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17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5/2399

  卢承庆听得稍稍点头,道:“这也未尝不可啊!”
  杜正伦也点头赞成,因为他们觉得有些内疚,所以韩艺想到一个新办法,就干脆支持他得了。
  韦思谦突然道:“插秧机是可以这样做,可是如此一来的话,难免会形成贤者六院为商人服务,国家出钱给贤者六院,是为了研发利国利民之器,而不是研发盈利之器,如果贤者六院拿着国家的钱,去研究美酒佳肴,这是万万不可的。”
  许敬宗点头道:“韦中丞所言不错。”
  韩艺又沉默了下来,过得半晌,他道:“这样,贤者六院每一个研发项目都必须向朝廷报批,由朝廷来决定是否可以出售给商人,但是得先将规矩定好,如果是类似于插秧机这种需要推广的工具,就可以与商人交易,利用商人去推广,而一些不为百姓所用的,并且关乎国家利益,那就不能对外出售,好比说武器研发,这就是属于国家高级机密,当然,有些技术,既不属于国家机密,也不是百姓必须的,这也必须得由通过朝廷的审批,或者保密核心技术,或者与商人达成保密契约,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必须跟朝廷申报。诸位以为如何,这是我能够想到最妥善的办法,如果这也不行,那贤者六院只能面临关门。”
  杜正伦点点头道:“我看这样倒是可以。”
  卢承庆也道:“是啊,我们可以将此定为律法,如果贤者六院敢私自出售技术或者图纸给商人的话,那便是属于违法,这样一来,既可以让贤者六院得到充足的经费,为国库减轻压力,又能够有效的制约贤者六院,还能够惠及百姓。”
  韦思谦也稍稍点头。
  李义府、许敬宗用眼神交流了一番,虽然眼中还是闪烁着一丝狐疑之色,但见大家都点头答应,同时也觉得韩艺退让的比较多,再争下去,只怕会适得其反,而且报批,肯定是要通过三省的,即便答应下来,他们三省还是顺利的干预其中,也都点点头答应了下来。
  就这芝麻绿豆的小事,结果几个枢要大臣谈论了整整一日,可见朝中势力是多么的均衡。甚至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是一场民主机制的会议,大家都拿出各自理由来讨论,然后再相互妥协,不是谁可以做主的,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民主机制的效率没有专制那么高,要李治在的话,这事就好办多了,因为这不是什么大事,只要站得住的理由,再加上李治一拍板,很快就能够通过的。今后贤者六院不管出售什么,都得跟三省申报。
  几个大臣出得大殿,许敬宗是得意洋洋的走在前面,今日他对于韩艺是占得绝对的上分,最后逼着韩艺是不得不妥协,将最终权力交由三省,可是大获全胜,心中那口恶气总算是出了,回家必须设宴庆祝。
  郁闷的韩艺走在最后,垂着头,唉声叹气,等到卢承庆他们都走远了,他才抬起头来,看着许敬宗那得意的背影,嘴角突然扬起了一抹诡异的笑容。
  其实这才是他的目的,只不过他知道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让贤者六院跟商人合作,那势必会遭到大家的强烈反对,你这摆明就是官商勾结,还真不一定能够通过,官署跟民间做买卖,这个其实是韩艺一直都反对的,他是不不赞成官府关于民间的买卖,他是站不住脚的,故此他先以增加经费为由,召开这一场会议。
  他也知道大家一定会反对,他甚至都料多他们反对的理由,可越是这样,他越是开心,因为就他是要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他在争论的时候,一直在强调为国为民,纵使这增加经费有万般不是,但我的初衷是好的,这个你一定要理解,我不在乎那点钱。他这么说的愿意就是要让卢承庆、杜正伦他们感到有些内疚。
  在这个时候,他再提出跟商人合作,等于是往后退了一大步,增加经费这非常简单,他是户部尚书,拨钱就对了,但是跟商人合作,这个是需要花更多的功夫,而且不一定能够筹得到钱,卢承庆他们肯定就会支持他的。但是他们都忘记了一件事,就是韩艺是商人啊,他支持的是工商业。
  这个插秧机图纸给朝廷,朝廷也就是将图纸分发到个州县衙,仅此而已,但是交给商人的话,就是以商业唱主导,包括今后的合作,一些技术都将交给商人,而不是交给官府,这将会形成一个全新的体系。
第1499章
价钱决定文理
  在西郊一处偏僻的山谷间,有着几亩田地,当初云休就是被困于此,这里也可以说是云休的噩梦,今日这山谷又迎来了不少客人,只见田边站着几人,他们的目光一直注视着田间,但见一头牛拉着一辆全新的插秧机行走在田间,一个年轻人在一个老者的指导下,正在使用着插秧机,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彩。
  田边几人正是韩艺、元牡丹,元禧、元乐,而田中那年轻人正是元哲。
  元禧都亲自到场,可见元家是多么的看重这插秧机。
  过得好一会儿,田里的元哲迈着站满泥土的赤脚兴冲冲来到田边,激动不已道:“大爷爷,二爷爷,姑姑,这插秧机果真是非常好用,这一天最多能够种八亩到十亩地,而且只需要一个人和一头牛,可比以前增加了近十倍。”
  种二季稻最困难的地方就是人与时间,因为要抢时间,而这一个插秧机,完美弥补了这两点。
  韩艺笑道:“不仅如此,经过我们贤者六院的研究,这插秧机不再需要链条,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元禧满意的点点头道:“如此就最好不过了,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做。”
  韩艺笑呵呵道:“大伯,这都什么年代了,还什么都自己做,成本多高,如今我们元家的不正缺人力么。恰好南郊那边兴建了一家代工作坊,就是专门为其他商人制造木具、铁具的,这个插秧机委托给他们制造就是了,如今咱们元家在长安也没有多少人了。”
  元禧这只老狐狸一听这话,便知弦外有音,狐疑的看了眼韩艺,笑问道:“不知这家代工作坊是何人开的?”
  韩艺道:“张家。”
  “哪个张家?”
  “就是郯国公家。”
  元牡丹略显诧异道:“户部侍郎张大象?”
  韩艺摇摇头道:“这跟张侍郎没有关系,是他的堂弟张大器开的。”
  这不就是一回事么。
  元禧点点头,他当然知道没有张大象,这比买卖也落不到张家头上,既然是户部侍郎,那当然得另说,而且元家确实也人手吃紧,道:“只要价格合适,那就行。”
  元牡丹道:“大伯,这笔买卖可没有这么简单,这里面可还有贤者六院。”
  元禧并不清楚这事,愣了愣,道:“贤者六院不是官署么?”
  韩艺讪讪笑道:“是官署不假,但是为了研发这插秧机,贤者六院可也出了不少钱。”
  元禧道:“那也是国库出钱,像这等农具,以前工部做出来,都是将图纸分发到各州县。”这言外之意,无非就是——小子!别欺负我这老头不懂行情!
  韩艺道:“问题就这里,不瞒大伯,贤者六院为了这插秧机,耗费了不少经费,如今已经见底,可是离明年还有些日子,我曾跟其他大臣商议过,希望增加贤者六院的经费,但是他们都不答应,不过经过多番讨论,最终他们答应可以将图纸出售给商人,作为增加的经费。”
  元哲微微皱眉道:“可是这东西人人都能做,其中也无利可图,咱们造了也是自己用。”
  他不是不想出这钱,只是在压价罢了。
  韩艺笑道:“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这里面还是需要一些技术的,而且自己做,成本不见得比购买要低,这里面需要巧手木匠、铁匠,还得花心思去仿造,我不信谁家都有这么多全面的人才,如果请人做的话,就那还不如去购买。另外,这插秧机普通百姓是肯定用不起的,其实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百姓才几亩地,不需要花钱置办这插秧机,双手足够了,肯定是那些地主购买,他们可不缺这点钱,只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生产链,降低生产利润,这里面绝对是有利可图的。”
  元牡丹道:“也就是说,我们花钱从贤者六院购买图纸,然后委托张家制造?”
  韩艺点点头道:“正是如此。”
  元牡丹道:“可如此的话,张家自己也可以造,那图纸对于我们而言,只不过是过过手,你们贤者六院何不将图纸直接卖给张家。”
  虽然是一家人,但是各自立场不一样,可不能说一家花,而且他们可都是商人,算得比谁都还要精明一些。元家不想拿这个赚钱,他们只想使用,故此不愿花钱购买图纸。
  韩艺道:“首先,张家没这么多钱。其次,张家的代工坊只是负责生产,不负责销售,张家在江南岂能跟元家比,如果张家还负责做销售的话,他可连渠道都没有,这得投入多少钱进去,还不如集中力量全力生产,因此元家在跟张家合作时,可以在契约在添加有关于这方面的条约,限制张家只能帮元家生产插秧机。”
  元哲又道:“可是这插秧机多半只能在江南用,那何不将代工坊放到江南去,这样的话,还能节省运费。”
  韩艺笑着点点头道:“你这么说倒是没错,可这一来,张家目前没有这实力去江南开一个大型的代工坊,这还需要一步步来,二来,放在长安可以增加南北贸易,促进关中集团的发展,最后,如果将江南的百姓都招到作坊来工作,那江南的田地谁去耕种?江南还是得以农贸为主。”
  元哲听得连连点头,道:“还是姑父你考虑的周详。”
  他们在江南搞得就是农业,没有什么工业,要是将工业也都放到江南去,那不是拆自己的台么。而长安、洛阳的话不同,这一代人口密集,田地不够分,拥有很多的人力自愿,这也是为什么,手工作坊一下子就起来了。
  元禧道:“说来说去,你都还没有说得捐多少钱?”
  在他看来,怎么操作,那是韩艺的事,他不想过问,钱才是关键。
  “一千贯。”韩艺道。
  “你这也太多了一点,我们要插秧机,只是为了耕地,插秧机的利润不会很高。”元禧听得微微皱眉,这在他看来,有些多了。
  韩艺道:“其中我会贴补五百贯,元家只需要出五百贯。而且,随着江南的两季稻发展,对于插秧机的需求越来越高,我们贤者六院也会不断的完善这种插秧机,并且后续的改善技术都会免费赠予你们元家,你们元家永远会掌握最新的技术,因此在插秧机的市场,元家将会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元哲纳闷道:“姑父,你为何要这么做?”
  韩艺笑道:“游园惊梦都卖出五百贯钱,我不能让插秧机的价钱低于这个价钱,因为对于工商业而言,技术才是根本。简单来看,或许只是关于插秧机的交易,但是从大方面来看,这却是一场文理之间的博弈,我希望可以借此让大家都看到,未来的工商业,这技术才是王道,忽略技术,必将会被淘汰,这样才会更多的人与贤者六院达成合作,贤者六院将会得到充足的资金,那么就研发出更多的技术,而工商业都将会从中受益,而我只是用了区区五百贯就得到了这一切,还有比这更加赚的买卖么?”
  元禧沉吟片刻,点点头道:“好吧,我答应你。”其实他也没有算清楚里面的账,但是见韩艺自己都拿出五百贯来做补贴,知道这对于他非常重要,比起韩艺的政策,区区五百贯,又算得了什么。
  离开山谷之后,韩艺并未去元家,而是顺道往南边行去,去到了陶土的陶瓷作坊。
  “哎呦!小人不知韩尚书来了,真是对不住,对不住。”
  陶土气喘吁吁跑到客厅来,一个劲的向韩艺道歉。
  陶土的这种恭敬,令韩艺有些无奈,那真的是恨不得将他给供起来。
  “我说老陶,你能不能别老是这样卑躬屈膝的,今后我还敢上你这里来么?”
  “韩尚书,是不是小人哪里招待不周?”
  “我真不知道你怎么发财的?”
  “这都是韩尚书你给予小人的。”
  “打住,当我什么都没有说。”韩艺直翻白眼,他已经放弃教育陶土了,确实是没法教育,这憨厚得太憨厚了,狡猾得又太狡猾了,又道:“方才我听你的管家说,你前面是在开会,没有打扰到你吧。”
  “没有!没有!”陶土连连挥手,又不好意思地笑道:“什么开会,小人认得的字都有限,小人就是跟几个工匠讨论关于制作陶器方面的事宜。”
  韩艺哦了一声,道:“难道你又有什么新陶器?”
  “倒不是为这事。”陶土道:“自从户部让咱们商人注册商标之后,许多老主顾都跑来我这里,希望订购一些印有他们商标的陶器。”
  韩艺呵呵道:“他们反应还是快啊!”
  那些商人也不蠢,他们如今是站在工商业的顶端,他们的商品是最好的,故此当初他们回去一琢磨,发现这个商标的的确确能够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利益,尤其是大唐正面临着商品全国化,既然要这么做,那何不彻底一点。
  陶土又道:“不过这对于小人而言,也是好事,小人家的陶器,韩尚书你也是知道的,样式上有些特别,要是做成一模一样的商品,放到店里面买,反倒是不合适,定制的更好。”
  他家的陶器是充满艺术性的,以前那都没有一样的,因此定制的反而能够发挥他的优势,而如今商人要的也是标新立异,能够与其他商品的区别开来,此乃他最擅长的。
  韩艺笑着点点头,又道:“但是你也别尽顾着别人,得在每件陶器下面打上自己的商标,你不是也准备南下么。”
  陶土愣了愣,激动道:“哎呦,多谢韩尚书指点,小人记住了。”
  其实就算他不懂,也会照做的。
  韩艺无奈一笑,又正色道:“其实我今日来,是想找你帮我做一样东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5/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