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12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4/2399

  郑善行、张大象二人点了点头。
  韩艺道:“张侍郎,等会你去选一些小吏带着那些农户去那些贫瘠之地勘察。”
  “又是小吏?”张大象微微一愣,他觉得韩艺忒喜欢用小吏了,反而户部官员不太用,这毕竟不符合制度。
  韩艺解释道:“如果都派官员前去,那动作也太大了,人家想不关注都难啊,况且这活也适合小吏干,让杨主事带着一群农夫四处晃悠,他也不会愿意啊!”
  张大象想想也是,这活跟上回那活不一样,这是纯粹的苦力活,上回那是有油水可以捞的。
  ……
  ……
  翌日!
  韩艺在户部接见了窦衡和邹凤炽。
  “韩侍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工部那边为什么突然不肯放人,还让我们来跟你谈。”
  “不仅如此,还将原来的那些工匠都给叫了回去,我们可还给了他们一笔奖金,这不是摆明玩弄我们吗?”
  窦衡和邹凤炽好不容易见到韩艺,就是一顿抱怨。
  他们都已经快疯了,以前是没钱有人,但如今钱到手了,这人又没有了,跟朝廷做笔买卖咋就这么难啊!
  等到他们抱怨完之后,韩艺才道:“二位请稍安勿躁,其实情况是这样的,工部希望你们万里和长运能够捆绑式签订契约。”
  “捆绑式?”
  二人皆是一愣。
  韩艺点点头,拿出两份名单来,递了过去,道:“这上面的名单,要么就都签,要么就一个也不签。”
  窦、邹二人拿起来一看,上面写得人数便让他们异口同声道:“这么多,我们不需要这么多人啊!”
  他们本来就有很多的奴婢,因为他们是一个集团,家家户户都有奴婢,他们需要的是这方面的精英,技术工匠,而不是搬搬抬抬的苦力工。
  “是吗?”
  韩艺非常爽快道:“那行,改日我去跟工部那边商量一下。”
  改日?窦衡急切道:“那不知韩侍郎要商量多久?”
  韩艺道:“这不是私人与私人的交易,而且两个官署的交流,得按照章程来办事,最多也就半个月,不需要太久的。”
  “半个月?”
  窦衡、邹炽凤异口同声道。
  韩艺点点头道:“我是说最多,我尽量快一点。”
  二人相觑一眼,沉默了下来,默默的拿着名单仔细的看了起来,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名字,还有年龄,祖籍,以及身体情况。
  “韩侍郎,你看这个张果根都五十来岁了,而且还只是普通工匠,我要来作甚?”邹炽凤突然指着名单上的一人说道。
  窦衡更加郁闷道:“这——这断臂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身有残疾?”
  “是吗?”韩艺探头一看,差点没有笑出声来,道:“呃……我想应该是吧,这个——我也不清楚工部为什么这么安排,我去帮你们问问。”
  窦衡道:“不会又要半个月吧?”
  “这个不要,我派个人问问就行了。”韩艺喝了一口茶,风轻云淡道:“你们看看还有什么不妥的,都告诉我,我去帮你们问问。”
  窦衡和邹炽凤用眼神交流了一番。邹炽凤道:“敢问韩侍郎,为什么工部要这么做?”
  韩艺哦了一声:“是这样的,我们户部是要求最好任由你们挑选,但是工部不肯答应,他们认为工部放出了这么多熟手工匠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可谓是前所未有,不能让你们将好的都挑走,留下一些老弱病残,那工部今后怎么运作。因此工部才提出这个捆绑式契约。至于为什么让我们户部来跟你们谈,那是因为这本就不是工部的职责。所以你们也要做好心理准备,这个谈判肯定是漫长的,但是我向你们保证,一定尽量为你们争取更好的条件。”
  窦衡听完之后,二话不说,会折寿道:“算了,算了,这就不敢劳烦韩侍郎了,我们签,我们签还不行么,只要人和上面写的资料符合就行了。”
  他们那边已经与关中和山东签订了契约,违约可是要赔钱的。
  而且现在对于他们而言,晚一天开工,那就是极大的损失呀,因为山东集团和关中集团都是迫切的需要大量的船只,在乎这几十个人,那不是因小失大么,而且他们甚至都怀疑这是韩艺出的主意,那他们自知玩不过韩艺。
  韩艺很无耻地说道:“你们知道的,关于神圣的君子契约,我都是非常看重的,你们要不要再考虑一下。”
  “不用了,不用了。”
  窦衡、邹凤炽将韩艺从头到脚鄙视了一遍,你动辄半个月,这有个头没,还不如爽快点,免得到时时间浪费了,这名单上面的人还有增无减,他们认为如果这是韩艺的主意,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韩艺很是遗憾的点点头,他的确觉得还能再加一点人的,道:“那好吧!就按你们希望的签吧。”
  我们希望的?
  窦衡、邹凤炽都快哭了。
  躲在后面学习的郑善行和张大象那是受益匪浅呀,韩艺基本上没有说几句话,就让窦衡和邹凤炽这两个奸商啃下这一块烂骨头。
第1078章
求援
  谈判其实谈的就是时机,同一笔买卖,在不同的时机下,会谈出两种完全相反的结果来,为什么窦衡、邹凤炽会这么爽快的答应下来,就是因为拖下去,他们只会亏得更多,如今他们都接了一笔这么大的单,怎么能将时间耗费在这琐碎的事情上面。
  但是韩艺不急呀,反正你们已经上了贼船,下也下不去了,肯定要听从我的命令啊!
  在谈妥之后,窦衡和邹凤炽就拉着韩艺跑去工部,到了工部之后,他们才发现,其实看看名单心里还能够接受,当看到真人的时候,窦衡、邹凤炽骂娘的心都有了,不少的老弱病残,断臂断腿的都有。其实这些人都是在战场上受了大伤,侥幸活了下来,朝廷也不好意思不管他们,就让他们在工部做点事,给他们一口饭吃。
  而阎立本也确实够狠的,主要是他认为朝廷已经对商人够宽容的了,你们可不能贪得无厌,理应为朝廷收留这些人,不能便宜让你们都给占了。
  韩艺看了也挺不好意思的,只能安慰窦衡、邹凤炽,这断臂的可以守门,守仓库,瘸腿的可以刨木头,做细工,还是可以有用的。
  窦衡、邹凤炽心想,这老弱病残都得拿劳工法案规定的最低工资,这钱我同样能够在外面招人,为什么要招这些人,心里非常不爽。
  那工部侍郎就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我们虽然给了你们一些老弱病残,但是我们同样也给了你们经验丰富的工匠,这些可都是我们工部的精英,这个你又怎么不说了,反正要么就都签约,要么就一个也别签。
  工部表现的非常强势,没有商量的余地。
  韩艺当然是做老好人,两边都劝着。
  窦衡、邹凤炽也没有办法,只能签约,亏就亏点吧。
  关于工资都是工部定的,不可能都按劳工法案最低工资定,工部按照这些工匠的能力来定他们应得的工资,因为工匠是很老实,他们可玩不过商人。当然,这个工资其实是韩艺定的,韩艺也不可能让窦衡、邹凤炽他们吃大亏,肯定是在他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就是让他们有些难受而已。
  窦衡、邹凤炽已经认栽了,但是他们也不蠢,在契约中规定很多的规矩,你迟到、怠工到一定程度,我们也有资格开除你们,他们要对得起自己拿得工资,我面对你们工部,我是弱者,我也认,但是面对劳工,那我们商人肯定要处于绝对优势,不然的话,怎么管理。
  故此,大致上还算是公平的。
  经过一日的争论,雇佣双方终于签订了劳工契约。
  窦衡、邹凤炽赶紧将人领走,这一辈子恐怕都不想跟朝廷打交道。而且他们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浪费了,长运这边,工匠一到位,就立刻开工。洛阳那边的船坞已经快要建成了,因为这是第二个船坞,不需要去动脑筋设计了,照搬就是了,工程进行的非常快,工匠一赶到洛阳,就基本上可以开工了。
  至此,朝廷得工作是完成了,剩下的就是他们商人之间的事了。
  而与此同时,吐谷浑的河源郡王诺曷钵已经赶到了长安,这倒是让李治有些措手不及,因为比他预计的要早到七八天,可见吐谷浑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
  不过河源郡王入长安,在朝中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关注的人非常少。
  李治还是很给诺曷钵面子,与满朝文武也在大殿中接见了这位唐太宗一手扶植的吐谷浑可汗。
  “臣诺曷钵怀以至诚的心向尊贵的大唐陛下问好!”
  诺曷钵带着两个属下来到大殿中,恭敬地向李治行了一礼。当初李靖率领大军征服了吐谷浑,但是出于对吐蕃的忧虑,并未将吐谷浑纳入大唐版图,因为一旦纳入大唐版图,那么很可能与吐蕃发生冲突,而当时李世民尽量避免与吐蕃发生冲突,一心对付草原,故此是选择扶植诺曷钵上位,给予吐蕃与大唐一个缓冲地带,但是李世民在位时是非常照顾诺曷钵,还在长安给他立了石像,也表示大唐对于吐谷浑这个战略要地的重视。
  韩艺打量了下此人,身材魁梧,生得也是非常英武,看上去倒还真是那么一回事,但估计就是一个绣花枕头。
  “河源郡王快快免礼。”
  李治伸手示意,随即又跟诺曷钵寒暄了一会儿,问问弘化公主的情况,当初唐太宗将宗室淮阴王李道明之女封为弘化公主,赐婚给诺曷钵,这弘化公主可是唐高祖李渊的亲侄女,唐太宗的堂妹,而且据说也是才貌双全,难得的好女子。
  一番寒暄过后,诺曷钵又道:“臣这番前来,特地带来了五十匹我吐谷最名贵的青海驹,谨献给大唐陛下。”
  群臣微微一惊,尤其是那些武将,这可是大手笔呀,这青海驹日行千里,早已经扬名天下,这一般来说,送个几匹就已经够意思了,而这一回诺曷钵直接送五十匹,可能连老本都拿出来了。
  李治却只是淡淡一笑,道:“河源郡王真是有心了,但是我们中原有句话唤作,君子不夺人所好,这青海驹对于你们部族的百姓是非常珍贵的,因此朕不能收,但是河源郡王的心意,朕是非常感激。”
  委婉的拒绝了,而且从语气来看,这绝不是客套话。这要是李世民肯定就收了,因为李世民是非常喜欢名马的,但是李治爱好真不多,他认为你这马给我,也没啥大用,最多也就是赏给臣子,但是对于吐谷浑而言,意义重大,而且,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诺曷钵一听,心都凉了一半,这礼你都不收,我怎么好意思开口,但是事关吐谷浑的命运,诺曷钵也不得不开这口,道:“大唐陛下,臣此番来进贡,还有一事恳求陛下。”
  李治明知故问道:“河源郡王请说。”
  诺曷钵道:“那吐蕃大相禄东赞欺人太甚,咄咄逼人,先灭我吐谷浑的盟友白兰部,近一年来又屡屡对我吐谷浑用兵,至我吐谷浑百姓于战火之中,而最近臣还收到消息,吐蕃正准备集结大军,企图一举歼灭我吐谷浑,臣实在是出于无奈,才来恳求大唐陛下出兵援助臣,倘若大唐不出兵的话,我吐谷浑恐将难逃厄运,还望大唐陛下念在我吐谷浑上下忠于大唐的份上,搭救我吐谷浑上上下下数十万子民。”
  “竟有这等事?”
  李治故作惊讶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4/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