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19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08/2399

  韩艺道:“抢是不行,毕竟国家是有法度的,只能与他们交易。那么这就是一笔买卖,如果拿国库的东西去跟他们交易,那就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国库出钱,更加省心一些,这钱是用于战争,那么就得拿着战争中获取的东西,去跟他们交易。这战争获得的东西,无非也就三样,人、地、资源。
  跟根据目前他们所需求的,这人才是最关键的,因为随着劳工法案,国内的人力是越来越贵,那么奴婢就能够减少许多的成本。既然这是一笔买卖,那么我们就要从买卖的角度来看,朝廷首先得提高自己手中货物的价值,如果朝廷能够限制国内奴婢数量,那么奴婢的价格就会增高,他们就更加需求奴婢,那些俘虏的价值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会引起哄抢,那么我们就能够待价而沽,令他们拿出他们家中的粮食来。”
  李治道:“可是该如何限制国内奴婢的数量呢?”
  韩艺道:“这很简单,可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一点,增加良人转为贱人的成本,就是直接对此征税,良人转贱人,需要缴纳高额的税收。其次,就是迫使官员这监督方面,可以以良贱的比例,视作地方官员的政绩之一。最后,贱人所生之子,一律都给予良人身份,如此便能减少国内奴婢的数量,可只限于拥有大唐户籍的百姓。
  这么做的话,朝廷并未没有剥夺那些地主、商人的既有权益,他们的奴婢是一个没有多,一个也没有少,但是也很难再增多了,这就会慢慢的减少国内奴婢的数量,增加地主、商人对于外国奴婢的追求。
  而且,这么做对于陛下也是非常有利的。因为那些奴婢的日子肯定都不好过,那他们心里会跟寻常百姓一样,发自内心的感激陛下的恩德,这个还真不好说,但是如果陛下稍微对他们好一点,他们绝对会比任何人都拥护陛下,因为很少有君王在乎他们。
  这外国人就无所谓了,而且俘虏本来也是充当奴役,现实一点的说,咱们把他们弄得家破人亡,他们是不可能还会感激咱们的,既然如此的话,那何必对他们好。尤其是高句丽,当初十万关中子弟死伤大半,但也存活不少人,可是高句丽却不肯归还,并且还奴役他们,直到他们死去,咱们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故此大唐百姓也不会说什么的。可谓是各有所得。”
  李治听后,思索半晌,问道:“你准备这一番话,准备了多久?”
  韩艺道:“回禀陛下,这多久臣还真没有算过,但是臣每回给予陛下的建议,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李治道:“这样就能令他们将粮食拿出来?”
  韩艺道:“那当然还有一些资源、土地,反正商人拿了这些东西,也会运回国内来,在那里能卖给谁,等于还促进了国家发展。”
  这一点,李治已经听他说过了,向李绩问道:“司空,你以为呢?”
  李绩立刻道:“老臣愿意以身作则,将家中奴婢尽数还良。”
  他一把年纪,什么不求,唯一的追求,就是消灭高句丽,区区奴婢,他岂会在乎。
  韩艺也立刻道:“臣也愿意。”
  反正他北巷也一个奴婢都没有。
  李治皱了皱眉,他没有想到韩艺会打这么一个主意,这摆明就是坐地起价,当初对此只字不提,偏偏又在这档口上提起,他要不答应的话,韩艺就不给保证,韩艺不保证,这仗打得谁都虚,打仗是打钱呀,李世民打仗,他也得先问户部有不有钱,户部尚书说没钱,那朝中大臣更加会反对了。
  如今韩艺的意思非常明显,户部是有钱的,要打也打得起,但肯定会阻碍国家发展,你就看着办吧。
  “朕倒是不反对,只是朝中大臣肯定会反对。”李治看着韩艺说道。
  这么做可以呀,你得帮我摆平那些人。
  要是摆不平那些人,韩艺岂会开这口,笑道:“陛下此举乃是为百姓着想,无可挑剔的仁政也,只要陛下你下令,臣觉得朝中大多数大臣是肯定不会反对的,而枢要大臣中,臣和司空都支持,卢尚书、许侍郎、刘侍郎,韦中丞,他们也会答应的,唯有许侍中会反对,可他一个人反对有什么用。”
  李治纳闷道:“你凭什么笃定这朝中大臣不会反对?”
  这蓄养奴婢最多就是大臣和地方豪绅,奴婢生奴婢,连绵不绝,这奴婢生良人,这要是断人家的根呀,怎么可能不反对。
  韩艺嘿嘿道:“只要陛下你早点下令,就决计不会有太多大臣反对的,也就许侍中那些人可能会反对,将他们摆平就行了。”
  李绩听得也糊涂,这是不可能的事啊!
  李治思忖半晌,突然明白过来,刚刚清洗完关陇集团,他的皇威已经到达了临界点,就连当朝国舅都直接贬到那贫瘠之地去了,那还有谁?这时候谁敢反对他,那顺便清洗出去就是了,反正这事还没有正式结束,而且此举在道德上,是李治占据着制高点,皇权是空前的,军方代表又支持,这算来算去,还真就许敬宗那派人敢跳一下。
  但是许敬宗的权力是李治给的,李治让他趴着,他就得趴着。
  想到这里,李治也想试一试这皇权至上的感觉,这要以前,他这么说,那会被大臣喷死的,如今可不一定了,可一看到韩艺那张嘴脸,又觉得莫名的生气,咬着牙道:“你真是算计到骨子里面去了。”
  韩艺呵呵道:“若臣连这本事都没有,陛下也不会让臣当这户部尚书。”
  “行,此事朕答应你。”李治又道:“可是你什么时候能够将粮草集结好?”
  韩艺道:“半年足以。保证供应十万精兵,为期两年,两年若不胜,那就必须撤兵。”
  李绩诧异道:“这是如何算出来的?”
  “司空,我整天就在算账,要是这都算不出来,那我还算什么账。”韩艺道。
  李治对于韩艺这个技能,是深信不疑,又向李绩问道:“司空,你可有把握?”
  李绩道:“足够了。”
  这唐朝打高句丽从来就没有超过一年的,冬天就得回家了,要是两年还打不下来,这人也死完了。
  正如韩艺所言,他出钱,李绩带兵,李治拍板,这事他们三个人就可以决定,根本不需要问其他人的意见。李治听得非常开心,一拍板道:“那就这么定了,朕这回要御驾亲征。”
  李绩听得这最后一句话,顿时一阵晕眩,差点没有昏厥过去。
第1647章
天子之威
  韩艺也是目瞪口呆,他是算准了开始,但是没有算到结尾,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李治竟然想要御驾亲征。
  而李绩更是对这四个字已经有了心理阴影。
  之所以第一回攻打高句丽,没有完成战略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李世民御驾亲征。当时李绩、李道宗他们都建议绕过那一座座城池,直接攻打高句丽的核心地带,其实这就是唐朝一贯的战术,唐朝用兵不真在多,都是出动精骑部队,施行突袭,出奇制胜,不管是打突厥,还是吐谷浑,都是用这种战术。
  而当时长孙无忌等人为了顾忌到李世民的安危,就选择了求稳,采取一城一城的打过去策略,虽说突袭也不一定成功,但是长孙无忌他们选择的策略,却是失败的关键原因,因为这样攻城拔寨,肯定要打到冬天去,冬天一来,那就没法打了。
  可是长孙无忌他们顾忌的是李世民的安危,这皇帝在这里,你们怎么能冒险,当然是稳扎稳打。
  究其根本,李世民若不御驾亲征,很可能就打下来,就不会拖到现在。
  如今李治又要御驾亲征,这李治打仗就还不如李世民,而且李治御驾亲征,肯定会带着那些文官在身边,文官一旦参战,那很恐怖的,李绩他能不害怕么,这果然是亲生的呀。
  “陛——陛下,你可是万金之体,区区高句丽,又何许陛下御驾亲征。”李绩都快哭出来了,你就别添乱了,我本来有十成把握的,你一来至少减五成。
  李治笑道:“司空,你方才不也说了,么,消灭高句丽乃是父皇的遗志,朕身为人子,为父完成他未完成的心愿,这有何不可。”
  其实李治要御驾亲征的原因,跟李世民是出奇的一致,就是贪这个功劳,隋炀帝、李世民御驾亲征,但都未能完成这最终目标,如果李治此时御驾亲征的话,一举消灭了高句丽,这差距一下就体现出来了,而如今高句丽就如同一栋摇摇晃晃的破屋,都已经经不起风吹雨打,只要狠狠踹上他一脚,它可能会倒下来,这他还不去的话,那不就成猪了。
  而且,历史上的明君,那都是文治武功,而如今李治在治国方面,已经颇有建树,自他接过大权来后,国力一直蒸蒸日上,再加上韩艺的到来,百姓也是丰衣足食,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唯独就是没有立下什么军功,这高祖、太宗都是马背上的英雄,作为唐朝的皇帝,那必须得文武双全,唐朝追求的也是出将入相,李治当然也想想展示一下自己的雄才大略。
  他说得轻描淡写,可李绩是心急如焚,他又不好意思说,上回失败,就是因为你爹不听劝,要御驾亲征,结果关键时候,选择错误,无功而返,我都已经背了很多锅了,只能一个劲的跟韩艺使眼色。
  韩艺已经想明白李治为何急于御驾亲征,你越劝他,他反而会认为他们看不起自己,肯定就要赌这一口气,闹到后面,只怕没有回旋的余地,于是道:“陛下,如今谈这些还为时过早,臣以为朝廷还得将注意力放在筹备上面,打仗打得可是后勤。”
  李治反正是拿定主意,也没有打算跟他们商量,我就是要御驾亲征,道:“这筹备一事,交予二位爱卿去做,朕完全放心。”
  韩艺道:“陛下,筹备一事,可没有这么简单。”
  李治哦了一声,道:“你说说看。”
  韩艺道:“方才卢尚书他们说得确实有道理,如今国家发展的这么好,突然大动干戈,这个确实有些不妥,好在如今还有一些时间给我们准备,臣以为可以在民间吹吹风,唤起大家对于高句丽的痛恨,只有上下一心,那我们将是不可战胜的。”
  李治点点头,道:“卿言之有理,此事就由卿去做。”
  搞宣传,谁搞得赢韩艺啊!
  “微臣遵命!”韩艺行得一礼,又道:“还有就是关于筹备攻打高句丽一事,得暂时隐瞒着,哦,陛下在宣布限制奴婢一事,可千万别提到微臣啊!”
  李治顿时谨慎起来,道:“这是为何?”这如果不提你的话,那不是我一个人扛。
  韩艺道:“如果让大家知道,这是臣建议陛下的,那么他们很快就会反应过来,咱们是在抬高外来奴婢的价值,他们可能会因为记恨臣,而选择赌气,就不愿拿出粮食来,这事陛下得与臣暗中配合着来。”
  李治听着挺不是滋味的,这毕竟是得罪人的事,又不是他心中所愿,就是韩艺一手策划的,结果锅还得我来背。他的作风是,尽量置身事外,利用臣子的争斗,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这一回韩艺打算置身事外,让他顶在前面。
  韩艺暗想,以前我帮你背得锅还少么,凭什么次次让我来背。又道:“而且这事理应以从陛下的仁义来出发,总不能说朝廷待价而沽吧。”
  李治听得也有些道理,这个锅他是背定了,但只要能够消灭高句丽,其实什么都好说,点点头道:“好吧,朕答应你就是了。”
  商议完后,出得大殿,李绩又一把拉住韩艺,激动道:“你方才为什么不反对陛下御驾亲征,你可知道上回攻打高句丽,就是因为……!”
  这老狐狸说一半,就止口不言,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韩艺叹道:“司空,你都劝不住,我又岂能劝得住,依我看,这事只有一人可以阻止陛下。”
  李绩忙问道:“何人?”
  “皇后。”韩艺道:“等我有机会见到皇后,便将这事告知皇后,让皇后去劝,咱们就别操这心了。”
  李绩稍稍点头,这事做臣子得还真不好劝,你总不能说,这仗你不去,咱们就能赢,你去了,咱们就不一定赢了,这不是打天子的脸么。而皇后与皇帝是夫妻,有些话臣子不能说,但是皇后可以说,要是当初长孙皇后还在世的话,李世民也不一定会御驾亲征。又道:“限制奴婢一事,你为何事先不跟老夫商量,此事就算老夫答应,其余的将军也不一定会答应,你这不是成心让老夫为难么。”
  这将军可也是奴婢大户,限制奴婢,肯定也伤及到军方的利益。
  韩艺呵呵笑道:“司空大可放心,那些将军一定会全力支持的,都不需要靠陛下的颜面。”
  李绩惊讶道:“你凭什么这么笃定?”
  韩艺笑道:“司空,你不妨想想看,限制国内奴婢,但不限制外国奴婢,这对于谁最有利?那当然是将军,这俘虏最先的经手人可都是将军,他们会缺奴婢吗?而且俘虏的价格高,最得利的是谁,不也是将军么,只要司空你将这个道理,跟他们分析分析,我敢保证,他们决计会效仿司空,赦免家中奴婢,今日的赦免,换来的将会是巨额的财富,而且还能激发士气。”
  李绩愣了半晌,对于韩艺那真是佩服的五服投地,你丫算得忒精了一点。
  这洞察人心,那可是韩艺的强项,而且韩艺一贯的政策,就是不得罪军方,最多也就是整整他们的儿子,因为唐朝的军方是非常有势力的,经常在大殿上动手,韩艺最忌怕动手,故此,一般情况下,他从不去招惹军方。
  ……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08/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