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17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8/2399

  彭万金这一句话,立刻引起了共鸣。
  长安是生产基地,不是只有南下的,去西北的商人可不少,要是能够用金票西北兑换钱财,这简直不要太爽啊!
  韩艺道:“关于去西北建立金行,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但是这东西事关大家的利益,必须要慎重,但是我相信总有一日——等下,凉州?我是不是错过了什么?”
  他左右看了看。
  钱大方腆着大肚子笑道:“你没有错过什么,只不过是一场腌菜竞赛而已。”
  韩艺皱眉道:“已经结束呢?”
  所有人都点点头。
  韩艺道:“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
  郑善行道:“当时你很忙,而且,我只以为你只看结果就好了。”
  韩艺翻着白眼道:“拜托,谁也会介意去蹭一整天的美味。”
  “哈哈……!”
  钱大方他们又坐了一会儿,问清楚关于金票的具体手续之后,便匆匆离开了,如今这贸易的规则发生了改变,他们得回去重新考量。
  很快,贵宾房里面只剩下,元哲、韩艺和桑木。
  “韩小哥,从方才的情况来看,看来很难达到你预计的三万贯。”元哲笑道。
  韩艺呵呵道:“在离你家一里路远有着一家美味的糕点店,你是非常非常喜欢吃的,如果你只能步行去的话,也许你是三天去一回,但是给你一辆马车的话,也许你就会天天去购买了。”
  桑木微一沉吟,道:“我明白了,恩公的意思是金票的出现,会令原本只是动心的商人会选择去江南试一试。”
  元哲道:“并且韩小哥你方才说金票的出现就是为了方便商人南下,换而言之,我是鼓励商人南下做买卖,那里是有利可图的。”
  韩艺点点头道:“正是这么一个道理。你们要记住一点,在商业中统计数据,绝不能用一加一等于二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有可能等于一百,也可能等于零。”
  他话音刚落,忽闻敲门声。
  “谁?”
  外面传来商了了的声音,“韩尚书,郑公子说有事忘记跟你说了。”
  “请进。”
  商了了将门推开,做出一个请的姿势,她身后的郑善行颔首示谢,又走了进去。商了了又将门关上。
  郑善行笑道:“看来最优秀的人才,还是被你挑走了。”
  韩艺笑道:“这没有办法,谁让我是户部尚书,而你只是主事。”
  元哲呵呵一笑,又问道:“郑大哥,你怎么……”
  郑善行道:“我是想跟你们商量一件事。”
  韩艺道:“我答应你。”
  郑善行错愕道:“我都没有还没有说是什么事?”
  韩艺道:“你无非就是想多运一些钱去扬州。”
  郑善行道:“你是如何知道的?”
  韩艺道:“从自由之美的规模得知的,而且你如今还拥有棉花和羊毛,是不会亏本的。”
  “我真是服你了。”郑善行坐了下来,道:“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够给自由之美开一张五千贯的金票。”
  元哲道:“我也服了。”
  韩艺点点头道:“没问题,但是你必须得对此保密。”
  郑善行点点头。
  ……
  杨家。
  “母亲大人,孩儿回来了。”
  杨思讷回到家中,十年如一日的来到杨老夫人房里向母亲问好。
  杨老夫人笑着点点头,道:“累了吧,快些坐。”
  杨思讷坐了下来,突然发现杨老夫人身边堆着许多精美的丝绸,不禁问道:“这些丝绸是谁送来的?”
  杨老夫人道:“是韩艺送来的。”
  杨思讷面色一紧,道:“他——他送这些来干什么?”
  “不是你想的那般,这点聘礼可是娶不了我那宝贝孙女的。”杨老夫人呵呵一笑,又从桌上拿起一张契约递给杨思讷,道:“你看看吧。”
  杨思讷接过来看了一会儿,惊讶道:“这也能卖钱?”
  杨老夫人呵呵道:“谁说不是了,飞雪这一本游园惊梦可是帮咱家赚了不少钱,要多写几本,我看你都可以坐在家里颐养天年了。”
  杨思讷道:“这会不会是韩艺故意的。”
  杨老夫人呵呵道:“你还别不认输,你问问你的那些同僚、下属,他们家有没有游园惊梦,这世道变得可真快啊。”
  杨思讷苦笑一声,“是呀,世道变了。”
第1483章
微不足道
  这富商关心的是金票,因为这将会改变贸易规则,但是普通百姓可不太关心金票,那玩意离他们太远了,他们最关心的是代金券。
  如今长安城内的百姓已经渐渐习惯于使用代金券,最初用代金券只是一种时髦,普通百姓还是不愿意将手中实实在在的铜钱换成一张巴掌大的纸张,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代金券渐渐赢得了长安百姓的信任,谁都知道代金券可以随时兑换成铜钱,尤其是在市集里面,代金券的使用率已经远远高于铜钱与绢帛。
  但是代金券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面额少,找钱什么的都不太方便。这甚至导致与商家定价都得考虑到代金券的面额,古往今来,商人都是非常懂得为客户着想的,可见这不但给百姓带来了不便,也给商人带来诸多顾虑。其二,就是不太经用,很容易损坏。
  而在大唐日报上面已经说明这一次全新的代金券,将会更加牢固,并且面额种类非常多,有八种之多,一文、两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一贯。
  可想而知,如此多种类面额的代金券涌入市面上,那么代金券的使用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加。
  但是发行代金券也不是一件轻松的活,主要得先让大家认识到全新的代金券,在这方面,韩艺制作了十套宣传代金券,就是很大一张的,放在两市市署、金行、甚至东郊、西郊等地,还专门派人去讲解如何辨别全新的代金券。韩艺在这方面,表现出无比的慎重,事事都得考虑再三,因为在古代玩金融,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尤其还是私人机构发行的,不是朝廷发行的,朝廷发行的,可以赖账,私人就不行,私人要敢赖账,朝廷肯定会找你麻烦的。
  经过几日的宣传,终于等到了第三代代金券发行的日子,第一代就是没有面额的代金券,第二代就真正意义上的代金券,有面额,最初也是为投篮机准备的,跟货币还是有一些的差别,而这一代就是要全面货币化。只是说这是私人发行的,不能成为货币,货币只有国家才能够发行,故此一直都叫代金券。
  因此韩艺一直保留代金券的名称,但这一代发行之后,那就是货币来得,在长安是没有任何区别。
  这日清晨,百姓是人山人海,都拥挤到金行门口,经过多日的宣传,精美的全新代金券,早就将百姓勾得是心痒痒的,大唐百姓都非常喜欢时尚潮流,没有那么的古板,正是因为这样,唐朝才能够融合多种文化。
  不消多时,金行的小门打开来,只见屋内走出一个衣冠整齐的美貌少妇,正是刚刚转正不久的大堂经理商了了。
  “了了娘子。早啊!”
  “早!”
  一些轻佻的公子哥,朝着商了了招手道。
  商了了心里当然有些不爽,如果是一个良家妇女站在这里,他们哪里敢这么轻佻,但是没有透露出丝毫的不快,兀自微笑的点点头,这也是因为她是官妓出身,懂得掩藏自己的情绪,她面对的色狼实在是太多了,这些毛都还未长齐的家伙算得了什么,道:“金行马上就要开门了,还大家请先排好队,保持好秩序,这样大家都能很快的领到最新的代金券,谢谢大家合作。”
  这个排队文化也是在北巷形成,以前是贵贱排序,按照地位、出身,良贱来排的,从一开始韩艺就坚持要大家排队,你不排好队,我就不开门,这很简单,久而久之,大家养成了这习惯,很快就排好队。
  商了了见队伍井然有序,这才命人将门全部打开来。
  等到门打开之后,大家依序入得屋内。
  “劳烦你给我来三套全新的代金券。”
  “你请稍等一下。”
  “哦——请你帮我将这些代金券换成全新的。”
  “你稍等一下。”
  ……
  “哈哈!我拿到了,我拿到了!”
  只见一个公子哥拿着一套全新的代金券,兴奋的冲了出来。
  “子规兄,这新代金券如何?快拿过来让我等瞧瞧。”
  “果然是大唐日报说的那样,摸着的感觉都不一样。”
  “是呀!摸着厚实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8/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