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12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8/2399

  萧无衣将脸偏到一边,道:“我可没有这本事,你分明就是被雷给打坏脑袋了,少赖在我头上。”
  这话还真没错。韩艺笑呵呵一笑,在她白皙的脸颊上亲了下,轻轻抱着她,感慨道:“真是对不起,其实我回来之后应该在家好好陪陪你的,但是我——唉……有些时候,尤其看到这么美丽动人的你,我真不知道自己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
  在他看来,家是非常神圣的,但是他却没有做到,他和萧无衣始终还是聚少离多,这让他有些迷茫,究竟他做的是对还是错。
  萧无衣一怔,心中既是感动,又是伤感,轻轻靠向韩艺怀里,道:“这是你欠我的,可是要还的。”
  韩艺非常认真的点点头,道:“一定还,如果这辈子还不完,那就下辈子继续还。”
  正当这时,忽闻外面有人说道:“姑爷,皇后派人来,让人现在入宫一趟。”
  不是吧!我刚刚才许下这么庄重的誓言!韩艺一脸郁闷的望着萧无衣。
  萧无衣站起身来,道:“看来你下辈子也很难还清了。”
  韩艺泪眼汪汪道:“那可以透支下下辈子么?”
  萧无衣抿唇一笑,“少贫嘴了,快些去吧!”
  “啊——!”
  韩艺仰面哀嚎一声,从卧榻上蹦了起来,将萧无衣搂了过来,狠狠在她的香唇上亲吻了一下,道:“为夫去去就来。”
  ……
  御花园!
  韩艺与武媚娘漫步在草地上。
  “不管你这一回是有心的,还是阴差阳错,陛下都得好好感谢你。”武媚娘一边走着,一边笑道。她跟韩艺倒是不需要遮遮掩掩,是个什么就是个什么。
  韩艺道:“皇后言重了,为君分忧,乃是臣的本分,又怎敢言谢。”
  武媚娘道:“可是你也因此得罪了满朝文武,我可是听说,那些勋贵们都恨你入骨,原本你立下大功回来,本应该风光无限的,可是将来你在朝中可是四面楚歌啊。”
  韩艺呵呵道:“从一个被人忽视的田舍儿到一个受尽王公贵戚憎恨的三品大臣,可见臣的地位已经提高了不少。”
  “你还真是看得开!”
  武媚娘一笑,但她已经习惯了,韩艺就是这么一个洒脱的人,全然不会在乎这些事,可以说是我行我素,但随即又是轻叹一声,道:“不过原本这个问题是可以不存在的,这一次只能说是成功,还谈不上完美。”
  就知道你不是特意叫我来安慰我的。韩艺道:“皇后指的是太尉吧?”
  武媚娘点点头,道:“这本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可终究太尉是棋高一着。你知不知道,其实陛下下达的诏令,其中有七成都是太尉给的建议。”
  我当然知道!韩艺一愣,惊愕的望着武媚娘。
  “陛下在几日前曾见过太尉。”武媚娘叹了口气,眯着眼道:“如此一来,陛下不但没有清除太尉在朝中的势力,反而因此韩瑗、来济都深受其益,如今陛下已经决定对于韩瑗、来济网开一面了。”
  这反差太大了,武媚娘很难接受。
  韩艺叹道:“太尉毕竟当了三十年宰相,经历过无数次大风大浪,这一次的危机也许在他面前,就显得有些稀松平常了。”
  “不!”
  武媚娘黛眉一皱,目光突然变得凌厉起来,“我不这么认为,经验、才智只是其次,太尉这一次赢在了地利之上。”
  韩艺一愣,道:“皇后此话怎讲?”
  武媚娘道:“其实陛下最先找的还是司空,是司空建议陛下去找太尉的,可见司空也非常忌惮太尉,可是太尉早已经闲赋在家,褚遂良、柳奭被贬,韩瑗、来济亦失去了权力,陛下又掌控着京城十六卫军,可即便如此,不管是陛下,还是司空,都对太尉怀有敬畏之心,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让太尉保持这么强大的威慑力?”
  李治最先找李勣,可见李治也动了心思,如果李勣怂恿李治直接开战,那么李治可能就不会见长孙无忌,武媚娘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李勣也很畏惧长孙无忌。
  韩艺微微有些冒汗,他隐隐猜到什么,道:“不知皇后以为是什么?”
  武媚娘道:“这几日我一直在思考这事,可是思来想去,结果都只有一个,就是长安身处在关中,而太尉代表的是关中贵族的势力,长孙家、于家、杨家、元家、赵家、独孤家、宇文家等关中贵族在关中盘踞数百年之久,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给予了太尉极大的优势。
  我们这一边明明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没有人敢赌这一把,因为一旦关中乱,长安必定首当其冲,而长安又是我大唐的中心,甚至连陛下就身处在长安,长安哪怕稍微抖动一下,大唐都将变得摇摇欲坠,因此只要太尉有意缓和局势,那么陛下、司空都会选择求稳,因为长安实在太重要了。”
  这个女人真是太可怕了!韩艺暗自嘀咕一句,道:“也就是说,不管如何削弱太尉的势力,占尽地缘优势的太尉,总是有着让陛下束手束脚的资本。”
  “地缘优势?说得好,就是这地缘优势让我们始终拿太尉没有办法。”武媚娘微微眯眼,道:“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年隋炀帝宁可待在江南也不愿待在关中,如果长安不是京师的话,太尉的威慑力自然会削减大半。”
第1016章
天生领袖
  她想干什么?
  韩艺当即惊出一身冷汗来!
  其实武媚娘的意思不难琢磨,就是希望能够迁都啊!
  乖乖滴,这可是要了亲命啊!
  但是话说回来,武媚娘分析的非常正确,如今的情况是李治、李勣掌握着绝对的权力,但是他们却都很忌惮长孙无忌,更加确切的说,就是忌惮关陇集团,因为不管是朝中,还是军中,都有不少关中贵族在里面,哪怕是士兵也是关中弟子,而自宇文泰建立起西魏以来,关陇集团一直盘踞关中,在这个胡汉杂交的地区,文武通备,讲究的是出将入相,农耕发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战略家都说,得关中者,得天下。李渊也是先拿下关中地区,才得天下的,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长孙无忌代表的就是关陇集团,他一旦出手的话,会有着怎样的后果,军中的关中将领,以及关中弟子,还有朝中关中勋贵,李勣也拿捏不准这些人会在那一刻,究竟会靠向那边。
  得关中者得天下,那么关中一乱,天下必乱。
  李治已经是皇帝,身揽大权,是既得利益者,一切都有利于他,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他没有必要冒这险。
  当初隋炀帝下江南就不肯回来了,最终也是死在江南,不是江南有多么繁华,现在的江南还比不上关中地区,就是因为隋炀帝不想受到关陇集团的牵制,我去江南立都,让你们关陇集团自个玩去吧,削弱关陇集团对于隋朝的控制,只可惜隋炀帝百密一疏,他忘记他带的将士也都是关中弟子,你不想回关中,他们想回家,宇文化及身处的宇文家不就是典型的关中贵族吗。
  最终也是关陇集团推翻了隋朝,李家和杨家其实都是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而且还是亲戚关系,杨广可还是李世民的大爷了。李渊、李世民吸取教训,绝对不能离开关中,因此李世民就一味的奉行关中本位政策,还是以关中贵族为首,打压山东集团,临死托孤也是选择了关陇集团的领袖长孙无忌。
  可问题就在于武媚娘不是这个集团的人,这可是很少见的,在这一回博弈当中,武媚娘是痛定思痛,为什么这么好的机会,连李勣都这么忌惮,思来想去,就一个原因,长安的中心是关陇集团盘踞关中地区。
  只要奉行关中本位的政策,那么长孙无忌哪怕是孤家寡人一个,你也不敢轻易动他。
  那么唯一的办法,呼之欲出,迁都。
  可在任何时候,迁都可都不是一件小事,最令韩艺吃惊的,这话竟然是出自一个女人之口。
  可见武媚娘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绝非偶然,她有着无与伦比的力量、魄力,以及更加长远的战略目光。
  当初她刚从感业寺回来,就已经将目标瞄准了皇后的位子,这若是寻常女子,肯定求能够安稳过上一辈子就阿弥陀佛了,可是她不会满足。
  既然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什么不去做打算呢?
  “皇后,这——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虽然宫女们离他们老远,但是韩艺还是情不自禁的压低了声音。
  武媚娘道:“但是没有比这彻底的办法了。太尉一直以来,都只是向陛下示好,但从未对我有过任何表示,可见他心里始终不认同我,一旦给他机会,他一定会对付我的,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她跟长孙无忌是水火不容,不可能缓和,因为是武媚娘带的头,将褚遂良、柳奭、裴行俭他们赶出长安,而且,她还将王皇后和萧淑妃给活活逼死了,长孙无忌如果向武媚娘示好的话,那关陇集团内部人员肯定不会答应的。武媚娘是一个挺有危机感的女人,她知道她面对不是长孙无忌一个人,而是整个关陇集团,你身处在关中,怎么去跟关陇集团较量,她因此要先离开,大家才能公平的对决。
  可韩艺不想走呀,他要接手关陇集团,那么长安对他而言更有优势一些,如果是到洛阳的话,李义府、许敬宗以及山东集团就更具优势,道:“长安作为汉唐两朝之都,其文明文化都代表着中原,这是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并不是谁走了,就可以改变它的价值,当初隋炀帝远走江南,从而导致整个中原失控。”
  武媚娘道:“因此我吸取了隋炀帝的教训,希望能够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我大唐的中心从关中地区转移出来。我大唐施行的是两都制度,而东都洛阳就不在关中势力范围内,如果能够将国家的中心慢慢转移到东都去的话,那么就能够极大的削弱关中贵族的势力。另外,东都离长安很近,没有像江南离长安那么远,即便陛下身在东都,亦可掌控长安的局势。”
  韩艺皱眉思忖片刻,道:“这倒是可以,可是陛下愿意吗?”
  武媚娘道:“将重心转移到东都,对于陛下也有好处,经此一事,谁人都看得到,关中贵族彼此联姻,构建成盘根错节的势力网,纵使陛下已经大权在握,但还得受他们掣肘,而洛阳更加是我大唐的中心,离山东地区更加近,如果到洛阳的话,可以更好的平衡两边势力,陛下才能全权做主,不需要再看任何人脸色。”
  以前李唐是打击山东士族,扶植关中贵族,现在武媚娘是打算要逆行,扶植山东寒门,打击关中贵族。在地理上,洛阳真的是中原的中心,离山东地区也比较近,就可以利用两地的地缘政治,慢慢削弱关中贵族。
  武媚娘又道:“而且这对你们也有利,虽然你们占得了枢要大臣的位子,但是三四品官员还都是太尉的人在把持着,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可都是太尉的人。只有先避开他们,你们才有更多的机会。”
  韩艺算是明白了,如今的朝堂上关系太复杂了,剪不断,理还乱,李治也不敢轻举妄动,如果转移到洛阳去的话,那么就可以避开这个复杂的官场,但又可以遥控京城。其实自古以来,往往掌权者都希望制造不在场的现象,如果李治和武媚娘身在东都的话,那么等于解放了他、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现在他们是枢要大臣,不管他们在这里干了什么,武媚娘都可以不认账,这样就说不清楚了,前前后后算下来,转移东都,对于武媚娘集团真是百利而无一害,道:“不知道臣能为皇后做些什么?”
  这可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计划,要传出去了,那不知道要引起多大的风波来,可是武媚娘全盘托出告诉韩艺,那肯定是要韩艺帮忙,不然的话,她不会跟任何人说的。
  武媚娘道:“光凭这些还不够,就算我能说服陛下,也不能说服满朝文武,以及天下百姓。不过人都是往繁华地带转移,如果东都比长安繁华,人口更多,农耕更加发达,那么自然而然的就会往东都转移。”
  韩艺眯着眼道:“皇后是让我利用商业去促使洛阳变得更加繁华?”
  “聪明!”
  武媚娘笑着点点头,道:“我曾听父亲言过,之所以历朝历代都选择长安,就是因为长安在群山环抱之中,易守难攻,地理位置极佳,定都长安,就不需要太多的军队驻守。但是洛阳交通更加便利,不管是陆路还是水路,更加方便做买卖,而且洛阳以东是平原地带,如果中心转向东都,必定是更依靠山东地区。”
  韩艺道:“而洛阳的缺点就在于无险可守,因此需要庞大的军队驻守,但是如今我大唐横扫四方,四方臣服,唯一的潜在威胁还是西边的吐蕃,可以说是没有外患,因此内政变得更为重要,而内政的话,无非就是百姓的生计问题,这样一来,洛阳的劣势不再明显,而优势却凸显出来,将来国家的中心往洛阳转移,其实也是大势所趋。”
  “不错!”武媚娘信心满满道:“司马迁曾言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个人都是跟着那一口饭走,因此我坚信,只要洛阳比长安繁华,即便维持当下的二都制,洛阳仍可以成为中心。但是我需要你的帮助。也是你这一回招聘佃农给予了我非常大的信心。”
  韩艺略显诧异的望着武媚娘。
  武媚娘笑道:“一旦农夫离开了土地,那么就必须跟着作坊走,作坊在长安,他们就在长安,作坊在洛阳,他们就得去洛阳,而作坊在哪里,都是由你说了算。因此我希望你去洛阳大型建办作坊,包括你的北巷,还有多在洛阳建办学院,争取吸引更多的人去洛阳,另外,洛阳乃中原的中心,没有什么地方比洛阳更适合通商了,这与你的想法不也是不谋而合吗?”
  韩艺点点头道:“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心里却怒骂一句,真是日了狗了!
  前一刻他还在为操控着全局而沾沾自喜,可是他那个计划比起武媚娘而言,真是小巫见大巫,武媚娘这个计划一旦成功,那真是直接将整个国家都重新洗牌,最为突出的一点,一旦转移洛阳,那么关中本位政策就完了,对于关陇集团是致命的打击,洛阳还离山东近,又是大运河的必经之路,等于与江南、淮南连在一块,那么在地缘政治上,大家都是平等的,集权者就不需要害怕一家独大,可以利用各方势力达到真正的平衡。
  由此可见,武媚娘并没有陷入遗憾当中,而是已经在为今后政治斗争在铺路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8/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