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17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63/2399

  “呃——现在不是谈论这个得时候,集中精神。”
  “哦。”王萱稍稍点了下头,她见韩艺神情严肃,从头到脚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那就是专业,于是也定了定神,专心练了起来。
  这王萱的天赋还真是不俗,以前肯定是有非常深厚的舞蹈底子,很快,王萱就跟上了韩艺的节奏,与韩艺在温泉旁翩翩起舞,练得极其投入。
  过得一会儿,韩艺道:“好了,今日就到这里吧。”
  “就练完呢?”
  “怎么?你还想练么?”
  “不是,不是。”王萱直摇头道。
  韩艺道:“那你能不能先放开我。”
  王萱先是愣了下,发现韩艺的双手的已经垂手,而她的双手却还放在韩艺身上。
  “啊!”
  王萱惊叫一声,闪电般的缩回双手来,美目睁得大大的,不敢置信的看着自己的双手。
  韩艺瞧她这模样,甚觉得可爱,当即哈哈大笑起来,走到石榻上坐下,却还是止不住笑意。
  王萱也惊醒过来,狠狠剁了一下脚,恼怒的瞪着韩艺,可她并未说什么,美目微合,轻轻吐了口气,然后也坐到石榻上,泡着茶水,面如止水,仿佛方才的一切都未发生过。
  韩艺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端着一杯茶水,曲臂枕头,躺在石榻上。
  王萱偷偷瞥了眼韩艺,轻声喊道:“韩艺。”
  韩艺嗯了一声。
  王萱嗫嚅片刻,道:“我——我能不能别学这舞。”
  韩艺道:“为什么?”
  王萱道:“这——这——这成何体统,我总感觉有些奇怪,想来陛下也不会喜欢的。”
  韩艺道:“奇怪才是正常的,如果你没有奇怪的感觉,那我就会感到害怕了。”
  王萱道:“此话怎讲?”
  韩艺一本正经道:“此舞之名唤作游龙戏凤,顾名思义,唯有龙凤成对时,这舞才能够发挥出它真的价值,你是金凤,而是我只是田舍儿,你自然感觉会有一些怪,原本就不登对的,所以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不过,当你与陛下的跳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心跳的感觉。”
  王萱一愣,“心——心跳的感觉?”
  韩艺点点头道:“对呀!你会感觉到面红心跳,有些羞涩,有些紧张,但却又沉浸在游龙戏凤营造的氛围之中,让你忘乎所以。”
  “面——面红心跳?”
  王萱眨了眨眼。
  韩艺道:“不错,但是这个说是说不清楚的,到时你体验一下就明白了。”
  王萱似乎并未在听,低目沉吟着。
第1515章
杂色入流
  正如李义府说得那般,他的上书很快就得到了李治回信,而且都是用加急信函来往的。
  无悬念通过,而且不仅仅是涉及到胥吏,还有那些正在等待空缺官职的进士,并且李治还在信中说明,暂不回长安,准备去洛阳待一段时间,理由当然就是身体原因。
  但是无人关注李治要去哪里,这个全新的杂色入流制度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怎么可以这样?”
  “这不是胡来么。”
  “走走走,咱们去找杜中书问个明白。”
  朝中也是立刻分化,贵族、庶族之间的火药味渐渐浓烈起来。
  其实杂色入流对于官员是伤害极大的,因为人数一旦多起来,那竞争就大了,想要上位,是非常困难的,这是没有任何悬念的。但是庶族是急于扩充庶族在朝中的势力,杂色入流肯定是提拔寒门人士,贵族是不可能去当吏的,这是对他们有利的,权衡利益,当然选择后者,前者只是暂时的伤害,后者则是长远的利益。
  那么对于贵族就是双重打击,一方面增加了竞争力,另一方面,又削弱了贵族在朝中的势力,以前那种门荫制度,贵族可以源源不断的补充进来,大臣的儿子生出来就是官员,但是如果放宽杂色入流的话,一批批胥吏将会被提拔上来,补充速度明显要高于门荫制度,这是很强的冲击。
  贵族官员当然反对,可问题是皇帝不在,你没法立刻去反对,只能去找枢要大臣问个明白。
  政事堂。
  “岂有此理,这么大的事,为何我等皆是不知?”
  杜正伦是拍着桌子,指着李义府,震怒道。他跟李义府同是中书令,但是对于这事是一概不知,那些下属来问他的时候,他都是一脸懵逼,这太不把他放在眼里,这对于他这种老臣子而言,太伤面子了。而且李义府这么做明显破坏了规矩,大家都已经有了默契,有事大家一块先商量着。
  李义府眼中闪过一抹猖狂之色,但也就是一闪即过,拱手笑道:“杜中书请息怒,李某今日请各位前来,正是要向各位解释此事的。”
  卢承庆满面的不悦之色,道:“李中书,如今圣旨都下来了,你才来告诉我们,未免太晚了一些吧。”
  李义府叹了口气,道:“这也是事出有因啊,我跟韩尚书是商量过的。”
  大家立刻看向韩艺,眼中透着一丝丝担忧,他们两个要是狼狈为奸,那政事堂的平衡势力将会被打破,韩艺跟李义府的敌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很好的平衡了朝中的势力。
  就知道这样,看来武媚娘这一回是要将我利用到死。韩艺当然不会上当,皮笑肉不笑道:“我记得李中书跟我商量的时候,你也已经上书了。”
  李义府道:“这不也是没有办法么,韩尚书你这么着急,我不得不立刻上书陛下啊!”
  韩艺笑而不语。
  卢承庆他们见韩艺这表情,心中又犯嘀咕了,看这情形,韩艺不像是站在李义府那边的。
  韦思谦愠道:“事已至此,说这些已经无用,还请李中书告知我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性子刚烈,没有那么多弯弯道道。
  李义府笑道:“哦,事情是这样的,相信关于户部将要晋升一批胥吏入流之事,你们都知道吧。”
  这家伙真是没完没了了!韩艺稍稍翻了白眼。
  卢承庆道:“此事早已经决定,不知与这事又有何关联?”
  李义府道:“可是近日消息传出来之后,许多胥吏都对此感到不满,如果按照本朝的制度而言,户部晋升的那些胥吏,无一合格,那些熬到头发都白了的胥吏自然甚觉不公平,可韩尚书这么做,也是情有可原,我也是非常支持,为此,我才上书陛下,放宽杂色入流的条件,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平息众怒,而且对于国家也是好事。”
  杜正伦冷笑一声,道:“真是稀奇呀,想不到李中书你还会关心那些胥吏的感受。”
  当初韩艺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真没有人想到这一点,不就是因为胥吏是没有人权的,地位又卑微,根本不需要考虑他们的感受,谁能够晋升那可是造化,没有的话,也是正常的,故此,李义府这话虽不无道理,但是从他口中说出来,只会让人觉得好笑,李义府什么时候会这么为他人着想。
  李义府呵呵道:“杜中书不将那些人放在眼里,但是也不能说明人人都会如杜中书这般想。”
  “你——!”
  杜正伦怒瞪李义府。
  韦思谦哼道:“就算如此,但是这事事关重大,你有没有想过,一旦如此,大量的胥吏都将晋升为官员,每个官衙都将会变得非常拥挤,这会给财政带来多大的负担,并且还会影响朝廷的运作。还是——李中书这么做是夹带私心。”
  李义府呵呵道:“我看是韦中丞夹带私心吧。”
  韦思谦眉头一皱,道:“我韦思谦自问无愧天地,还望李中书说个明白,究竟韦某人夹带了甚么私心?”
  李义府笑道:“我就怕说出来,韦中丞颜面无光啊!”
  韦思谦道:“你但说无妨,倘若有理的话,韦某人自当向陛下谢罪。”
  “那我可就直言了。”
  李义府正色道:“如今朝中的官员多半都是出身士族,其中有大量的散官,他们拿着朝廷的俸禄,却不为朝廷效力,导致朝中官员虽多,但是韩尚书只能被迫从胥吏中挑选人才去西北——!”
  “喂喂喂!”韩艺着实忍不住了,打断李义府的话,“李中书,你就事论事,别老是扯上我好不。”
  “韩尚书勿怪,勿怪。可是此事因此而起,我不得不提啊!”李义府忙道。
  韩艺搓了搓额头,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
  他当然不是要阻止此事,因为这跟李义府无关,是武媚娘在后面一手操纵的,而那边长孙无忌不发话,他还不至于蠢到立刻就跟武媚娘撕破脸皮,他这是做给卢承庆等人看的,我只是被李义府绑架了,我跟他不是一边的,你们千万别想歪了。
  李义府也担心韩艺会发飙的,于是又道:“就算不提西北一事,咱们就说说那门荫制度,贵族、士族、朝中大员的后代蒙门荫制度,都可以轻易入朝为官,可这一个官员可以生好些个儿子,你看长孙太尉的几个庶子才多大,就已经是五品散官。长此下去,迟早也会出现冗官的现象,但是从未有人对此说过半句话。另外,自北魏以来,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冗官的现象,只不过那时候能够当官的都是士族,而朝中官员又多半是出自士族,此事大家心里都明白。韦中丞,我看你之所以反对,也只是关心着贵族的利益,如果我是放宽门荫制度,只怕你们就不会这么说了。”
  卢承庆道:“李中书此言差矣,贞观年间,太宗圣上不也削减了官吏,而且自我朝开始,已经一再削弱门荫制度,你怎能说无人对此说过半句话呢?”
  李义府道:“但是卢尚书也别忘记了,当时太宗圣上面临着多大的阻力,要不是当时得财政无法支撑起庞大的官吏俸禄,只怕结果就不是这样了。”
  杜正伦冷笑道:“也就是说,李中书认为贵族养尊处优,非常不公平,于是提拔大量的胥吏上来,一起养尊处优,这样才算是公平。”
  “非也,非也!”
  李义府摆摆手,道:“我绝无此意,我这么做也只是为朝廷着想,许多贵族出身的官员,整日无所事事,却享受这高官厚禄的待遇,不就是无人与他们竞争,长此下去,对于国家就真的有利吗?如今我大唐正欣欣向荣,需要大量的人才,故此陛下不断强调要唯才是举,而许多胥吏、大官的门客皆是有才之辈,只不过因为出身而无法出头,我认为朝廷理应给予他们这个机会,让他们可以一展身手,同时也可以激励那些贵族子弟,如果他们再不努力,那注定将会被淘汰的。”
  此话一出,卢承庆等人皆是一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63/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