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21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00/2399

  韩艺道:“陛下,契约有很多种,这印花税当然也可以分许多种呀,但中心都是围绕着契约,买卖契约是契约,那地契当然也是属于契约。就拿田契来说,没有印花的田契,那对于朝廷而言,就是无主荒地,朝廷自然可以收回来。一旦印了花上去,那就是说朝廷承认了你拥有的田地,这个印花只是确定土地拥有的合法性。
  但是一旦合法了,那就必须缴纳税收。臣前面就说过,印花税是根据契约中交易的数目,按一定比例来征收的。那么田地税当然也是应该的,而田地的话,它具有特殊性,因为田地可以持续产生利益,那么自然每年都得交税,按照产量的多少来交税,等于就是按照田亩多少来交税。但是先前是有均田制的,朝廷还是要继承均田制的,这个比例就按照均田制的比例来算,好比说,一百亩,两石粟,那么两百亩,就得四石。”
  一个突然问道:“那一百五十亩怎么算?”
  韩艺面无表情的去看向那人,道:“如果你要我帮你算的话,那我就会趁机论证一下我贤者六学的重要性。”
  “免了!”
  李治赶忙道:“你那贤者六学就先放到一边,朕知道你的意思,一百五十亩就按一百五十亩算。”
  韩艺点点头道:“这也并不难算。微臣觉得这样是合情合理的,你既然拥有这么多土地,那就应该承当这么多义务,如果大家又想当地主,又不愿交税,朝廷也没有钱,百姓也没有钱,国家就完了,地主未免还能幸存?是国家在保证了地主的权益,地主理应承当这责任。”
  李治点点头道:“理应如此啊!”
  那些大臣都在纠结中,将他们兼并的土地合法,当然是有利的,但是交税,又是伤害了他们的权益。
  “且慢。”
  狄仁杰突然站出来道:“尚书令这印花税的确是公平,但是朝廷也不能忽略一个问题,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是免税户,如果将土地兼并合法化,那他们就可以无限制的兼并土地,这反而更加不公平了。”
  韩艺道:“这很简单,取消所有人的免税待遇。”
  崔戢刃目光一闪,冷不丁道:“难道连陛下都包括在内?”
  此话一出,全场立刻震惊。
  我勒个去呀!向皇帝征税,这实在是——是太刺激了。
  李治神色一顿,也有些发懵呀,你们要谋反么?竟敢向朕征税。
  韩艺慌道:“你胡说甚么,陛下当然不包括在内呀!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总算有个明白事理的人呀!李治不悦的瞧了崔戢刃一眼,但也没有做声。
  卢师卦立刻道:“若是陛下不交税,那取消所有人的免税待遇,不过也是多此一举,因为这印花税根本没法执行。可想而知,如果天下间只有一个人不要交税,那么这个漏洞就会慢慢扩大,很多皇亲国戚也都会打着陛下的名号,去兼并土地的,那些地主、士绅自然也不会服气,他们一定借此抨击朝廷的,并且拒缴印花税。”
  李弘听得小脑袋直点,他还涉世不深,觉得卢师卦说得挺对的。
  那些大臣见了,都觉得好笑,人家要征你家的税,你还在这里点头。
  李治瞧了眼李弘那认真的神情,不禁微微一笑,同时也仔细想了想,他其实是一个很节省的皇帝,这是从小就养成的习惯,认同节俭是一种美德,这国家有难,他也将自己的钱都给拿出来,虽然都是给军队,给自己人,但他还是拿出来了,这就非常不容易,可见他心中最为在乎的并非是要缴税,而是向皇帝征税,这个有损皇帝的威严,换而言之,就是这律法要凌驾于皇权至上。
  他更多的是考虑这一点。
  对于任何一个皇帝而言,权力始终是第一位的。
  但还是那句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如果有钱了,这皇帝还怕没有钱么,如今国家这样,大家都没有钱,不管怎么样,先将钱给弄上来,等于付出一点代价,换取更大的回报。
  “如果朕愿意交这税,你们认为这印花税便可以执行下去么?”李治目光一扫,问道。
  卢师卦、崔戢刃他们很肯定的点点头,最终韩艺也点了点头。
  你皇帝都开始纳税,谁还敢不缴印花税。
  “且慢!”
  向来不怎么张口的李绩,突然出声了。
  李治立刻看向李绩,道:“不知司空对此有何看法?”
  李绩面色凝重道:“陛下,一旦租庸调制被印花税取代,那么均田制将无法维持下去,这均田制可不能轻易废除呀,如果兼并土地合法,那府兵该如何处之?”
  李治闻言,不禁一愣。
  府兵就是建立在均田制之上的,要是废除均田制,等于亲手埋葬府兵呀!
  毕竟均田制可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牵扯到方方面面。
  李治不禁又看向韩艺,你说的这么天花乱坠有个什么用,你总不能将军队给弄乱了吧。
  韩艺微微笑道:“司空应该也知道,其实许多府兵的土地都被兼并了吧。”
  李绩点点头道:“此事老夫自然知道一些,但也只是一部分而已!”
  韩艺道:“那司空认为我朝的均田制能够一直都执行下去吗?毕竟这土地就是这么多,而人口一直都在增加,迟早有一日,朝廷将会拿不出土地来给予士兵,到那时候,可能会爆发更大的危机。”
  李绩道:“若是你能够拿出更好的办法来,老夫当然也支持,可是你这印花税,一来,会导致府兵的土地更快的被人兼并,二来,府兵还得承担税收,这对于我们大唐军队而言,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第1828章
有钱才能去尊重
  契苾何力、高侃等统帅们都不愿做声,只是看着韩艺。
  李治也看向韩艺,你若不摆平他们,我也不能支持你呀。
  在唐初的时候,武风盛行,一言不合就开打,卫士都是受人尊敬,文人也都崇尚军功,开疆扩土,建功立业,直到武媚娘上位,文风才压过武风,毕竟武媚娘只是一个女人,她得想办法将军队给压下去,否则的话,他根本坐不稳。
  李绩他们这些统帅平时不做声,但是前提是你不能伤害军方的利益,否则的话,他们就可以一票否决你。
  均田制就是建立在防止土地兼并上,而府兵又是建立在均田制上面,你要瓦解均田制,将土地兼并合法,那么府兵自然也就会瓦解了。
  这是很浅显的道理。
  韩艺却是笑道:“司空此言差矣啊!”
  李绩淡淡道:“愿闻高见。”他当然也知道韩艺肯定准备了一番说辞来忽悠他。
  韩艺道:“关于府兵的问题,我是慎重考虑过的。先说说府兵的现状,其实府兵的土地也一直在被人兼并,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方面,就是一些将军兼并府兵的土地。第二方面,就是府兵之间相互兼并,换而言之,府兵的利益一直都受到伤害。
  但是,国家也没有办法补贴他们,因为国家也没有足够的钱,很多为国阵亡的士兵,国家都拿不出抚恤金来保障他们遗孀的生活。也就是光凭府兵自己的收入,已经是渐渐难以维持府兵这个制度。
  而府兵制的特点是什么,成本低,一旦打仗,都是自己带粮食,自己带武器,自己带马,什么都自己带。这个到中原附近,打一两场小仗,还勉强可行,但是一旦远征,肯定是朝廷负担,府兵哪里负担得起,征讨高句丽完全就是中央从折冲府征兵,粮草都是朝廷来负担。如今我大唐帝国这么大,开战就是千里之外,肯定是朝廷负担,可见军饷这个问题,已经从府兵承担变到国家来承担。不知司空,以及各位将军是否认同?”
  李绩、契苾何力他们稍稍点头,这可是事实,灭高句丽,所有的粮草都是朝廷负担,那种规模的战役,府兵自己哪里负担得起。
  韩艺立刻又接着道:“换而言之,对于维护军队利益而言,这国家财政已经变得府兵自家的收入要更加重要,军队和战争都将会越发依赖国家财政。但这只是一点,还有一点更为重要,也就是我们唐军为什么能够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当然,这与陛下的英明神武,以及司空、契苾将军、高将军、薛将军他们的用兵如神是有着莫大的关系。
  但是更多的是我们唐朝尚武,我们的士兵,他们不是穷人,他们都是自耕农,是家境还不错的有田者,他们更多是自愿入伍,希望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奔着这个目的去的,他们才敢于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可见对于士兵而言,田地是其中一点,尊重要更为重要。如何给予将士们尊重?首先一点,就是保证他们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最基本的。”
  薛仁贵道:“均田制,军籍户免税就是为了这一点。”
  韩艺道:“薛将军,你现在还能保证吗?外面乱成那样,许多府兵也都受到波及,国家拿什么去保证?”
  薛仁贵道:“可这这一场危机只是一个意外,不可能年年发生。”
  韩艺道:“天灾呢?你能不能保证我大唐永远没有天灾吗?”
  薛仁贵不做声了。
  韩艺道:“我无数此强调,自耕农承受危机的能力是非常薄弱的,一旦有些波动,那么自耕农将会面临破产危机,府兵也是自耕农,这种时候,就需要国家财政的补给。而印花税将会给国家带来更多的收入,我估算了一下,一旦全面执行印花税,国库的收入至少翻三倍。”
  李治惊讶道:“你此话当真?”
  韩艺轻描淡写道:“三倍是绰绰有余。”
  这就是韩艺的优势,他动不动就几倍的翻,你跟他说理,怎么说得过,拿钱堵住你们的嘴。
  韩艺又继续道:“我就这么说吧,当国库的税收增加了三倍,国库只要拿其中的一倍砸到府兵头上,不知各位认为府兵的生活是越变越好,还是越变越差呢?”
  拿一倍去砸,按照几年前的来算,等于就是倾尽国库要用于军队,那还种什么田呀!
  李绩问道:“你此话当真?”
  “这只是一个比方。”韩艺道。
  李绩立刻瞪向韩艺。
  韩艺道:“你别瞪我,国家财政,哪能这么轻易的都决定,这得仔细规划,但是朝廷可以对此立法,规定将国家几成的税收,直接用于军队。但是我不建议给钱,我建议是给福利,好比说,国家大力建设学院,保证每一个府兵的子孙后代都能够读上书,这对于士兵而言,不但给予了尊重,而且是非常关键的提升。前面我就说过,我们的士兵为什么骁勇善战,就是他们有抱负,有志气,有承担,不是乌合之众。而读书能够更好提高府兵的素养,让他们变得更加爱国,更加勇敢,更加明白事理,而不是被人随便煽动一下,就揭竿而起。
  还有,朝廷将会给予府兵补助,鼓励商人在折冲府建立作坊,给府兵的亲属提供就业,又或者,给予府兵提供免息贷款,一般百姓出售土地,那一定是遇到极大的困难,这时候朝廷就应该借粮食给他们,免除他们利息,这样他们才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才不会失去他们的土地。
  还有,以前财政收入不是很多,没有办法更多的去奖赏士兵,一旦财政收入增加之后,朝廷可以用律法的形式来规定给予士兵的奖赏,这样才能令更多的士兵愿意入伍。另外,还有很多福利,保障府兵的优越性,这样他们才会为此而感到骄傲。光均田制,免税户,这能够给予士兵多少尊重,我还真不觉得。
  印花税的目的是什么,增加国家财政的收入,减轻百姓的负担,将更多的资源集中起来,然后用在刀刃上,地主多缴两石,少交两石,对他们有什么影响吗?但是这两石若是用于百姓身上,那可能就是救命的粮食。”
  这长篇大论下来,李绩、契苾何力他们的神色动容呀。
  要是朝廷能够这样做,那当然没话说,别得就不说了,光读书一项,就能够让许多士兵满意,因为这年头读书的成本那是非常高的,而唐朝的府兵,都是有产者,为什么战斗力这么强,就是因为他们想更进一步,他们希望立军功,出人头地,读书可以令他们更进一步,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军事学院一停,许多军籍户就马上跑来找李绩,要一个说法。如果是他们流民的话,那他们的要求,就是求一口饭吃,那他们上战场,肯定就是逃命,我就是来求一口饭的,我又不是要当将军。
  但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那就不是一个好士兵。
  白兰山一战,唐军多么刚猛,宁死不屈,因为他们荣耀感非常强烈,当然,那些还存活下来的士兵也全部被提拔为士官级别,同样还驻守在白兰山。
  “尚书令还真是公平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00/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