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21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64/2399

  “那是,那是,我们当然相信韩小哥!”
  钱大方谄媚的直点头。
  等到宇文修弥将那铜锭放回去之后,韩艺一挥手,那士兵立刻押着马车往仓库那边走去。
  韩艺又朝着身旁一人招招手,那人快步走了过来,韩艺从他手中拿过一个檀木制作的长盒来,朝着那些商人道:“以往朝廷就是铸一种币,但是这一回,朝廷会发行一整套的货币,其中包含着五种面值。”
  “一整套货币?”
  一众商人略显诧异道。
  这是他们还不知道的。
  韩艺点点头,道:“以前的时候,市面上的商品非常有限,来来回回就那么几种价格。而如今随着商品多样化,价格自然也变得是多样化,而且长安的百姓也习惯上市集购买,而非是什么都自己做,故此,以前的货币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市场需求。就说这铜钱,如今市面上已经有低于一文钱的商品,但是商人卖得话,只能说一文钱几个,但是有些百姓他只想买一个,这令买卖双方都非常为难,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朝廷才打算发行多面值的货币。”
  说完他便将木盒打开来,只见里面有着一套非常精美的货币,共有五枚货币,大小颜色都不一样。
  商人看得两眼发光,这铜币比以前的可还要精美的多呀!
  要知道唐初的货币一直以来都是非常精美,没有说偷工减料,唐中期才出现劣质货币的。
  这就是生产技术提高带来的变化。
  韩艺拿出其中最小的一枚铜币来,道:“这一枚铜币,就是按照一文钱的十分之一来铸造的,这叫做一分钱。”说着,他又拿出一枚色泽略黑的货币来,道:“这是五分钱,虽然大小与我们现在铜币像似,但是里面掺杂了其它原料的分量,拿起来比较轻一些。”
  说着,他又拿起其中最大的一枚铜钱来,道:“这也是最新的货币,单位为元,这是一铜元,十分为一文,十文为一元,百元为一贯。关于货币的原料的配置,我们到时会公开,并且可以让你们来监督,保证每一枚货币的价值,是名副其实的。”
  那些商人纷纷围上前来,拿着最新的货币,仔细看着。
  “这个主意倒是不错,有了这一套的货币,咱们今后商品定价也更加灵活一些。”
  “还更加方便一些。”
  ……
  这些商人对此都是非常支持,因为唐初的货币那是分量十足,如今货币又走俏,但是货币最低就是一文钱,这给消费者和商人都带来了诸多不便之处,虽然他们方才没有想到,但是经韩艺这么一说,便是立刻看到其中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韩艺又道:“另外,代金券也会根据货币的价值来制定面值,另外,还会有百文、五百文,一贯钱的面值。”
  赵四甲道:“韩小哥,既然如此,朝廷是不是要废除绢布为货币的政策?”
  韩艺摇摇头道:“这当然不会,因为绢是主要贸易的商品,其本身就具有价值,不过将来绢的单位只能按照一匹来算,不能低于一匹,而且关于绢的价值,将会更多考虑贸易方面的因素,你们也知道,随着水力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出现,绢的数量会大增,若以物以稀为贵来论,绢的价值肯定会大跌,这得用贸易来稳住绢的价值。另外,金行到时也会发行面值一匹绢的代金券。除此之外,还有金、银。”
  贾富贵道:“可是金、银咱们用得可是非常少啊!”
  韩艺笑道:“但是贸易中会有这方面的交易,朝廷将来也会鼓励大家去贸易,朝廷规定金银与铜钱的兑换,实则是在未雨绸缪。”
  窦衡突然问道:“那不知朝廷将会如何分配这三百万贯的货币?是全投在长安,还是分散去各地。”
  商人都期待的看着韩艺。
  他们当然希望都投在长安,那么他们的货币就非常充足。
  韩艺点头笑道:“多半都是投在长安,其次就是扬州。”
  众人闻言,不禁一喜。
  韩艺又道:“之所以这么做,是希望其它州县将粮食运送到长安来兑换货币,各位也都知道,长安的粮食已经不可能维持长安的人口需求,这一定需要从各州县进口,以往都是依靠漕运,但是朝廷和百姓都无力负担这么沉重的漕运,因此朝廷希望改变方式,利用政策调控和市场的需求,来吸引更多的粮商运送粮食来长安,货币政策就是其中之一。”
  “这样做就比较公平了!”窦衡开心道。
  这对于他们是非常有利的,一来,长安资源本就不如江南地区,货币要还放在江南,那长安就没得玩了。二来,朝廷漕运,对于私人运输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朝廷漕运都是百姓服役,人工什么的都是免费,那私人怎么竞争的过。
  贺若寒问道:“那不知道到时会在哪里印刷代金券?”
  “那里!”
  韩艺指着坊中间两间大屋,道:“到时朝廷会和元行、金行将会在那两间大屋印刷代金券,同时我们会让长安的大富商来此监督,也就是你们这些人,尽可能的去做到完全透明。”
  钱大方道:“韩小哥,你也别怪我小心之人,我就想问问而已,你这如何防止某一方偷偷印刷代金券呢?”
  某一方指的不就是朝廷么,金行、元行不可能这么做,这么做的话,金行、元行就会倒闭啊。
  韩艺笑道:“关于这方面,我其实比你们更加紧张,因为这小小一张代金券,就直接关乎着金行和元行的生死存亡,因此全新的代金券将会使用我们金行最新的印刷技术,叫做两面印刷,一面将会由朝廷来印,用的都是宫廷秘方,但是另一面是由我们来印,这样便能相互监督。”
  这么一说,那些商人就更加安心了。
  代金券说到底就是一张纸,玩得就是信用,那关于代金券的一切,必须得透明。
  然而,这个货币政策,可不仅仅是发行纸币这么简单,毕竟韩艺下了这么大的功夫忽悠,这里面可以延伸出许多政策来,其中一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就是官员的俸禄。
  唐朝的官员俸禄是双轨制的,有俸钱,也有职田,粮食,等等。
  韩艺打算在俸禄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不搞什么双轨制,就是单轨,统一用货币结算,发粮食,发衣物,需要很多人力,计算又复杂,发货币的就省事多了。
  这也是一项浩大工程啊!
  户部!
  “哇哦!原来我年薪有八百贯之多啊!”
  韩艺看到户部统计出来的工资的,自己都吓了一跳。
  一旁的张大象道:“尚书令,你有所不知,其实你的俸禄应该达到一千两百贯。”
  韩艺不禁猛吸一口冷气,道:“这么多?”
  张大象点点头,解释道:“这以往的俸禄,是以粮食为主,而如今的货币值钱,粮食兑换成钱币的话,这要少一些。还有就是,以往给宰相配置官员的俸禄,也都是算在宰相的俸禄之中,而如今是分开来算,这也减少了不少。”
  其实唐朝也是属于高薪养廉,一年纯工资八百贯钱,过年过节的福利并没有减免,就是说将粮食、职田兑换成了货币,这也是为什么唐初的贪官非常少的。
  “原来如此!”
  韩艺稍稍点头。
  张大象又道:“幸亏事先就精简官吏,并且减免了功勋之后的待遇,否则的话,这货币还真不够用。”
  韩艺嗯了一声,道:“还有一点,你没有说,就是我不要俸禄。”
  张大象愣了愣,旋即呵呵笑道:“那是,那是。倒还别说,如今的枢要大臣中,可不止尚书令你一个不要俸禄,像郑善行、崔戢刃、王玄道、卢师卦他们都不拿俸禄的。”
  韩艺笑道:“原因也跟他们一样,看不上那点俸禄。”
  张大象笑着点点头,又道:“但是朝中对于俸禄改制,还是有诸多疑虑。”
  韩艺道:“你放心,只要我们没有刻意去减少他们的俸禄,他们就不会反对的,相反他们还会大力支持的,这事不会遇到什么阻碍。”
  张大象狐疑道:“尚书令这么有把握?”
  韩艺笑道:“若是没有把握,我就不会在这方面,只下这么一点功夫了,这不是什么问题,你命人放些风出去,看看大家的反应。”
  张大象点点头道:“我知道了。”
第1882章
民心所向
  张大象原本对于韩艺的话,是将信将疑,等到他将风放出去之后,就立刻变得深信不疑,反对声是有,但是支持声更大。
  在有了民意基础,以及官员的支持,接下来就是正式颁布。
  但是在这之前,还得皇后的点头。
  政事堂。
  “这发行货币里面还牵扯着俸禄改制?”
  武媚娘拿着那张俸禄统计单,略显诧异的看着韩艺。
  韩艺面不改色的点点头,道:“这是为了增加代金券的公信力,如果朝廷自己都不用代金券,那如何能够让百姓放心的使用代金券,因此官员的俸禄,全都是以代金券来发行。”
  武媚娘道:“这事你跟陛下说过?”
  开什么玩笑,这可是我跟陛下狼狈为奸所达成的共识。韩艺点头道:“这事我早先就与陛下商量过,陛下也支持这么做。”
  武媚娘略显狐疑的看了眼韩艺,心道,你小子只怕是说了冰山一角吧!
  这俸禄改制,可不是小规模的变动,而是大规模的改变,影响到很多方面,如果按事情的性质而言,这本来应该单独列为一事来处理,武媚娘对于这事真的真只是略有耳闻,但是今日看到这完整的内容,这不应该是略有耳闻呀,这可不是小事呀。
  她太了解韩艺的行事作风,最会避重就轻,他说出的话,可能就是那么一句话,但是你一旦点头,后面就是连续的问题出现,你就只能跟着他的套路走,不断的做出改变,韩艺从来不会一口气将所有的计划告诉对方,他只会开一个口,然后不断的往里面挖。
  武媚娘又看向张文灌等人道:“你们对此已经商议过呢?”
  张文灌点头道:“事先有过讨论,我们也都认为朝廷应该以身作则,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防止朝廷滥发代金券,如果朝廷能够严格遵循规则来做的话,这代金券与铜币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他们之前就对于发行纸币,是深感疑虑,他担心的以后的官员乱来,如果纸币集中在官员自己手中,他们可就不敢乱来,一旦贬值,贬得可是他们的财富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64/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