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15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3/2399

  阎立本、李淳风听得是哭笑不得,烧水都不会,你活在世上还有意义么,云休当然会烧水,只是他不愿意去烧水。但是他们更加好奇,为什么韩艺会安排云休去烧水,这太诡异了。
  韩艺却是不介意这么拙劣的借口,笑道:“不会可以学,我会安排一个助手帮你的。”
  “这行。”云休立刻点点头。
  他现在已经清楚这当官的路数,只要有助手,那什么事都是助手干,当然,没事他也不会干助手的,因为这种事对于他而言,那真是太累了。
  “那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韩艺微微一笑,又道:“那我先走了,记住,明日开始,早中午烧一壶水。”
  “哦!”
  云休愣了愣,可直到韩艺、阎立本、李淳风三人都快走出小院了,他才反应过来,道了一声只有他自己才能听得见的“慢走”,然后回屋睡觉去了,方才消耗得比较多。
  出得小院,李淳风便好奇道:“韩侍郎,你为何让云休去烧水?”
  他觉得这简直就是在浪费云休的天赋呀,你可以让他干别的事啊!
  韩艺笑道:“我是想锻炼一下他的生活技能,你看看他,什么都不会,这样下去,如何能行,先让他烧水,然后再让他煮饭,一步步来吧。”
  这么解释倒也行得通,只是让人觉得有些怪怪的。
  说话间,正好一个下人从旁经过来,韩艺急忙叫住那人,道:“去把小翠叫来。”
  “是!”
  小翠就是贤者六院为数不多的女仆,但一般是在皇家图书阁那边做事。
  不一会儿,一个模样清秀的小姑娘便走了过来,恭恭敬敬向三人行得一礼。
  韩艺先是左右看了看,笑道:“二位,能否让我跟小翠单独聊几句。”
  阎立本、李淳风愣了愣,你不就是想让小翠去帮助云休烧水了,这也是机密?
  但是二人毕竟是君子来得,倒也没有八卦,笑着点点头,然后就离开了。
  韩艺带着小翠来到一个旮旯里面,嘀嘀咕咕说了好一阵子,道:“记住了没?”
  小翠点点头道:“奴婢记住了。”
  韩艺笑着点点头道:“记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
  “啊?”
  小翠错愕的望着韩艺。
  韩艺只是笑了笑,道:“去做事吧!”
  “是!”
  韩艺又与阎立本、李淳风往图书阁那边行去,好不容易来一趟,总得去图书阁那边看看吧。
  而图书阁是十年如一日,到处都是人,个个捧着一本书,看得是极其入神,因为如今的书籍太昂贵了,一般人还真看不起,这里有免费的书籍看,很多人天天来这里,但是却非常的安静,他们的到来,都没有人察觉。
  忽然,韩艺见到一道熟悉的身影,径直走了过去,轻轻拍了一下那人的肩膀。
  那人一看是韩艺,正欲起身,却被韩艺给按了下去,小声问道:“在看什么呢?”
  这人正是徐长命,他早已经来到贤者六院,成为贤者六院医学院的老总。
  “哦,是卢公子写得一些医书。”徐长命忙道。
  韩艺笑着点点头,道:“贤者六院就需要你这种精神。对了,你在这里还习惯么?”
  徐长命嘿嘿道:“倒是挺习惯的。”当官当然比当贼要轻松许多,至少他不用怕被抓了。顿了顿,他又道:“不过就是有些时候,不知道该干一些啥?”
  韩艺微一沉吟,道:“正好,我有任务要交给你。”
  “什么任务?”徐长命有些激动道。
  韩艺道:“我需要你研究一些供军方用的药物,就是治疗外伤的。”
  徐长命眨了眨眼,有些忐忑道:“可——可小人不擅长研究救人的药,可不可以研究毒箭,小人对此倒是有些想法,只是以前不敢弄。”他只会研究一些害人的药,救人的药他真不太擅长。
  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韩艺一笑,道:“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徐长命听得自信满满,从未有人这么看重过他,恨不得立刻为韩艺抛头颅,洒热血,道:“韩侍郎,你请放心,小人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关于这一点,我从未担心过!”
  “谢——谢。”
  徐长命已经是热泪盈眶。
  吩咐完之后,韩艺便与阎立本、李淳风去得北巷。
  来到北巷,韩艺直接将他们请到自己的卧房里面,然后又找出自己写得一些资料,放在桌上,道:“这就是我对于冶炼的一些想法。”
  李淳风道:“真是没有想到韩侍郎竟然还懂得冶炼技术。”
  韩艺笑道:“这只是理论,是基于我的贤者六学。”
  阎立本却是迫不及待的拿起资料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皱眉思索着。
  其实韩艺这一套资料,就是那贝氏炼钢法,但是韩艺也只是知道这个原理,他只是精通贵重金属的冶炼技术,金银那一套流程,他是了然于胸,倒背如流,可是炼钢的话,他真没有怎么去研究过,上面也只是写着方法和炉灶的简单设计,但是在当下的技术下,如何去弄,就还得发挥工匠们的智慧。
  阎立本看完之后,道:“韩侍郎,这恕我愚钝,未能领悟韩侍郎这一套冶炼法有何精妙之处。”
  李淳风听罢,将资料拿过来看了起来。
  韩艺没有将原理写上去,关键他们也不懂化学,阎立本当然看不到这么炼有什么好处,韩艺也没有打算解释,只是道:“正如我方才所言,这都是基于一些公式上面,这公式又是我新创的,对不对,我也不能肯定,这就需要实践来证明,如果成功了,我再跟二位解释一下。”
  阎立本听得稍稍有些失望,这都是因为他对于韩艺太相信,觉得韩艺弄出来的一定能成,却没有想到只是一个实验。
  韩艺心如明镜,道:“二位,如果成功了,那么可以应用于我们贤者六院的许多发明,而这些发明将会产生巨额的财富,因此这对于我们贤者六院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研究,我希望能够对此绝对的保密,甚至于对朝廷保密,故此这个实验室,我会私人捐钱给贤者六院建造。”
  阎立本微微一愣,道:“对朝廷都保密?”
  韩艺道:“这只是暂时的,最终肯定还是会交给朝廷的,而如今我们只是研究而已,如果让陛下知道,万一失败了,或者还未成熟的时候,朝廷就拿去用,除了什么岔子,这对于我们贤者六院的影响可大可小啊!”
  阎立本点点头,道:“言之有理。只是想要做到绝对保密,这恐怕需要多费周折。”
  韩艺道:“这我会给你们一套保密方案,而且这一套方案将会应用到我们贤者六院各项发明之中。”
第1337章
缺下人么?
  其实每个冬天,韩艺都过得非常忙碌,今年当然也不例外。
  前面一段清闲的日子,都还是托李义府的福,如今韩艺渐渐进入了状态,他先是与十六卫军谈妥,将一个废旧的校场划入贤者六院名下,作为培训机构,这个事很好谈,毕竟是帮助军籍户。
  但这还是次要的,最主要就是宿舍计划。
  那些伤残军籍户听到不但可以免费培训,而且还有宿舍住,几乎是帮他们解决了所有的难题,这真是太幸福了,很多人都留下了热泪,高呼皇恩浩荡啊!
  但凡这些有的没的,韩艺从不占为己有,都是往皇帝身上推,都是皇帝的意思,你要感谢就感谢皇帝。这样一来,哪怕李治想要取消,他拉的下这脸吗?
  然而,多半商贾都是宣布为自己的每个员工都建造宿舍,不仅仅是那些伤残军籍户。
  这个计划对于长安的工人而言,那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长安城都陷入了沸腾当中,不但有工资拿,还有新房住,这是在开玩笑么,宛如活在梦中一般。
  而这个计划就是韩艺一早就在准备的城镇计划。
  只不过当时制造业都还没有成型,人数也非常少,但是在这一年内,郊外的作坊明显就增多了不少。
  虽然很多商人都比较保守,但几乎也都扩建了,因为要采取流水线模式,那就必须要扩建,在家里那小院,玩不出花样来的。可不采取流水线模式的话,那你不可能争得过别人,就还不如去种田。而城内扩建手续没个一年半载,那是批不下来,而且批下来的几率非常低,因为长安城是朝廷规划的,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当初韩艺也是废了很多功夫,才忽悠皇帝点头答应他扩建北巷,而且还是因为平康里的特殊性。
  到城外兴建作坊,其实能选的地方也不多,首先,耕地是不能破坏的,谁要将作坊建在耕地上面,那你就等着坐牢吧。其次,必须要有水源,这年头可没有自来水。最后,不能离长安城太近,也不能太远。因此都不用韩艺去规划,作坊自然就都建在一起了,其实除了城北之外,城南、城东、城西,都有大规模的作坊群。城北是因为大明宫就在北面,那一片都是皇家的地。
  虽然说对于城镇计划而言,规模还是小了一点,但是韩艺知道,只要南下成功,肯定会掀起一波制造业的高潮,长安将会成为大唐的制造中心,商品会供给全国,而他对此非常有信心,再加上这么好的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如果他向朝廷直接提出城镇化建议,那肯定会遇到保守派的阻止,因为建议城镇化计划,那必须得说清楚,只要说请了,那么谁都能够想到,这首先破坏的就是地主的利益,甚至于瓦解地主模式,因为农民都是迁移到城镇来,土地又租给了商人,地主就会玩不下去了。
  不过韩艺在变法上从来不喜欢硬碰硬,因为他知道,一旦因变法产生党争,那么朝廷就会分裂,通常都是两败俱伤,整天光顾着吵架去了,这变法如何进行得下去,这可不是商人的追求的,因此他总是选择迂回策略,用一点点不起眼的小事去触发他的计划。我建宿舍是为了伤残军籍户,首先就占了道德制高点,而且只是建个宿舍而已,谁又会在意这么多,兴许还有地主会认为他们是傻瓜。
  等到计划成功时,他们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
  而这个计划的承包商,自然是被凤飞楼旗下的建筑团队给拿下了,建宿舍他们的经验最为丰富,技术也是最高的,没有哪个团队可以跟他们竞争,其实很多作坊都是他们建的,因为他们都是模仿韩艺的作坊。
  要知道最早跟着韩艺干得工匠,如今个个都在郊外住宅院,工程几乎就没有断过,而韩艺又豪爽,直接给他们拿分成,你们建的多,你们就赚得多,因此个个都是赚得盆满钵满,如今又接下这么大一个工程,令不少人羡慕不已。现在很多人都想进凤飞楼的建筑团队,哪怕是搬砖,也都愿意,因为很多工头、建筑师那都是搬砖开始的。
  不过在启动之前,韩艺还得去一趟作坊所在地看看,就算没有启动这个计划,他也要去看看,因为他几乎都没有去看过,不过因为作坊所在地都离长安城比较远,因此长安城附近有城防区域,这里是不允许私人建造的。
  因此韩艺直接请了三日家,与一干大富商来到南郊外的作坊视察,其实西郊才是韩艺的大本营,但是西郊的那一块上佳土地几乎都是元家的,而且是早有预谋的,元家都不轻易卖那边的土地,如今那边的已经飙升了三十倍不止,因为以前那里不是耕地,不值钱,但是建造工厂是非常适合,只有关中地区的大富商,或者转行的大地主,就在那里建作坊,好比邹凤炽的绸缎作坊就建在那边,元家自己就建了很多作坊在那里。
  多半商人还是在南郊、东郊建作坊。尤其是南郊最为密切,因为有游乐园和曲江池在,人流来往比较多,而且方便南下,西郊的话,多半出口西北的商品,因此这都不用规划的,自己根据自己商品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
  他们先是去到陶土的作坊,那真是大到韩艺都吓到了,简直就是一个超级大庄园,而这个庄园的开始,只是一个小村落,如今这个村子都发财了,陶土就一老实人,他扩大的第一步,就是先照顾自己的村民,光炉灶就有一百多个,现在长安市面上的陶器,都是出自陶家,就跟郑善行的制衣坊一样,以前的那种家庭作坊几乎都摧毁了,这陶家又便宜又好,那当然买陶家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3/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