不希望其中任何一人权力太大,这样的话,他们就没有什么作为,这要是换成李义府的话,李义府不这么说,他们也会想尽办法削弱李义府的权力,但是韩艺的话,大家却反而让他不要将权力放出来,因为他们都知道,韩艺这人对于权力一直都很谨慎,不愿意揽太多权力在手上,不然的话,他们都不一定能够坐在这里,故此韩艺主动放权,他们还都有些不答应。
  “我不建议这么做。”韩艺笑着摇摇头头,道:“当时李义府便是一手抓,可结果如何,大家也都看到了,如果都户部管,那么纵使我可以保证清廉之身,但是下面的官员呢?我不是不相信他们,只不过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那我就还得花很多很多的功夫去监督下面的人。将工商局放在户部之外,各司其职,是可以产生相互监督作用,百姓在工商局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可以告到户部来,反之亦然。但是户部始终还是在工商局之上的,这又不会妨碍官府的效率。”
  这其实也是韩艺一贯的主张,尽量让官署之间做到相互权衡,但是户部管得是政令,并不会影响效率。
  大家见韩艺都这么说了,于是纷纷点头,表示赞成。
  韩艺又道:“而关于工商局所掌管的事务,我是最熟悉的,如果工商局提议最终通过的话,关于工商长官一职,我也有一些建议。我列举了几个名单,当然,我这也是抛砖引玉罢了。我认为工商局长官,要符合几个要求,第一,自身的品行,我个人还是偏向贵族,虽然我是出身庶族,但是在工商局长官一事上面,我还是偏向贵族,因为贵族还是比较爱护自己的名声,而且,贵族自身就很有钱,他不会去为了那点钱,就败坏整个家族的名誉。
  第二,有足够的从政经验,至少也要是管理州府的级别的。
  第三,对于工商阶级是熟悉的,他之前掌管的州府,工商阶级一定要是发展的很好。并且不歧视工商阶级,这一点是尤为的重要,即是贵族出身,但又不歧视工商阶级,这种官员可不多,我不是说歧视工商阶级就是不对的,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思想,但是你若都歧视工商阶级,那怎么可能管理好工商局。
  我提议的这几个人,都是刺史级别的,同时他们都身处交通要地,交通要地的话,商业肯定发达,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工商阶级。”
  武媚娘一直都没有说话,只是仔细的看了看那几个名单,其中就是有杨思止,心里对于韩艺那是非常佩服,他提出的这几个要求,其实就是根据杨思止来提得,关键是他能够说得这么冠冕堂皇,这是非常难得的。
  张文灌他们也都看了看,发现没有韩艺的嫡系,但是他们也没有想到,杨家跟武媚娘的关系,毕竟杨家是一个大贵族。
  什么叫做狼狈为奸,这就是狼狈为奸。
  如果是武媚娘提出来,那么这名单上面的人,大臣们都会否决,不管这些人究竟适合与否,他们就是一味的不愿意武媚娘再在外庭上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武媚娘就需要借助韩艺。
  大家也都觉得韩艺说得很对,很有道理,这些人也的确符合韩艺说得那几个要求,也没有任何提出质疑,就都答应下来。
  关键工商局在大家心中,也就那样,让张文灌去,张文灌心里肯定不愿意,正如韩艺所言,传统思想就是歧视工商阶级,这工商局的头头,肯定比不上民安局,不属于正统部门。
  他们却没有想到,将来工商阶级成为国家交税大户,那工商局的权力可就大了,这就是奇货可居。
  当然,这种事,必须得皇帝亲自过目,并且拍板决定,不可能说皇帝都不知道咱们朝廷还有一个官府的存在,并且既然是从刺史级别选人,那工商局头头至少也得给一个四品,太低了的话,那些刺史也不会愿意干呀。
  既然要皇帝点头,那自然是由武媚娘去跟李治汇报,到时插上那么几句,杨思止出任工商局局长就是板上钉钉之事。
  韩艺又道:“还有一点,当初我们在颁布印花税的同时,就曾提议将税收的一成用于普及教育,如今印花税已经在收了,那么朝廷也应该马上履行承诺,将一成税收用于普及教育,这样百姓也能够心服口服,更加拥护印花税,便于政策贯彻。
  既然朝廷已经决心普及教育,那么也应该成立一个相应的新官署,专门用来普及教育,审查教科书、教育经费等事务,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礼部也不能照顾的面面俱到。”
  如今礼部还是张文灌在管,虽然教育主要是礼部在管,但是之前礼部主要是管科举和太学的事务,这跟韩艺所提倡的基础教育是有所不同的,而且韩艺之前为了朝廷能够更好的运转,并且相互制衡,都主动分权出来,张文灌这读书人自然当然不会愿意在这方面不如韩艺,因为这其中还包含着个人品德,我当官是为君效命,为民请命,可不是为了自己。
  而且他们都支持普及教育,他们还担心朝廷不愿拿出这么多钱来普及教育,如今的一成的税收,可就是以往的三成,这钱可是不少。
  张文灌点点头道:“理应如此啊!”
  韩艺道:“关于教育体制方面,我跟昭仪学院的院长王义方,以及一些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老师商讨过,他们都建议采取九年制教育,而关于教科书方面,他们也都不建议采取统一的教科书,因为大家也都知道,昭仪学院的教科书与传统学院有着很大的不同,大家都很成功,就不能强迫采纳统一的教科书,这样也能使得人才多样化,但不管是什么教科书都得经过朝廷的审查,一些有害于国家发展的思想,朝廷可以不采纳,这也体现出皇后无为而治的主张。”
  郝处俊嗯了一声,又道:“尚书令提议让王义方出任教育局局长?”
  韩艺点点头道:“在这种基础教育,昭仪学院有着丰富的经验,朝廷官员很少有人具备这种经验,因此我建议让昭仪学院的班底去教育局上任。这样也能够兑现当初朝廷的承诺,将老师纳为体制内,鼓励更多的当老师,解决老师匮乏的现象。”
  卢师卦立刻道:“我赞成尚书令的建议,王义方此人我非常了解,廉洁公正、不附权贵、道德、品行皆是上佳,乃是最合适的人选。”
  当初毕正义一案,他一直对于王义方身怀内疚,他非常敬佩王义方的为人。
  刘祥道、张文灌他们也都知道这事,当初王义方一个小小的监察御史,敢在大殿上弹劾当时权势熏天的李义府,光凭这份正直,就非常难得,虽然如今王义方是担任昭仪学院的院长,但王义方可不是武媚娘的人。
  大家也都表示赞成,但是对于九年制,大家就还有一些不太清楚,又就其中的一些细节讨论了一番。
  武媚娘自始至终没有做声,但是韩艺竟帮她达到了她想要的一切。
  杨思止自然不用多说,而教育局其实也是她囊中之物,韩艺提议的可不是王义方一个人,而是整个班底,再怎么说昭仪学院也是她的,那么到时她对于教育局的影响力那绝对是非常大的。
  这也是武媚娘重新掌权的第一步,就是利用新官署来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这可都是韩艺帮她规划的,但是她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实现。
  其实一直以来,她跟韩艺合作,是最为轻松的,许多事都不需要自己动脑筋,但是如今她可不敢掉以轻心,尤其是对韩艺,这小子是吃人不吐骨头。
  但是光这一点还不够,韩艺的最终计划,是要她做资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但是如今商人对于皇后都没有好感,当初就是皇后在整他们。
  在商议过此事之后,大家原以为会议到此结束,韩艺突然道:“不知大家最近可有听闻关于元家的事?”
第1913章
强行争论
  元家?
  这是会议已经结束,唠嗑时间么?
  大家皆是一愣,都不认为这个话题适合政事堂这种场合,他们也不是无聊到这种境界。
  崔戢刃稍稍瞟了眼韩艺,皱了下眉头,随即率先打破沉默,“这事我也听说过,好像是说元家在海外的一些岛屿上,开垦土地,种植粮食,而在去年的时候,佛逝国曾在那附近打劫了一艘元家运往那些岛上的货船,当时元家立刻派人去讨回公道,结果反而被佛逝国的人马打败。”
  韩艺点点头道:“大概就是如此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8/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