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12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4/2399

  这真是太好了!
  大臣们激动呀,韩艺不但没有坑他们,反而为了他们着想起来,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李治倒不是很清楚这芝麻绿豆的小事,毕竟他生来就是王子,但是这月俸的话,他倒是觉得无关紧要,于是朝着大臣问道:“不知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几乎所有大臣都赞成,铜钱肯定是最好的,因为给予了他们很大的自由。
  李治一看大家都赞成,于是点头道:“既然爱卿们都赞成,准奏吧。”
  许敬宗突然道:“陛下,此事虽好,可是折合算起来,多少钱,这还得先说明,不然的话,下面的官员会心生恐慌的。”
  韩艺立刻拿出一份奏章呈上。
  上面写明了各个级别官员的月俸,一品官11贯钱,二品官9贯钱,三品官6贯钱,四品官4.2贯钱,五品官3.6贯钱,六品官2.4贯钱,七品官2.1贯钱,八品官1.85贯钱,九品官1.5贯钱。因为这月俸不分从、正的,因为月俸是福利来的,官员的主要收入来自于职田和禄米,那方面差一级就差很多。
  李治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价,就给大臣们看。
  大臣们一看,暗骂一句,你丫算得忒也清楚了。真是不偏不倚,刚刚好,估计一品还少了那么一点点,但九品又多了那么一点点,反正差不多,你看从四品官开始,就是没有整数了,可见算得多么细致,他们也没有话说,反正不少就行了,都表示没有意见。
  李治点点头道:“那好吧,就按这数发。”
  韩艺立刻道:“陛下,这些东西原本都是由工部生产的,如今既然不需要发这些了,那么工部理应用不着到这么多人,而我们户部也不需要太多人来发这些东西,正好目前商人急需用人,而且给予的工薪都非常高,工部和户部何不裁人,一来可以减少朝廷的支出,二来,还能刺激工商发展,一举两得。”
  工部尚书阎立本立刻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老臣也以为韩侍郎说得极有道理,近年来我大唐征战较少,百姓富足,四海升平,工部早已经不需要那么多工匠了,而外面工匠的工薪日益增加,老臣也认为可以适当的让一些工匠回去自力更生,因为工匠在工部是不需要缴纳税收的,如果让他们回去自由经营的话,还可以增加朝廷的收入。”
  唐朝官营的工匠,只有小部分是良人工匠服役,府兵制根本就在于服役,只要少部分职业士兵,但是现在工匠行情的见涨,这些工匠多半都是缴纳布帛代征,也就是工匠向朝廷交纳一些钱,我不来服役,这是可以的。但大多数都是杂户,也是低等贱民,比奴婢又要高那么点点,通常都是俘虏和罪犯来的,唐朝打了这么多年仗,俘虏很多,因此官营业是非常庞大的机构。可惜的是,他们制造的东西,都是供皇室和官衙消费的,没有为百姓和国家产生任何利润,不少官员都从中捞一点,反正不是自家的,而且他们不要交税的,现在官衙不需要这么多消费品了,当然可以放他们回去,还能多个人的税收。
  阎立本这人心肠不错,工部不需要这么多人,觉得留着他们耽误了人家,外面的商人都跑去挖韩艺的工匠了,可见私营在膨胀,要是官营还占着茅坑不拉屎,那就不平衡了。
  李治听着也有道理,以前之所以征收工匠,主要就是应对战争,如今就一个吐蕃还在边上,不需要那么多工匠,反正这部分人是为官衙服务的,只要你不动为皇室服务的就行了,点点头道:“好吧。但是有罪之人不能还良。”
第1031章
月盈则食
  一个小小的月俸,就帮助韩艺完成了两个小目标。
  其一,为整个市场增加了上千的客户,发钱给官员,官员就得上市场买东西,这可是封建社会的消费主力,肯定能够刺激经济的。
  其二,解放部分官营工匠,为私营的发展做好铺垫。
  而之所以这么容易就通过了,主要就是因为官员也想要钱,大家有着共同的利益,这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另外,这个商品经济也是朝中官员的未知领域,大家也不清楚韩艺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什么?反正他们没有亏就行了。
  散朝之后,阎立本的屁颠屁颠的就跑到韩艺面前,非常恭敬,毕竟是师父来的。
  韩艺心虚呀,拱拱手道:“阎尚书有礼。”
  “岂敢,岂敢!”
  阎立本回了一礼,道:“不知这月二十那日韩侍郎可有空?”
  韩艺道:“怎么?”
  阎立本道:“是这样的,我们工部根据韩侍郎教的方法,已经建立起一个大船坞,在那日我们工部会首次用韩侍郎教于的办法,让两艘大船下水,若是韩侍郎有空的话,希望能来指点一下。”
  “是吗?”
  韩艺大喜,他这么大的作坊,长安、洛阳都不一定消化的了,肯定得往外面运,这船是最好的交通工具,道:“这我可一定得去看看。”
  阎立本又呵呵笑了起来。
  这老头笑的听奸诈的啊!韩艺有些慎得慌,道:“阎尚书有话不妨直说。”
  阎立本道:“是这样的,不知韩侍郎何时教我画那种画。”
  对呀!我可是他师父,都说不拜师了,这下弄得我都不能解决了!韩艺微一沉吟道:“这样吧,等到去船坞那日,就顺便带一些资料给你。”
  阎立本激动不已,拱手道:“那真是多谢韩侍郎了。”
  韩艺讪讪道:“应该的,应该的。”
  阎立本又道:“要不,韩侍郎现在就与我说道说道的。”
  “啊?”
  韩艺郁闷了,我不过就是一句客套话,你还真是得寸进尺。
  但是没有办法,让阎立本给逮住了,不给点好处,就想脱身,哪有这么便宜的事。韩艺只好跟他讲讲工程图的一些基本知识,但还别说,人家阎立本可是工程世家出身,在历史上都是大名鼎鼎的,韩艺稍微点拨几句,他立刻就明白过来。
  殊不知周边他们聊得正欢时,周边射来无数道复杂的目光,他们一方面鄙视阎立本,韩艺可是我们的大仇人呀,你怎么能跟他走一块了,但另一方面,他们渐渐明白韩艺这个户部侍郎实在是权力太大了,直接关乎着他们的收入,今日韩艺可以让鱼肉变钱,他日也可以让钱变大便,这是一个道理,他们非常羡慕阎立本的脸皮之厚,如果可以的话,他们也想过去跟韩艺交谈几句,事已至此,斗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
  ……
  “这钱的吸引力真是大啊!李侍郎,你看宋国公边上,呵呵,这些大臣拉不下脸去跟韩艺言和,只能从兰陵萧氏这边着手。”
  王德俭见萧锐、萧钜身边满是人,一群人谈笑风生,要知道一个月前,兰陵萧氏可是众矢之的呀。
  李义府微微皱眉,他原本以为韩艺已经触犯了众怒,哪怕得到李治的宠信,但在朝中肯定会处处受制,可是没有想到,情况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好转,但是他也没有办法,毕竟李治和武媚娘都非常信任韩艺,带着一丝嫉妒道:“我不妨碍他,他也别来妨碍我。”
  这话说得忒也牵强了,明明就是妨碍不了,因为大家都是皇帝和皇后的人,如果是各为其主,那权力之间的博弈了。
  因此李义府一直都认为,不是自己不如韩艺,而是李治太宠信韩艺了,另外,高履行又在边上推波助澜,导致韩艺如今权力反而要大于他,正所谓细思极恐,李义府觉得自己也得想个办法增加手中的权力。
  ……
  萧府。
  “写完了!”
  萧无衣将一份奏章,递给躺在卧榻上端着酒杯的韩艺,道:“你看看行不。”
  韩艺伸出手来,却不去拿奏章,而是拉住萧无衣的手,将她拉入怀里,在她脸上亲吻了一下,道:“不用看了,你写得,我很放心。”心想,我这文采,还有什么资格去评价别人。
  这份奏章就是关于月俸改革的事,因为这是涉及到朝廷制度的,要改的话,必须经过三省起草、审核、执行,得第一份详细的奏章上去,韩艺一来不会写,没有那文采,二来字也写不好,只能拜托萧无衣来写。
  萧无衣半推半就的躺在他怀里,白了他一眼,道:“你还好意思说,堂堂户部侍郎,连奏章都不会写。”
  韩艺嘻嘻笑道:“这叫做缺陷美,如果我还会写奏章,那我就是完美的了。”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什么似得,道:“对了,你还得再帮我写一份奏章。”
  “还有什么?”
  “我要推荐郑善行进入户部。”
  “真的呀!”
  萧无衣眼中一亮。
  韩艺纳闷道:“你这么激动干什么?”
  萧无衣得意洋洋道:“因为这是我一早就帮你规划好的,你可别不承认。”
  韩艺眨了眨眼,哪里不知道她在想什么,笑呵呵道:“是是是,若没有你这为贤内助,我不知道得走多少冤枉路。”
  “那是!”萧无衣知道自己其实并不贤惠,但凡妻子需要做的,她都不会做,她得从另一方面来展现自己的贤惠,比如写奏章,又比如帮韩艺出谋划策,道:“可是郑善行答应了你么?”
  韩艺点点头,道:“他这个人,不适合当一名职业的官员,只能兼职,独当一面的宰相,他是肯定干不了的,因为当了宰相就必须面对政治敌人,这是他所不擅长的。”
  萧无衣眼眸一转,道:“那崔小鬼呢?”
  “他是很聪明,办事能力也强,可是能否与我合得来,那还得看他的政治主张,他跟郑善行不一样,郑善行的政治主张就是跟他的性格一样,凡事得以百姓为先,崔戢刃目前还只是一个小官,看不出什么来。”说道崔戢刃,韩艺突然想起另一个人来,道:“对了,你可知道崔戢刃他爹现在在哪里么?”
  萧无衣一愣,点点头道:“知道啊!你问他作甚?”
  韩艺道:“我想请他帮个忙。”
  “什么忙?”
  “这个一言难尽。”
  萧无衣面露为难之色,道:“我与崔三叔的关系虽然不错,但是你跟崔家的关系这么差,我也帮不了你。”
  韩艺道:“去问问吧,不成也没有关系,就是多走了一些路。”
  他找崔平仲当然是关乎拼音的事,这是韩艺非常看重的,在韩艺看来,教育是根本,没有教育什么都别谈,但是拼音的话,必须要去这方面的天才请教,一般人玩不转的,他也一样,只会抄袭,你要改变,他完全不会。
  ……
  大兴善寺。
  “师父,不好了,不好了。”
  这慧泽还未从金行一事中振作起来,又听到这熟悉的声音,不禁恼羞成怒,自己的徒儿何时养成这习惯了,沉眉喝道:“修明,师父与你说过多少遍了,这佛门乃清净之地,你这莽莽撞撞的性格何时才能改,倘若再犯,我便让你去守菜园。”
  修明喘着气道:“师父,那——那韩艺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4/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