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17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56/2399

  那些已经考取会计证的人,就等着这一刻,为什么他们中有些人拒绝户部的要求,就是因为他们听到了风声,许多富商都关注这一场考试,他们想观望一下商人能够给他们什么待遇,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无可厚非,一看这待遇蜂拥之前,而且这些商人对他们也是非常礼遇,要知道来这里抢人,那都是大富商,是有大型作坊的,小作坊不需要他们这种人才,只有大作坊,账目才比较复杂的,才需要这些人才,而且一个都还满足不了,他们如今正在将自己的商品推向全国。
  能够考取证书的人才,首先一点,肯定是识数认字,而且还有完全适合工商业的专业技能,这人才如今你上哪里找去。
  大家情投意合,很快就聊得飞起。
  正当这时,忽见一群穿制服的人走了过来,正是皇家警察,他们指着驴车前面的人,训斥道:“干什么,干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么,快点走。”
  熊弟挺着大肚子,走上前,笑嘻嘻道:“郑大哥,是我,是我,我们就是在逗留一会儿,等会就走了。”
  郑响惊讶道:“小胖,你怎么也在?”
  熊弟心虚道:“怎么呢?”
  郑响低声道:“你难道不知,是你韩大哥派人到我们民安局告状,说有人跑到贤者六院门前来做买卖。”
  “啊?”
  熊弟眨了眨小眼睛,心中十分后悔,怕坏了韩艺的大事,赶紧吩咐自己的人离开,头也不回的朝着郑响挥手告别。
  钱大方率先反应过来,气得跳了起来,“韩小哥,你这么做真是太不地道了。”
  “老钱,你注意一点,你要再敢恁地诽谤韩尚书,我只能带你回去。”
  “是是是,小人没——没别的意思,小人只是跟韩——韩尚书说笑的。”
  “少啰嗦,快些走吧。”
  钱大方他们这些商人是忿忿不平,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好声好气的将那些拥有会计证的人给请到别处去谈,可问题是他们来早了一点,还有一大批人正在里面领取证书。
  而那些围观的群众更是看傻眼了,这看着不像是韩艺在制造噱头,丫——丫是真的呀,这证就是这么牛逼啊!
  他们仿佛见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然而,他们却忽略门侧便还站着一道身影,正是韩艺,他看着远去驴车,好气好笑道:“这一群狗从王八蛋的,竟敢跑上门来抢人,真是岂有此理。”
  由于通过的人数远远超出他预计的人数,故此他现在也不会很担忧,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让那些商人收敛一点,不要丧心病狂的将人都给招去了,朝廷要对付你们,还是挺简单的。
第1509章
小心驶得万年船
  “谢谢无衣姐。”
  “谢谢运城郡主。”
  相对而言,女人那边倒是没有这些是是非非,只是一群女人沉浸在喜悦的气氛中,她们喜笑颜开的从萧无衣手中接过证书来,相比起会计资格证,这教师资格证则是用蜀锦做得,都是非常精美,可见韩艺还是花了许多心思在这里,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什么圣旨那么牛,因为圣旨是用最好的材料做的,韩艺想要六证走高端路线,首先一旦,这证书就必须要高端大气上档次,这样人家一看就会觉得好厉害的样子。
  当然,作为韩艺的得意门生,萧无衣自然不会放过这么一个好机会,她平易近人的跟这些女人聊了起来,不遗余力的推广妇联局,希望她们都明白,妇联局绝对不是一个摆设,能够帮助她们许多。
  永平坊!
  “爹!娘!”
  只见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神情激动往家里跑去。
  “我儿回来了。”
  一间寒舍的门打开来,一对中年夫妇从屋内走出来,他们张望一下,很快便看到了自己的儿子。
  那年轻人兴奋的来到二老面前,激动不已道:“爹,娘,孩儿考上了,考上了。”
  “是——是吗?”那老汉激动的嘴皮子哆嗦了起来。
  “嗯!而且孩儿刚刚已经找到事做了,就是大名鼎鼎的长运集团,头三个月每个月就有一贯钱,之后会涨到两贯前,并且包吃包住,甚至连税都不用交了,今后你二老可以安心在家享清福了。”
  “这——这都是真的吗?”
  “嗯。”
  这二老听得是眼泪汪汪,这对于一个普通百姓而言,那真是质的改变。
  ……
  黄金书屋。
  “掌柜的,快快快,给我来一本那什么会计基础学,总之就是考取会证书的书籍。”
  一个年轻人气喘吁吁的来到黄金书屋,手舞足蹈的朝着那掌柜地说道。
  那掌柜呵呵道:“真是抱歉,都已经卖完了。”
  “啊!”
  ……
  “爹爹,这你都看见了,当初孩儿要去考,你不让,非得让孩儿去参加科举,可是想要考取进士,得多难呀,就还不如考这会计资格证,一个月就两贯钱,包吃包住,还不用纳税。”
  “唉……这都是爹爹的错,是爹爹没有考虑好,都怪爹爹,都怪爹爹啊!”
  “……爹爹,这你也不用自责,反正明年还能考,隔壁的曹平能够考上,孩儿苦读一年,一定也能够考上的。”
  ……
  会计证!
  我要考取会计证!
  每个人心里都在呐喊着,这——这来的真是太突然了,没有人做好心里准备。也没有人料到考取到一个证书,就能发生质的变化,而且是立竿见影的,你只要拿着会计证站在街上一挥,一群富商就立刻扑了过来,商人才不顾及颜面,这年头要人才不要脸,这简直比科举还要受欢迎一些啊。
  只能说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以前,小农经济是不需要人才的,手脚齐全就可以了,唯有朝廷才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可如今是长安已经开始了城市经济模式,工商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那是非常大的,最重要的一点,这不是自然而然的形成,而是韩艺在后面推动的,故此人才目前是没法匹配的,会计更是目前急需的人才。
  这狼多肉少,那只能用抢的。
  不过这些商人也不蠢,如果事先不商量好,那只会哄抬工资,他们是将底薪给定好,幅度控制在一百文之内,分数越搞,酬劳自然也得高一点,但是待遇大家都一样,只是说凭借着后期发展以及自身契约的魅力去招人。
  而关于女人那边,考取教师资格证的当然是全部被昭仪学院给招走,就这一家学院,没有人抢,这也是一早就定下来的。另外,考取会计证的,一部分都是尝尝鲜,顺便拿了一个证书,她们不会去工作的,她们都是贵族千金,家里也不会允许。只有八个拿到会计证的是寒门女子出身,她们希望借此改变自己家庭的生活。
  不过萧无衣已经将她们给忽悠到妇联局去登记了,要想招聘她们,请先去妇联局。
  可惜令萧无衣郁闷的是,没有她想象的那么轰动,不跟男人一样,拢共就两家上门,一个元家,一个自由之美。也就是说,这八个女人注定是要被自由之美跟元家瓜分了。
  没有人跟他们两家去抢,因为他们两家的纺织坊和制衣坊都是女人,他们对于女人而言是有着绝对优势的,想出来工作的女人,最向往的一定是自由之美。
  这是为什么郑善行没有钱大方他们那么急切,因为没有这个必要,他也从未打算招男人。
  这场考试就如同疾风暴雨般,来得快,去得也快,同时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
  拿到证书的人,瞬间就都被人给请走了,连渣都不剩。
  不言而喻的是,这会计证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同时不少人都在询问,其余四证,什么时候考,而且不单单是商人,更多的是普通百姓,原来拿个证书就这么值钱,但是教室和会计,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而工程师、设计师则是不需要,这更加适合百姓,这倒是令韩艺感到非常欣慰,也不再生那些商人的气。
  当然,最最主要的还是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招了六十人来到户部,毕竟朝廷还是朝廷,这个优势还是有得,只是没有以前那么绝对了,故此也并非是前六十名,有些人才还是被一些大富贾给抢走了。
  但即便如此,这还是令不少大臣大跌眼镜,他们这些保守的大臣,都还沉浸在过去,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他们就不明白为什么想来奸诈狡猾的商人,这一回会如此的慷慨,出手这么大方。还有一些人感到有一些恐慌,他们对于贤者六学可是完全不懂,如果贤者六学超过儒道,那么他们将再也无法翻身了。
  不过好在的是,商人也是卑微之人,他们只是有钱而言,在社会上的地位还是太低了,朝廷还是只给这些人胥吏的身份,这不过就是狼狈为奸罢了,因此他们在边上吹冷风,刻意打压贤者六学,说这只是商人与工人的学问罢了,上不的台面,这也的确影响了一部分摇摆不定的人,因为古代还是非常爱惜的自己的名望。
  韩艺虽然收到了风声,但也没有鸟他们,并未像以前那样,跟他们争论什么的,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他现在已经有了基础,也过了宣传期,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弄点实在的,别扯那些有的没的,如果又跟以前那样,可能会真的到达鱼死网破的地步,因为现在贤者六学得名气是越炒越大,已经触及到一些人的根本利益,这时候就应该闷声发大财。
  户部。
  “真是好险啊!”
  张大象是长出一口气,又向一旁的韩艺道:“韩小哥,你当初料得还真是没有错,这些个商人就跟疯了似得,连性命都不顾,也要抢得几个账房回去,以前怎就没有发现账房这么受人欢迎。”
  韩艺呵呵道:“以前咱们户部也不会面临缺胥吏的境地。”
  “言之有理!”张大象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韩艺不愿在扯这个话题,因为已经开始了,就很难再停下来了,又道:“其实这些对于我们而言,都只是小事,西北那边才是大事,你的赶紧着手,调派人员去西北,商人条例导致那边比中原更加需求大量的会计人才。”
  这就是他为什么这一回请皇家警察来驱赶商人,这在以前可是从未有过的,目的其实为了西北地区,之所以当时韩艺没有安排这方面的人才跟着那些官员一块去西北,而是要分两批走,就是因为户部人手也吃紧,如果没有新人补充上来,就将老人给调出去,那户部的运转肯定会出问题,故此韩艺这回是一定要招六十名会计进入户部,这样才能暂时满足西北边的需求。
  张大象道:“但是这个还需要跟吏部合作,可你也知道李义府检校吏部尚书,这吏部可不是唐尚书一个说得算,要不还是你去。”
  目前只有韩艺能够在李义府身上占得上风,因为李义府太不要脸,而韩艺比较狡猾,刚好克制李义府的不要脸。
  韩艺道:“我当初跟陛下谈好了,不会存在什么问题,你去谈就行了,要是有什么问题的话,我再出面。”
  因为西北还是远不如长安,如果不给好处,那是没有人愿意去的,故此韩艺的计划是,先将一部分胥吏升为官员,然后再将他们调去西北,因为胥吏转为官员是非常难的,这对于他们而言可是一个绝佳机会。
  而关于人选是早就定好的,都是三十来岁,身强力壮,经验丰富,韩艺是怕太老的经不起颠簸,而且那边将会是一个有别于中原制度的地区,需要年轻人,老人反而不适合。
  不过这还需要一系列的手续,不是说调就能够调的。
  但是从韩艺的语气来看,他俨然已经渐渐将关陇集团的王座坐稳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56/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