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15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9/2399

  其三,减少朝廷对于军队奖赏的负担,因为这就是一种奖赏,毕竟去昭仪学院上学可是一文钱都不收,臣相信这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可是极高的待遇了,胜于其他奖赏。
  其四,可以很好的稳定住我朝军制,这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人不希望后代更有出息,哪怕是参军入伍,识字的人比不识字的机会也要更大一些,将上学与从军联系上,臣相信许多逃兵役的士兵会为了自己的后代而回到军中,这也会进一步提升我军的战斗力。”
  李治听着听着,越发觉得这个办法行得通。
  尤其是第一点和第四点是非常重要的,以往君主控制军方,主要通过笼络的是武将,来控制军方,但这又势必会让皇帝对武将不放心,但是要说直接施恩于士兵,这几乎是难以做到,哪怕你发奖赏给你士兵,那也必须通过将军层层下达,说不定中间还被克扣不少。
  当然,一次出征十万大军,朝廷也奖赏不了,晋升是更加不现实,只能说有功则赏。但是上学读书,只有皇帝还有这个能力,将军可做不到这些,士兵包括士兵的下一代,都会感激皇帝,效忠皇帝,要是统帅命令士兵跟着他造反弄皇帝,士兵肯定会想,我儿子还在皇帝皇后的学校读书,你要让我弄皇帝,我答应,我家人也不会答应啊。
  另外,府兵制不是募兵制,士兵都是搞兼职的,不是职业军人,等于是服兵役,可以说是义务兵,服兵役肯定得不到多少好处,土地的话,早就给了,再多也给不了了,也就是免除税赋,唐朝这点税赋,哪能跟性命相比呀,当然是能逃则逃,尤其如今土地兼并开始抬头,士兵连土地都没有,那还打个球呀,这样下去,必回军心溃散,得想办法留住这些人,读书认字对于古代百姓可是有极大的诱惑力,这让百姓又多了一重考虑。
  “那朝廷又如何与昭仪学院合作呢?”李治问道。
  如果给钱的话,那朝廷自己弄得了,干嘛这么复杂,不给钱又能给什么呢?
  韩艺道:“其实昭仪学院最为缺乏的就是老师与书籍,如果朝廷能够免除昭仪学院老师的税赋,并且给予一定的优待,好比说在昭仪学院教书二十年,并且非常出色,可以破格让他在弘文馆兼职学士,专门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这不但能够鼓励不少人投身老师行列,也能够为朝廷选得人才。另外,就是书籍——”
  李义府突然插嘴道:“韩侍郎家大业大,又有印刷坊和造纸坊,为陛下和皇后分忧,不是我们为人臣子的本分么。这做人可不能忘本啊!”
  李治抿了抿唇,瞧着韩艺。
  我都是辛苦钱,你娘的都是快钱,你拢共捐了还不到三百贯钱,好意思说我。韩艺心里嘀咕着,但也没有跟李义府较这劲,钱可是韩艺最不看重的玩意,钱就是拿来用的,道:“李中书说得是,我当然会持续捐助昭仪学院,但是仅凭我一人,也是办不到的,这还是需要朝廷帮忙。”
  他心想朝廷垄断了这么多资源,都用来养着这些官员,他又不稀罕这些厚禄,他当然希望能够拿出一点分给百姓。
  李治也在思量,老师能有多少,免除他们的税赋,不过九牛一毛,到时整点商税,全都回来了,这个书籍的话,控制在朝廷手中,他也放心,点点头道:“倘若昭仪学院能够帮助朝廷解决这些困难,这点支持朝廷理应要给予的。朕看可以尝试一下,各位爱卿以为呢?”
  “陛下圣明!”
  李绩是军方代表,那当然支持。李义府、许敬宗皇后的人,不想支持也得支持,他们都支持,再加上韩艺,那卢承庆、许圉师等人能不支持么,况且,这确确实实是为百姓好,不是为了谁的政治利益,而且是一步步来,又是以合作的方式,不至于大兴土木,伤筋动骨,当然,皇帝、皇后不能算,照顾百姓,也算是他们的政治利益。
  李治点点头道:“那好,朕待会再跟皇后商量一下,看看具体该怎么做。”
  别急呀,我这都还没有结束了。韩艺突然又道:“陛下可有听闻郑善行在南郊的制衣坊?”
  李治一愣,道:“朕当然听说过。”
  韩艺道:“其实最开始去制衣坊工作的妇女都是一些寡妇,而他们的丈夫都是为国牺牲的烈士。”
  李治笑道:“朕也听说过,对于郑善行的行为,朕心怀感激。”
  韩艺道:“士兵上战场,总会有危险,如果想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朝廷也应该考虑到阵亡士兵留下的遗孀,虽说朝廷也有补助,但无法持久。”
  李治问道:“那依你得意思,又该当如何?”
  韩艺道:“如今长安的制造业正在蓬勃发展,然而,这制造业需要人力,臣认为朝廷可以介入其中,要求商人招人的时候采取士兵优先,像制衣坊那些适合女人的工作,可以优先士兵的妻女。另外,这也是缓解土地方面的压力,臣知道有些士兵的土地因为各种原因卖给了地主,没有土地,那他们如何生存,朝廷可以要求商人招收这些人,确保士兵的生计。
  微臣建议朝廷可以在兵部新建一个官署,专门帮助士兵或者他们的家人谋求生计,同时商人需要招人的时候,也不需要满大街去找,可以直接上兵部招人,由朝廷作为中间人,确保雇佣双方的权益。”
  又来这一招!
  李义府、许敬宗,甚至于卢承庆等人听着听着,发现又不太对劲了,怎么又扯到制造业上面去。
  在他们看来,韩艺最能耐的就是将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去的东西联系上,这让人实在是防不胜防。
  许敬宗虽然没有想明白,但他知道一定先得阻止韩艺,待我弄清楚再说,哪知他还未开口,又听韩艺说道:“当然,这还是得分两步走,如果一步到位,就不能体现出陛下对于将士们持续的关爱,臣建议等到下回我大唐将士建功立业时,再来具体商议此事。”
第1306章
全民好丈人
  这许敬宗又被韩艺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当即呆若木鸡。
  其实目前的生产线其实已经趋于饱和了,韩艺不可能再硬塞给商人工人,那跟逼商人破产有什么区别,因此就算李治答应,他也不会立刻就这么做,他要等到南下成功之后,到时生产线为满足各地需求,肯定会进一步扩招,到那时才有资格施行军人优先的制度。如今他只是先将话放出来,给予李治他们一个思考的空间,毕竟这东西操作起来还是挺复杂,而且又事关军政,李治肯定会慎重的,不是说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李治也没有对此表态,虽然他并未听得很明白,但是他至少觉得这东西分两步走,肯定要优于一步走,这一下子都给了,将来给什么?不过李治对于韩艺的这个建议,还是挺看重的,不管是昭仪学院,还是为军人谋求生计,这都是直接由皇帝施恩于士兵,等于就越过了中间的将领,这对于皇权是有利的。
  谈过此事之后,李治又向李绩具体了解了一下整场战役的经过,然后就散会了。
  出得两仪殿,李绩选择跟韩艺走一块,卢承庆他们也都明白,这李绩一回来,韩艺就一个劲的帮军方说话,李绩当然得问问清楚,也没有上前去凑热闹了。
  “看来你小子是早就盼着老夫归来了。”李绩微微笑道。
  在这老狐狸面前,韩艺还真不敢托大,如实道:“司空凯旋而归,的确被晚辈视作是一个契机。但是晚辈这么做,完全是为了我大唐将士着想。”
  李绩只是淡淡瞧了眼韩艺。
  韩艺又道:“当然,这样一来,也可以推进昭仪学院的建设,这对于百姓也是一件大好事。”
  李绩可不蠢,哪里猜不出韩艺的用意来,韩艺的教育政策虽然是暗地里进行的,但是也不可能瞒天过海,士大夫们早就看穿了韩艺的把戏,韩艺是要普及教育,冲击士族对于文化的垄断,这才是韩艺的政治利益,这府兵制,兵民合一,普及军人教育,不就是普及教育,只是说韩艺来借此来推广教育。
  因此李绩心里更多的是佩服,你小子实在是太精明了,竟然能够想出这么一招来,拿军方来做借口,这谁要反驳,那就是跟军方作对,将军为了维护下属的利益,必须得站在韩艺这边,最近唐朝对外战争是连连得胜,武将气势高昂,再说,读个书而已,而且又不是朝廷一力承当,这不是个什么事,这文臣都要反对的话,那武将真会跟他们拼命的。
  “不管如何,老夫也是认为你这法子值得一试。”
  “可惜晚辈毕竟不是军方的人,能够为将士做出的贡献是极其有限的。”韩艺说着又稍稍瞥了眼李绩。
  李绩神色平淡道:“你小子有话直说就是,老夫最不喜欢拐弯抹角了。”
  靠!你是最不喜欢别人拐弯抹角了,你老人家拐弯抹角的本领,我是自愧不如!韩艺轻咳一声道:“其实在晚辈看来,国家在与时俱进,军方也应该如此,在军制上面,还有许多弊端,正好如今内外升平,军方是不是也应该完善一下制度,好比如服役年限。”
  李绩稍稍皱了下眉头。
  韩艺道:“根据《唐律疏议》的规定,一般二十一岁入伍,六十一岁退伍,共四十年,这与终身制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区别。”
  “这有何不妥吗?”李绩问道。
  韩艺道:“请恕晚辈直言,没有人想去打仗的,即便是出征,那也是为了生活,如果采取终身制的话,那么就缺乏盼头,再者说,五六十岁的士兵,哪里还有什么战斗力,可以说是滥竽充数,这反而对于军队不利,因为统帅不会去查看每一名士兵,十万精锐和十万老弱病残,这可是天差地别啊。如果能够缩减服役年限的话,并且保证士兵退伍还能享受士兵待遇,也就是免除税收,那么士兵也会有一个盼头的,一旦退伍下来,这边不要交税,那边又有田地,足以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这样还能促使更多的人来当兵。”
  李绩沉默少许,道:“那你以为当缩减到多少年。”
  “十五年。”
  “十五年?”
  李绩微微一惊,直接从四十年缩减大半。
  韩艺点点头道:“从二十五岁到四十岁,这样也能够给百姓多一点生孩子的时间,二十一岁出征,许多人连后代都没有,四十岁退伍,还能够享受一下生活,不至于退伍下来,就已经瘫倒在床,但这只是针对士兵,将官的话,可以延长。”
  其实他还有一个原因没有说,就是缩短服役年限,等于就是增加生产力。
  李绩皱眉道:“但是如此一来的话,我国兵力会削弱很多。”
  韩艺道:“晚辈倒是认为这么做再配合朝廷的军人优先政策,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入伍,即便是削弱,也是去掉那些老弱病残,逐步走向精兵制度。”
  李绩沉默好半晌,道:“此事老夫还得好好想想。”
  “晚辈也只是建议而已。”
  韩艺倒不是突然这么热衷于为军人着想,他以前也多多少少做过一些,因为他还是想尽力的完善府兵制,府兵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促进了生产,募兵制的话,那就是职业兵,兵不会再去搞生产,他口口声声推崇精兵论,但是精兵针对的是将官,因为将官可都是职业兵,将这一部分人精英化,到时不管是动员,还是训练,都会非常迅速的,由精官配合府兵,既减少了军费的支出,又弥补府兵在战斗力上面的不足。
  ……
  萧府!
  “夫君,你真是可恶,竟然欺瞒我爹爹!”
  韩艺刚刚入门,萧无衣就急急上前来,嘴里埋怨着,同时又挽着韩艺。
  韩艺可是深通心理学,这个矛盾的行为,从心理学来分析的话,就是对方需要一块挡箭牌来保护自己,目光一瞥,见萧无衣眼珠溜溜乱转,又见萧锐坐在大厅内,心里也明白了七七八八,萧锐回来,当然知道萧无衣怀孕的事,二婶她们肯定也打了小报告,自然要唠叨她,无衣姐可非善类,毕竟精通兵法,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反间计,挑起他们翁婿之间的话题,来替自己化解危机。
  “此话怎讲?”韩艺倒也没有拆穿她。
  萧无衣轻轻哼道:“难道你敢否认你事先就知道此番出征真实目的,还故弄玄虚,吓我爹爹。”
  呀呀呀!这婆娘还真会找机会啊!韩艺听得还真有一些尴尬,当时他是瞒住了萧锐,没有将话说明白,如今打完回来,萧锐当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
  萧锐突然道:“这怪不得韩艺,韩艺身为陛下身边的重臣,自然有他的难处。”
  韩艺先是上前,向萧锐行礼,然后又问道:“老丈人身体可还好?”
  “呵呵!此去倒是轻松的很,基本上没有什么事做,我还抽空去会了会蓬莱的几位老友!”萧锐还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独孤无月他们都天天出海打鱼,士兵又是本土的,他更加没啥事做,等于就是公费旅游。
  韩艺正色道:“老丈人勿怪,无衣说得不错,小婿的确事先清楚此番出征的目的所在,但是谁也不敢说战事一定会如计划一般发展,因此朝廷还是做了两手准备,小婿怕事先如实相告的话,老丈人会放松警惕,万一战事进一步扩大,老丈人会准备不足。”
  “你不要在乎无衣的看法。”萧锐摆摆手,瞪了女儿一样,道:“怀了孕都不安生。”
  萧无衣委屈道:“爹爹,女儿可是很乖的,不信,你问夫君。”说着又紧张兮兮的看着韩艺。
  你刚刚还想拿我做挡箭牌,如今又要我来帮你说话,女王就是女王,忒也不讲理了。韩艺露出诡异的一笑。
  萧无衣心慌的要命,眼中满是哀求。
  韩艺当然不会跟她计较,点点头道:“老丈人,其实无衣最近表现的非常好,对二婶她们是言听计从。”
  萧无衣道:“爹爹,你听见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9/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