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21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5/2399

  过得片刻,只闻边上一人喊道:“子午到了!”
  话音刚落,就闻木盘内传来一阵“哒哒哒”的声音,好似那马蹄声一般。
  而那士兵刚好指着正南方。
  围观的人顿时响起一阵惊叹声。
  “真的好准啊!”
  “还能发出声音,这真是太有趣了!”
  ……
  而其中一个虎背熊腰,三十来岁的男子,则是长出一口气,又是一脸谄笑朝着一旁的韩艺道:“尚书令,不知小人这十二辰战车可否申请专利?”
  韩艺笑着点点头,道:“当然可以,这真是非常有趣的发明。不过,我觉得你还可以再改进一些。”
  那人忙道:“还望尚书令指点一二。”
  韩艺道:“你申请专利的目的是什么,无非也是为了发财……不用害羞,大家都是如此。”
  那人憨厚的点点头。
  韩艺道:“就如今而言,这时间就是金钱,如果能够准确的知道时间,那么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你这十二辰战车是蕴含着非常大的市场价值。作为技术而言,你这简直就是巧夺天工。但是作为商品而言,体验就还差了一点,首先一点,你这东西虽然叫做十二辰战车,但是你只有子午这一个时辰,这名不副实呀,如果能够准确计算出十二个时辰,甚至于每一刻钟,那就比较完美了,还有一点,这个太大了一点,放在家里占地方,人家买得起,也放不下,而且极其不方便,市场价值就会减弱许多,要是能够竖起来,再小一点,那就更好不过了。”
  围观的人都听得若有所思。
  那人激动的抱拳道:“多谢尚书令指点,小人立刻拿回去改进。”
  韩艺身旁的李淳风突然抚须笑道:“老夫对于历法、时辰的计算都略有涉猎,若是你需要帮助的话,老夫愿意助你一臂之力。”他可是名副其实的天文学家,对于这方面的造诣非常高,故此他对于这东西是非常感兴趣。
  那人听得目瞪口呆,他可是听过李淳风的大名,李淳风既然愿意屈尊来帮助自己,这……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忽闻一人笑道:“邱老弟,这改进可是要钱的,我也愿意帮助你,要不咱们合作?”
  这人可不是别人,正是长安有名的首饰商,贾富贵。
  而这个姓邱的,名叫邱陌,原本是少府的一名工匠,后来又被柳元贞给调去官营作坊干活,结果官营作坊运转不下去了,他也就失业了,但同时也获得自由身,本来很郁闷,失去了生计,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竟然因祸得福,让他给撞上了这工匠的时代。
  周边其余人也是两眼放光的看着秋陌,这些人可都是长安的大富商们,他们这几日天天蹲在这里,就是想看看能否遇到一些能够赚钱的专利技术,他们如今也知道,这专利法案可以勾引出很多巧妙的技术来。
  这十二辰战车便是非常吸引人的技术,如果这时辰可以准确,并且一目了然的话,那对于每个人而言,那是一个非常大的帮助,也就是说具有极强的市场价值。
  秋陌眼中闪过一抹激动之色,但也是一闪即过,拱手道:“承蒙贾大哥的厚爱,邱陌真是愧不敢当,尚书令说得是,如今我这十二辰战车还不够完善,我也不知道能否将其完善,故此,暂时不敢接受各位的好意。”
  不愧是宫里出来的,果然够精明。韩艺闻言,不禁微微一笑。
  如果现在就合作的话,他还不占有优势,等到这个更加完善,具有市场价值,再来谈的话,他就可以坐在家里待价而沽了。要是他真的能够做到韩艺说得那些,那他就是第二个曹氏兄弟。
  贾富贵眼中闪过一抹失望之色,但嘴上却笑道:“好说,好说,我乃北巷商人贾富贵,北巷的富贵首饰便是我开的,邱老弟所需要帮助,随时可以来找我。”
  “多谢!多谢!”
  邱陌又向韩艺拱手道:“多谢尚书令指点,小人真是感激不尽。”
  韩艺呵呵道:“不用了,你若能够发明出来,我也是受益者,我这也是怀有私心的,所以,只要你的这个十二辰战车能够成功,我一定买。”
  邱陌闻言激动不已,韩小哥都这么说了,想不发财都难啊!
  等到邱陌他们全部离开之后,韩艺忽然看到崔戢刃他们,好奇道:“你们四个什么时候来的?”
  王玄道笑道:“我想是午时吧。”
  韩艺哈哈一笑。
  郑善行道:“方才那十二辰战车真是奇妙呀!以前可真是闻所未闻啊!”
  崔戢刃道:“这就是尚书令颁布专利法案的初衷吧?”
  “是朝廷的初衷,不是我的初衷。”韩艺纠正了他的说法。
  卢师卦道:“可若是没有专利法案,只怕我们有生之年都无法见识到这神奇的东西。”
  韩艺摇摇头道:“非也,非也。其实这十二辰战车早两年就已经出现了,那邱陌做这玩意的初衷,本是想献给上级的,只不过当时没有被看上,直到今日,他才拿来这专利局碰碰运气。”
  这个上级是谁,其实就是柳元贞,因为当时柳元贞接管少府,大家都去拍马屁,贿赂柳元贞,柳元贞好这一口呀,而这邱陌没有什么钱,于是就做个这玩意送给柳元贞,但是柳元贞那鼠目寸光的家伙,怎么能够看出这东西价值,就没有要他的,所以他没有就坚持到柳元贞下台就失业了。邱陌不敢欺瞒韩艺,也非常诚实的将原因告诉了韩艺,只不过他并没有说穿,是送给柳元贞的,只是说是献给上级的。
  但是韩艺猜也猜到这是送给谁的。
  卢师卦他们听得是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这不是特例,这是非常常见的。
  你可以说华夏的技术落后,但是绝不能说华夏工匠无能。
  永远都不要去小看华夏工匠的智慧,他们绝对是世上数一数二的工匠,虽然他们不具有理论,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特殊之处,就是他们的技术是代代相传的,中国人什么都向往着代代相传,也就是说他们的经验是在不断的再积累,有些甚至积累了数百年,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他们都能够弄出来,只不过一旦打仗,就有许多的宝贵技术失传,而且政策也不太重视他们,史书很多技术的记载,都不知道其中的原理,只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至于怎么做出来的,是谁做出来的,谁也不知道,这就是华夏工匠的悲哀之处。
  小农经济,不需要你们发明创造,这有个球用,还不如多开垦几亩地出来。
  韩艺又问道:“对了,你们怎么来呢?是来找我的吗?”
  王玄道道:“如今人人都往这里跑,于是我们也过来看看。”
  韩艺愣了下,随即道:“你们很清闲吗?”
  王玄道很想骂人,你站在这里好几天,谁也没有说你半句,咱们好不容易来一趟,你就说这话。
  但是没有办法,韩艺是老大。
  卢师卦道:“我们也放衙之后才来的。”
  韩艺哦了一声,“这还差不多。”
  郑善行突然道:“哦,崔兄最近提出一个不错的建议,我们准备下回开会的时候,跟你说说。”
  韩艺道:“所以择日不如撞日。”
  郑善行点点头,又看向崔戢刃。
  崔戢刃向韩艺道:“不知你可还记得,当初为了迅速恢复各地官府的运作,你让百姓自己选官。”
  韩艺点点头,道:“如果你说让这个来代替科举,那你就别说了,因为这是不可能的。”
  崔戢刃道:“让百姓来选官员,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认为可以让百姓来选士绅。”
  韩艺皱了皱眉,道:“有点意思,你继续说。”
  崔戢刃道:“不管尚书令是如何认为的,但是这朝廷目前是肯定离不开士绅的,不管是传达政令,还是缴纳税收,这些都需要士绅来帮忙。可是从这一次危机中也不难看出,如果士绅与官府勾结,或者说,士绅屈居于官府之下,百姓就那砧板上的肉,尤其是那些偏远地区的州县,朝廷对此也无能为力,但是一旦出现重大危机,朝廷又得为此来承担,上回我们关于赈济一事,也对此有过争论。
  我认为,朝廷可以利用士绅与地方州县相互制衡,从而达到平衡。朝廷可以规定士绅的作用就是执行朝廷的政令,帮助百姓不受到官员的无理剥削。如何让士绅一心维护百姓的权益,可以让百姓从地方上颇具名望的士绅中选出一位作为当地的士绅,朝廷再给予合法地位,如果士绅做的不好,那百姓就可以另选他人,如此一来,士绅就必须维护百姓的权益,无法与官府勾结。”
  韩艺听得一愣,这可是非常超前的思想,暗道,看来这家伙将我揣摩的非常透彻呀!
  崔戢刃的这个想法,以及他的解释,跟韩艺的风格和思想那都是非常像似,是由下至上的改变,不会说直接对于皇权产生冲击,这皇权不下县,士绅本就是在弥补皇权空白的一块,如果换成选举制,无疑是削弱的士族的权力,限制了士绅,将一部分权力给予百姓。
  这样平衡下来,此消彼长,皇权就更大了。
  但是当真对于士族就不利么?崔戢刃出身山东士族,他怎么会干这损人不利己之事,哪怕采取选举制,凭借山东士族的名望,很难有人可以撼动他们的地位,哪怕是选,也肯定是选他们,这其实是未雨绸缪,因为他们看到商人势力将会壮大,再这么下去,商人可能会取代士绅,如果士绅拥有合法的行政权,那么商人就很难撼动士绅的地位。
  并且,让士绅去跟官员相互制衡,这其实提高士绅的权力,如果士绅真的能够有效的执行朝廷的政令,这对于士族而言也是一个莫大的好消息,因为皇帝一直都在打压他们士族,怎么才能皇帝不继续压制士族,士族就必须产生价值,并且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同。
  而且,这么做的话,也能够很好的维护士族的名誉,因为士族里面也有败类,百姓肯定选那些德行上佳的,那么大家今后接收的讯息就是关于士族好的一面,而不是坏得一面。
  可见这并非是超前思想,而是崔戢刃根据当下的局势变化,想出来的一个办法,一方面可以让国家变得更加稳定,但是另一方面,又可以维护了自身的利益。
  一箭双雕。
  这不就是韩艺的套路么。
  韩艺道:“这主意倒是非常不错,但是这还得陛下点头,这我会跟陛下提的。”
  崔戢刃轻轻点头,表现得非常淡然,好似说,这不过是我的一个建议而已,成不成,我也不是很在意。
  长孙延道:“不过新政方面也筹备的差不多了,我们是否应该商量一下,什么时候颁布新政?毕竟我们所剩时日无多啊!”
  不是说他们快要死了,而是他只有一年多时辰,明年就得征税,如果明年还是租庸调制,那么新政可能就会无限期拖下去,那这一年他们就白干,如果要实行新政,那就一定得在明年实行,这个是拖不得的。
  不是我不想,而是李治他月经来了,他不点头,谁敢乱颁布。韩艺道:“再等一些时日吧,如今货物正在向长安运送而来,有了物资基础,长安很快就会变得跟以前一样,到那时候再颁布新政效果要更加明显一些。”
  卢师卦道:“新政主要是印花税,而印花税主要是针对地主,这跟商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吧?”
  韩艺笑道:“此时此刻,工人的工钱就是管口饭,如果新政颁布之后,他们就被劳工法案保护,他们心中能不支持新政吗?但是这得等到商人将这期间生产的货物卖出去,他们才会对朝廷拥有信心,毕竟这是朝廷当然承诺的,这也是对朝廷的信用的一个考验。”
  长孙延道:“可是目前也没有听说码头那边运来了大量的货物?”
  韩艺道:“那是因为你忘记了漕运改制。”
  记得在最初开始南北贸易时,那简直就是壮举呀,还吸引了不少人来围观,在这期间,长孙延他们都一直在关注码头的情况,但是并未听闻大量的货船来到了长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5/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