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17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2/2399

  其实韩艺心里多多少少也明白一些,李义府如今最紧要的是,如何将李洋给救出来,他是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儿子,这时候跟韩艺作对,那等于是将刀锋又往李洋脖子上靠近几分,他暂时还真不愿得罪韩艺。
  这也是韩艺来找他的原因。
  “李中书真是日理万机啊!”
  来到里屋,韩艺看到桌上那堆满的奏折,不禁感慨道。
  其实皇帝在的时候,也不是每道奏折都看,这得经过中书省的筛选,要是每道奏章都让皇帝批示,那皇帝非得累死去,一般都是一些重大的事情就上奏给皇帝,其余的都是由三省长官决定,可见三省的权力还是最大的,为什么李治容不下长孙无忌,就是因为以前是长孙无忌一个人掌控三省六部,那就根本没有皇帝什么事,长孙无忌全权处理。而如今的话皇帝不在,那基本上都是三省说了算,一些大事的话,就几个枢要大臣商议着,实在不行,再交给皇帝定夺。
  “呵呵,这话若是别人来说,我倒还能谦虚几句,可是这话从韩尚书嘴里说出来,我可就不敢当了,我再忙也就是动动笔杆子,可是韩尚书那可天天在外面风吹雨淋的。”李义府不改李猫本色,逢人未语三分笑。
  “李中书这话真是暖心啊!”韩艺说着长叹一声,道:“我是风吹雨淋还未讨个好。”
  李义府笑道:“但凡跟钱扯上关系,都难以顾到周全。”
  其实二人都是口蜜腹剑之辈,要真有心恭维对方,那绝对可以立刻升华为知己。
  这一番恭维过后,李义府终于忍不住了,好奇道:“韩尚书这么忙,突然光临我中书省,不知是有何要事?”其实他见到韩艺来了,心里一直都非常好奇,这是黄鼠狼来给鸡拜年么。
  韩艺笑呵呵道:“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我寻思着,陛下临走前,曾吩咐过我们,让太子接触一下政务,这大半月过去了,咱们是不是以东宫的名义开个会,讨论讨论一下。”
  李义府目光闪动了几下,道:“不知讨论甚么?——最近好像也没有大事可讨论的。”
  韩艺道:“要有大事的话,拿还轮得到我来找你么,恐怕李中书已经派人去找我来了,这学习都是由浅入深的,先让太子参与一些无关紧要的政务,慢慢得再讨论大事。”
  李义府太了解韩艺,这家伙也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人,商人可都这德行。微微一笑,道:“韩尚书若是有什么事要讨论,就不妨直说,这里也没有什么外人。”
  我们之间什么时候升华到有资格说别人是外人呢?韩艺暗自嘀咕一番,道:“不瞒李中书,我确实有点事,但真的只是小事而已,到时开会的时候,随便说说就可以了。”
  李义府心想,回回你都说是小事,闹着闹着就变大事了。
  韩艺苦笑一声,道:“李中书,真的只是小事,也不怕告诉你,我是这么想的,如今我得罪了满朝文官,可这抬头不见低头见,我又是户部尚书,总得缓和一下关系,我就想开个会,大家坐在一起聊聊,我顺便请大家吃个饭什么的,缓解一下,仅此而已。”
  李义府可不会认为真的就这么简单,心想,他不说清楚也好,到时我还可以反对,如今陛下不在,他再能说,咱们不答应,他也办不成的,而且,他打着辅助太子的名义,这我也不能不答应,何不就卖给顺水人情给他。权衡一番过后,他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下来。
  于是二人就在政事堂召开枢要会议,希望在东宫开一个小朝会,让一些朝中举足轻重的文臣参与进来,让太子接触一下政务。许敬宗他们听后,也都赞同,这你不能不赞同,这毕竟是皇帝布置下来的任务。
  这消息传出去之后,其他大臣也都非常开心,这可是未来的天子,在太子面前展现自己,那就是对于未来的投资啊。
  那边李弘听闻这个消息,可是兴奋了,因为他年纪还太小,皇帝上朝也没有带着他,他对于朝会是充满了好奇。
  这个议程很快就定下来了。
  今日,大臣们陆陆续续的来到东宫。
  “待会咱们是以国事为重,还是以太子为重?”
  “当然是以太子为重,如今太子才多大,要是谈国事的话,太子也未必听得懂,我看三省召开这一次会议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教育太子。”
  “可既然是朝会,那总得涉及到国事吧,总不能跟老师教学生一样,那咱们谈一些什么是好呢?”
  “我看就说秋收之事吧。”
  “哎!你这主意好。”
  但凡涉及到太子,大臣们总得是耗尽心思,这太子的教育实在是太重要,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最主要的是太子就这么点点大,都还没有十岁,你不能不谈国事,你也不能谈太复杂的事,得说一些太子能够理解的事。
  “韩尚书,你何不告诉他们,这是为你准备的,免得他们思前想后的,待会又用不上。”张大象看着那些大臣低头私语,哪里不知道他们在聊什么,不禁向身旁的韩艺道。
  韩艺道:“瞧你这话说的,让人听了去,我这都成什么人呢。这一次会议还是以太子为主,让太子熟悉一下朝会,我那事微不足道,留在最后说。”
  张大象道:“我真的分不清你哪句是真,哪句是假,我真怕待会你又掀起什么风波来,这好不容易才清静一会。”
  韩艺郁闷道:“我要这么说你才会相信,这一场会议铁定是愉悦的,如果有人落泪,那一定是感动的泪水。”
  感动的泪水?张大象打量了一下韩艺,满眼都是不信。
  说话间,二人入得大殿,先来的大臣已经跪坐在铺垫上,其实现在大家已经习惯了坐椅子,只是在正式场合,尤其是宫中,就还是跪坐,这可是传统。
  这些人清一色的文臣,像李绩、杨思讷这些武将可都没有来,因为文臣在这里,个个能言善辩,武将是肯定说不过他们的,如今也没有战事,坐在这里也是闭目养神,要不然就跟文臣开干,那还不如不掺合,等到太子要学习打仗方面的事宜,武将再开个会议就是了。
  这些文臣一看到韩艺,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事关女人,试问谁能轻易忘怀。
  张大象非常后悔跟韩艺走在一块,但是没有办法,一个是户部侍郎,一个是户部尚书,分开走也不对,跟着韩艺走到面前,坐了下来。
  他们到了一会儿,李义府、许敬宗、杜正伦、卢承庆他们也相继到来。
  等到大臣都到齐后,李弘才在一个太监的保护下,从门外走了进来,看得出他有一些小紧张。
  “臣参见太子。”
  等李弘坐下之后,大臣们齐齐弯身向太子行得一礼。
  李弘也是毕恭毕敬向大臣们回了一礼,小眼珠左右瞟了瞟,有些不知所措,这兴奋归兴奋,但是他完全不知道该说一些什么。许敬宗急忙站出来,向太子禀报秋收事宜。
  其余人一看许敬宗准备的也是秋收之事,便放下心来,开始踊跃的发言,谈论朝廷在秋收前后要做什么,秋收的重要性,以此也牵扯出农桑、百姓,从秋收中体现出仁政思想,仿佛秋收就是国家的一切。
  一开始李弘还有些兴趣插嘴问几句,可是越听越乏味,这些文臣实在是太能说了,秋收就说秋收事宜呗,偏偏又扯到君爱民,民爱君上面,这些道理书上都有教,李弘自己都能够倒背如流,而且他年纪也小,不懂掩饰自己的情绪,大半天过后,他一手托着小脸,索然无味道:“难道朝中最近就只有秋收之事可以谈么?”
  这场面顿时瞬间尴尬不已,尤其是那些口沫横飞,说得很是起劲的大臣,他们只是想在太子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可是李弘这表情,无疑是一桶冷水从他们头上泼下,不禁都面面相觑,他们都是准备同一件事。
  而此时张大象却面露惊讶之色,偷偷瞥了眼韩艺,心想,难道他已经算到这些大臣都会拿秋收来说事,而且殿下一定会感到无趣,这才让他们先说,这未免也算得太细致了一点。
  正当他愣神间,韩艺突然开口笑道:“殿下,方才臣听到诸位谈论秋收一事时,臣突然为诸位大臣,以及天下书生文人而感到骄傲。”
  张大象一怔,果然如此。
  李弘一见韩艺发言了,神色有些激动,但更多的是好奇,道:“这秋收事关农夫,怎又与文人以及大臣扯上关系呢?”
  韩艺笑道:“诸位大臣只知道保护农夫的利益,只知道农夫的辛苦,却毫不在乎自己的利益和汗水,难道这种节操不值得令人敬佩吗?”
第1487章
有阴谋
  讽刺!
  这绝对是在讽刺我们!
  大臣们见韩艺都这么丧心病狂的恭维他们,这百分之一万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他们嘴上是满口的仁义道德,甚至于非常的自傲,但是他们还没有蠢到会相信韩艺这等鬼话,谁人都是将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前面,他们方才那么说,其实也只是想在太子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哪里都是为了农夫着想。
  这分明就是颠倒黑白,如果你真心要拍马屁,也别拍得这么假啊!
  李义府、许敬宗等人均想,早就知道你这厮是无利不起早的,倒要看看你又想玩什么把戏。
  “不敢,不敢,我们可没有韩尚书说得这般高尚!”
  “是呀!韩尚书此言,我等可担待不起。”
  文臣们纷纷表示这赞赏他们承受不起,这可不是谦虚。
  韩艺却是义正言辞道:“各位真是太谦虚了。”
  我们真没有谦虚啊!
  大臣们心里暗道。
  李弘好奇道:“韩尚书,我不太明白你此话是何意思,你可否说明白一点?”
  韩艺道:“这古人说得好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许敬宗纳闷道:“韩尚书何时成古人呢?”
  日!忘记这是我抄来的,难道这就是所为的抄袭后遗症。韩艺的脸皮也不是盖的,拱手道:“抱歉,抱歉,最近在下正在勤奋读书,这圣人云,古人说,难免有些朗朗上口,勿怪,勿怪。”
  许敬宗淡淡扫了他一眼,没有搭理他。
  而李弘的好奇心却被韩艺给勾起来了,道:“这两者究竟有何联系?”
  韩艺道:“回禀殿下,这人人都知这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却不知道那纸上墨,也是字字皆汗水啊!文章对于文人而言,就如同粮食跟农夫的关系,都是辛辛苦苦,用汗水和智慧孕育出来的,并非是捡来的,也并非是抢来的。”
  李弘点了点头,道:“你说得似乎也有些道理。”
  许敬宗好奇道:“就算如此,我也不明白韩尚书究竟想说明什么?”
  李弘又点点头。
  韩艺笑道:“如果说性质相同的话,那么盗取他人的粮食,与盗取他人的文章,是不是也应该承受同样的刑事责任呢?”
  此话一出,大家都低眉沉吟起来,这话听着是有道理,可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
  卢承庆呵呵道:“盗取粮食,这可依法来断,可是这文章如何盗取?我也经常抄录他人的文章,这算不算盗取呢?难道韩尚书指的是科考之事?科举盗取他人文章,自然是不可取的,也无法逃过众人的法眼,但是要说承当刑事责任,我看也视情况而定,这与盗取粮食还是有所不同。”
  韩艺摇摇头道:“我并非指的是科举,盗取也可以说成是窃夺他人的财产,是可以产生利益的,如果只是抄录他人的文章,然后潜心学习,这算不得盗取,因为这并未有产生任何利益。但是如果抄录他人的文章,然后擅自做主贩卖给其他人,各位认为这算不算是盗取呢?”
  李弘若有所思道:“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你凭什么卖人家的东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2/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