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18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95/2399

  “女儿,女儿。”
  杨氏见武媚娘一动不动的,心中担忧,于是小声喊道。
  武媚娘猛地一怔,道:“你说的长孙无忌昨晚密会韩艺?”
  杨氏点点头,道:“袁公瑜的人说是亲眼见到了韩艺,还有他那个弟弟小野,这种时候,袁公瑜应该不敢乱说的,我想这应该不会有错的。”
  “不可能,这决计不可能。”
  武媚娘神情略显激动道:“韩艺他没有背叛我的理由。”
  杨氏道:“我也是这般想的。”
  如今长孙无忌日薄西山,而武媚娘蒸蒸日上,傻子也会选呀,韩艺不可能在这时候选择长孙无忌。
  武媚娘突然猛吸一口冷气,“除非——!”
  杨氏忙道:“除非甚么?”
  “除非韩艺本来就是长孙无忌的人。”
  这细思极恐,武媚娘只觉浑身发麻,她一路斩荆披棘,也未曾有过这种感觉。
  这实在是太恐怖了。
  “你是说?”杨氏也觉得头皮发麻。
  武媚娘眼中闪过一抹杀气,恨得是咬牙切齿道:“若真是如此的话,我决计绕不过他。”
  她一直都非常信任韩艺,而且平时还比较尊重韩艺,将他视作人才对待,这跟对待李义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他们两个可以说是一路携手并进,知己都不过如此呀,再加上前面姐姐武顺的背叛,这对于武媚娘的打击可是非常大的。
  杨氏皱眉道:“若韩艺真是长孙无忌的人,那么他很可能会破坏咱们的计划,咱们得先下手为强,将他们一网打尽。”
  武媚娘毕竟是武媚娘,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微一沉吟,摇头道:“不可,目前这只是我们的猜测罢了,我们手中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他们有勾结。说不定——说不定这只是长孙无忌的离间之计,让我们内斗,好让他躲过这一劫。”这话带着一份期待的意味,可见纵使如此,她对于韩艺还是有所保留的,因为韩艺从未做过任何对不起她的事,一直都在帮助着她。
  杨氏道:“可若这是事实呢?那韩艺极有可能会破坏咱们的计划。”
  武媚娘冷笑一声,道:“若他能够破坏的话,那即便他不破坏,我们也难以成功。况且,韩艺深得陛下信任,若是将他给拉进来,可能会功亏一篑,我们如今要全力对付长孙无忌,不能因为任何事而分心,以免后患无穷。娘,你去告诉袁公瑜,这都是长孙无忌的离间之计,不要相信,让他将此事给烂在肚子里面,倘若有一点风声跑出来,坏我大事,我决计饶不了他们的。”
  杨氏道:“那就不管韩艺呢?”
  武媚娘摇摇头道:“暂时先不要管,如果他自己要跳进来,哼,那他只是自寻死路,另外,我们还可以借此事试探韩艺,看看他们究竟在打什么主意,倘若只是一场误会,那倒也罢了,若是韩艺敢从中阻扰,我一定不会让他好过的。”
  话虽如此,但是她仔细一想,发现这韩艺比长孙无忌更加不好对付,因为韩艺目前深得皇帝的器重,又身负重任,简直就是无懈可击的。
  而此时韩艺正站在的卧房内,拿着炭笔将单词“Exposure”与下面的连上,又在一个狐狸图案上面打上一把X,笑吟吟道:“武媚娘,你此时一定非常害怕我会不会从中阻扰,放心,我怎么可能会做这种缺乏职业道德的事,我既然拿了你的好处,自然不会坏你的好事,你尽管去对付他吧,反正他对于我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真是期待你会用什么招数来对付我,不过我也真想告诉你,其实这不需要多费脑筋,因为不管你用多愚蠢的办法,你都一定会得逞的。”
第1633章
恰到好处
  这杨氏离开之后,武媚娘一个人坐在屋内,怔怔出神。
  韩艺变节对于她而言,那可是非常大的打击,比起武顺的背叛,要更加令她焦虑,那武顺再怎么也是她的姐姐,她太了解了,她姐姐不是她的对手,故此她才能暂时容忍武顺与李治偷情,威胁不大,但是韩艺的话,可比她姐姐难对付多了,关键这事,她还没法去理喻,这思来想去,韩艺好像真没有做过对不起她的事,而且还帮助过她许多忙。
  而且从局势上分析,明显跟她站一边要更加有利一些,这时候选择投靠长孙无忌,绝对不是明智的选择,更何况韩艺比任何人都要了解其中的情况。
  “如果他们两个真是有勾结,肯定不是最近才勾结上的。”
  武媚娘自言自语的摇摇头,又纳闷道:“那他们是何时勾结上的?他们何时有过交集呢?”
  言罢,她突然凤目一睁,“难道——难道是——是因为当初崔家的事。”
  念及至此,她不禁皱了皱眉,又在脑中仔细的过滤了一遍韩艺初到长安时所发生的事,黛眉紧锁道:“一定是那时候,一定是那时候。”于是她又将韩艺初到长安到如今仔细的梳理一遍,若有所思道:“难怪韩艺能够平步青云,一帆风顺,因为他不管做任何事,所受阻碍少之又少,原来长孙无忌一直在暗中帮助他,再加上我的支持,他基本上就可以做到无往不利。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说着,她激动的站起身来,心中极其愤怒,原来自己一直在被他们在利用,这是她无法容忍的,可要说利用吧,利用了她什么呢?
  随后她又坐了下去,纳闷道:“可是在我对付长孙无忌他们的时候,韩艺一直都在帮我,并且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如果他是长孙无忌的人,他为什么又要这么尽心尽力的帮我,他应该从中破坏才是,这又说不通呀。另外,他们又准备怎样化解此次危机呢?他们究竟在盘算什么呢?”
  诸多疑问令向来算无遗漏的武媚娘不免也感到非常苦恼。
  原本她是胜券在握,可如今多出这么一个变数来,令她对于一切都感到十分的不安。
  ……
  “离间之计?”
  袁公瑜一脸错愕的看着杨氏。
  杨氏点点头道:“不错,此乃长孙无忌的离间之计,目的就是希望我们分心。”
  袁公瑜皱眉思忖着,这不太像似离间之计呀,他凭什么让韩艺这么晚跑去跟他密会,这里面肯定有阴谋的。
  杨氏瞧了他神色有异,又道:“皇后已经说了,让你全力调查裴行健朋党一案,其余的事不需要你去劳心。另外,此事不要跟任何人说,烂在肚子里面。”
  袁公瑜一怔,忙点头称是。
  武媚娘在他心中的地位,比起李治来,可是不遑多让的,因为如今武媚娘在极力提拔他上来,似乎准备接替李义府,他当然愿意为武媚娘卖命。
  ……
  ……
  今日西市迎来一个人流高峰期,但凡肉摊前都是聚满了人,只见摊位上摆着一坛坛腌肉,一块块火腿,一条条腊肠,各种肉类产品,满目琳琅,引得百姓争先购买。
  原来今日第一批由凉州作坊生产的腌肉、火腿已经运送到长安。
  因为这一切都流水线化,而且就没有一块新鲜的肉,都是腌制品,方便保存和运送,再加上前段时间的西北大工程,令道路通畅,故此运输成本降低了不少。
  另外,因为西北这几年没有战事,大家都在全力生产,草原上的畜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产量增加不少。而运输成本降低,数量增多,那么价格自然也比较低。但是这肉价低不是说比以往的肉价低,因为里面还有盐的利润,但是这肉就不需要太多的加工,要知道以往这盐运送到长安,还得加上运输成本,这养算下来,肉价已经算是很低了,碰巧又遇到冬季,大家手里都有一些钱,故此才有这番景象。
  韩艺也与张大象也来到西市视察。
  “今年从西北运来的肉是去年的一倍有余,但似乎还是不够,想要将西北的肉运往江南,只怕还需要购买更多的肉。”张大象看到眼前的景象,不免感到有些惊讶,嘀咕道:“什么时候长安的百姓这么有钱了。”
  韩艺笑道:“如果你拿着今年长安运往西北货物作为对比,你就能够明白你为什么会有这番景象了。其实归根结底,买卖就是以货易货,我们卖给西北的衣服、陶器、等生活用品,以及工具,较比起去年,增加了三倍有余,而这些都是百姓做的,故此再多的肉,我们也能够拿下,我想草原上的百姓已经不需要自己动手制作这些生活用品,他们只需要尽全力发展畜牧业就行了,咱们中原的商品那是物美价廉。对了,这盐价有没有受到影响?”
  张大象笑道:“只是稍微降低了一点,吐谷浑虽然卖给我们许多盐,但是一部分被朝廷购买,而其余的要么准备运往一些缺盐的地区,要么全部用于腌肉,等于市面没有多余的盐,倒是关中地区本地的肉涨了不少,但因为新市场的出现,对于肉需求变得很高,不愁卖不出,总得来说,如我们预计中的一般,百姓深受其利。”
  “那就好!”韩艺点点头道:“可见凉州的贸易情况非常不错。”
  张大象立刻道:“倒还别说,真是如此,我前面就跟凉州来得官员谈过,如今凉州可是非常繁荣,来往商人是络绎不绝,光市场增多了三个,旅店都增加了八十多家,大大小小作坊也增多了四十来家,还有凉州城内的人口增加了一倍。明年凉州的税收肯定得到大幅度提高。”
  道路通了,战事停了,凉州有身处交通要冲,北边草原、西南边的吐谷浑,还有西北地区都往凉州走,这不能繁荣么。
  “是吗?”韩艺点点头,笑道:“看来这凉州刺史做得还不错,你赶紧以我的名义写一道奏章,将凉州的情况告知陛下,我想此时陛下需要这些好消息。”
  ……
  他说得没错,这段时期朝中的纷纷扰扰,令李治心中很是郁闷,故此当他收到韩艺的奏章时,那是相当开心,立刻召见韩艺。
  两仪殿内。
  “哈哈!”
  李治非常开心的朝着韩艺夸赞道:“有卿在,朕无忧矣啊!”
  别人给他带来的都是一些烦人的事,只有韩艺不断给他带来好消息,他当然也投桃报李,对于韩艺是不吝赞美,也越发器重韩艺。
  “多谢陛下夸奖。”
  韩艺起身一礼,又道:“其实臣只是动动嘴而已,而真正办事的乃是凉州赵刺史,是他兢兢业业,严格执行了朝廷的命令,才有今日凉州的繁荣。”
  李治点点头道:“你说得不错,那赵持满的能力朕也是知道的,朕会对他另有奖赏的,不过你也无须多让。那边弘化公主也给朕来信了,说正是因为你当初为她制定的政策,令吐谷浑很快便从战火中走了出来,如今吐谷浑的百姓都生活的非常好。”
  韩艺立刻兴奋道:“这吐谷浑繁荣,就能为我大唐分担一些来自吐蕃那边压力,真乃大好事一件,不过这都是陛下福泽绵长,臣只不过是锦上添花。”
  身为臣子,那就必须要有天子圣明,臣罪当诛的觉悟。
  “你小子!”
  李治笑着指了指韩艺,虽然从“卿”降为“小子”,但也可见李治是将韩艺当做自己人,只有自己人,说话才能如此随便,心里也是非常开心。这道理他当然明白,吐谷浑就挨着大唐,被大唐包围着,而且上回又被吐蕃削弱了一番,如此对于大唐是完全不具备威胁,吐谷浑越好,越繁荣,只会对吐蕃形成压力,这也是为什么大唐愿意全力支持吐谷浑,就是要对吐蕃进行封锁,不让它扩张。
  这也是大唐对于吐蕃的一贯政策,尽量往长远去规划,不跟高句丽一样,是如鲠在喉,不灭不爽,因为打吐蕃确实没有什么太多的利益,高原地区,而且高原作战风险非常大,这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最佳的办法,就是将它给封锁,然后耗死它,最好是让他分裂,不具备对于中原的威胁就行了。
  韩艺又道:“启禀陛下,其实凉州的繁华,对于我大唐的西北计划是一个非常好的肯定,根据户部的统计,长安每年运往西北的货物是成倍增加,而且商品的种类也是日渐繁多,甚至于他们现在住帐篷,都是由中原制造,这不但对于两地融合起到了极大的帮助,而且也在暗中削弱了西北对于中原的威胁。
  当他们的百姓习惯于是用咱们中原的商品之后,一旦开战,两边贸易停止,他们将会只剩下骆驼与牛羊,连帐篷就没有住。故此臣以为朝廷应该加大对于西北的贸易,利用商品贸易将他们牢牢拽到手里。”
  因为当初他建议的时候,那还只是尝试,不是你说行就行,还得用事实说话,而如今已经出现成效,那韩艺当然会建议李治加大力度。
  李治点点头,觉得韩艺说得非常有道理,汉武以武灭之,匈奴是没了,但问题是突厥又崛起了。而太宗又恩威并施,虽然效果不错,但是掌控力度比较小,老是发生动乱,而如今是恩威并施,并且以贸易笼之,这就比较实际化,有实实在在的东西,以德服人,德只是虚的,没有什么实际的利益,这无法控制住,道:“你说得不错,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吧。”
  “微臣遵命。”
  李治就这么一句话,言下之意,就是你办事,我放心,都不需要问你具体计划是什么。可见李治是非常信任韩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95/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