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14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3/2399

  完了!完了!韩艺都快晕过去了,“你不告诉我,我也没有办法帮你说啊!你就照实说。”
  云休哦了一声,又向李治道:“小人就是让农学院的那些老伯伯插秧给小人看,然后我就想到了。”
  “……!”
  这逼装得……也真是没谁了。
  李治愣了半晌,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这尼玛还真的只能用天才来形容了。
  可云休你不懂这笑声代表着什么,又道:“不过小人只是想到办法,都是吴伯他们做出来的。”
  那些九品院士也不知云休是在提携他们,还是在推卸责任。
  “听闻那自行车也是你发明的?”李治又问道。
  云休点点头。
  “好好好!做得好!”李治笑道:“朕可也是非常喜欢你发明的自行车。”
  云休惊讶道:“真的么?”
  “当然是真的!”李治见他一脸震惊,好奇道:“难道你自己不这么认为?”
  云休眨了眨眼,神色有些困惑,挠着下巴,嘀咕道:“奇怪?这也有会有人喜欢?”
  李治倒是听了一个真切,问道:“为什么不会有人喜欢。”
  云休下意识道:“因为它得用脚踩啊。”
  李治道:“难道不应该用脚踩么?”
  云休更是困惑了,道:“小人以为要是它能自己走就好了。”
  韩艺听得直翻白眼,看来论装逼,云休才是第一人啊!
  “自己走?”
  李治惊奇道:“这自行车如何自己走。”
  云休挠着头,怯怯道:“小人还——还没有想出办法来。”
  卢承庆惊讶道:“难道你本来是打算做出一辆自己走的小车?”
  云休点了点头。
  李治愣住了,感觉自己没法跟云休交流了,这真是太怪异了,过得一会儿,他才笑道:“好好好!要是你能够发明出自己的走的小车,朕重重有赏。”
  可惜云休对于赏赐完全没有什么概念,不过他终于露出了那标志性的傻笑。
  虽然这两无比简陋的长插秧机很经不起考验,但是这却激发了李治对于贤者六院极大的兴趣,让韩艺带着他去参观。
  而这贤者六院虽然人才凋零,都是一些农夫、工匠在里面充当,但是结构、制度、设备都已经趋于完善,与一般的官署和作坊都大不一样,屋内都是实验台,一个个工匠在台前作业,墙上挂满了木板,一个个记录小吏根据工匠、农夫所言,直接记载木板上。
  而外面都是各种类型的实验田,一个个农夫蹲在田边,仔细的商谈着,仿佛每个人都非常入迷,就跟工学院里面的九品院士一样,没有人注意到他们的到来。
  李治等人见了,皆是啧啧称奇,仿佛进入了一个新世界一般。
  又听九品院士介绍他们正在研究的新项目,更是令李治惊愕不已,这都能够研究?
  这一圈转下来,李治还是意犹未尽。
  “诸位爱卿,要是这些实验都成功了,我大唐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啊。”
  李治回到狭小的总院,喝了一口茶,兴奋不已的朝着一干众臣说道。他们如今才知道原来总院是六院中最小的一个院子,其中工学院和农学院最大。
  卢承庆忙道:“陛下所言甚是,不过臣更加好奇,韩侍郎是用了什么办法,令那些九品院士如同着迷一般,我们这么多人从他们身边经过,他们都未曾发觉。”
  韩艺笑道:“这就是研究的乐趣,好比玩游戏一样,就想玩个结果出来,一旦沉迷进去,那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好一句不到黄河心不死。”
  李治开心道:“可见当初朕听从韩艺的建议,建立这贤者六院,乃是明智之举啊!”这可也是属于他的政治遗产,又兴奋道:“韩艺,你看看贤者六院还需要什么,直接让户部批。”
  韩艺道:“倒还真是有两样迫切需要的东西。”
  “说!”
  “这第一便是地方。”韩艺道:“虽然贤者六院已经足够大了,但是随着研发的项目越来越多,地方已经渐渐不够用了,因此可能还需要建立一个到两个的分院。”
  李治点点头道:“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你去户部看看,哪里还有闲置的土地。”
  韩艺道:“这贤者六院不需要建在城内,毕竟城内的土地可是非常宝贵的,可以建在郊外。”
  李治道:“此事正准奏了,你让户部批地下来。”
  “多谢陛下。”
  “还有一样东西又是什么?”
  “是人才!”
  韩艺道:“这些九品院士虽有足够的经验,但是文化程度还是不够高,因此贤者六院迫切的在贤者六学方面有着极高天赋的人才,这样经验就能够与天赋完美的结合。”
  李治若有所指地笑道:“这个目的你不都已经快要达到了。”
  韩艺讪讪一笑,道:“但是臣还有一个请求,就是参加农学和医学考试的人,只要及格便给予录用,因为这两科参考的人数实在是太少了,而我们又急需人手。”
  许敬宗立刻站出来道:“陛下,这九品院士可是正品官员,如果这般轻易的录取,可能会造成冗官的现象。”
  李治微一沉吟,道:“许爱卿之言,虽然不无道理,但是朝廷内部也缺乏这些人才,破格录取也无妨,毕竟这也没有多少人。”
  “陛下圣明!”
  韩艺立刻高呼一声,眼眸一转,道:“另外,臣代表户部,还有一个请求。”
  李治道:“户部?什么请求?”
  韩艺道:“陛下,臣去了户部之后,奉行的是统计出真知,要将每一文钱都花在刀刃上,这需要庞大的数据支持,因此户部需要很多统计方面的人才,而朝中也是急缺这方面的人才,因此臣希望能够让户部跟贤者六院合作,由贤者六院专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然后通过考核进入户部。”
  一干大臣听得双眼一睁,心里均想,这小子还有后招,这有完没完啊。
第1266章
精英化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啊!”
  许敬宗、李义府几乎同时跳了出来,异口同声地喊道。
  韩艺这一招,真是要了亲命!
  为什么他们以前对于贤者六院都是不屑一顾,甚至于韩艺借这一回常科的混乱,炒作制科,他们也只是暗骂韩艺卑鄙无耻,但也没有跟韩艺去较真,就是因为贤者六院是不涉及到任何权力的,别说你九品院士了,就算是给你一品院士,你也只是一个搞研究工作的,你们不会对于任何人产生威胁。
  而且科考的话,就算这一回韩艺成功将制科推倒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很快就会回落下来的,因为大家参加科考,哪怕不是为了财富,也是为了一展心中抱负,可不是冲着研究去的,到时他们还是会回到常科。
  因此李义府他们都不担心。
  不过,长孙无忌他们倒是预感到韩艺肯定还会有后招的,就是如何让贤者六院变得更加吸引人,引起人们的真正的重视,不然的话,韩艺这么多动作,都将是昙花一现,韩艺也不能回回都这么干。
  但是,如果让户部跟贤者六院直接合作,那么贤者六院就会发生质的改变,贤者六院的官员是可以进入三省六部等枢要机构,这样一来的话,制科就真的可能取代常科,因为一旦进入户部,就有冲击宰相的资格了,毕竟户部在六部中排名第二,上面就是吏部,吏部尚书上面,那就是三省了,虽然希望不大,但至少有机会,这跟常科及第也没啥区别了。
  因此许敬宗不可能让韩艺得逞的,必须阻止,道:“陛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五品以下的官员的调任和铨选,乃是吏部的职责,倘若如韩侍郎这般做法,朝纲制度岂不会都乱了套。”
  “许侍中,你这么激动干什么。”
  韩艺笑了一声,道:“如果吏部能够帮助我们户部补充这方面的人才,那我就不会这么做了。而如今的情况是,户部需要的极其专业的数学人才,这朝中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这专业的人才,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培训,贤者六院负责培训专门的人才,给户部输送人才,这合情合理。另外,这又不是培训户部侍郎,只是一些办事人员而已,最高也不过是九品,并且还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这过程是非常不容易的,首先他们要经过科考进入贤者六院,还得培训一年甚至于几年的考试,才能参加户部的考试。”
  许敬宗哼道:“你身为户部侍郎,又是贤者六院的总院长,若是如你所言,到时谁能进户部,谁进不了,还不都是你说了算。”
  韩艺笑道:“我倒是想许侍中你来监督考试,可问题是你懂数学么,如果你们门下省要来监督,我无所谓。”
  许敬宗想想也是,自己也不懂,什么是合格,什么不合格他懂个屁啊!
  李义府眼眸一转,道:“这以往没有贤者六院的时候,户部也未曾出什么问题,可是等到韩侍郎你上任之后,为何户部就变得急缺人手?”
  韩艺笑道:“以往巡卒管理治安的时候,长安城内也太平,为什么皇家警察一来,陛下就觉得人手不足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国家是在进步,以往的巡卒只会木讷的在街上巡视,他们连大字都不认识,除了抓捕犯人,震慑百姓外,根本无法帮助百姓,可是如今的皇家警察个个识文断字,百姓一旦有什么困难,立刻可以向皇家警察求助,而皇家警察也能够很好的帮助百姓,这也是为什么皇家警察这么快就赢得人心的关键原因。
  同理而言,以往户部的小吏会拨几下算盘就可以了,至于怎么整合数据,怎么计算出一种最佳方案,怎么去搞预算,这他们都不管,这样的确不会出什么大错,但是也没有进步。国家是要进步的,但又不是说宰相换了一个就能够进步了,而是要将整个朝廷都精英化,这样的话,办事效率才能够提上来,国家才能够取得进步。”
  说着,他又向李治道:“陛下,其实微臣的这番建议,都是来自于训练营和军事学院。如今就连军队、巡卒都变得精英化,朝廷还没有什么理由不去向精英化前进。而要精英化就必须从基层做起,因为如今的长官肯定都是精英,有着出类拔萃的天赋,但是长官只会下达任务,事还是下面的人做,而常科只能培养治国人才,好比许侍中,好比李中书,他们都是宰相,但是让他们去算账,只怕他也是不能够的,而如今户部确实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常科是根本无法提供的,而制科考试只是证明他有这个天赋,都不能直接为朝廷输送专业人才,这就需要培训。”
  杜正伦突然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韩侍郎之言不无道理,就说民安局,以往需要大量的巡卒,才只能维护治安,但是目前而言,只有两百个皇家警察,却不但照顾到长安城,而且还涉及到周边的县城,而且皇家警察在各个方面都要远胜于巡卒,面对各种棘手之事,都能以非常老练的手段来处理。比较起来,虽然皇家警察俸禄高,但是真正算下来,这其实是更省钱的,而且作用要更大。”
  你们终于肯出声了!韩艺满脸敬佩道:“杜中书真是一针见血,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3/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