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20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7/2399

  这北衙是属于皇帝的亲军,自然镇守长安城。
  南衙是国家军队,控制着郊外。
  ……
  李府!
  “老爷不好了,不好了,外面来了许多禁军。”
  李义府、柳元贞闻言,急忙来到府门前,只见府门两边是一列列军队,将整个李义府都给包围住了。
  李义府当即喝道:“你们是什么人,竟敢在此撒野。”
  那领头的将官抱拳一礼,“回禀李中书,我等是奉陛下的手谕来此保护李中书。”
  李义府可不傻,我府里这么多家将,我需要你们的保护?
  你这分明就是要软禁我啊!
  但是那将官说罢也不再搭理他,吩咐士兵将这里全部包围,并且当着李义府的面下令,任何人都不得进出。
  李义府一看情况,当即就昏了过去。
  ……
  这军队接管之后,那就不需要文臣,而李治也是一竿子全部打翻,将许敬宗、李义府、许圉师、卢承庆、刘祥道、韦思谦、辛茂将,任雅相,几乎是所有枢要大臣全部被剥夺权力,被软禁在家中,一切的政令全部归军队掌管,如今的兵部立刻变成国家最高的权力机构。
  后宫。
  “薛将军,你这是干什么?”
  随后赶回来的武媚娘,才刚刚入宫,连神都没有回过来,薛仁贵立刻率领禁军立刻将整个后宫全部封锁。
  武媚娘也惊呆了,封锁后宫,这是要政变么?
  薛仁贵抱拳道:“还请皇后见谅,臣也是奉命行事。”
  “什么奉命行事?”武媚娘凤目一睁,道:“我要见陛下,这是一个阴谋,这是一个阴谋。”
  说着,她就往外面走。
  两柄长枪立刻横在她面前。
  军人都是奉命行事,他才不会管你是谁。
  武媚娘当即傻逼了,这可是后宫,是她的地旁呀,竟然有人敢将兵器放在她脸上,真心丢脸丢大了,不敢置信的看着薛仁贵。
  薛仁贵曾受过武媚娘的恩惠,心里挺不好意思的,垂着头,道:“还请皇后不要让臣难做,陛下已经下令,任何人都不得进出这里,包括皇后,否则的话,臣等都要人头落地。”
  武媚娘只觉非常委屈,非常愤怒。她这一路上也是在绞尽脑汁想办法,这事闹成这样,她觉得自己必须出面解决问题,毕竟这事是因她而起,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李治就面都不跟她见,也不听她解释,而且还直接将她软禁。
  李义府等人也同样是如此,他们本想还想推卸责任,没有想到,李治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出动军队。李治要真见到他们,那非得将他们撕碎不可,李治如今是没有功夫管他们。李治认为这我要还相信你们,那我就是一头猪,你们将国家给玩成这样,猪都做不到,你们唯一可以期待的,那就是惩罚。
  李治如今才不管你们谁忠谁奸,你们既然是枢要大臣,出了事,你们就得负责任,他现在没有功夫去调查孰是孰非,既然如此,那就一刀斩吧。
  由此可见,武媚娘他们都是一群纸老虎,平时权力大得很,耀武扬威,但是皇帝一句话,就直接能够将他们打入深渊,因为军权都在皇帝手中,武媚娘手中没有任何军权,李治这回直接派禁军包围后宫,武媚娘如今别说风光,她连一句话都传不出去,宫女、太监都听她的有个屁用,他们都已经沦落为被监视的人群,谁要还敢擅自行动,当场就可以击毙,宫内到处都是禁军,这就是为什么皇帝喜欢重用文臣,因为文臣就是渣渣,我真要杀你,你还就得死,我实在不行,军队接管就是了。
  当初长孙无忌在军方还有一点势力,尚且都不敢轻举妄动,就怕皇帝来这一招。
  不过皇帝不到绝境,他也不会出这一招的,因为这是一把双刃剑,军队接管,那么将军的权力就会非常大,军令军政就合二为一,这绝不是长久之计,可见李治现在是被逼到悬崖边上了。
第1803章
朝中无韩艺,廖化当先锋
  李治这一回来就直接出动军队接管,并且软禁所有的枢要大臣,这是意气用事么?还是愤怒的表现?甚至于破罐子破摔?
  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但不是最主要的,李治可不昏庸,这种危急时刻,他岂敢任意妄为,他知道这种时候,必须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每一个政令就能够保证绝对执行,这才可能力挽狂澜。
  如果这时候还用李义府他们的话,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相互推卸责任,又相互攻击,半天下来什么事都干不成,这文人相轻啊,毕竟他们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他们乃是危机的制造者,索性就都不用了,文臣那一套已经玩不转了,用武将比较干脆,而且此时此刻,必须得控制住局势。
  但是武将毕竟出不了主意,他们只能控制局势,你问李绩该怎么力挽狂澜,李绩也想不出个办法来,毕竟这专业不对口,这还得找一些专业人士来来商议对策。
  李治在来的路上就已经考虑好了,他将崔戢刃、王玄道、任知古、狄仁杰、郑善行、张大象给召到两仪殿来,等于就是组成一个临时的内阁。
  这前五人都是中下层官员,而且他们非常年轻,也就是说他们入仕不深,没有介入任何党派之争,他们是可以团结在一起的,并且李治对他们都有所了解,知道他们都有才干,是朝中后起之秀,本来也是重点培养的对象。至于张大象么,主要就是因为他一直跟韩艺,李治打算再让他掌管户部。
  其实张大象都不想来,你们都已经玩成这样,找我来有什么用,我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李治开门见山道:“如今长安的局势你们可能比朕都还要清楚,而朕现在唯一能够依靠的,也就是你们几个了,希望你们能够帮助大唐度过这个难关。”
  这有求于人,语气自然得温和的多。
  任知古立刻站出来道:“陛下,微臣认为此时此刻,长安都还只是其次,毕竟长安有陛下在,又是京师之地,有重兵把守,关键还是那一群西北商人,如果此事处理不慎,西北一定会发生动乱的,朝廷必须要慎重处理。”
  李治点点头,道:“这朕也知道,张侍郎,如今户部是什么情况?”
  张大象道:“回禀陛下,户部现在不但拿不出一文钱来,而且账上都还欠了好几万贯,根本拿不出什么来跟他们贸易。”
  李治听得呆愣半晌,差点没有吐血,他即位一来,第一回欠账啊。
  也就是说,这几年的家底,都已经赔的是一干二净,渣滓都没有给他剩!
  崔戢刃突然站出来,道:“陛下,微臣认为西北之事,倒是好解决。”
  李治听得一喜,道:“你有什么办法,快快说来。”
  他当然知道西北的利害关系,没有李义府那么傻,以为兀可烈他们就是一些商人,确实是商人,但是他带着整个西北地区的财富过来的,那就不是普通的商人,他在来的时候,就吩咐契苾何力稳住这些商人,不准放他们走,如今此时西北乱了,那朝廷根本没法去管,那长安都岌岌可危,而且内忧外患,这个就彻底玩完了。
  崔戢刃道:“如今这流民遍地都是,他们难道就不怕被流民给抢了么,那些那些货物在他们手中,就如烫手山芋,他们肯定也急着脱手,臣建议先将他们的货物全部给买下来,至于这钱么,就都先欠着,反正那些西北商人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他们只能相信朝廷,如今让他们带着货物回西北,他们也不敢,毕竟如今到处都很乱。”
  李治听得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这样做的确可以拖得不少时间,忧得是,京畿之地,都变得这么不安全了。这京畿地那是重灾区,当初韩艺在长安建立起了商业文明,商业文明势必是工商阶级,如今这作坊、店面全都关门,工人全部失业,可想而知,京畿地现在是一个什么情况。
  王玄道补充道:“他们都非常相信韩艺,陛下也可以告诉他们,韩艺已经在回来的路上,到时由韩艺跟他们谈,他们一定会答应的。而我们可以用他们的货物,争取卖给长安的富商、地主,换取粮食来补给军队,如果没有粮食,这局面是难以控制得住。”
  崔戢刃道:“洛阳应该还有一些存粮,应该也赶紧派军队接管。”
  太仓其实已经见底了,关中地区本就缺乏粮食,不是粮食少,而是吃粮人太多了,这粮食都是从外地运进来的,而太仓这两年都没有进过什么粮食,因为很多州县都没有缴税,而官员的俸禄里面都包括粮食,养这么多人,这粮食消耗非常大,而李义府那边还要建设官营,都需要粮食,军粮虽然没有动,但是这种情况,军队的粮食是一定要充足,这个是不能断的,一定得未雨绸缪。
  李治点点头道:“就按你们说的办,崔中丞,此事就交由你去办。”
  “微臣遵命。”
  狄仁杰站出来道:“陛下,长安尚且如此,那些州县的情况估计更加严重,极有可能发生动乱,微臣认为这才是当务之急。”
  李治忙问道:“那你可有办法解决?”
  狄仁杰道:“微臣认为如今应该朝廷立刻下令各地州县,不准再向百姓征税,最大可能的去减轻百姓的负担,延缓局势进一步加重。”
  这是非常正确的,目前唐朝经济是在从小农经济走向商业经济,但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而小农经济最怕的就是三点,天灾、征税、盐价。天灾没有发生,但是这后两者李义府都干了,这是非常致命,官员为了弥补这个窟窿,肯定是往死里征税,想尽一切办法让百姓交税,而如今天下盐价已经卖得一百多文钱,最开始是十文钱,翻了十倍之多,百姓要不破产就有鬼了,小农经济经不起什么风浪的,而且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它不会主动停下来的,只能强制让它停下来。
  张大象道:“可是这样一来,国库就更加没钱了。”
  狄仁杰道:“可是,如今想要从地方上将粮食征收上来,也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不加以制止的话,官员都会打着朝廷的名号去问百姓征税,但是他们越征税,情况反而会越糟糕,结果就是他们就算将粮食缴上,他们的官位也保不住,那么他们极有可能就会将征上来的粮食中饱私囊,如此就还不如不征,这样还能给百姓喘息之机。如今只能将仅存的所有物资,都用来保证军队的供给,至于其余的支出,就先不去管了。”
  道理很简单,你越征税,地方就越乱,越乱你这个官更当不下去了,反正这乌纱帽是怎么也保不住,那征上来的粮食,就没有交上去的必要,因为征税的目的本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
  李治点头道:“好!就这么办。”
  文臣吗?
  就如厕纸一般,我不给你俸禄,你能怎样,你最多也就是不干,你不干就不干呗,未必你敢造反?
  但是军队就不能不给,你不给的,军队就真的会造反。
  王玄道站出来,道:“陛下,如今民怨四起,朝廷得赶紧平复民怨,微臣建议废除一切的新政。”
  李治听罢,二话不说,就点头答应下来。
  王玄道这话说得非常巧妙,大好局面玩成这样,百姓肯定非常愤怒,那得赶紧找一个背锅的,先稳住百姓,如果百姓又气又怨,那肯定会造反的,但是皇帝不能背这锅啊,那就都推倒武媚娘身上,让百姓知道,这都是新政搞出来的,皇帝当时抱恙在身,不清楚情况。
  李治当然答应,这事要是处理不好,他皇帝都当不下去,哪里还会在乎皇后啊!
  这锅本来也是皇后的。
  郑善行道:“可这都是治标不治本,臣认为得赶紧将韩艺请回来。”
  他知道这些主意都是权宜之计,只能延缓失态的蔓延,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李治听得韩艺,心里那个恨呀,非常郁闷道:“朕早就派人去请了,可是那小子去旅行了。”
  狄仁杰他们闻言,皆是目瞪口呆。
  旅行?
  这真是一个欠扁的理由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7/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