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18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39/2399

  哇靠!你们还真是不齐心,没看到对面站着三个洛州的么。韩艺暗自嘀咕一句,脸上却是古井不波,一五一十向李治禀报,有多惨就说得多惨,不夹带半点水分。
  李义府听着都为韩艺的智商感到着急,早知就自己说了,人家汇报尽量是往好的方面汇报,而这厮怎么惨,怎么说,这天底下恐怕就没有比他更加实诚的官员了。
  “岂有此理。”
  李治听后龙颜大怒,一拍桌子,指着他们道:“朕才离开长安多久,就发生恁地大的事故,我大唐建国以来,都从未发生如此严重的事故,朕要你们这群臣子有何用?”这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仿佛排练过很多回似得。
  “臣等知罪。”
  杜正伦他们又是齐声说道。
  但心里多多少少有点委屈,这事故又不是发在京畿道,而是发生在都畿道,要是洛州三巨头不在,那你也只能训我们,可如今他们都在,光训我们,这太不公平了,这脸上也无光。
  可他们也不敢多说,因为皇帝也在洛阳,如果皇帝责骂洛州官员,那不是先得下一道罪己诏,因为事故发生时,你皇帝可是在这里,你皇帝跑到那里,事故就发生在那里,跟个瘟神似得。
  “臣等罪该当诛。”又听得一声突兀之声,韩艺鬼使神差的还补了一句。
  李义府等人看了眼韩艺,心中很是郁闷,这只是套路来的,君主无过,都是臣之罪,李治教训他们,一来彰显自己的仁义之心,二来彰显一下自己的皇威。死了这么多百姓,总得找人来背锅呀。他们倒也想韩艺扛下来,可问题韩艺是说的“臣等”,而不是臣,这个差别就很大。
  可是韩艺也是顺着说下来的,他们也只能吃这个哑巴亏。
  李治立刻顺着韩艺的话便道:“你们知道便好。”
  又是“你们”,许敬宗真想站到对面去,这地真心没法待了。
  韩艺突然站了出来,躬身一礼,将芴板置于地下,道:“臣愧对皇恩,愧对百姓,愧对这一身官袍,臣愿伏法受诛。”
  殿中立刻是鸦雀无声,气氛瞬间凝固。
  李凤他们都已经傻眼,什么情况呀?这看着不像似套路呀!
  长安的官员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刚猛,魏征也没有你这么霸道啊。
  李治更是一脸懵逼,暗道,这小子不会连这点经验都没有吧?
  这就好比自家孩子打了邻居的孩子,甭管对错,作为家长,总得训上几句,但也就是嘴上说说,不可能因此掐死自己的儿子。李治也不可能因为这事,而将当朝宰相给杀了,这也太离谱,况且宰相只是下达政令而已,政令是没错的,是事务部门的过失,他也知道跟韩艺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如今倒好,碰到韩艺这个不谙世事的雏鸟,他还来真的。
  李治顿时骑虎难下,玩点别得好么。
  李义府赶紧站出来,道:“还请陛下息怒,此事皆因那漕运官邢江不顾劳役死活,一意孤行,这才酿成悲剧,而韩尚书得知消息,立刻连夜赶往三门山,并且妥善处理好那善后之事,可谓是将功补过。”如果真拿韩艺问罪,他们能幸免吗?要知道他们刚刚可是一块认罪的,再加上他也知道李治没有要杀韩艺的意思,只不过就是嘴上说说而已,这也算是帮李治解围。
  杜正伦、卢承庆也赶紧出来为韩艺求情,也是为自己求情。
  许敬宗听得老郁闷了,原本他们还打算拿韩艺这善后之事告韩艺一状,让你吃点苍蝇,如今好了,只能胎死腹中。
  “韩艺,既然李中书、卢尚书为你求情,而且你也将功补过,那朕就且饶你一回吧。”李治赶紧借坡下驴,心里那个恨呀,他如今都不敢发飙了,这横的真是怕不要命的。
  “臣拜谢陛下不杀之恩。”
  韩艺又是躬身一礼,这才捡起芴板来,不等李治松口气,他又道:“陛下,这死罪虽免,但臣以为这活罪难逃,毕竟死了这么多人,若不为他们做点什么,臣与李中书他们也会感到良心不安的!”
  李义府真心杀了韩艺,做人不能如此的厚颜无耻呀,这老是代表我,不就是死了一些劳役么,我吃得好,睡得好,没有什么不安的啊!
  但是他们又不能说自己心安,他们也只能面露内疚的点点头。
  哦,朕明白了,这小子是故意的,好,朕倒要看你想搞什么鬼。李治轻哼一声道:“这不用你说,你们以为能够逃得了么?你自己说吧,朕应该怎么惩罚你们。”
  李义府如今只要听到“你们”、“臣等”等词,他就脑筋发疼。
  韩艺道:“陛下怎么惩罚臣等,都不为过,但是臣以为事故已经发生,当下最重要的是为那些已经牺牲的百姓做点事,而那些百姓皆是上有老,下有小,他们又都是家中的顶梁柱,这顶梁柱一倒,他们的亲人如何还活得下去,故此,臣愿带头捐一百贯给那些牺牲的百姓。”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啊!李治眼中一亮,嗯了一声,频频点头道:“难道爱卿有此善心,朕深感安慰啊!”目光瞟了瞟李义府他们。
  一百贯?你小子还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李义府他们都将韩艺恨出了新境界。
  韩艺多有钱呀,区区一百贯,也就是打个喷嚏啊!
  卢承庆宅心仁厚,觉得这样做也算是功德一件,于是也站出来,“臣也愿意捐一百贯。”
  杜正伦、阎立本、许圉师也相继站了出来。
  李义府、许敬宗一看,人家黄门侍郎,六部尚书都站了出来,他们一个中书令,一个门下侍中,比他们都还高一级,这就是割肉,也得捐啊,也赶紧站出来,表示愿意捐钱。
  李治点点头,正欲开口时,韩艺突然瞟了瞟洛州三巨头,道:“平阳郡王,王都督,权长史,这三门山可也算是在洛州管辖内,我相信三位也不想那些冤魂在洛州上空飘荡不散。”
  那三人惊讶看着韩艺,我们跟你很熟么,而且我们站在这里什么都没有说啊!
  李治抿了抿唇,没有做声,这笔买卖,真是太值了。
  说是捐钱,其实也是罚钱,能罚这些人的钱,只有他皇帝,这钱到了百姓手中,百姓记住的是皇帝的恩德,不会是这些人,而以前死了得劳役,哪里还有这抚恤金,一有比较,这隆恩浩荡就出来了。原本死这么多人,皇帝当然也脸上没光,如今多给一点钱,说不定还能扭亏为盈。
  李凤他们一看皇帝是这态度,心里也明白了,这钱要不捐的话,对面的宰相,肯定要将责任推倒他们身上来了,那李义府可是出了名的心胸狭隘,在你们境内犯了事,我都捐了钱,你们要不捐,那你们试试看,这事一准不算完。
  他们用眼神合计了一下,站出来,李凤表示捐一百贯,权怀恩和王大礼表示愿意捐八十贯,他纵使想捐一百贯,也是不行的,因为宰相了捐了一百贯,他们不能超过宰相,而李凤是皇帝叔叔来的,身份可以跟宰相齐平。
  说完之后,这三人又再扪心自问,自己站在这里干嘛?
  情况都没有弄清楚,就捐了几个月的俸禄出去。
  如果仅按照俸禄来说,哪怕对于他们而言,一百贯也真心不少,但是他们有额外收入,还有皇帝的赏赐,故此也不算多。
  李义府、许敬宗心里稍微平衡了一点。
  韩艺瞧了眼李治,好似说,大哥,小弟任务已经完成了,你让我回去吧。
  李治也是心领神会,道:“韩爱卿若是无事禀告,就且退下吧。”
  “遵命!”
  韩艺叹了口气,退到一旁,垂着头,可哪怕是低着头,他也感受到好几道杀人的目光射来。
  谈钱伤感情啊!
  许敬宗事先还打算将责任推倒韩艺一个人身上,结果自己都还没有开始,就被韩艺给弄了一百贯去,气得差点没有昏厥过去,赶紧坐下,喘口气。
  李治想想这回赚大了,原本他只是打算训几句而已,朝着张德胜使了使眼色。
  张德胜是心领神会,赶紧让人奉茶。
  许敬宗他们捧着茶,真心不舍得喝,这一杯茶太贵一点吧。
  韩艺接过茶来,就小抿了一口,趁机偷偷瞥了眼许敬宗等人,心中暗笑,你们这群混蛋,想让你韩大爷一个人扛,想多了吧。嗯——这茶喝得还真是有滋有味啊!
  而他对面的王大礼突然抬手示意,自己不喝,然后站起身来,拱手道:“启禀陛下,其实捐多少钱给那些百姓,都不过是治标不治本,杯水车薪而已。自汉以来,三门山屡屡发生沉船事故,然,归根结底,还是三门山地势险要,河流湍急,难以渡船。可京师又依赖于漕运,故此,朝廷应该赶紧着手治理三门河道,这才是解决之法。”
  此话一出,李义府、许敬宗他们觉得这一口茶是如何也喝不下去了,都谨慎的看了眼王大礼。
  这么多宰相坐在这里都没有发言,你一个长史在这里抢话说,你几个意思?太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了。
  其实方才他们见这三人站在这里,就隐隐有一些察觉,毕竟都是老司机来的,这嗅觉还是挺敏感的。因为当皇权集中的时候,那么近臣才是最有权力的,哪怕是宦官,像韩艺他们这种同中书门下三品,皇帝爱给就给,随时可以拿回来的,那么皇帝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为什么当初关陇集团要弄死杨广,就是因为杨广跑去扬州,倘若长此下去的话,这国家的中心就是扬州,那关陇集团岂会答应,而如今这迹象也表明这些洛阳官员似乎有意思要跟给他们平起平坐。
  韩艺听得又喝了一口茶,心想,这一杯茶真是越喝越有味了。
  “卿言之有理,这也是朕最近在思考的事。”李治听得很是欣慰,总算有个人了解他的心思了,又问道:“不知卿有何妙策?”
  王大礼道:“臣曾前去观察过三门山的地势,这船过三门山时,多半时候得改用牛车陆运,可改陆运的话,耗时耗力,故此那邢江才让纤夫去拉,然而,三门山道路崎岖险阻,纤夫空手都难以立足,更别说拉船而行,当初那隋炀帝曾命人在三门山开凿栈道,便于纤夫拉船,不过因为隋末动乱,那栈道年久失修,故此才有今日之难,臣建议朝廷命人重新在三门山上凿出一条新栈道来,以便于纤夫拉船前行。”
  这其实就是华夏民族的精神,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山要挡路,那便凿山开路,水要阻我,那便筑堤架桥,愚公精神,战天斗地,要说这改造地球的能力,放眼世界,唯有华夏。
  这跟西方有些不同,同样面对洪水,咱们华夏是大禹治水,而他们则是驾诺亚方舟逃跑。
  两种精神也是各有利弊,但不管怎么说,正是以为这种坚韧不拔,愚公移山的精神,华夏民族才能面对重重劫难,兀自傲然挺立,而其它文明古国基本上早就不存在了。可是,你老是去战天斗地,那也是不行的。偶尔换换口味,弄一艘诺亚方舟,说不定就能看到新大陆。
  李治听得极其认真,刚准备点头时,忽听得“噗”的一声。
  大家寻声望去。
  “抱歉!抱歉!”
  韩艺赶忙一边抹嘴,一边道:“这——这茶水,有点烫。”
  张德胜偷偷一笑,赶紧道:“快给韩尚书换一杯茶。”他跟韩艺也算是老相识了,因为韩艺这厮老不在官署候命,每回都得他到处去找,这都找出感情来了。
  李治一看这韩艺这反应,也不知道是不是该点头,就跟吃了苍蝇似得。
  阎立本站出来道:“陛下,老臣认为此法不妥。首先,那三门山岩石坚硬,地势较高,难以开凿,须得耗费动员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难免会劳民伤财。其次,若要便于纤夫拉船,必须得延河而凿,岩石比较落入河中,反而会生出更多的暗礁,以及令河水更加湍急,更难行船。最后,老臣认为在山上开凿栈道,纤夫走在栈道上拉船,还是太危险了。”
  专业!韩艺立刻给出了评价。
  李义府立刻站出来道:“阎尚书言之有理,凿开栈道,同样也是治标不治本之法。”
  李凤站起身来,道:“陛下,臣有一法,不知可不可行?”
  李治忙道:“皇叔请说?”
  李凤道:“臣以为可修建一条新运河,如此便可避开三门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39/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