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洋1784(校对)第4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2/581


辽郡公府中,谈话还在继续,不过听完刘崇礼的话,程俭德反倒仰天长叹一声,目光中竟然透露出了几分萧索。
“可是老朽,就怕对不起她母亲啊!当年我独宠凤娘,府中不知道多少人视她眼中钉,凤娘去世后,她们又把不满转移到了阿怡身上。
老朽今年六十有二,已是风烛残年,要是我哪一日睁不开眼睛,府中那些人,定然容不下她,去年我家那妒妇就想把她随便嫁了。
可怜我阿怡还不能走路就没了母亲,要是我也走了,何人还来替我护住她?
她这么勤奋的读书,盼望着做个王贞妃那样的女先生,可是造化弄人啊!她为何要生在我程家,难道以后真要随便嫁个不学无术之徒吗?”
这程俭德越说越伤心,竟然流出几滴浑浊的老泪,开始呜咽了起来。
王贞妃就是叶皇帝的妃子,那个才学惊人的王贞仪,这么一相比,刘崇礼瞳孔猛地缩了一下,嗯,有画面了!
这时候,江振宏总算咂摸出点味来了,他刚想说几句什么,可该怎么说呢?
人家程俭德也还没说要把女儿送到辽郡公的床上呢,而且他刚收了人家十万银元和三百亩有钱都买不到的好田,也不能翻脸不认人啊!
江振宏在不爽,黄至筠简直要忍不住喝彩了起来,看看程俭德口中的阿怡,尚未及笄但已颇为美艳,更兼努力进学才华无双,幼年丧母少人疼爱,还有家中大母不喜,甚至迫害。
你说说,这样一个娇娇弱弱,又漂亮又有才华,还努力上进,但却斗不过命运,如同天上的仙女,但又马上就要落地污泥之中的倔强女子,多么值得让人怜爱啊!
连他黄至筠的保护欲都被激起来了,辽郡公能无动于衷?
“我观郡公,天下英雄!又得了江氏孙女这样的贤内助,我本不好意思说什么,但可怜阿怡命途多舛,老朽也不多求,郡公若能在大婚之时,收纳小女做个铺床叠被的滕妾,能护得她一生平安,程某死而无憾矣!”
高啊!黄至筠已经在心里喝彩了,刘崇礼是什么人,是天子面前数一数二的宠臣,如今就已经是郡公。
寻常人的侍妾,那确实是跟一个物件一般的侍妾,但郡公的可不是,何况还是滕妾。
有程家这样的娘家在,只要这阿怡能有程俭德说的一半好,得个诰命简直易如反掌,得了诰命,那就算是滕妾,也是风光无限了。
况且辽郡公才二十七八,你敢说日后没有个郡王的前途,郡王可是王,那可是有资格娶王妃的。
“郡公,程世伯家中之事,在下也略知一二,郡公若能了却程世伯这桩心愿,世伯必然愿意倾力相随。
既然两淮盐商同气连枝,在下也襄赞两位世妹各十万嫁妆,在下更愿意随郡公到辽东,为郡公效犬马之劳!”
黄至筠是什么人,那是历史上日后两淮盐商的扛把子,聪明得头顶都快不长头发的聪明人。
他这一句话,虽然有些得罪江振宏,但江振宏只是个没什么手段和实力的二代,翻不起什么浪。
他估计刘崇礼也是看中这地点,所以才想要娶江振宏的女儿,毕竟他要是娶了程俭德的女儿为正妻,这老狐狸可没江振宏那么好拿捏。
那么这样一来,马氏兄弟看不清形势想躲起来享乐,程俭德身体不允许,江振宏没能力,除了他黄至筠,谁还能当两淮盐商未来的带头人呢?程俭德铺的路,他黄至筠也可以走一走嘛!
江振宏那个恨啊!程俭德堵住了他的嘴,人家是你世叔,接近哀求的态度,还花了十余万银元,就为求个滕妾,你好意思不同意?
黄至筠则堵住了他的路,不管是管事还是做生意,黄至筠拔根腿毛都比他精,他去了关外,自己还能捞着什么?
想到这里,江振宏在心里长叹一声,罢了罢了,还是呆在扬州做个富家翁吧!女儿能当上郡公夫人,还奢求什么呢?
刘崇礼也颇为满意,江振宏有路子,江家有名望,这是他在两淮盐商内部的眼线。
程俭德家资最丰厚,手下人才最多,可以当成后盾。
黄至筠年轻有为,但论关系比江家远,论钱不如程家,正好可以捏在手里用。
刘崇礼估计,这三家大盐商最少可以提供五百万银元以上的资金。
剩下的大盐商马家兄弟不识趣,还以为能把私吞的盐款当做自己的,那就把他们家给抄了,起码可以再得到四至五百万银元。
这样一来,总共就有一千万银元,辽东大开发就可以启动了啊!
“甚好!三位忠心国事,体谅陛下开发关外苦心,我一定上报陛下知晓,只是我听说两淮盐商为满清练黑旗军可是报效不少,但三位是忠臣,我看这心向满清的,定然另有其人!”
程俭德等三人对望了一眼,另有其人是谁,那不是明摆着的吗?死道友不死贫道,他们北上的时候,可是问过马家兄弟的,结果马家兄弟正在闹着分家产,谁也没把这当回事,这下好了,不用分了,全是皇帝的了!
“贤婿说得对!我们三人忠于大明,是大大的忠臣,为伪清练黑旗军,那都是马家兄弟牵头的,钱也是他们逼着大伙投的。”
江振宏直接贤婿都喊上了,仿佛有点怕这岳父的头衔再被谁抢走一样。
“岳父知道详情?”刘崇礼一脸的惊讶,好像他才知道这事一般。
“既然如此,那就请岳父大人和两位写个详细经过的条陈,马家兄弟胆敢对抗大明为满清效力,国法不容!”
三人对望了一眼,同声点头称是,投名状嘛!了解!
。。。。
陕州,周小正跟着武文鸯正在往东行,他手下的七八个营连级军官,也带着新奇的眼神四处张望着。
白莲教离开河南已经六七个月了,这里的一切都跟他们离开时,有了很大的不同。
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大量从陕西而来的民人,通过陕州不断的进入河南,周小正看了几眼,几乎都是衣服没打补丁,甚至穿着绸缎的人,当然其中还夹杂了不少穿着僧衣的出家人。
武文鸯在考虑着怎么把路线由向东到洛阳,变成过永宁、邓州再倒湖北的薛家集,周小正已经看着人流在暗自皱眉了。
从这些人的衣着可以看出,几乎是陕西富农以上的人都在往河南逃,虽然王聪儿为了给麾下士卒提供足够的赏赐,确实没收了不少地主的家产,但对于富农这个阶层,并没有怎么动。
而现在,却有这么多的穿着体面青衣,明显是属于富农阶层的人逃往河南。
这可并不是什么好事!这至少表明,这些掌握着陕西一省话语权的人群,还是在敌视圣教政权的,圣教在陕西的根基,并没有多牢固。
日后万一叶皇帝起了收复陕西的心思,这些人就是先锋啊!
第574章
夏里长和陈丫夹
襄阳府光华县薛家集,这可不是儒林外史中的薛家集,而是真实存在于豫鄂交界处的小集镇,它对面不远,就是河南南阳府邓州的魏家集。
这里虽然有些封闭,不过地理环境还不错,平地多产粮高,河流多鱼获也丰富,特别是大明复兴皇帝老爷把原先光华县的贪官县令和县丞,拉去杀了头之后,日子就更好过了些。
当然这个好过了些,是针对他们以前的日子来说,实际上整个薛家集的除了少数一些地主富户以外,其余人能吃个大半饱,一年到头吃上两顿肉就算不错了。
陈家庙,这个小村子是薛家集的一里之治所,整个薛家集下辖十二个甲,每甲设一个总甲,然后这十二个甲组成了薛家集里,设一个里长。
别看这里长连个官都算不上,但在这薛家集,那权力可不小,请先生开学堂,凑钱年节舞龙灯,缴纳税款,县上要有什么水利工程要修,需要摊牌银钱和出力人的,都是里长说了算,在这个小小的薛家集,里长几乎相当于土皇帝。
不过最近,薛家集的夏里长可算倒了大霉了,他们夏家,自康熙初年开始,就一直是薛家集里长的强有力竞争者,虽然薛家集姓薛的必然很多,但夏里长的祖辈却不简单。
夏家祖上传来下三房人,可能是基因的原因,就算吃杂粮馍馍每房都会出不少的彪形大汉,加上练些的粗浅的功夫,乡下打架的时候,常常以一敌十,每每把薛家集的大家族薛家和陈家,打的哭爹喊娘的!
特别是自乾隆二十年起,他们更是垄断了薛家集里长这个位置。
不过现在,夏里长已经只能算是前里长了,两个月前,破天荒的从县衙来了个主薄,这可是了不得大人物,一般县里的大人们,是不会到薛家集这种小地方来的。
夏里长还没想好怎么巴结,结果就被主薄大人不分青红皂白的,把他里长的位子给免了。
然后莫名其妙的让陈家庙陈家的陈丫夹来做里长,这还不说,还要强买了他夏里长家在清河边的二十亩上好水田送给陈丫夹。
夏里长到现在想起那一刻,他都还是蒙的,陈家自从三十年前被夏里长孔武有力的父亲叔伯们狠狠修理一顿后就不行了,连当时陈家的族长,都被打断腿成了瘸子。
更别提陈丫夹了,这家伙就是个没用的,在鄂北的方言中,丫夹可不是个好词,约等于糊涂虫的意思。
这陈丫夹连个大名都没有,只能用诨名当大号,是个出了名的老实糊涂蛋,虽然识得几个字,但由于人太窝囊根本没人看得起他。
唯一能让人觉得他算有点出息的事情,也就是在均州大户刘家做下人的时候,拐回来了一个好娘子。
夏里长砸吧了两下嘴,那周娘子嫁给陈丫夹真是可惜了,不管是收拾屋里还是下地干活,那都是一把好手,更能做得一手好饭菜,针线活也不错。
陈丫夹兄弟姐妹五个,加上一个腿脚有些问题的老娘在这样的乱世中,仅仅凭着三亩薄田竟然没挨多少饿,全是周娘子尽力操持的结果。
要是周娘子来当自己儿媳的话,夏里长觉得,夏家肯定还能更上一层楼的,可惜咯!
感叹完毕,对于突然失去了里长的宝座,夏里长当然是不甘心的,不过他暂时还不能去找陈丫夹的麻烦,因为主薄大人走的时候警告过他,要是陈丫夹一家出什么问题,他夏里长就等着大祸临头吧。
不过既然夏家在薛家集当权这么多年,夏里长也是有自己的靠山的,主薄前脚走,夏里长后脚就骑着他的小毛驴去了县城。
可是他的靠山,县里黄班头,甚至黄班头的靠山张县丞都不见他,钱倒是收了,然后就打法个看门的让他回去等消息。
这一等就是五天,毛消息都没等来,就像是他没去过县城一样,夏里长忍不住了,他找人把陈丫夹祖辈都查了个遍,可没见着陈丫夹能结识到什么贵人啊?
甚至陈丫夹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他会当上里长,因为夏里长半夜带着两个身强力壮的儿子,把同样一脸懵逼的陈丫夹,拉倒村后狠狠盘问了一番。
陈丫夹都吓哭了,都跪着跟夏里长磕头了,他说他也不知道县里为什么会让他当里长,而且他根本就当不了这个里长啊!
因为里长这种一言九鼎的土霸王,还要兼着收农税等事,没点手段,没几个膀大腰圆的兄弟儿子,是根本就当不下来的。
乡下地方可没有后世认为的那么美好,淳朴?大部分的时候是不存在滴!
封建社会皇权不下乡,乡村远离官府,远离权力,这里流行的规矩比起城市里更加粗暴,基本上来说,大家以宗族聚居,谁拳头大,谁就会说了算。
要是天下太平,官府给力一点,各乡各村的各个姓之间就会用划龙舟、舞龙舞狮等活动来展示自己的勇武,让其他人知难而退。
要是天下混乱点,官府没力气管,那就是按姓按村各拉出百十条大汉,用柴刀、铁棍甚至锄头决出胜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2/5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