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18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67/2399

  “此一时非彼一时!”武媚娘笑道:“他若留在朝中,反而会对我有着诸多阻碍。”
  杨氏好奇道:“此话怎讲?”
  武媚娘笑道:“我虽然授意李义府提拔了很多人上来,但是娘,你认为这些人是谁得人?”
  杨氏沉吟不语,似乎明白了一些。
  武媚娘笑道:“是他李义府的人,如今李义府是听话,是忠心,可等到他羽翼丰满,他还会这么听话吗?以他的性格,还真不一定。且就算他一直都对我忠心耿耿,可这上梁不正下梁歪,他只会从中提拔一些与他臭气相投的人上来,这种人不堪大用,没有能力在朝中力争上游,而如果李义府走了的话,这些人群龙无首,他们出身寒门,没有家族可依靠,必然会心向于我,而我就能够从中提拔一些可用之才上来,如今陛下励精图治,国家也需要治理,唯有有真本事的人,才能够位居庙堂。
  另外,关于朝中的士庶之争,李义府的存在只会让庶族蒙羞,到时百姓都会认为,庶族不堪重用,还得依靠贵族。真正要让庶族在朝中站稳脚跟,那么就得出几个如同韩艺这样有真本事的人才上来,让百姓明白,庶族不比贵族弱。可就李义府那嫉妒之心,他决计不会提拔真正有才干的人上来。”
  杨氏道:“如此说来,女儿你是早就打算将废了李义府?”
  武媚娘点点头道:“是我让李义府将大量的庶族进士、胥吏给招入朝中的,我也知道这些人多半都是一些无能之辈,但是没有关系,这么多人,我相信总会有几个人才的,这便足以。”
  杨氏总算是明白了武媚娘的用意,武媚娘之所以急着让李义府将人都给弄进来,其目的就是她迫不及待要将李义府给废除,如果等到李义府将这些人都整合起来,她就没法掌控李义府了。李义府走了,她再从中挑选可用之人,她知道这人才难得,那就只能靠数量去堆,这一百个里面出一个人才,她就心满意足了,她又不需要一百个人才,真正有用人的,几个就行了。
  但是李义府这人心胸狭隘,嫉妒心极强,你让他去挑选人才,他一定会挑那些比自己弱的,这没有悬念的,他不可能将韩艺给挑出来,然后踩到自己头上,但是武媚娘想要干预外庭,那必须手中得有几个可用的人才,不管怎么样,你首先得有本事,你才能有机会进入枢要机构,给出正确的政策,这样才能够帮助到她,那些只会溜须拍马之辈,就算让他当了中书令,他提不出什么建议,政策,那只会越弄越糟。
  杨氏道:“可是女儿,你这是不是太急了一点,就算你打算废李义府,也没有必要这么早动手,我看李义府还是有用武之地的,如今将他给废了,你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补上去。再者说,如今太尉可还在长安,李义府一走,你难道就不怕太尉卷土重来么?”
  武媚娘眼中闪过一抹精芒,“我不怕那老狐狸卷土重来,我就怕他闭门不出。”
  杨氏听得一怔,困惑的看着武媚娘。
  武媚娘道:“娘,关于这人才一事,那不过只是原因之一,而且还并非是最主要的。当今世上,能够威胁到我跟弘儿的,除陛下之外,唯有长孙无忌这只老狐狸,他若不死,我就寝食难安。可恨的是,这一只老狐狸总是闭门不出,我拿他也没有办法,我废除李义府,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引诱这只老狐狸出动。”
  说到后面,她眼中是杀气阵阵。
  杨氏听得吞咽一口,道:“可是女儿,你这么做,未免也太冒险了,你舍弃一枚恁地重要的棋子,去引诱太尉,到时他若真得出来了,就怕赢不了他。”
  武媚娘笑道:“在最开始的时候,李义府的确是一枚非常重要的棋子,我能够当上皇后,他是功不可没,当然,我也给给予了足够的回报。但是现在,尤其是在此事上面,李义府反而成为了累赘。
  娘或许还不知道,其实李义府早已经引起了陛下的不满,他毕竟是中书令,我只能在旁推波助澜,但是没有能力将他废除,能够动他的,唯有陛下。在此事朝会之前,陛下就曾多番暗示我,倘若李义府在此事上面,有所不慎,那么将不会再给他机会。
  其实关于这一点,我早就已看出来,故此,在这期间,我一直重用李义府,将矛盾都集中在他身上,只要将他废除,那么一切纷争都将戈然而止。
  其次,李义府在朝中树敌太多,如果我让李义府为我冲锋陷阵,去对付长孙无忌的话,那么只会将更多的人推到长孙无忌那边,京兆韦氏就肯定会不遗余力的帮助长孙无忌,当然,他们本来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还有一个就是杜正伦。
  杜正伦与李义府已经是水火不容,而杜正伦在朝中的势力也不可小觑,如果我让李义府去对方长孙无忌的话,很有可能会造成长孙无忌与杜正伦联手,而杜正伦与司空关系不浅,这也是最让我忌惮的,如果司空不助我,那对于我的伤害,就算是损失一百个李义府也不足以相比的,但是要铲除杜正伦,我必须也得付出相应的代价,否则的话,只怕会引起司空对我的不满。
  故此,在我要全力对付长孙无忌之前,首先一点,就是必须得先废除李义府。”
  杨氏听后,反倒是冷静了下来,因为她也明白,长孙无忌是必须要铲除的,这个她早有心里准备,道:“可是女儿,万一那老狐狸还是隐忍不出呢?”
  武媚娘嘴角微微扬起道:“我相信有这个可能,但是他能够做到,不代表他手下的人也能够做到,当年江夏郡王李道宗在贞观末年,因忌惮当时权倾朝野的长孙无忌,故以身体抱恙为由,请居闲职,躲在家中闭门不出,比如今长孙无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那又如何,长孙无忌还不是借房遗爱一案,将李道宗给铲除了么。他长孙家家大业大,乃长安第一家族,我相信机会迟早会出现的,但是我必须为此做好一切的准备。呵呵,这话说回来,这其实都是长孙无忌教我的。”
  杨氏道:“那你有多少把握能够战胜长孙无忌?”
  武媚娘自信道:“娘,你难道还没有看明白么,如今的长孙无忌已经老了,心中锐气丧尽,他身边的人也都相继离开了他,如今的他就是一只没有牙的老虎,只不过他当了三十年的宰相,又是陛下的舅舅,凌烟阁排名第一,这令他还尚存一些余威,但是他已经没有勇气与我决一死战,只要我往前走一步,他就会往后退一步,直到掉入那万丈深渊当中。”
  杨氏稍稍点了下头,事已至此,她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又道:“对了,不知陛下如何打算处置李义府?”
  武媚娘道:“贬往黔州做刺史。”
  杨氏轻轻一叹,道:“我还得去好好安抚一下李家的人,毕竟李义府与你有诸多联系,我们也得防着他投鼠忌器。”
  “娘无须为此担忧。”武媚娘笑道:“首先,以他的谋略,他想不到这是我在后面推波助澜的,正如娘你方才所言,他若倒了,对我没有任何好处,娘,你作为旁观者尚且如此,他身在局中,就更加不用多说了。
  其次,他没有这个胆量,他也没有能力足以威胁到我。
  最后,如今他还只是被贬,怎么说,也还有个刺史给他当,但如果他敢乱说话,就算我不做声,那他们全家老小也都将性命不保,我想这一笔账,李义府还是能够算得清楚。哦,我还奏请了陛下,免除李洋死刑,将李洋也流配黔州。”
  说到这里,她笑了笑,道:“只怕他到时还会感激我。”
第1608章
我是认真的
  武媚娘这一步棋可谓是瞒天过海,没有人想到是她后面推波助澜,废除李义府的,包括长孙无忌和韩艺,他们都没有想到武媚娘会这么做。
  因为在他们看来,李义府对于武媚娘实在是太重要了,绝对是武媚娘在外庭的一面旗帜,比许敬宗他们的作用都要大的多,也与武媚娘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在不久前,武媚娘可是屡屡冒险保李义府,可这才过去多久,怎么也不可能又亲手将李义府给废了,这未免也太狠了一点,长孙无忌和韩艺可都干不出这事来,故此他们很难想到这是武媚娘一手操纵的。
  但这就是武媚娘,她一直以来走得每一步棋,都是旁人不敢想象的,而且走得非常果断,目的也非常明确,是决计不会拖泥带水的。
  这要是换做其她的女人,恐怕许多人都会选择审时度势,步步为营,只要你不威胁到我,那就没有必要去赌这一把。而如今长孙无忌已经是门都不出了,天天在家搞文学创作,也没有表露出要对付武媚娘的迹象,朝中势力也是在一步步减弱,当然,这都是建立在武媚娘不知道长孙无忌与韩艺的关系之上。
  因为不管怎么样,要想彻底铲除长孙无忌,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他有没有牙齿,他都是长孙无忌,弄不好的话,就有可能得不偿失,风险是肯定有的,而且还不小。而如今武媚娘是顺风顺水,李弘的太子之位,也是非常稳固的,从李治到朝中大臣都非常看好这位新太子,形势是一片大好,任何人都不会想再生波折,当然是选择步步为营。
  退一万步说,这长孙无忌都这么老了,也蹦跶不了几年了,等都可以将他给等死,但是武媚娘决计不会这么想的,她不会将自己的命运交给老天去决定,只要她决定的事,那就不会改变,不管你长孙无忌是飞在天上,盘在洞里,甚至于躲在海里,她都会将你给揪出来,然后斩草除根。
  总之,她是一定要铲除长孙无忌,在这一点上,她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这也是为什么武媚娘能够成功的一个关键原因,她不但拥有超凡的智慧,而且还拥有超凡的胆色,哪怕是男人,恐怕也没有几个能够比得上她的,历史上厉害的皇后、太后多不胜数,但是从未有人敢登基称帝,由此可见一斑啊。
  长孙无忌如此聪明的人,此时此刻,都还在谋划着,如何抓住这个机会,削弱武媚娘在外庭的势力,却不知这是武媚娘对他吹响最后决战的号角。
  而李治的一道圣旨,也正是宣告这一场决战将正式拉开帷幕。
  武媚娘将要在这一场决战中,捕杀长孙无忌这最后的大鱼,以及彻底覆灭关陇集团,让王萱的灵魂在地狱都无法翻身,当然,她没有想到王萱还活在世上,同时也没有料到,她所倚重的韩艺,竟然是长孙无忌的接班人。这就跟长孙无忌、韩艺没有料到她会亲手废除李义府是一个道理。
  而李治的这一道圣旨,就是宣告对李义府、杜正伦等人的惩罚。
  首先,以大臣不睦的罪名,将杜正伦给贬往魏州,将李义府给贬往黔州。
  这个大臣不睦,很值得玩味,什么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统统都没有提。
  其余大臣也是长出一口气,他们就怕连累到自己,李治也知道他们肯定都很害怕,这朝中肯定是人心惶惶,故此这事得及早处理,如果拖下去的话,可能会有人出面保他们,与其大家一块死,就还不如大家一块活,到时就更加难办了,在这事上面,他必须处理的更加果断一些。
  至于李友益、徐进等人,那肯定就是背锅的,罪名都往他们身上扣就对了,李治将他们都直接贬为庶民,然后发配到岭南那边去。另外就是李义府的家人,统统免除朝中的官职,意思非常明显,你们一家人都给我离开,不要留在长安。其中,也将李洋判为死刑减等,流配黔州。
  这还不止,李治在未与任何人商量的情况下,就擢升刘祥道为中书侍郎,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还将刚刚入仕一年的王玄道和任知古提拔为中书舍人,这简直就是在坐电梯上升,也就韩艺比他们快一点点。
  别说大臣们措手不及了,就连王玄道、任知古得知此消息后,都是一脸茫然,他们什么都没有做,就升了官,天上真的会掉馅饼的,可是聪明的人都知道李治这么安排的用意。
  很简单,就是不要再制造新得争端!
  虽然李治只是提拔刘祥道作为中书侍郎,中书令还空着的,但由于加封了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是说李治暂时不打算设中书令,因为李治知道,中书令一职,肯定会有人来抢的,那又会制造新得争端,但是目前又没有合适的人选出任中书令,而且,中书令是属于正式拜相,那需要很多手续的,很麻烦,不适宜当下的这种情况,他就直接先安排了,那大家想争也争不起来,等到朝中稳定之后,再作打算。
  而且,刘祥道是唯一一个参与此事,不降反升的大臣,可见李治是认同刘祥道的建议,并且想借此告诫其他大臣,我不是一个瞎子,你们如果是为国家利益去争,那我就用你,如果是为个人利益而制造争端的话,那你就给我滚,刘祥道虽然参与了此事,并且还是主力,但是人家刘祥道是出于为君分忧,为国出力,跟李义府、杜正伦那是两码事。
  这也表露出他励精图治的决心。
  至于提拔王玄道、任知古的话,那就更加简单,就是因为他们入仕才一年,跟你们所有人都没有什么利益关系,我要提拔这边的人,那边会不瞒,我要提拔那边的人,这边又会不瞒,那我只能用新人。
  总之,用意是非常非常明确,就是不要争斗下去了。
  也没有人敢再纠缠下去,性命要紧呀,如日中天的李义府和杜正,眨眼间,就被贬到外地去了,这真是伴君如伴虎呀!
  ……
  “爹!你小心一点。”
  杜志静小心翼翼将杜正伦从马车上搀扶下来,此时此刻的杜正伦仿佛一夜间苍老了许多。颤颤巍巍的从马车上下来,见到自己的府邸门可罗雀,不禁满面哀伤,重重得叹了口气。
  “难道杜兄还放不下么?”
  只听得一个洪亮的声音。
  杜正伦一怔,抬目望去,只见了李绩从府中走了出来,他顿时一怔,颤声道:“茂——茂公。”
  李绩哈哈一笑,走上前来,道:“你可许久未叫过我茂公了。”
  杜正伦一双老目渐渐湿润起来,道:“茂公,愚兄真是愧对于你啊!”言罢,不禁掩面而泣。
  他能当这中书令,全凭李绩的关系,可是却落得如此境地,但是李绩还将他救出来,并且也只有李绩来这里迎接他,这心中是既感动,又羞愧。
  李绩见他这般模样,心中暗自一叹,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道:“想当年我们初识之时,正当意气风发时,而如今我们都已经两鬓苍白,我们当过宰相,也都被贬过,还有什么是我们没有经历过的,人生至此,还有什么可求的,若能安享晚年,那便是最好的结局。杜兄,你读书比我多得多,为何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未参悟透。”
  杜正伦听得泪水再次倾眶而出,紧紧握住李绩的手,泣不成声。
  ……
  与此同时,那边李义府也回到了府中。
  较比起杜正伦而言,李义府显得就有一些失魂落魄,他的心胸就针眼那般大,这他如何想得通,一下子从中书令掉到黔州刺史,他辛辛苦苦建立起的势力,都将毁于一旦。
  他真心无法接受啊!
  刚入府门,见到杨氏站在庭院中,他立刻双目一睁,甩开柳元贞的手,冲到杨氏面前,“夫人,我——!”
  杨氏叹道:“李中书,真是抱歉,皇后已经尽力了,但是此事闹成这样,陛下不得不这么做,皇后唯一能够帮你的,就是恳求陛下免除李洋的死刑,让你们父子团聚。”
  李义府虽心有不甘,但是他还真不怪武媚娘,因为他也想不到是武媚娘要废除他,这不可能呀,再者说,要不是他平日这么飞扬跋扈,让杜正伦轻易获得那么多证据,也不会有今日,说到底也是他自己的错,而如今也就杨氏来了,平时那些对他谄媚的官员,是连一个影子都见不着,并且武媚娘还将李洋给救出来了,也算是给了他一点安慰,哽咽道:“劳烦夫人转告皇后一声,义府令她失望了。”
  “此事怪不得你,谁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杨氏叹了口气,又道:“你且安心在黔州待上一些日子,若有机会的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67/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