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校对)第10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5/2399

  经过武媚娘的雷霆万钧,失火一事,就被及时给压了下来,大家都闭口不言,李义府成天带着人问这问那,谁不害怕会牵连其中,朝堂上又回归了平静,但是这种平静只是冷战,朝堂还是分裂的,大臣们上朝,都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已是二更天了,李治兀自坐在两仪殿内,批阅奏章,以前批阅奏章,是非常苦闷的,反正就是签个名,因为能够呈上来的给他看得,那都是长孙无忌已经同意了,他没有否决权也就罢了,而且他只有同意权,现在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同意或者驳回,他很享受其中,自己做主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忽然,张德胜走入进来,小声道:“陛下,太尉在门外求见。”
  李治下意识的手上一哆嗦,这么晚了,舅舅怎么来了,他是来下战帖的,还是来求和的?一时间,诸多想法,纷沓至来。因为这太突兀,他已经很久没有跟长孙无忌单处过了,迟疑了半晌,才道:“快请太尉。”
  “遵命!”
  张德胜退下不久,就见长孙无忌身穿官府,挥舞着大袖走入进来。
  李治顿觉压力倍增,虽然他如今掌权了,但是他心里对长孙无忌的那种恐惧,还是没有完全消去。
  忽闻“扑通!”一声。
  只见长孙无忌走到中间,直接跪了下,几乎是匍匐在地,道:“无忌罪该万死,请陛下赐无忌一死。”
  李治吓得直接站了起来,这是什么情况,舅舅都跪外甥了,这可不得了,无暇细想,赶紧走了下来,一边搀扶着长孙无忌,一边困惑地问道:“舅舅,你这是干什么,这朕如何受得起,快些起来,快些起来。”
  使了劲强行将长孙无忌搀扶起来,李治以仁孝出名,长孙无忌可从未跪过他,私下相见,他还得向长孙无忌行礼,舅舅跪在这里,有违孝道,不管李治心里怎么想的,但不能这么做。
  长孙无忌叹道:“陛下,无忌犯了死罪,还请陛下责罚无忌。”
  李治都已经晕了,问道:“舅舅,你这话从何说起啊?”
  长孙无忌老目含泪道:“当初先帝将陛下托付给罪臣,让罪臣好好辅助陛下,可是罪臣却骄傲自满,权势熏心,把持朝政,恣势弄权,没有即时将权力交给陛下,令皇权渐衰,罪可当诛,是陛下仁孝,一次次宽恕了罪臣,可罪臣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干预后宫之事,直到今时今日才幡然醒悟,还请陛下赐罪臣一死。”
  说着,他又跪了下去。
  李治完全没有阻拦,因为他都已经呆了,这虽然是事实,但是他都不敢说出来,而且也没有证据,长孙无忌从未跟表过态,说反对武媚娘,再说长孙无忌又是托孤大臣,他这么做合情合理。但是长孙无忌自己说出口来,这完全可以顺势治他的罪,而且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追究起来,那真是死罪难逃啊!
  可这太假了吧!
  李治感觉自己在做梦一般,过得半晌,他猛地一怔,见长孙无忌跪在自己脚下,赶紧弯下身去,又搀扶起长孙无忌,道:“舅舅,你先起来再说。这是不是有人从中挑拨,朕可从未说过舅舅你什么恣势弄权,若非有舅舅尽心尽力辅助,大唐也不可能蒸蒸日上,舅舅事功不可没,岂有过错。你说,这话是谁说的,朕一定要他不得好死。”
  “陛下莫要替罪臣开脱了,若有人跟罪臣说这一番话,罪臣早就醒悟过来了,都怪罪臣权利熏心,直到今日才醒悟过来。”
  长孙无忌抹了一把泪,叹道:“不瞒陛下,罪臣在听闻掖庭宫失火后,心中是百感交集,在家苦苦冥思数日,究竟为什么会闹成这样?直到今日才想明白,造成这一切的都是罪臣,罪臣才是那个罪魁祸首啊!这君是君,臣是臣,连这么简单的道理,罪臣都没有想明白,罪臣真是万死难辞其咎。”
  这话可真是非常吓人呀,君是君,臣是臣,君臣不分,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李治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这玩得究竟是哪一出啊!只能道:“舅舅切勿自责,当年父皇将朕托舅舅,而朕又年轻,若无舅舅辅助,岂能管理好国家,舅舅并——并未有错。”
  “陛下勿要为罪臣开脱了,罪臣自己干过什么事,罪臣比谁都明白。”
  长孙无忌说着,突然抓着李治的手,泪水往下流,哽咽道:“罪臣年幼之时,父亲就已经去世了,多亏罪臣的舅舅收留,罪臣与你的母亲才能活下来,后来舅舅又将罪臣和令母养育成才,这一份舅甥情罪臣是铭记于心。以至于罪臣自己当了舅舅后,也想如罪臣的舅舅一般,将陛下教育成才,可是罪臣却过于迷恋权势,还常常用舅舅之名来替罪臣迷恋权势开脱,罪臣实在是不配当陛下的舅舅,也愧对当初舅舅对罪臣的养育之恩。如今想来,实在是悔不当初。还是你母亲更有远见,当初曾三番五次阻止罪臣掌权,罪臣为何就没有听从你母亲的建议啊!观音婢,你在天之灵,一定非常怪我吧!”
  说到后面,他是垂首顿足,激动不已。
  这观音婢就是长孙皇后小名。
  长孙无忌这一番话,那真是发自肺腑之言,他就是舅舅高士廉一手养育成才的,舅舅犹如父亲,他其实也想当一个好舅舅,但似乎用情过猛了,而且比较迷恋权势,又骄傲自满,才导致今日的局面。这都是真的,可没有半句虚言。
  李治听得自己母亲的小名,一时间不禁想起了过去种种,眼眶顿时湿润了,他一直是待在母亲身边的,对于母亲是非常尊敬的,也是非常崇拜的,也有可能正是因为他太崇拜长孙皇后才造成他的恋母情结。又想起当初长孙无忌几乎可以说是抱着他坐上龙椅的,而且当着满朝文武言明谁若敢反对,立刻杀无赦,没有长孙无忌的鼎力支持,他是不可能当皇帝的,因为当时魏王李泰的势力非常强。
  毕竟血溶于水呀,李治道:“舅舅勿要激动,先过来休息一下。”言罢,他就搀扶着长孙无忌走到一旁坐下。又满面愧疚道:“这不干舅舅的事,这都是朕太过任性了,惹舅舅生气了。”
  长孙无忌忙道:“陛下切勿这么说,若非罪臣大彻大悟,今日恐怕不会来此。不瞒陛下,其实一直以来,罪臣都是将陛下当成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直到如今,罪臣才知道陛下已经长大了,可以管理好这个国家了,那罪臣的任务也已经完成了,罪臣也是时候去见先帝了,还请陛下赐罪臣一死。”
  李治急道:“舅舅莫要在这般说了,且别说舅舅并无过错,反而立下不少功劳,大唐能有今日,舅舅是居功厥伟,哪怕舅舅稍有疏忽,朕也决不会这么做的,你这不是逼朕做一个不孝之人么。”
  长孙无忌一愣,道:“陛下言之有理,罪臣一死,何足挂惜,可这样又会连累陛下。可罪臣就算不死,也决不能留在朝堂之上,还请陛下恩准罪臣致仕。”
  李治眼中突然闪过一抹迟疑,但还是道:“这可不行,朕如今还需要舅舅的帮助。”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道:“陛下,按理来说,罪臣得到陛下的宽恕,理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罪臣真的不能再留在朝堂上了,这人在朝堂生不由己,好歹罪臣也做了这么多年的宰相,如果还留在朝堂上,只会给陛下带来更多的麻烦和纷争,所以罪臣决不能再给陛下添麻烦了,若是陛下不允许的话,罪臣立刻咬舌自尽。”
  李治一怔,似乎也被长孙无忌的坚决给吓到了,道:“可是舅舅,朕真的还需要舅舅的帮助。”
  长孙无忌道:“陛下若有困难,可召罪臣前来,但罪臣决计不能留在朝堂之上了,唯有如此,罪臣才能弥补以前所犯下的过错,到时也能死得瞑目。”
  李治皱了皱眉,其实他方才也一直在考虑,长孙无忌是来试探自己的,还是怎么样,可如今一看,这长孙无忌是铁了心要致仕,不禁相信了他,确实是动了真感情,心里也是很感动,而且他刚好想跟长孙无忌和好,长孙无忌来这么一出,正合他心意呀,点点头道:“好吧!朕答应舅舅就是了。”
  长孙无忌听罢,翻身跪地,“多谢陛下恩准。”
  李治急忙扶起长孙无忌,道:“舅舅,朕都已经答应了,你为何还要如此,还有,莫要再说自己是罪臣了,舅舅为了大唐,尽心竭力,凌烟阁第一功臣,舅舅这般称呼,朕实在是无法接受。”
  “是是是!”
  长孙无忌连连点头,道:“陛下,罪——老臣马上就要离开朝堂了,有几句忠告,向要跟陛下说,不知陛下是否愿意听。”
  李治忙道:“舅舅请说。”
  长孙无忌道:“陛下,这帝王之道,无外乎御人之术,自古以来没有哪个帝王可凭一己之力,治理好这个国家的,这就需要大臣的相助。而这御人之术,可分为二,其一,人人皆可用。许多人常说要用君子,要用贤臣,勿用小人,勿用奸臣,这话是不对的。
  作为帝王决不能只用一种人,君子有长短,小人亦有长短,二者皆可用,不可弃之,陛下只要将他们放到合适的位子上就行了。好比说那李义府,老臣非常讨厌他,但陛下作为君主,应当要看到他的长处,在一些事上面,他是能够帮助陛下的,陛下可重用他,但陛下一定要切记,但凡涉及国家大事,决计不能听他的,此事一定要问司空李勣。”
  李治一听,对于长孙无忌更加是深信不疑了,李义府和李勣是长孙无忌的两大敌人,可是长孙无忌却要他重用这二人,可见长孙无忌是非常忠于他的,是以李唐王室为重。在这一刻舅甥大于了君臣,他非常认真的在聆听舅舅的教诲。
  长孙无忌又继续说道:“其二,就是党羽之争。其实大臣结为党羽,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陛下作为君主,一定要让各方势力均衡。在这一点上,先帝就做得非常好,陛下可以借鉴。当年秦王府旧臣辅助先帝登上王位,可是等到陛下登基之后,却重用了魏征、马周、岑文本、李靖、李勣、刘洎、崔仁师等人,其中有山东士族,也有江南士族,还有不少寒族,反倒是一些秦王府旧臣未得重用,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但这恰恰是陛下在保护他们,倘若陛下当时只重用秦王府旧臣的话,只会出现两种情况,他们结为一党,第二就是他们自相残杀,这都是先帝最不愿见到的。”
  说到这里,他深深叹了口气,道:“其实老臣当初就已经想明白了这一点,可没有想到临老了,却又陷于其中,唉……陛下一定要切记,一定不能一方势力独大,哪怕某一方势力人才济济,而另一边显得平庸,陛下也一定为朝中势力得到均衡,委以重任给给弱的那一方,这样才便于君主掌控朝政。”
  这这一番话绝对是无价之宝,是长孙无忌几十年的经验之谈,毕竟在这朝堂上混了几十年,其中道道,那是如数家珍。
  而这恰恰是李治最缺乏的,他听完之后,还沉思了许久,才一脸感激道:“多谢舅舅赐教,朕一定谨记于心。”
  长孙无忌终于露出了微笑,道:“好好好!老臣的任务总算是完成了,不瞒陛下,老臣现在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老臣就先告退了。”
  李治忙道:“舅舅何不多坐一会,朕还有许多问题想向舅舅询问。”
  长孙无忌笑道:“不能再多言了,老臣知道陛下想问什么,但老臣毕竟也是人,这人无完人,老臣说得也不一定是对的,老臣肯定也是有私心的,而且老臣是臣子,臣子考虑事情与君主始终不是一样的,陛下应该学会自己去考虑。老臣告退。”
  他一拱手,就站起身来,往外面走去。
  李治望着长孙无忌的背影,虽然他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非常讨厌看到这一道背影,但是在这一刻他感到非常不舍,这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其实他方才自然是想问长孙无忌,你现在退下去了,我该如何渡过这后长孙无忌时代。
  但是这事若问长孙无忌,那是不对的,你既然要迎接你的时代,那你当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安排。
  李治感受到了长孙无忌的睿智。
第838章
重新洗牌
  长孙无忌的这一番请罪,可谓是他的巅峰之作,将他几十年的功力展现的是淋漓尽致。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韩艺始终有些担心,但是现在看来,这完全是多余的。
  长孙无忌从始至终,都是认罪,未有提及自己的半分功劳,其实他是大功臣,尤其是对于李治而言,但是他只字未提。因为他现在知道李治最不喜欢他们这些老臣子居功自傲,动不动就拿先帝、托孤大臣来压他,他们为什么这么横,李治为什么要对付他们,不就是因为他们功劳太大了吗。但是这些东西,长孙无忌不提,难道李治就不记得了,认罪重在一个态度,你要么就别认罪,要认就要认的彻底。
  长孙无忌句句检讨,甚至连架空皇权都说出来了。
  难道李治就不知道长孙无忌揽权过度,威胁到了自己的皇位,要是不知道,他干嘛还夺回皇权,这事大家心里都有数,只是没有蠢人会说出来,长孙无忌这么说,就是要表达自己认错的诚意,我把自己的罪行都给说出来了,你就杀了我吧。
  但是长孙无忌又非常巧妙的暗示李治,我揽权过度只是我迷恋权势,但是我始终是忠于李唐王室的,忠于你的,从未想过改天换日,这一点尤为的重要。
  另外,长孙无忌最后那一番话,也是藏有私心的,他让李治要权衡好朝中势力,这是非常对的,但是李治真的这么去做的话,那就肯定不会铲除关陇集团的势力,如果李治一下子将这个势力全给铲除了,那么朝中势力必定会失衡,李义府他们就会独大,甚至于李勣,你可以削弱它,但是不能铲除它。
  如果是削弱的话,长孙无忌、褚遂良、柳奭三人离开了朝野,这已经是很大的削弱了,就没有必要再去削弱了,那么长孙无忌的势力,就得到了保存。
  长孙无忌就害怕,他这一走,李义府他们就赶紧铲草除根,目前韩艺又没有成长起来,唯有依靠李治去保护他们。
  这一招真是非常高明。
  长孙无忌走后,李治并不开心,还是那句俗话,真到了失去时,才会感到珍惜,无心再批阅奏章,闷闷不乐的回到了寝宫。
  武媚娘一看李治这表情,知道肯定出事了,于是询问道:“陛下,出什么事了,臣妾看你好像闷闷不乐。”
  李治瞧了眼武媚娘,道:“方才舅舅来找过朕。”
  武媚娘心里咯噔一下,虽然她已经当了皇后,但是她也害怕长孙无忌,道:“太尉来找过陛下?”
  李治点点头,坐了下来。
  武媚娘赶紧也坐了下来,担忧道:“太尉来找陛下,是为何事?”
  李治就将长孙无忌求死求致仕的事,告诉了武媚娘,当然,至于长孙无忌后面那一番话,倒是没有说。
  武媚娘震惊不已,这——这都无法形容了,她也觉得好似在做梦,过了好半晌,才反应过来,一时间不但无喜,反而忧心忡忡,女人善疑,这是天性,武媚娘也不例外,她也在思考,长孙无忌这么做是包藏了怎样的祸心,但是如今的她,在长孙无忌面前,还显得非常稚嫩,想了半天也没有想明白,试探道:“那陛下如何看?”
  李治叹道:“其实舅舅滥权过度是有先例的,父皇还在世时,就已经出现过这种情况,但是父皇非常相信舅舅,他人越是这么说,父皇就越重用舅舅,直到后来母后出面,让舅舅致仕,当时舅舅立刻听从了母后的建议,上奏致仕的,是后面父皇又再启用了舅舅。
  舅舅一生都忠于父皇,当初为了朕也是奋不顾身,为朕保驾护航,如果当时舅舅不是集权于一身的话,那么朕也不可能顺利登基,但是这权力一旦揽上了,就难以再放下了,舅舅也有他的苦衷。朕看舅舅今日将权力交还给朕,恐怕多半是出于舅甥关系,若非如此的话,他难道就不知道,一旦失去了权力,他将可能有性命危险,毕竟朝中有不少人都对舅舅怀恨在心,一般权臣走到这一步,也只能走到底了。倘若没有这层关系,朕估计舅舅绝不会轻易服输。”
  什么是舅甥关系,就是长孙血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5/23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