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19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7/2399

  这苏定方当然也明白,他千里迢迢赶到这边来,可不只是为了打一个百济,打百济只是热身,高句丽才是大餐。
  苏定方在百济是一路横扫过去,秋风扫落叶一般,所到之处,敌军是闻风丧胆,反正他又不用管后勤之事,打完自会有人来善后的,不停的攻城拔寨,那百济国王被苏定方追得是抱头鼠窜,东躲西藏。
  与此同时,元哲他们这些商人也抵达了百济的都城。
  他们一来,杨思训顿觉轻松了许多。
  因为他们来到这里,除了将奴婢运回中原,还要接管当地。
  杨思训非常豪爽的告诉他们,除了那少量的金银铜外,其余得都是你们的,你们自己去逛,去挑。
  如今正值春季,风和日丽。
  钱大方、赵四甲、窦义他们来到田园处,但是他们可不是来欣赏这里的风光。
  “想不到百济这弹丸之地还有如此肥沃的土地,这可比咱们关中的良田都要好得多啊!”钱大方站在田边乐得直笑,这百济河流多,故此土地都非常肥沃,又指着眼前这一片土地,“这一片田我要了。哈哈!”
  那农田里面可都还有农夫在耕种,得亏听不太懂他们说什么,否则的话,非得气死不可,我这都还在种地,感情这地就成你们的了。
  窦义听得很是不爽,难道我们不存在么,道:“老钱,这地可还没有写着你的名字。”
  钱大方立刻道:“老窦,咱们什么关系,你不会要跟我抢吧。”
  这话非常无耻,他们都是粮商,最主要的关系就是竞争关系。
  窦义道:“我捐的粮草可比你多,这好地应该归我。”
  钱大方道:“凭什么归你,我捐的钱足够买下这片田地了。”
  ……
  “这山我要了!”
  缺木缺得欲仙欲死的窦衡,指着眼前那大山,兴奋的嚷嚷道。
  邹凤炽道:“这是靠喊得么,我还想要这山了。”
  张大器淡淡道:“这我也想要。”
  窦衡惊诧的看了看他们两个,心道,看来如今还真不是放松的时候啊!
  ……
  “公子,此乃百济最大的煤矿,在此之前,一直归百济的皇室拥有。”
  元哲对于土地和树木,不太感兴趣,因为这些东西岭南多得是,他感兴趣的是国内被朝廷垄断的资源,好比说这煤矿。而且,这个计划,韩艺早就告诉他们了,元家早就安排人来这边勘察,将东西先给选好。
  元哲打量了一下这煤矿,他也没有见过太多的煤矿,对于这行不太熟悉,道:“比起高句丽的呢?”
  那人立刻道:“高句丽还有更大的煤矿,但是这个煤矿离河道比较近,方便运输。”
  元哲看了看手中那百济、高句丽的矿产资源表,心想,那些人肯定都已经目光放在土地上面,我与其去跟他们争那些,还不如将钱全部投资在这些矿产上面。权衡半晌,心中已有计较,道:“找人过来看看,将这附近的路修一修,还有在河道那边弄个码头。”
  ……
  “观国公,观国公。”
  随着一阵嚷嚷声,只见钱大方他们争先恐后的挤进杨思训的临时府邸。
  杨思训见罢,不仅眉头一皱,只觉这些商人真是太不懂礼数了。
  钱大方他们也注意到杨思训面色不悦,顿时反应过来,这可不是韩艺呀,赶紧行得一礼,连连道歉。
  杨思训道:“算了,你们找我什么事?”
  钱大方左右看了看,然后道:“不知观国公打算将哪些土地给我们?”
  杨思训道:“我不是说了么,让你们自己去选。”
  窦衡道:“可问题就出在这里,这好的田地大家都想要,可契约上只写明多少土地,具体是哪块地,可未有说明啊。”
  杨思训道:“安抚大使的意思是,你们自己商量,如果实在是没法决定,那么就采取竞价的方式,由价高者得。”
  这些商人都是老司机,一听就明白过来。什么竞价,这分明就是变相涨价,你什么都别说了,我们还是自己商量吧,你们这些当官的,还真是吃人不吐骨头,尤其是那个叫韩艺的。
  他们走了之后,元哲又在门外求见。
  这才是该有的姿势。
  这就是贵族与商人的差别。杨思训命人将元哲请进来。
  “元哲见过杨叔父。”
  元哲向杨思训行以大礼。
  “贤侄勿要多礼,坐坐坐。”杨思训伸手示意,他夫人可就是出身元家,二人可是亲戚关系,又笑问道:“那煤矿可还满意?”
  元哲笑着点点头,道:“小侄代表元家多谢杨叔父成全。”
  “哎!”杨思训忙抬手道:“我也是照规矩办事,你们元家出得钱最多,也只有你们元家能够拿下这些矿。”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道:“如果你决定了的话,就尽早签订契约吧。相信韩尚书也跟你说过了,如今城内许多百姓都失去了生计,就算不给他们活干,我们也得养着他们,就还不如早点帮助他们恢复生计。”
  区别就在于,你们不招人,那就是由朝廷来养,你们将人给招去了,那就是你们来养,但是这种留在百济的劳力,朝廷都不收钱的。
  元哲点头应承下来。
  虽然战争还未结束,但是根据战况而言,百济不可能再翻身,而且关于这些地的契约,是永久有效的,哪怕被夺回去了,唐朝到时夺回来,还是属于他们的。
  如今这么多人待着,对于商人而言,简直就是一种浪费。
第1675章
要建设,先毁灭
  韩艺之所以急着与商人签订契约,不仅仅是为了尽早恢复秩序,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害怕李治反悔,这是一定得防着的,谁要信君无戏言,那真就离死不远了,统治者永远是最无耻,最不讲信用的,只不过有很多人帮助统治者掩饰,包括那些史书。这在打之前,有求于商人,那当然什么都好说,可是打完之后,这肉已经抓到手里了,感觉可就不一样了,就算李治不反悔,也难以保证那些大臣们不会反对。
  故此,韩艺让杨思训边打边卖,别等着打完之后再卖,契约都已经定下,木已成舟,要再反悔的话,可就不容易了。
  “公子,这人已经找齐了!”
  仅仅过去两日,那边煤矿需要的那两百劳力,就已经全部找齐了,这速度真是令人感到惊讶。
  当然,这两百劳力,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元哲立刻让他们修路、修码头,修建房屋,反正不需要给工钱,包吃包住就行了。如今在这里的百姓,每天都得靠救济过生活,因为百济的经济都已经崩溃,家里的存粮先前已经被军队给搜刮一空,后来又被唐军夺得,百姓是没有粮食的,这救济的饭菜,基本上都是军队吃剩下的,保证你们不饿死就可以了,吃饱是不可能的,你们别要求太多,故此元家一贴出招人告示,包吃包穿包住,这就是上天就是派来的,这些人是蜂拥而至。
  别说两百人,五百人都不在话下,只要你给一口饭吃就行了。
  那边钱大方他们还在为地盘争吵,可回过头一看,这元家都已经干起来,时间对于他们而言,那就是钱呀。
  咱们也别争了,一人退一步,这商人也赶紧将土地给划分干净,这些土地原先都是属于皇室、勋贵拥有的,这些人如今全部都被抓起来,这些地也都是无地主。
  杨思训这些日子就在干一件事,算账,每天拿着账本看,只觉这还债的速度真是太惊人了,如果再拿下高句丽的话,再多得粮食都吞得下去。
  几日之间,这泗沘城就全部恢复过来了,街道上也没有什么流浪汉了,领取救济的人是越来越少。
  而那郊外那边却有许多人在敲敲打打的,他们是在建立庄园,钱大方他们签订契约之后,这地就是属于私人的,那一定得好好管理,先围起来再说,免得以后扯皮。而且,这庄园要比原先那些庄园可是要大多了,因为分地的人少。不过这对于大唐而言,简直就是不值一提,但是对于个人而言,这真是太幸福了。
  杨思训与那些官员见到这一切,深感惊讶,这要是官府来做的话,恐怕一头黑发都得熬白,因为官府恢复生计,来来回回就那么一招,劝农桑,可问题在于,这种地是需要时间的,今年怎么过?这打仗容易善后难呀,得恢复生计,得安顿百姓,这个,那个,但是交给这些商人就太轻松了,商人直接将人给领走干活去了,这秩序自然就恢复过来了。
  官员站在一旁看看就行了。
  现在问题就在于商人将如何与官府打交道,这个就得韩艺来亲自处理,但是在战时,就能够做到如此,已经是奇迹了。
  ……
  “东主,这——这真的都砍了么?这桑树林可是非常好的,砍了多可惜啊!”
  “唉……这我不知道么,但是我能有什么办法,韩小哥那边已经下了命令,这里不准建造任何有关丝绸的作坊,不建作坊,我要这桑木林干嘛,还不如都给砍了,种些能够赚钱的东西,这木头还能够卖给张家。让他们砍吧。”
  “老四,多谢了。”
  张大器朝着赵四甲道了一声谢,然后立刻吩咐手下,将面前的桑树林全部砍了。
  韩艺是明文规定,百济地区是不能随便建造作坊的,有些是直接禁止的,还有些就必须要得到莱州官府的批准,因为莱州建造那么多作坊,招了那么多人,你跑这里来建,人家莱州招人是要钱的,你这里的人力都不要钱,管饱就行,这莱州的商人肯定拼不过你们,故此但凡莱州生产的,一律不准在百济建造。
  这就是为什么要得到莱州的官府的批准。
  丝绸的话,就别说莱州,中原各地都生产丝绸,都已经快产能过剩了,你还渡海跑到百济来搞什么丝织业,虽然之前百济的丝织产品非常发达,一切都是现成的,偌大的桑树林,你接手就可以赚钱,但是韩艺才不管这些,要求全部销毁,桑麻种植统统摧毁,不管你是砍,还是烧,丝织品一律从莱州购买,这里不准生产任何丝织品。
  非常可惜,百济许多百姓,看到这些桑树林统统被砍了,黯然泣下,他们以前一直以此为生,但是没有办法,如果百济搞丝织业,什么都便宜,要运往莱州的话,莱州整个丝织业都会关门。
  但是你们可以种其它的经济作物,好比说人参,或者说弄牧场,养牛,养羊,做羊毛兽皮生意,这些莱州可都是没有的,你们可以尽情的养,宇文修弥和贺若寒就拿下两个大牧场,元家也弄了一个牧场。
  这么大一块地,水土肥沃,不一定要种桑麻。
  ……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7/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