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440部分在线阅读
这么多的人口在这个时代来说,就是最好的资源啊,不管招募出去殖民,还是倾销纺织品和工业产品,都是个不小的市场。
朝鲜人也跟汉人一样,同样的能吃苦耐劳,把他们解放出来,生产力和购买力还是不错的,资本主义的特点是什么,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赚钱。
真以为暹罗是叶开非得干他,不!这是大明国内发展起来的大资本家要干他,他们已经不再满足还要被却克里家族抽一道水的商业模式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暹罗却克里家族不断在明里暗里打压大明的产品,大明的大工厂主,大资本家们当然无法容忍这种情况。
所以他们强烈要求把大明把暹罗掌控住,并把英法的资本家从暹罗赶走,更加方便他们倾销产品,为此他们已经为兵部和陆海军大都督府募集了超过三百万银元的经费。
朝鲜也是一样,南洋的资本家需要朝鲜的少女留住下南洋的华人,需要她们生育大量的后代把南洋填满。
大明需要招募一定数量的朝鲜人开拓北美和外东北,他们是跟汉人差别最小的族群,还比汉人更习惯外东北和北美的气候。
国内的大工厂主、大资本家则希望打开朝鲜的大门倾销工业品,诱使朝鲜人种植他们需要的原材料,彻底把朝鲜扯进大明的经济圈。
叶开呢,他希望通过打开朝鲜大门,更加彻底的同化朝鲜人,让朝族不再是一个带着带着很大独立性的种族,而是被纳入中华民族的范围,甚至变成广东人、福建人这样的概念。
所以,现在控制着朝鲜的两班户,这个占据了朝鲜六成人口却一分钱不交税的腐败阶层,就成了大明从上到下的眼中钉,李玜能当叶开的义子,就是因为叶开要对付朝鲜两班。
第635章
注意一个叫洪景来的人
“听说大司宪有位侄女长得国色天香又知书达礼?”
阿山又换上了一副笑脸,这种喜怒无常的风格,把俞彦镐弄的压力极大。
他想起这位会安侯刚刚纳了大王大妃娘家庆州金氏的远房侄女,没想到现在又来觊觎自己的侄女,难道是纳新罗婢上瘾了?
俞彦镐默然无语,他心里是非常不乐意的,他侄女确实相当漂亮,长了一张不似朝鲜人的瓜子脸,而且精通儒学,能作诗文,是汉城两班圈子中著名的才女。
要不是今年才十四岁,估计早就嫁人了,更何况他弟弟早逝,这个侄女是他从小养大的,跟父女没什么两样,自然不乐意万里送到应天府来给人做小妾,尽管对方是大明侯爷位高权重。
不过阿山却没感觉到俞彦镐的不乐意,在他心中,自己娶一个朝鲜女人,那还不是对方全家的荣耀?还能有人不愿意?
当然,也因为他不是在给自己索求俞彦镐的侄女,这个女人是要送到宫中,进献给叶大皇帝的。
想要让朝鲜人认同大明,有什么比大明皇帝娶一个朝鲜妃子,更能拉进距离的呢?
而且就那帮子朝鲜人喜欢认爹的个性,有了这个关系,以后有了一个朝鲜血统的大明皇子,使唤起朝鲜人就更加的方便了。
“皇后殿下近日有意从朝和两族中挑选秀女五名充实后宫,俞大司宪,这个机会难道令侄女就不想试一试?”
阿山慢条斯理的说着,俞彦镐却猛地一惊,脸上的喜色瞬间就遮掩不住了!
侄女给一个大明侯爷当妾他不是很乐意,但估计阿山再吓唬他一下,也就只能半推半就的同意了,所以给大明皇帝当后妃,这就太乐意了啊,简直就是天大的恩典!
顿时,这位装的有些胆小怕事的朝鲜人立马就来了精神,他腆着脸对着阿山拜了又拜。
“侯爷可不要消遣我这下国小臣啊!若是真能有此机缘,小臣以后就唯侯爷马首是瞻了!”
朝鲜的两班靠什么上位?大多数就是靠女儿或者妹妹上位的,一般谁家的女儿、妹妹要是当了大王的妃子,那就代表他们全家就要发达了。
可李朝的国王比起大明皇帝来,那又算得上什么?不说以后的好处,就是目前他俞彦镐的难题,顿时就会迎刃而解,大明皇帝的准老丈人谁敢动?
“本侯还以为大司宪淡薄名利,欲做闲云野鹤呢,没想到也是俗人一枚啊!想做领议政?”阿山又开始消遣俞彦镐。
不过这会,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俞彦镐放下了所有的小心翼翼,他不在乎阿山的取笑了。
“想,小臣今年不过四十有三,正是壮勇之年,也想为李朝的三千里江山尽一二绵薄之力!”
“那就听我的,我这朝鲜国相一般是不准备管事的,只要让我在汉城过的舒心,大皇帝的旨意能得到执行就行了!
实话告诉你,皇上已经不能容忍你们这些两班户继续吸朝鲜八道的血了,这让他想起了明末的士绅。
所以,能接下来继续保住家族和自己权力的两班,必然是跟对了人的两班,你知道该怎么做吧?”
“知道!知道!”俞彦镐连连点头的时候,脸上露出了决然的神色。
“小臣立刻回国告知金大王大妃,王世子李玜仰慕大明天朝文华,已经准备长居大明,学业未成之前,暂不回国了。”
“不是暂不回国,你可以告诉他们,只要听大皇帝的安排,李玜就永远不会回国!明白了吗?当然你也不要说本侯将任朝鲜国相的事情,懂?”
“明白,小臣明白!”俞彦镐连连点头。
“那好!那就尽快把你侄女的生辰八字和手绘像送来,本侯也好早点呈给皇后娘娘审阅!”
俞彦镐千恩万谢喜滋滋的走了,不过他不知道,他刚出门,屏风后就转出一人,正是被他被视为同病相怜之人的徐浩修。
徐浩修此人其实是个非常狂热的明粉,为什么说他是狂热明粉呢,因为他除了在历史上以写了出使清朝的见闻《燕行记》闻名以外,还在满清干了一件大事。
当时假阮惠到北京参见乾隆,为了让乾隆放松警惕,这次的安南使臣放弃了传统的明制安南官服,选择了穿着清朝的朝服。
结果在进出鸿胪寺的时候,被时任朝鲜章奎阁检书的徐浩修看见了,他勃然大怒地跑上前去质问安南使臣,怒斥他们为何穿弃华夏衣冠而着满清朝服,搞得越南人很是下不来台。
甚至当时的满清礼部和鸿胪寺官员也被吓懵了,如果不是乾隆大寿在即,这些人生怕此事引得乾隆不高兴而压了下去,这个朝鲜小官就得完蛋。
这个时空也一样,徐浩修就曾堵着陪同叶盛上北京的使者质问,质问他们为什么要穿东虏朝服,如果不是叶盛做贼心虚的话,这事捅上去,别说他徐浩修,就是朝鲜国也得倒霉!
不过,自那以后,锦衣卫就注意到了这个朝鲜小官,虽然现在的徐浩修过了那种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年纪,棱角已经被社会完全磨平了,但仍然比起其他朝鲜人,更适合阿山用一用。
“季美,等俞彦镐回汉城之后,你也回去吧,洪景来这个名字你要牢记于心,必要时可以给他一些帮助!
朝鲜两班腐朽无能,腐败成性,陛下已经决意铲除,谁会成为新的两班首领,谁可以守护神宗爷爷保下来的三千里江山,那就要看表现了!”
阿山在徐浩修的肩头拍了一拍,比起俞彦镐,徐浩修才是阿山真正要倚重的那个人。
至于洪景来这个名字,阿山也不知道叶大皇帝为什么会提这个名字,想来是他不知道的锦衣卫某个行动处发现的。
这让阿山更加惊诧于皇帝对于锦衣卫的掌控,他试探过武文鸯和潘奕真,这两人同样也不知道洪景来是谁,看来,在除了他们三人以外,皇帝在锦衣卫中还有其他的线报。
。。。。
应天府皇城乾清宫中,叶开正在批阅着二弟陶公侯叶盛的奏章,在南洋,知道叶开容不下他的拉玛一世,已经开始将都城从曼谷后迁到北边的大城府。
这里是阿瑜陀耶王朝的故都,远离海边,易守难攻,却克里家族除了开始在大城府囤积大量的粮食和军械,还把全暹罗彻底分成了十几个披耶辖地,事实上搞起了分封制。
除此之外,拉玛一世还把在曼谷的柬埔寨乌东王朝王子安赞放回了柬埔寨,如今安赞在暹罗人的支持下,于两月前在乌东(今金边西五十公里处)继位,并挑唆如今属于定川国的柬埔寨人闹事。
上月甚至有安赞支持的乌东士兵跑到定川城(今西哈努克市),恐吓了当地依附于定川国的部落,叶盛于是上奏叶开请示,是准备开始攻打暹罗,还是先解决乌东的安赞。
第636章
殖民难,治国更难
“陛下,夜已深了,还是快点歇息吧!”叶开还在皱着眉头批阅奏折,皇后罗子凤则披着一件纱衣款款走了过来。
叶开的皇宫中外紧内松,外面查验严密,其实到了宫中规矩并不多,特别是在罗子凤这,两人到真有几分后世夫妻的感觉。
淡淡的乳臭味传来,叶开轻轻揽过罗子凤的腰,随后在她身上深深的吸了一口。
这位没多大野心的皇后,刚给他诞下了第五子叶明深,也就是叶开的嫡次子,这一下罗子凤的皇后位置彻底稳了下来,因为就算嫡长子叶明兴出了什么意外,也有了候补。
为了恭候叶开喜得第五子,嘉应州客家大家族叶、罗、陈、李等大家族光是贺礼就送了上百万银元,这也是至今无人敢挑战罗子凤皇后之位的原因。
话说叶开在崛起的过程中,受益最大的两个集团就是客家人和明乡人。
明乡人人少,当官特别是当文官的多。
客家人人多,主要以嘉应州的客家人为主,他们当行政官员的不多,毕竟文化水平什么的欠缺了一些,广东巡抚宋湘就算是客家人中官职最大的了。
但这些人在军队中不少,以叶开的表哥陈文淇为首,中校以上的军官多达上百人。
要知道叶明帝国现在的正规兵力,也就是三百五十个左右的基干团,总兵力在四十万人左右。
超过一百个中校,就意味着嘉应州的客家人在三百五十个团的一百个团中,占据了一二把手的位置。
说好听点,这是叶开的乡党,是他的敢放权的基础,因为他们是叶开天然的支持者。
但反过来说,这未尝不是一种挟裹,如果这个问题不改善的话,恐怕以后叶开出台不利于客家人这个群体政策的时候,恐怕就有执行不下去的风险。
所以叶开最近在主持军队的大扩编,准备将叶明的常备军力扩编到七百个基干团,也就是七十万人的规模,以此来削弱客家人对于军队的影响。
这也是陈文淇在军队中的威望和战功,一直比不上黄老四的原因之一,黄老四是个穷鬼疍家人出身,身后没有强有力的族群支持,陈文淇的背后可是一整个客家人军官团。
当然,这个还算是好解决的,因为凭借他开国大帝的威望,就算军队中全是客家人军官,他们也不敢起来闹事。
叶开担心的是叶明兴,他有一个强势的老泰山,身上也带着客家人的印记,假如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等到这小子继位,如果政治智慧不是很高的话,搞不好就会把叶明帝国搞成一个客家人王朝。
而如果说上面列举的难题是可以解决的,但下面这个就难了。
虽然叶开一直致力于往兰芳大岛(婆罗洲)掺沙子,还把刘崇汉派到兰芳总督衙门当起了总督和分舰队提督,不过也只起到了延缓的作用,婆罗洲在这十几年中,迅速的变成了一个几乎只有客家人的大岛。
在整个兰芳大岛,所有赚钱的行业,橡胶园、甘蔗园、金矿、铁矿等几乎都被客家人所把控,不单是把控,他们还排除异己,不是客家人,甚至不是嘉应州的客家人办不了大企业,当不了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